按照上述七条办法,根据本人自愿,曹又参副司令员、曹动之书记又与阿旗政府和保安总队领导人协商,将到5月底自愿服役的256名,整编为两个中队,一个分队,隶属阿旗保安总队;自愿参加学习的43人,准以其志愿,分别送西北民族学院和张家口内蒙古自治区干部院校参加学习;自愿回原籍在阿旗就地落户为民的540多人,分别资迁或在阿旗就地予以安置。追随德李的部分布里亚特牧民资助路费由草地自行还乡。对历经险阻,劝导投诚贡献较大,且学能俱佳、熟悉蒙情的陶布新安排在阿旗政府任副处长;带领部队投诚的伪一师副师长孙明海,安排任阿旗保安总队副参谋长;主持投诚的伪自治政府秘书长吉致祥,因年龄较大,按本人自愿,在阿旗落户为民;最先率领投诚的伪二师副师长原阿鲁科尔沁旗大牧主塔拉巴喇嘛,依本人自愿在阿旗艾力布盖庙当了喇嘛。
由于对德王、李守信残部投诚人员坚决实行了不咎既往的宽大政策,完全按本人的自愿妥善安置了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对投诚作出贡献的人士,根据他们的表现量才录用,各得其所。1950年7月31日,国民党特务组织《西北反苏反共委员会》和贺兰山郭栓子土匪企图煽动刚投诚整编不久,驻在定远营城外的两个新编保安中队叛乱,这200多人没有人受煽动而参与。1959年西藏发生叛乱,阿拉善也未受影响。历史证明,德王分裂国家阴谋活动的彻底破灭,消除了西北和内蒙古的一大隐患,保持了西北和内蒙古的长治久安,意义是深远的。曹又参争取德李残部投诚功不可没。
生荣死哀尽忠节
right张树林 汤若章
1958年2月,在甘肃省二届二次党代会上,制造了一起所谓“孙、陈、梁、曹右派反党集团”的冤假错案。孙殿才时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梁大均时任中共甘肃省委委员、银川地委书记;曹又参时任银川专署专员。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当事人多已作古。他们当时为什么被打成“右派反党集团”?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来看一看这一事件的真相吧。
一、曹又参的革命历史
曹又参,原名曹汉杰,1901年出生于陕西省横山县一户农民家庭。15岁到横山县高小上学,17岁考入榆林中学,21岁考入北平平民大学政治经济系。1925年大学毕业后,应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之聘,到榆林中学当教员兼训育主任。是年冬,由于不满陕北军阀井岳秀驱逐闹学潮的学生而愤然辞职,开始从事“倒井”活动。1926年春,曹又参通过社会关系,当上靖边县县佐(驻宁条梁)。后因“倒井”活动失败,他两次到北平躲避。1929年秋从北平到绥远第一师范当教员。1930年春,与陕北一批革命青年一道,到驻宁夏平罗的苏雨生部搞兵运,任九旅(石子俊旅)参谋长。1931年春,石子俊的九旅与谷连舫的八旅脱离苏雨生部,被甘肃兰州雷中田收编为第八师第三旅。九一八事变后,三旅又改编为孙蔚如部陆军新十一旅。邓宝珊入甘,新十一旅即归邓宝珊指挥。曹又参1931年至1944年4月任该旅参谋长、特务营营长和一团团长及一营营长,1944年夏至1945年10月任代旅长。
1937年秋,新十一旅奉命由甘肃静宁开赴绥远抗日前线。当到达陕北三边时,因归绥、包头已经失陷,部队便在安边一带长期驻扎下来。新十一旅内部早已建立有中共的秘密组织,牛化东、胡立亭、李树林、冯世光、高昆山、赵武臣、高宜之、朱子春、谢有德等骨干力量,都是中共地下党员。曹又参对此情况心里清楚,并帮助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45年10月25日,新十一旅在共产党员牛化东等同志策动下,以曹又参为首的全旅2000多名官兵向全国发表通电,为反对蒋介石内战举行起义,后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十一旅,任命曹又参为旅长。1946年4月任三边军分区司令员兼新十一旅旅长。1948年8月,曹又参由贺龙、王维舟、谭生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建国初期宁夏的精英
曹又参于1949年9月,率领由三边军分区和绥德军分区组成的北路军(曹又参任副司令员),配合十九兵团解放宁夏全境。当月,银川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杨得志任主任,曹又参与马鸿宾、朱敏任副主任。当年12月,宁夏省军区成立,曹任副司令员。1950年3月,曹又参带队去阿拉善旗(定远营)负责处理德王、李守信残部的投诚问题。他很好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妥善地安置了投诚人员。1954年宁夏省并入甘肃后,曹又参申请转业地方工作,被任命为银川专员公署专员。在任专员期间,他谦虚谨慎,任劳任怨,生活俭朴,工作认真,平易近人,团结同志。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研究问题,每年夏秋都要到各县农田里看庄稼生长情况。同事们称赞他是“官清吏肃”。
为了搞好银川市的城市卫生,他动员民主人士姚启圣开办肥料公司,将城市的垃圾粪便变废为宝,城市干净了,农业增收了,公司也获得了效益。1956年初夏,黄河涨水,淹了陶乐县的马太沟。曹又参得到报告后,一面派人通知水利、农业等部门,一面动身亲临受灾现场,指挥干部群众打坝堵水。他在半腿深的泥水中坚持干了两三天,洪水过后,又立即组织调查灾情,救济受灾群众,使当地老百姓深受感动。
