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81100000008

第8章 通古博今铁骑皇帝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历代帝王中很多人都有读史的习惯,想借助历史去寻找建立和巩固统治的理论根据。宋朝的英宗皇帝命令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论述历代君臣事迹,编纂成书,“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为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就给这部巨著取名《资治通鉴》。从此学习历史,成了后代统治者更加自觉的行动。

清太宗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朝的开创者,他喜爱历史,即使在非常紧张的处理军政大事情况下,也坚持阅读历史。仅据《清实录》等记载,他在作后金汗及大清皇帝的十七年中,涉及他学史、讲史的至少有五十余处。

太宗喜爱历史有深远的渊源,也同当时现实分不开。中国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内容丰富,经验教训极多,绚丽多彩,引人人胜。

太宗虽然是满族出身,但从他父亲努尔哈赤以来,就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的文化,喜爱阅读古典名著《三国志》、《水浒传》等。加上大批汉族知识分子不断涌进后金和清朝,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汉族文化,这些人饱读中国史籍,奏疏言事,引经据典,对太宗学习中国历史有很大促进。有的人就明确提出清太宗及诸王大臣们应认真学习中国历史经验。天聪六年(1632 年)九月,书房秀才王文奎在一份奏疏中说:“其帝王治平之道,微妙者载在《四书》,显明者详诸史籍,宜于八固山读书之笔帖式内,选一二伶俐通文者,更于秀才内选一二老成明察者,讲解翻写,日进《四书》两段,《通鉴》一章。汗于听政之暇,观览默会,日知月积,身体力行,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这种建议对太宗喜欢历史,必定会起积极作用。当然,最主要的是他自己“性嗜典籍”。他喜欢看《三国演义》是臣民共知的。有的人在奏疏中一再说“皇上深明三国志传”,或“汗尝喜阅三国志传”。三国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所谓《三国志传》,既是小说,也是历史。这部书,不仅有三国时期的历史,还有以前的历史,对太宗影响最大的应在其历史方面。他从这里学习历代统治者的“治道”。

在阅读历史典籍方面,太宗有广泛的兴趣,而且能有自己的认识。天聪九年

(1635 年)五月二十日,他召唤文武大臣说道:“朕观汉文史书,殊多饰辞,虽全览无益也。今益于辽、宋、金、元四史内择其勤于求治而国祚昌隆,或所行悖逆而统绪废坠,与夫用兵行师方略,以及佐理之忠良、乱国之奸佞,有关治要者,汇纂翻译成书,用备观览。至汉人正史之外,野史所载,如交战几合、逞施法术之语皆系妄诞,此等书籍传之国中,恐无知之人信以为真,当停其翻译。”

经太宗的提倡,从后金到大清,翻译和编纂了大量历史文献。如巴克什达海在太宗时翻译的汉文典籍有《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等,这是翻译成帙的。《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及《大乘经》等没有翻译完,达海逝世。后来太宗又鼓励达海的儿子好好学习汉文。天聪五年(1631 年)正月,一天清太宗到文馆,进入巴克什库尔缠(库儿禅)直房,问所修何书,回答:“记注上所行事”。太宗马上按规定回避,并礼貌地说:“是历史官赠的事,我不应该观看”。对编写当代历史给了很大关心和支持。在他的这种积极帮助之下,《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等重要的史籍才得以问世。

太宗学史,讲史,涉及范围广泛,触及问题深入,在中国历史上所有帝王中也很少见。从远古的唐尧虞舜,直到当代的明清,有汉族在中原建立的汉、唐、宋、明,也有少数民族在边疆和全国建立的辽、金、元等国家的历史。他从维护本阶级的最高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选学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他把辽、金、元史作为翻译和学习的重点就是有力的证明。因为他和父亲努尔哈赤所开创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国家。比较而言,辽、金、元这些先他而建立的政权兴亡,对他有更直接的借鉴意义。再进一步看,金同后金和清的关系就更加密切,因此太宗爱史莫过于金史。他曾表露出对金史的深厚感情,多次谈到自己学习金史的收获及体会。有时他召集诸王大臣在一起,命令弘文馆大臣给大家读《金史》。他把这部书当作了学习“治道”的活教材。

清太宗喜爱历史,不是为历史而历史,更不是借此发思古之幽情,他是要从古往今来的历史变化发展中,吸取每朝每代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使他所创建的政权长治久安。

(一)寻找改朝换代的理论根据。太宗想从历史上找出根据,说明大清代替明朝是正当的,必然的。因为他们的祖先几百年来都是大明的臣民,本族长期居住在东北边疆。忽然崛起脱离明朝,独树一帜,向内地扩张,在广大人民中至少

