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
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谋划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谋划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谋划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存亡。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
著名企业家的经营智语
一个合格的企业最高领导者,必须研究企业如何生存的战略性大问题,也就是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来改进企业。要有“改”的精神和很强的进取心,必要时敢于冒险,当然还要加上科学的决策。那些只会按常规办事的优柔寡断的领导者,只能是二流企业家。
——[美]F·奥斯本
通用的战略思想是:“成为全球老大或老二”。你可能是行业老大,如果不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来应付巨变并迅速决策,那么你仍难有胜算。
——[美]杰克·韦尔奇
用曾经战胜前者的打法不一定打败后者,战略计划必须认真调整。
——[韩]具滋日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办企业最忌眼光短浅,得过且过,经营者必须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期性、整体性、全局性、高层次性的战略谋划,惟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战略谋划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
1.战略谋划的本质特征
所谓战略谋划,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
战略谋划的本质,表现为如下四个特征:
(1)全局性
战略管理必须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从全局出发去实现对局部的指导,使局部得到最优的结果,保证全局目标的实现。
形象地说,企业的战略规划就是企业发展的蓝图。作为指导全局的总方针,企业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各管理层次之间关系的依据,是促进企业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保证。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企业的每一具体计划,每一具体经营业务,每一具体行动措施,都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并服从战略目标的要求。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体现的全局利益,战略职能部门或基层战略经营单位有时不得不放弃本身面临的机会和潜力,甚至作出牺牲。
1942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动员了15万人员,耗资22亿美元,仅用3年时间便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原子弹。1961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动员了42万人、200家公司和120所大学,奋战8年,耗资200亿美元,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见,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统筹,任何重大事业的成功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2)长远性
战略谋划是着眼于未来,对较长时期内(5年以上)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进行通盘筹划,以实现其较快发展和较大成长。面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任何组织若没有超前期的战略部署,那么,其生存和发展就要受到影响。
战略的全局性特征在时间概念上的表现就是长远性,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未来和发展。对未来的设想,特别重要的不是回答未来怎样,而是通过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向来制定我们现在的策略和措施。
因此,没有着眼于未来的企业战略作指导,日常的经营管理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绝不会片面地追求急功近利,绝不会纠缠于企业的短期行为,而是致力于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正如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写道:“领袖人物一定要能够看到凡人所看不到的眼前利害以外的事情。他们需要有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的眼力。”
(3)关键性
关键性又称重点针对性,是指那些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环节。战略讲究的是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要找寻敌弱我强的地方下手,或是在敌强我弱的地方防范。实施战略谋划,就是要抓住机会,创造相对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日本著名战略大师大前研一说:“通向成功的最有效的捷径看来是较早地把主要资源集中到一个具有战略影响的功能中,迅速跃入第一流的企业,这是真正切实可行的、有竞争力的。然后,利用这种较早的第一流的地位所产生的利润加强其他功能,使它们也领先于别的企业。当今所有产业部门的主导企业,毫无例外,都是从果断地应用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基础的战略开始的。”
(4)权变性
即指善于随机应变而不为成见所锢囿的适时调整、灵活机动的能力。任何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变换策略,调整计划,修正战略,把战略贯彻于现实行动之中,以不断适应未来的多变性。
权变性的客观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深化了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内外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因而,需要重新检验已确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修正。
另外,战略谋划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企业战略具有长远性,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时,战略管理又可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等不同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又包含若干步骤。因而,战略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步骤是不断循环和持续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分析、规划与行动的过程。这就对战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面临新的变幻莫测的国际经济竞争,开拓进取,求变创新,制定和实施适应性应变战略,已成为现代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2.战略谋划的作用
战略谋划不仅对中小企业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中小企业的局部问题和日常性管理工作具有牵动、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战略谋划的广泛作用对现代企业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使企业顺利、快速成长
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经营环境、经营方向和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全面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办法,从而不失时机地把握机会,利用机会,扬长避短,求得生存和发展。
(2)提高生产经营的目的性
管理学中有一个公式:工作成绩=目标×效率。西方学者认为“做对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对”重要。因为“把事情做对”是个效率问题,而从一开始就设立正确目标,“做对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关键。战略规划就像战争中的战略部署,在开战之前,就基本决定了成败。因而中国古代兵书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说。制定战略规划,就使企业有了发展的总纲,有了奋斗的目标,就可以进行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和文化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相对优势,解决关键问题,以保证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3)增强管理活力,降低经营风险