他积极支持梁大均书记让农民“多挣几个钱”的主张,并认为农业合作社办得太大,超越了历史界限。他还认为,省委布置的开荒、植树和造林任务,不切合实际,是“冒进”的。在省粮食会议上,他拒不接受省上给银川专区分配的粮食征购任务。在1956年12月召开的专员、州长会议上,他面对逐渐兴起的浮夸风“大唱反调”,说粮食产量的数字“冒了”,并一针见血的批评“这都是领导上脑子发热、以风为准造成的”。然而他却因科学如实反映情况而受诬。
三、平反经过
1958年1月至2月,在全国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高产量,到处说大话、说假话、强迫命令和瞎指挥成风的背景下,甘肃省二届二次党代会召开。这次会议对孙殿才、梁大均、曹又参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说真话、讲实情的同志作了错误的批评、批判和定性处理。于是,在建国初期宁夏地方涌现出来的几位久经革命考验、一心为国为民的优秀领导人,就这样蒙受了不白之冤。
曹又参被打入“右派反党集团”并被开除党籍的同时,被撤销原来的职务,行政降三级,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到银川八里桥农场劳动改造。
从1961年开始,中央大力纠正在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在全国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政治空气有所缓和。当年,在许多群众的一再呼吁下,党中央派谢觉哉同志到甘肃调查,澄清了问题的事实。谢老称赞孙殿才等当时蒙冤的一些同志是“敢于实事求事、坚持说真话的好同志”。但鉴于当时甘肃省的复杂情况,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1962年秋,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钱瑛亲自带工作组到甘肃、宁夏进行了进一步调查了解,落实情况。1963年9月5日,中共甘肃省委向中央上报对孙、陈、梁、曹等人的甄别结论。当年12月10日,中央监察委员会批复同意甘肃省委关于孙殿才等同志的甄别结论,取消原“右派反党集团”的罪名,恢复孙殿才、梁大均、曹又参的党籍和行政级别,予以平反。曹又参被任命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参事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再次遭受迫害,身心受到很大摧残,于1970年9月病逝,终年70岁。
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孙、陈、梁、曹“右派反党集团”案得到了彻底平反,强加在他们头上的一切不实之词被推倒,彻底恢复了曹又参等人名誉。
光辉的榜样 永远的丰碑
关于牛化东将军及新十一旅起义的评说
牛琦
1945年10月25日,曹又参、牛化东将军率领国民党新编陆军第一军第十一旅在安边起义,这是三边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史上的一段值得铭记的重要史实,它加速了国民党内部分化瓦解的步伐,被毛主席誉为起义的“火车头”。重温这段历史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纪念这支部队起义60周年之际,我们很有必要对这段历史以及起义部队的领导者之一牛化东将军进行认真的研究,挖掘起义成因以及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使我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党永远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
一、起义的倡导者、指挥者――牛化东
牛化东同志1906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贺圈镇王来滩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党组织派遣,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开始在冯玉祥第二军政学校任学员,暗中做军运工作。1927年10月,因国民党叛变革命,他与几名共产党员一起被捕,被押入敌第七方面军总指挥部军法处。1928年经党组织营救,又回到第二军政学校。1929年3月,他回到家乡由组织安排任第一高小教员。1930年又到甘宁新编第八旅、警备第三旅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5年打入国民党新编第十一旅任副官参谋、副团长等职。1939年他率部赴绥东和包头等地直接参加抗击日寇的战斗。在三边地委的领导下,在新十一旅生死攸关之际,以牛化东同志为首的新十一旅地下党组织与爱国军人、旅长曹又参于1945年10月率部举行武装起义。