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第一,反抗统治过自己的皇朝,是否正当、有理?第二,在辽阔广大的中国,仅占有为不多的土地和人马,可不要以因此获得胜利?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太宗求救于历史,让历史给出答案。天聪三年(1629 年),后金军在关内与明兵进行战斗的同时,太宗通过他的将帅向为明守城的人民说:“你们的天启皇帝、崇祯皇帝继续欺凌我们,让我们去掉皇帝称号,也不准使用自制的国宝,我们愿意和好,想去帝称汗,让你们制一大印给我们,你们又不这样做,所以我们才出兵同你们打仗。”这就是说,后金同明朝的战争,是明朝欺压后金引起的,公平而论,理在后金。接着这位清太宗又说:“如果认为我们地区太小,不应当称帝,那么古代的辽、金、元都是小国称帝,谁说不允许了?就是你们的朱太祖,曾经作过僧侣,靠天保佑,建立了一代帝业。难道有一姓为帝,永久不变的吗?”太宗已经看透了历史从来不为一姓所有,天道变化,几人帝,几人王,有的没有成功半途而废,有的既成之后再失败,哪里有帝之裔必为帝,大王的后人必定是大王?谁不知道辽、金、元都曾建立了他们的帝业,而后又统统归了明朝。由此可见,明朝又为什么不能被推翻?太宗坚信明朝不但一定要被推翻,并且在不远的将来就可看到它变成现实。他说:“自古相传,有兴旺就有衰败,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很少传至二十世。难道明朝统治者的子孙就能百世为君吗?

现在已是明朝灭亡之时,一切征兆显而易见。”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建立的政权,中国历史上早有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国家。太宗讲辽、金、元史,特意说明他们都是“夷”民族实行的统治。他这样讲,就是通过历史告诉人们,一个国家能够存在,与统制者所在的民族没有关系,决定性的条件是他能不能对人民有恩德。普通老百姓德性好,也可以当天子,天子没有德,照样成为孤家寡人。他举例说,大辽以“东北夷”而成了天子,大金以“东夷”灭辽胜宋进占中原,大元以“北狄”统一了金、宋。

清太宗所处的时代,历史的研究尚未成为科学,他也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他讲历史免不了受当时局面的局限和剥削阶级偏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满族封建主,他能尊重历史事实,从发展变化上认定清朝一定会取代逐渐走向没落的明朝,事实证明,他的预料是正确的。

(二)总结治国抚民的经验教训。太宗虽然是创建清王朝初期阶段,但也要巩固已有的统治。为了把已经建立的封建政权长久维持下去,他从历史上广泛地

总结一切有用的经验教训。他特别重视历史上满族先世女真人所建立的大金朝,对这个皇朝的统治非常有感情。天聪三年(1629 年)十二月,后金军攻克良乡,房山县有三名生员投降,太宗对他们说:“你们房山县人曾奉祀金朝皇帝,说明你们是尊纪守法的良好人民。”

然后命令领兵大将贝勒阿巴泰祭祀金太祖、世宗。祭文说:维天聪三年己巳十二月十一日辛酉:满洲国皇帝皇太极谨以太牢、少牢庶羞之仪,致祭于大金太祖完颜?、大定完颜雍皇帝神位前,曰:尝闻二帝功高德盛,予中(同衷)心缅怀,梦寐景仰!兹统六师至良乡,知二帝陵寝在焉。虽然不同时代,而春秋举祀至今称诵勿衰。诚所谓德愈久而弥光也。今天特别在备了牲畜和绵,特遣阿巴泰、萨哈廉代祭,并白予怀……太宗对有金一代的历史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金太祖、太宗是金皇朝的开创者,他们的统治“法度详明,可垂久远”。金熙宗及海陵王时期法度尽废,沉迷酒色,盘乐无度,效汉人陋习。金世宗来了个中兴,“奋图法祖,勤求治理”,他是金代最好的君主。他以后的国君一代不如一代,直至灭亡。讲金太祖、太宗的帝业是兄弟同心协力所创建,如今他也在创建帝业,要后金的文臣武将也能同心协力。具体所指,即后金的文臣武将必须遵守国家法度,如果像这些人一样不遵守国家法纪,就肯定会因法纪不成规矩把国废弃了。

太宗最推崇金世宗,几次说他被尊称为“小尧舜”。崇德元年(1636 年)十一月十三日,他在凤凰楼上召集诸王、贝勒、固山额真、都察院官等,命内弘文院大臣读《大金·世宗本纪》,对他们说:“你们大家听着:金世宗这个人,是蒙古、汉人所有国家中名声最显著的贤君。所以无论当代或后世,都称他为小尧舜。