实行战略管理,就可以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进行组织等方面的相应调整,理顺内部的各种关系;还可以顺应外部的环境变化,随时审时度势,正确处理企业目标与国家政策、产品方向与市场需求、生产与销售、竞争与联合等一系列关系。
(4)提高企业家素质
实施战略谋划,使企业家能够集中精力于企业环境分析,思考和确定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等带有全局性的问题,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企业家和战略人才。
战略谋划的四大要素
战略谋划的重点是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谋求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系统的最优化,使企业的生产、技术、营销以及一切经营活动与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相适应。
企业的经营战略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可以这样说,战略的成功是企业最大的成功,而战略的失误也是企业最大的失误。所以,企业家应当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
战略谋划是一个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规划的实施执行和战略控制、战略修订与转移的完整过程。一般来说,战略谋划是由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构成的。
1.战略指导思想
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导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路与观念,是整个战略谋划的灵魂。它包括战略理论、战略分析、战略判断、战略推理,直至形成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是贯穿战略管理始终的战略思维过程,对确定战略目标、寻找战略重点和采取战略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指导思想的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满足市场需要的思想
市场需求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生命所在。企业必须以满足顾客需要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利益服务为宗旨,求得自身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呈现出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我们必须在更大的市场广度上来考虑顾客的需要。
(2)系统化思想
这是由企业战略谋划的全局性特征决定的。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企业,就要着眼于全局性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树立整体观点、动态平衡观点和协调观点,把企业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3)未来思想
企业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这也是由战略的长远性特征决定的。战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因而,企业采取任何可能行动,都要考虑对长期发展是否有利,不能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而导致短命。
(4)竞争对抗思想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寻求、解决事关企业存亡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创造出超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
(5)全员思想
战略就是明确有关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确定行动的总方针,必须调动自上而下的所有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保证战略方针的贯彻和战略行动的落实。
需要指出的是,在战略指导思想当中,企业经理人员的高瞻远瞩、创新求实、灵活应变的战略头脑尤为重要。
2.战略目标
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以后,就要确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对战略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的在一定时间内所预期获得的成果或所追求的期望值。
战略目标是战略谋划构成的核心内容,为企业指明了未来成长和发展方向。只有明确战略目标,企业家才能根据实际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配置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正确安排企业经营活动的优先顺序和时间表,恰当地指派任务和责任。不确定企业的目标,企业就会迷失方向。
受经济环境、产业分布、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企业战略目标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既有经济指标,又有社会责任;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既有总体性目标,又有功能性目标。一般来说,战略目标可分成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目标如维持稳定,获得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把本企业办成本行业、本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优秀企业等。定量目标如利润总额及增长率、市场占有率、资金收益率、销售总额及增长率、股票价格及股息红利率、新产品开发率等。
在确定战略目标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使战略目标明确、具体、先进、可行,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衔接。
3.战略重点
所谓战略重点,就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发展薄弱需要着重加强的项目和部门。这就要求我们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性问题。
战略规划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有战略重点,战略目标的实现就要大打折扣。
战略重点在“战术”上则表现为集中优势打歼灭战,即采取重点针对性措施,实行资源重点配置,组织重点保证,行动重点推进,以实现企业的突破性发展。
随着战略行动的逐步推进,战略重点呈现阶段性特征,必须注意及时调整。
抓住战略重点,可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享有“美国荣耀”之称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是世界无线通讯巨人。多年来,该公司始终重视市场占有率,把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的战略重点,使全球范围内以摩托罗拉为品牌的移动电话拥有高达近40%的占有率。也许,你现在腰间的中文寻呼机就是摩托罗拉顾问型或精英型。摩托罗拉公司为了保证战略重点,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电子产业中出类拔萃,获得胜利,采取了下列三点至关重要的创新措施:
(1)不断推出让顾客惊讶的新产品。为此,公司在科研方面进行持续性投资,以不断研究开发最新产品。
(2)新产品的开发必须注意到速度与时效问题,即技术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在开发速度上不能落后。
(3)以顾客为导向,在质量管理上务求完美,将顾客的不满减少到零为止。
4.战略策略
战略策略是保证战略指导思想贯彻,保证战略目标实现而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手段和技巧。根据战略环境的不同情况,采取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和卓有成效的战略策略,对战略目标的达成和战略行动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战略策略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战略策略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的,它具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
(2)灵活性原则
企业战略系统面对的是发展迅速、变化多端的外部经济环境,因而,战略实施的时机把握十分重要。战略策略的应用也要讲究灵活熟练,要因时因事因地随机应变。
(3)创新性原则