抗战胜利不久,国民党蒋介石妄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以将国民党新十一旅调往包头改编为所谓的正规师为名,欲图清除,以便于自己的嫡系胡宗南部进攻边区。面对党中央毛主席的处境,面对新十一旅的前途和命运,牛化东同志及其新十一旅的地下共产党员,秘密酝酿,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并提出举行武装起义建议,得到上级党组织批准,牛化东同志任总指挥。起义原定10月27日举行。但面对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新十一旅内部的情形,牛化东同志指挥提前于10月25日举行。这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有力地缓解了三边地区的形势,给了国民党蒋介石当头一棒,也壮大了三边地区的革命力量。
研究这次重大事件,我们发现造成新十一旅起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率先提出起义的倡导者,并亲自担任武装起义的总指挥牛化东同志,在这次重大历史事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与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坚强革命信念是分不开的。这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起义后,率部活跃在陕甘宁地区,为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屡出奇兵,屡立战功,全国解放后,他先后担任了宁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9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1982年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虽然他于1995年逝世,但他的光辉业绩和浩然正气,将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二、新十一旅武装起义的内因是有一支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强的地下党组织
三边是陕西省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到1926年底,仅定边、安边两地新发展的共产党员就有牛化东等21名,党组织的建立和壮大,对后来进行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革命斗争,获取情报、瓦解敌人,不少地下共产党员,采取各种手段或利用各种机会,先后打入国民党部队,进行革命斗争。到1937年底,新十一旅进驻榆林时,地下党组织的力量得到更大的发展,虽然二团的地下党组织曾被该团团副、叛徒张鼎丞瓦解,只剩下了个别共产党员,但一团共产党员的力量较强,牛化东将军便是一团党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还有李树林、胡立亭、冯世光、高宜之、高昆山、谢有德等同志。当时营里设支部,连里设小组,平时常以组织军事学习、文化学习、读书会等形式出现,从战略和策略上很好地保护了地下党组织。进驻榆林后,特别是在三边进驻时间较长,当时得到三边分委和绥德特委的重视和支持,新十一旅的地下党组织得到更大的发展并且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特别是多次粉碎了叛徒的阴谋活动,有效地保护了地下党组织。1938年初,新十一旅驻防榆林三岔湾、归德堡、米家园子、刘官寨、渔河堡一带时,一团叛徒任怀义,伙同国民党军统特务,向旅长刘宝堂、政治部主任吴?和二团团长史钫城、团副张鼎丞等复兴社分子告密,称一团中校团副牛化东、少校团副李树林及二连连长高昆山、四连连长谢有德、一营营副胡立亭、一营副官贺志平等九人系赤化分子。地下党组织,特别是牛化东将军得知这个情况后,沉着冷静,泰然处之,处变不惊,牛化东将军分别与地下党员通气、研究,遂决定,一是速将情况汇报中共绥德特委,二是通知几位被告发的连长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战斗,必要时把部队拉出去,三是从侧面积极疏通关系,消除影响,同时经过分析得出这也是国民党新十一旅内部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的结果。1945年春,新十一旅地下党组织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意图,在一团办了两期排以上骨干军训班,名义上是军训,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革命教育,为反蒋起义打下良好的基础。1945年10月24日,牛化东、冯世光、李树林、王子庄、赵武臣、高昆山等共同研究,牛化东同志亲自担任起义总指挥,25日成功地举行了起义,这次起义不仅是我党在三边地区统战工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并且成了国民党军队起义的“火车头”,在西北和全国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如果没有地下党组织在这支部队的存在,如果没有地下党组织在这支部队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积极有效的工作,特别是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那么新十一旅能够成为“革命的火车头”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应该说,地下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是新十一旅起义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三、严峻的内战形势,是新十一旅起义的重要外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在全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一方面在重庆与毛主席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举行假和谈,但另一方面却又积极组织内战,企图独吞抗战胜利果实。