我批览这部书,了解其中的梗概,特别感到向往和羡慕,耳目倍加明亮,不胜叹赏!”太宗最钦佩金世宗的,就是他遵守祖宗旧制,不改变女真人的衣服语言,时时练习骑射,把这看作是保持女真剥削阶级长久统治的根本大计。太宗联系到他所见到的现实,认为应当吸取这一历史经验。他指出,我们国家开始时只有很少几个兵,因为精于骑射,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的人都称赞我们的军队,立则不动摇,前进就不回头,威名震慑,莫可争锋。强调他反对改满洲衣冠,效汉人服饰,都是为子孙后代着想,不担心自己这一代,怕的是后代子孙。其次,金世宗的“勤求治理”,也是太宗所要效法的。太宗很注意历史上统治者兢兢业业治理国家,认识到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他说:“从古至今,以治国方

在松懈的国君,国必败;勤于治国者,国恒存”。从这里他受到启示,决心打下坚实的根基,努力把国家治理好。

(三)发扬将帅体恤士卒的历史传统。太宗时将卒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是将不爱卒,针对这种情况,太宗大讲历史上将帅体恤士卒的生动事例。天聪五年(1631 年)正月的一天,清太宗到了文馆,见巴克什达海翻译的《武经》,其中记载“过去良将用兵,有赠送一瓢酒的,让把酒洒到河里,与士兵同饮。看起来一瓢酒不能使一河的水都有酒味,而三军士兵愿意拼死出力,是因为一点点滋味也能使他们分享到。”太宗看到这一历史事实,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的额驸顾三台同敌人交锋,士卒有战死的,他竟然用绳子拴在腿上,拽回来。主将如此轻蔑部下,怎么能得到他们去效死力?”中国古代名将吴起,曾以吮卒深情传为佳话。他能和最下等的士卒穿一样衣服,睡不设席,行不乘马,亲带干粮,与士卒分劳苦。部下有得了脓疮的,他亲自用嘴吮脓,他的这种行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士卒拼死为其效力。太宗津津有味地讲这件有意义的历史故事,教育他的将帅向名将吴起学习。

太宗博览群史,有趣的是从稗史上他也能摘取有用的材料。崇德元年(1636年)九月,阿济格、阿巴泰带领清军破长城,进入河北掳掠,在返回时,阿济格等先二日到家,为此,太宗便说:“稗史上讲到,有个人遇到恶鬼,要捉他吃,这个人同恶鬼进行搏斗。他有两只狗,极力维护自己的主人,把恶鬼咬得趴在地上,主人乘机免去危险。而那两只狗因斗争太累,不能随主人一起走。主人对狗说:‘我到家之后,带好吃的东西来接你。’主人真的到了家,见着妻子儿女,吃得脑满肠肥,早已忘了两只狗曾救了他,也不去迎接。两只狗饥饿难忍,就逃到临近的深山,变成了豺狼。这件事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古人编出这个故事不无目的,是针对一些人竟忘却别人的功劳而发的。”太宗话头一转,说到当时清军将领们,不同士卒同甘共苦,他们先期到家,而拼死战斗的士卒还在长途跋涉,这与稗史上讲的没有什么两样。文臣武将们听了之后,都说立即改正,纷纷请求要亲自迎接士卒。太宗分别情况,同意了一些人的要求。

(四)提倡忠君爱国的封建正统思想。清太宗作为新兴的满族封建统治者,像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皇帝一样,要求每个人都忠君爱国。他多次从历史上发掘这种材料,大力提倡。太公望是辅佐周文王、武王创建周朝的开国功臣,太宗鉴

于他的历史功绩有现实意义。就对群臣讲太公望的历史,勉励他们为清皇朝竭尽忠诚,发挥最大力量。崇德六年(1641 年)四月九日,太宗召集内院诸臣进清宁宫,读《元史》,读到元世祖忽必烈时一件事,他发现是个好材料。原载这件事是,忽必烈遣丞相伯颜率师征宋,正值炎热夏天,恐怕行军不利,下令等到秋天再发兵。伯颜上奏说:“宋朝靠着江海阻隔,就像困兽躲到山里,现在已经把他们包围,如果现在不发兵功打的话,他们会在这时逃跑的。”忽必烈听他这么一说,决定南征,结果一举灭宋,建立了统一的大元。太宗用这个历史事件举例子,教育他手下一些犯了错误的将领。太宗在加强国家的集权统治时,想要整顿秩序,特别担心满族的王公贵族不遵守法制,所以他很注意选择有关的历史经验教训。天聪五年(1631 年)后金大军伐明,太宗认为明军有较强的战斗力,就在于他们通晓法律。他说:“过去金兵伐宋,遇到宋将宗泽,金兵十三战皆败。

随后宋朝一个将领率兵来援,刚准备要打,守城将领说:‘正是六月大热天,挥扇纳凉犹热得难忍,怎么还能披甲打仗?’宋兵因此大败。他曾进因为后金的将兵人少。”太宗进一步说,阿敏守永平,就犯了类似错误。他曾以后金兵弱说:

“这样的兵,怎么能战胜敌人?”身为贝勒竟说出这样的话,士卒谁还肯去打呢?