战略策略要面对新情况,采取新措施,取得新突破。力求在竞争者意想不到的时间,意想不到的地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给竞争者以压倒的攻势和猛烈的打击。
(4)可行性原则
战略策略的运用要是国家的政策法规允许的,并遵循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同时,企业在应用条件上也是可行的。
(5)适当性原则
战略策略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因过分追求新奇、过分夸张而徒有其名。要讲求实效,不过分追求形式。
(6)配套性原则
战略策略不能单打一,参差不齐,必须集中力量,集中控制,使各策略技巧相互配套,有机结合,以谋求最大效果。
另外,战略策略作为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手段和技巧,需要很好策划。策划作为一种高智力活动已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将企业策划应用在战略策略中,往往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从上述战略谋划的四个构成要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整个战略谋划的灵魂;战略目标则是企业战略指导思想的具体反映,是战略谋划的核心;战略重点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点,是推进战略实施的关键;而战略策略则是战略谋划的重要保证措施,制约着战略目标的贯彻实现程度如何。
中小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的迫切性及其发展趋势
1.中小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的迫切性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企业改革步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这种形势之下,加强战略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迫切需要,而且更是中小企业的迫切需要。企业竞争机制的强化,迫使我们的企业不再满足于日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是更多地注重于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战略管理。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中小企业更是如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完善,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市场竞争机制正是促进中小企业提高活力的推动力。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败和破产,中小企业不得不强化战略管理,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求得生存和发展。
(2)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
过去,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企业生产多少,商业部门就收购多少,根本不必考虑销路问题。因此,企业家们对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也不感兴趣,只追求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就行了。现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性大大增强了,并且要求企业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要。市场形势的变化,要求中小企业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3)提高企业素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战略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素质的重要标志。强化战略管理,需要从企业的基础管理做起。战略管理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能力素质,还取决于企业组织结构的总体素质和企业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强化战略管理,可以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应变能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的能力,为企业增强竞争地位创造条件。
(4)应付外国企业竞争,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国内市场上,一方面,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之后,我国企业才有可能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加快企业进步的步伐。另一方面,外国商品的大量涌进,又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空前的竞争压力。特别是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家势必大幅度减少高关税等保护性措施,在贸易方面打开国门,给国内市场与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对外开放政策也为我们的企业大踏步地进入国际市场,向海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时机。所有这一切,都涉及到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如果我们的企业家没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就不可能把握时机,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战略管理发展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战略管理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理论、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国际化倾向
随着世界经济活动中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互相渗透的现象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积极地开拓海外业务。这样,国际化战略在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向海外发展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2)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专业化倾向
由于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了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的专业人员或专业化的战略规划部门,协助企业家进行战略管理。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企业家充当参谋的角色,调查研究、分析趋势,制定方案,供企业家选择和决策。由于战略决策问题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演化而日趋复杂,这种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智囊作用也正在变得更加重要。
(3)企业战略管理中先进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
当前,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因素越来越多,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迫使企业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战略管理。各种数学分析模型,统计调查方法,电子通讯设备,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被广泛地用于企业战略管理。
(4)企业战略管理中发展和赢利并重
毫无疑问,获取利润仍然是企业战略管理中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但是,正是从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出发,追求利润已经从企业的短期目标变成了企业的长期目标。当短期利润目标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冲突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考虑的是长期发展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许多企业家不惜牺牲眼前的利益。善于放弃,大胆取舍,牺牲局部,追求发展,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决策中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