和谈前后,连续在绥远、上党、邯郸等地向解放区发动猛烈进攻,妄图彻底消灭我党,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全国人民反内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使中国人民免受自相残杀、同胞蹂躏之苦,积极进行宣传统战工作。不少有良知的国民党指战员也深明大义,反对内战,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野心丝毫没有改变。特别是命令胡宗南的部队严密封锁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采取重点包围,重点进攻的战略,大举进攻延安;并且命令马步芳、马鸿逵等部队,从西部配合胡宗南进攻延安,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蒋介石为了排除异己,对他认为不可靠的国民党部队,采取调防、改编等手段进行分化和瓦解。新十一旅就是其中之一。1945抗战胜利后,胡宗南根据蒋介石的命令,积极加紧内战准备,名义上安排新十一旅调往包头改编为正规师,实质上是借改编之名,妄图吞并掉新十一旅。牛化东等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深感事关重大,他们一方面积极地同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与部队里的国民党死硬分子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根据牛化东等共产党员的建议,三边地委及中央军委同意,决定于10月25日提前起义,10月24日,牛化东、冯世光、王子庄、赵武臣等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商定了起义方案:(一)成立起义指挥部,牛化东任总指挥,王子庄任副总指挥。(二)派地下党员高昆山同志去白泥井二营防地,传达起义命令。(三)调二营六连至安边供指挥部机动使用。10月25日拂晓,起义开始,他们首先扣押了新十一旅副旅长吴?、参谋长石佩玖、副官长任怀义及国民党定边县(驻安边)县党部书记、公安局长、邮政局长等,击毙了二团团副张鼎丞,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全城制高点和要害部门,27日,一团起义的官兵1500多人同旅部直属机关500多人和警备三旅在安边城内召开了大会。新十一旅的起义,在三边乃至西北地区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新十一旅曹又参代旅长,深明大义,保护、支持了新十一旅地下党组织,对新十一旅起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尤其是率新十一旅的官兵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通电。此次起义后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等亦举行了反内战起义。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接见曹又参时称赞新十一旅起义是“火车头”,充分肯定了新十一旅为反对蒋介石打内战而起义的意义和贡献。从此,这支部队获得了新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十一旅在解放战争中,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英勇贡献。
综上所述,新十一旅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重要一页。这一历史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但它的历史意义历久弥新。在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先驱的英勇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我们缅怀和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首要意义所在。我们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从历史史实中,进一步挖掘它的现实意义,丰富它的内涵,以更好地进行爱党爱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