太宗认为阿敏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把这作为幽禁他的一大罪状。

乾隆皇帝颂扬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获胜时说:“祖同兄弟子侄之众,率股肱心膂之臣,亲冒矢石,授方略。一时圣嗣贤臣,抒劳效悃,用成鸿猷。

我大清亿万年丕丕基实肇乎此。”这当中非常强调兄弟子侄在努尔哈赤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是大清开基立业的急先锋。

清太祖之后的太宗情况如何呢?历史告诉人们,依靠兄弟子侄的基本事实没有变化。太宗时期仍有一个兄弟子侄的大家族,他们对创建大清国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族是个经常变化的社会因素。随着清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太宗统治时期清皇族已走上了兴旺发达的繁盛道路。仅以男女老少人员而论,这个大家族至少也有几百人。太宗的大家族成员,其横的范围,主要是他祖父塔克世的大量子孙;而纵的系统,基本是三代人,即兄弟辈、子侄辈、孙子辈的成员。

太宗统治时期,塔克世的五个儿子已全部去世,太宗的大家族中大约已没有他父辈以上的男性人物。班辈最高的就是他和他的所有的兄弟。清太祖努尔哈赤

共有十六个儿子,八个女儿,太宗本人以外,有他十五名亲兄弟和八个姐妹。但是其中最年长的褚英,早在后金建立之前已被处死,他还没有成为这时期大家族的成员。努尔哈赤有四个弟弟,其中雅尔哈赤生平不著,有无儿女不详。穆尔哈赤有子十一人,速尔哈赤有子九人,巴雅喇有子九人。努尔哈赤这四个弟弟已知的二十九个儿子,都是太宗的叔伯兄弟。亲兄弟及叔伯兄弟共四十五人,他们是来自祖父塔克世的诸孙,这些人的绝大多数是太宗大家族的成员。另外,塔克世兄弟的子孙后代在太宗统治时期也还有一些人,如塔克世长兄礼敦之孙色勒等,与太宗也是兄弟辈,只是远亲。还有更远的如太宗曾祖父觉昌安兄弟德世库等人的后代。天聪九年,太宗下诏德世库等人的子孙以“觉罗”为氏,系红带子。塔克世的本支为宗室,系黄带子。宗室与觉罗有了这种区别,太宗大家族的基本成员也就是宗室。

在太宗的大家族中,他的子侄人数比兄弟人数约多四倍。如以太宗兄弟的儿子数为例,太宗有十一个孩子。各兄弟的儿子数是:褚英三子,代善八子,阿拜七子,汤古岱二子,莽古尔泰六子,塔拜八子,阿巴泰五子,巴布泰三子,德格类二子,巴布海一子,阿济格十一子,赖慕布一子,多尔衮无子,多铎八子,费扬果无子,计六十五人。这是太宗的子侄,总计七十六人。如以亲兄弟及叔伯兄弟四十五人的四倍计算,太宗比较亲近的子侄将达到一百六十七人。而孙子辈的人数理所当然有数百人之多。

任何人群或人类集团内部都不能完全一致,清太宗的大家族也非铁板一块。

总的趋向是这个家族绝大多数成员拥护和支持他,却也有个别的家族成员同他矛盾很大,演出种种悲剧。

太宗作为大清皇帝,他对家族成员主要的是看其政治态度,不过血缘上的亲疏也起一定作用。一般看来,在整个家族中,他最器重和依靠的多是亲兄弟们。

代善、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都得到了太宗的重用。即以他们为领兵大将军,带着千军万马立功沙场;又在职能机构里任命他们为各部首领,参与国家管理;同时向他们征求有关国家的重要方针大计的各种建议和意见。

太宗的兄弟们是他的亲戚以及手足,也是他的治国重臣。代善在太宗的大家族中是最年长的一个。他因为是皇帝的老大哥,又有拥立之功,个人也比较谦逊,所以得到太宗特殊尊重。清太祖在世时,命四和硕贝勒分直理政事,四人平起平

坐,太宗即位后仍保持这一制度。后来代善主动提出不应该继续这样和太宗平起平坐,于是改为太宗南面独坐,代善与莽古尔泰坐于旁侧。朝会班制的这种更定,提高了太宗至高无上的权威。代善因此更受太宗信任和爱护。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兄礼亲王。他是最高统治集团中起稳定与平衡作用的关键人物。太宗当政年代,代善还多次参加作战,征蒙古、伐朝鲜、打大明,攻城夺地,功勋卓著。但是,崇德二年(1637 年)有关部门揭发代善克朝鲜,违背圣旨,以所获粮米喂马并选用护卫超额。太宗说:“我用对待史工的礼仪来对待他,他为什么产能体现如何心意呢?”又对代善说:“王等事朕虽尽恭敬,朕何所喜?

一定会用正义来辅佐,我也会和从前一样依赖你们。”对代善的错误作了批评,又保持了兄弟情谊。崇德四年(1639 年)十一月,代善跟着太宗到叶赫打猎,代善射獐子时,马扑地,伤了脚。太宗亲自下马为他裹伤,拿着好酒慰劳他,感叹说:“此番畋猎,本来是想巡省,非为从兽习射也。朕以兄年高,不可驰马,曾很多次劝阻。兄奈何不自爱耶?”说着激动地流出了眼泪。罢猎而还。命代善坐轿缓行,每天走十几里,一直保护到家。太宗逝世,代善又拥立六岁的福临当皇帝,稳定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

阿拜、汤古岱、塔拜、阿巴泰、巴布泰、赖慕布等人,也都受到太宗重视。

他们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也在管理国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他们没有突出的优劣,太宗同他们的关系也一般。其中阿巴泰同太宗的关系有时紧张,但总的来说关系还算是和睦。阿巴泰很有才能,清太祖在时,曾让他同四大贝勒接见过蒙古客人,太宗即位后封他为贝勒,他不满地说:“作战时身穿战衣,打猖地佩戴弓,为什么不封我为和硕贝勒?”有人把这些话报告给太宗。太宗说:“你们应当好好地劝说他,告诉我怎么办?”天聪元年察哈尔昂坤杜棱归服后金,设宴欢迎。要阿巴泰参加,他拒不出席,还说:“我与所有的小贝勒是同一等级。蒙古贝勒明安巴克位置等级在我的等级之上,我感到羞耻!”太宗把这些不满情绪告诉了诸贝勒,代善与诸贝勒共同谴责阿巴泰。他们说:“德格类、济尔哈朗、杜度、岳托、硕托早就已经参加了政事的讨论,你不在这其中。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先帝在时使领全旗,诸贝勒都比你要早。你现在封为贝勒,得到六个牛录,已超过应得分数,还想与和硕贝勒分庭抗礼,得了和硕贝勒岂不更有别的觊觎?”阿巴泰承认了罪过,接受处罚。以后他在愈战愈勇。天聪三年

(1629 年)与莽古尔泰等和明将袁崇焕、祖大寿战于北京广渠门外,听说明兵在右路设伏,他们约定入隘后必趋右,如出中路,与避敌同。豪格趋右,打败了埋伏在那里的敌人,阿巴泰出中路,也破明兵,与豪格会师。战争结束,诸贝勒议阿巴泰违约罪,应削爵。太宗说:“阿巴泰不是怯懦,两个儿子不是因为顾及自己,与豪格相失,朕奈何加罪于吾兄?”宽大了他。天聪五年(1631 年)设六部,阿巴泰管工部事。崇德元年(1636 年)他受封为饶余贝勒。阿巴泰在筑城、修路及屯田等方面都做出诸多贡献。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是太宗比较器重的年幼兄弟。他们年龄虽小,地位却比许多兄长高。阿济格以勇猛善战著称。天聪元年(1627 年),他跟着太宗讨伐明军,攻锦州,逼宁远。明总兵满桂出城列阵,太宗欲战,诸贝勒认为距城太近不可击,只有阿济格主张打。太宗领着他追击明兵到城门外,其余诸贝勒无不感到羞愧,见此情景连战衣也来不及穿上,也冲上去攻击明朝步兵,明兵死了大半。

三年,又一次随太宗出征讨伐明朝,在北京广渠门外同明将袁崇焕、祖大寿交战,马被伤返还。后来在山海关与明朝援兵遭遇,和代善一起突入明兵阵内,把明兵打个大败。崇德元年,他由贝勒进封为武英郡王。阿济格为人锋芒毕露,太宗有时对他也不客气,是非分明。天聪二年他擅自为多铎主婚,被撤去了贝勒的爵位,不久又恢复。七年,他同阿巴泰攻略山海关,太宗责备他不深入,他辩解说:“我想整顿军队囤积粮食,但各位贝勒却不同意。”太宗批评他说:“你如果坚决不还兵,诸贝勒能丢下你不管单独走吗?”崇德元年,他同阿巴泰等蹂躏京郊各州县,五十六战皆捷,获人畜十余万。凯旋时,太宗到城门外十里远的地方亲自迎接他,见阿济格积劳瘠瘦,感动流泪,亲自为他接风和庆功。阿济格后来又参加松山大战等重要战役,立了不少军功。终太宗之世,阿济格一直是太宗的得力支柱。

多尔衮也是太宗器重的小弟弟。多尔衮为人多才多智,英武超群。天聪二年多尔衮只有十七岁,因太宗征讨察哈尔多罗特攻打敖穆楞,他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五年设六部,多尔衮受命管吏部。太宗即帝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而在得传国玺这件事上,多尔衮是有大功的。那是天聪九年,他奉命招降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因林丹汗先得元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个字,多尔衮又派额哲把传国玺献给了太宗。当时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促成太宗登皇帝大位。多尔衮还在即位的大典上捧着满文表文请上尊号,显示了多尔衮的突

出地位。崇德元年,多尔衮受封为睿亲王。三年被任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托将右翼,分路伐明。在这次出征中,比他大二十多岁的阿巴泰听命于他。大军深入明朝核心地,至河北、山西、山东,收复攻打四十余城,俘获户口二十五万余,立功受赏。两年以后,多尔衮领兵围锦州,移营城外三十里,又今每旗一将校率每牛录甲士五人先归,这让太宗十分的愤怒,派济尔哈朗代替他,并且向他问罪。多尔衮回答说:“臣以敌兵在锦州、松山、杏山三城,皆就他处牧马。若来犯,可更番抵御。是以遣人归牧,治甲械。原来驻地的粮草都已经用完了,臣倡议移营就牧,罪实在臣。”太宗严厉而又惋惜地说:“朕爱尔过于群子弟,赐予独厚。今违命如此,你自己说该如何给你定罪。”多尔衮自己提出罪当处死。太宗命令降为郡王,罚银万两,夺去二牛录。后来在松山大战中多尔衮重立新功,复爵为亲王。太宗死后多尔衮得为摄政王,掌握大清最高权力,实与太宗生前对他的器重有关。

太宗众多兄弟中多铎年岁可能最小。他在天聪二年因功赐号额尔克楚呼尔。

三年,后金与明在北京广渠门外大战,多铎年幼留在后方,他打败了来偷击的明朝的残兵。之后他几乎连年从军作战,在多次出生入死中不断受锻练和积累经验。

天聪九年,太宗派各位贝勒攻打明朝,攻向山西,命多铎领兵入宁锦拖延明军。

他从广宁进入,先遣固山额真阿山、石廷柱领四百兵为前驱,祖大寿合锦州、松山三千五百兵屯大凌河西,多铎率所部勇猛作战,祖大寿军惨败,又分道追击,斩获无数。第二天返抵广宁。凯旋而归时,太宗出怀远门五里迎劳,赏赐马、甲各五,夸奖多铎说:“朕幼弟初专阃,就能打胜仗,实在是勇气可嘉!”崇德元年,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掌礼部事。在这之后发生事与原违。多铎与明将祖大寿作战败走,损伤人马数十,崇德四年五月,太宗召见他,一一列出他的罪名,说明多铎年幼,已对他作了种种照顾,而临阵逃跑必须惩治。由亲王降为贝勒,夺其奴仆、牲畜三分之一。后来虽然多铎在修城、屯田及作战等方面立了功,但是一直到太宗逝世止,也仅仅是恢复为豫郡王。

太宗的兄弟中,与他关系最不好的是莽古尔泰、德格类、巴布海、费扬果。

莽古尔泰也是太祖努尔哈赤宠爱的儿子之一,年岁比太宗大,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地位同太宗一样。早在攻打乌拉布占泰时,太宗就同他一起并肩作战。

太祖在世,兄弟之间没有发生什么明显之争。太宗即位后,矛盾逐渐升华。然而

天聪初年,莽古尔泰南征北伐,还有机会立功沙场。天聪五年围大凌河时,他在太宗御前露刃,众贝勒因为这样便认定莽古尔泰犯了大不敬罪,削和硕贝勒,降为多罗贝勒及削去五牛录。从这以后他遭厄运,第二年十二月突然便死了。天聪九年,莽古尔泰的同母妹家仆冷僧机告发他暗地结伙图谋危害太宗,抄了他的家,发现有牌印十六块,上刻“大金国皇帝之印”等字,削除给他的封号,六个儿子降为庶人,所有人口财产入官。

德格类年岁比太宗小,莽古尔泰同母弟。天聪三年征伐蒙古及明朝有功,进封为和硕贝勒。五年设六部,分掌户部事。以后接连在关内外多次领兵作战,九年十月死,太宗亲临其丧,表示非常悲痛。一个月后冷僧机揭露莽古尔泰阴谋危害太宗,德格类与他同罪,追削贝勒。巴布海是太宗的又一个幼小兄弟,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派他人质于明,明不纳而还。因地位无足轻重,一直不满。

天聪八年得授一等甲喇章京。曾奉太宗之命同阿拜祭陵,不等阿拜同去,自己先行。牛还没运到便先用了老百姓牛,以祭牛偿还,老百姓嫌牛小不要,告了状,罚银三十两偿还,他又不给银子,所以导致了又一次的上告。巴布海向太宗说这件事,太宗责备他办事糊涂,还说他都是听妻子的话。崇德四年任他为梅勒额真,封镇国将军。七年,他对固山额真谭泰发牢骚说:“请罢免了我梅勒额真的职务,能作梅勒额真的人多如草木。”谭泰不敢相信,问他说的是真话吗?巴布海发誓说:

“如果口是心非,老天爷看得最清楚!”图海奉命调查牛录贫富,以便派差,巴布海以挑衅地口气说:“我领的牛录很富。”这些话被太宗知道,巴布海大言不惭地说:“我不就是太祖儿子吗?谭泰等人这样诬告我!”审问时合实了一切,论罪该死,太宗宽大处理,仅夺爵位。费扬果是努尔哈赤的小儿子,一说他可能是莽古尔泰的同母兄弟,太宗时因获罪被杀。

太宗的叔伯兄弟中,拥护他的代表性人物是济尔哈朗,矛盾到不可调和地步的是阿敏。济尔哈朗是太宗叔父速尔哈赤的第六子,他从小被清太祖扶养长大,封为和硕贝勒。太宗即位后,他多次随从太宗或自己领兵出征。天聪五年初设六部,他被命掌刑部事。无论用兵、行政,他都只听从太宗的调遣,因此虽然他们属于堂兄弟,事情却比亲兄弟还好。崇德元年他被封为和硕郑亲王。历太宗执政十七年,他是少有的没有受责罚的兄弟。

阿敏是速尔哈赤第二子,年长于太宗,天命元年与代善、莽古尔泰和太宗并

授和硕贝勒,以序称二贝勒。天命年间,他经历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攻叶赫,击毛文龙,伐蒙古等战斗,一直是主将之一。太宗即位后,从伐朝鲜开始,他的行动越来越让人议论不止。他羡慕朝鲜的城郭宫殿,要与褚英的儿子杜度同居于朝鲜。杜度很不安地当着岳托的面表示不同意。他说:“今汗是我叔父,我怎么肯远离他,与你共同住在朝鲜?”济尔哈朗亦竭力劝阻,诸贝勒定议许朝鲜王李倧结盟,他放纵士兵大肆掠夺了三天,回师。天聪四年后金攻克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太宗命其同硕托领五千兵驻守,抵御孙承宗反攻,阿敏抵御不利,兵死四百余人,弃四城,他屠杀明朝投降的将领和百姓,还掠夺了许多财物来回城。

已派杜度赴援,听说阿敏弃四城,太宗命阿敏屯驻城外十五里并责问原因。三天以后召集诸贝勒大臣,太宗坐大政殿上命岳托当众宣布阿敏十六大罪,指出:阿敏的罪恶由来已久,当太祖时,他就教唆他的父背叛太祖,太祖论处他们父子罪,后来赦免了他。他父亲死后,太祖待他像亲儿子一样抚养,封为和硕贝勒。今汗即位,对他自己待他和太祖时对他的一样。但他领兵征朝鲜,既已结盟受质,犹不愿班师,想同杜度居王京,被济尔哈朗制止。这暴露出阿敏已经有了二心。俘虏一个美女献给了汗,然后自己又想要去。汗知道他很不满,便说:“为什么让一个妇女影响了我们兄弟之好?”把那个美女赐给了总兵冷格里。征伐察哈尔,土谢图额驸违背约定与哈尔通好,汗勃然大怒,与他绝交。阿敏却送给他甲胄鞍辔,把汗说的话全告诉了对方。诸贝勒子女婚嫁,一定让汗知道,阿敏私自把女儿嫁给蒙古贝勒塞特尔,举行宴会时,汗不去,他一直怀恨在心。汗出征,让阿敏留守,只知吃喝玩乐,屡出行猎。岳托、豪格出师先还,他坐着接受他们的拜见,好像国君一样。轮到他守永平,胡说:“既然打下了城池,为什么不把城里的百姓杀死?”又告诉众兵:“我既已来此,怎能不让你们饱掠而回?”在关内大肆抢掠财物,又驱降人分给八家为奴。明兵围滦州三昼夜不派兵增援,屠永平、迁安官民,尽载财帛牲畜以归。太宗命令大家商定他的罪行和如何处置他,都说:

“当诛!”太宗下令幽禁阿敏。崇德五年十一月阿敏死于幽所。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母爱耀皇宫

    母爱耀皇宫

    本书介绍了顾全大局的赵威后、女中豪杰萧太后、影响三代皇帝的窦太后、被妖魔化的慈禧太后、善良的慈安太后等27位皇太后。
  •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曾经的大先生们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对西方的民主科学也感同身受。在那个百无禁忌的年代,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在空地上横站出了与中国皇宫、西式城堡迥然不同的精神建筑。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漱溟、陈寅恪、钱穆等大师们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借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他们的种种风范。
  • 原来康熙

    原来康熙

    他幼时并不为父皇所爱,却意外地被推上皇帝宝座;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十四岁即计除权臣鳌拜,夺回朝廷主权;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平藩伐准、横扫六合……这位十七、十八世纪堪称帝王英杰的大帝——康熙,在影视剧中被人们塑造得不是太虚狂,就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裕。原来的康熙是怎样的人?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四)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四)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物品选用卷(千万个怎样)

    物品选用卷(千万个怎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的心理健康。
  • 灵忆诡计

    灵忆诡计

    人死后灵魂归向何处,不是天堂或地狱。灵魂是整个人生存,存在的核心,它像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操作中心,我的世界里称之为人体的内核。我们负责回收内核将其格式化后寻找新的宿体,宿体包括任何有生命的机体,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又诞生了。不管哪个世界,一旦生产变成批量流水线,那么一定会有例外存在。故事的开始便是因为内核流水线上的一个失误所引发的蝴蝶效应,究竟是穿越还是前世的记忆,是失误还是蓄谋,种种超越科技认知的事件,主人公几经周折才发现终点不过是起点的诱因。
  • 小七备忘录

    小七备忘录

    言柒做人的原则就是:适者生存,生命为上普通上班族穿越着各个世界,没有玛丽苏,没有作弊器,在这个全靠自己的社会,她需要扮演着各种角色,查出这个世界崩坏的剧情,老天爷,谁能给她提示一下?「叮,恭喜你触发隐藏剧情,接下来开启地狱模式」什,么,鬼!
  • 重生之辉煌时代

    重生之辉煌时代

    且看重生到了1985年的徐骞怎样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 英雄无敌之大人族时代

    英雄无敌之大人族时代

    一个极其腹黑的犯罪份子,却穿越到了英雄无敌的世界,成为了贵族之子。可是,人类之间勾心斗角,外族又不怀好意——内乱不止,外战不休。人类离灭亡不远,乌云已然笼罩,到底人类能否摆脱困境,成为唯一主宰?且看他和他的血脉运筹帷幄,开创出大人类时代吧。本书不止写猪脚,还有他的血脉,另外卫道士请点击X。谢谢合作。
  • 喜丧

    喜丧

    李东文,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女法官的契约婚姻

    女法官的契约婚姻

    三年前,她只是一个怀孕五个月就被离婚的单亲妈妈,被他的车撞倒后,仅仅拉住他的手,求求你,帮帮我,一定不能让孩子有事,孩子活,我活。男人救了她,将她抱进自家医院救活了她,救活了孩子。三个月后,即将到预产期,男人找到她,“我帮了你,换你帮我了!”“什么?”“我需要一个婚姻,需要一个孩子。”“正合我意,我需要一纸婚约,给孩子一个户口。”两人达成共识,签订了友好且平等了婚姻契约。三年后,她是冷峻不惊的A城最高人民法院的最年轻貌美的女法官。他是A城最好的私人医院的院长。他们的契约婚姻仍在进行中。。。。
  • 招生老师

    招生老师

    有这么一个特殊行业,招生。有这么一个神圣职业,老师。两者的姻缘巧合,才有了招生老师。在古城西安,全国民办教育重镇,民办教育最为活跃的地方。有几万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城市待业人员直接或者间接的充当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当了一名招生老师。有些人是工作生计所迫、生存压力所致,不得不而为之,当了一名老师。有些人确是浑水摸鱼,骗取钱财,瞒着良心,做受道德谴责的事。有的人,为了生存,仍然坚持,还心存财富的梦想,执着要追求。有的人,面对人性道德的拷问,选择了放弃。不管是要坚持还是会放弃,我们不能否认招生老师确实为一些学生指明了人生的方向,点燃了人生梦想,使他们从没有考上好的大学阴影中走出来,使他们从没有人生方向的十字路口找到自己的人生路。重新定位人生,圈点未来,多了一份人生成功的渴求。
  • 剑倾九霄

    剑倾九霄

    这天下苍生,以剑守护这世间诸恶,一剑抹除这寰宇妖魔,拔剑断罪“芸芸众生,百转浮沉,天地清浊,自有定数。我只愿有生之年,以一柄三尺利剑,让我眼中再无业火孽障,身前再无悲苦浩劫,抬头时苍天不曾被魔玷污,环顾时四野不曾如魔疯狂!”举世苍茫谁在笑,一剑倾尽九重霄。若有罪,天不治,一剑斩!
  • 邪王追妻:妖孽王妃不要逃

    邪王追妻:妖孽王妃不要逃

    她:特工穿越成草包庶女,当世人鄙夷轻贱,她王者归来,锋芒毕露,斗主母,虐嫡女,废柴是伪装,实则暗中经营“影阁”赫赫有名,威震八方。他:将死的克妻阎王,运筹帷幄的绝情王爷,实则掌握杀手组织,势力滔天,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霸主。一道圣旨,她被赐婚与他,她愿嫁,只为躲追杀,他不娶,只因对面具姑娘情根深种,抗旨不娶,并派人追杀与她。一步错步步错,他伤她,她恨他,大婚当天,她逃跑,他才发现,他心中所爱的女人竟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