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紧张与周转不畅往往会使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走进一条没有前途的死胡同。让资金流畅起来的办法,主要在于中小企业的科学的运作程序和灵活的运作手段。
资金紧张和周转不畅的主要原因
1.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
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来源于经营者自身的积蓄以及亲朋好友的借款,这部分资金都相当有限,从中小企业创业开始,直接得到政府的资本支持几乎没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扩大再生产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便显得资金紧张。
2.中小企业银行融资受到制约
由于中小企业的私人个体属性,作为长期支持和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如何积极稳妥支持中小企业尚无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在强调采用财产抵押贷款方式以确保贷款安全的情况下,又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难以办妥相关手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使得资金紧张成为经常性的现象。
3.中小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低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在已有的规模上进行低成本运作,进行股份制改造,进行借壳上市等直接融资的操作,在认识上存在着模糊观念或缺乏资本运作的知识,使得企业发展和资金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从而影响资金的正常运作,使资金周转不畅。
4.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固有缺陷
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以及产权不清晰的缺点,加上投机心理的作用使得信誉度不高也构成了中小企业的特点,这些中小企业的自身因素都不利于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仅靠自身的积累进行企业发展及扩大再生产,一方面是发展缓慢,另一方面便是资金紧张或周转不畅。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项目投资缺乏科学依据,盲目投资,决策失误,以及企业之间信用差,拖欠款严重又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加上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档次低,质量差,适应不了市场需要,形成产品积压滞销,使得本已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缓解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畅的方法
中小公司都会遇到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畅的问题,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有些老板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老板则无法解决。这说明有技巧可循。如果你的公司遇到了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畅的问题,而此时你又制定了公司大规模发展的计划,可以预见公司迟早会耗尽所有的现金。资金的短缺程度取决于你是否能及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付措施。这里,我们将集中讨论在公司面临资金严重短缺或周转不畅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1.降低资金的流出
在资金极度短缺的时期,你得精打细算,搞清哪些钱是你必须先付的,而哪些钱则可以后付。记住,不管什么规模的公司,能在既定的时间里按时付款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如果你欠了一个客户的一大笔钱,而这个客户对你来说非常的重要,此时你行事要谨慎一些。如果你确实要延期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能付第一笔款,那你事先得和这个客户商量一下,征得他的同意。如果你能确定付款的确切日期(特别是能确定汇出货款的日期),你更应该提前告知对方,这无疑会帮助你再次得到对方的赊货。
2.加快资金的流入
当你的资金短缺或周转不畅时,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第一措施就是加快资金的流入。找到所有应收账款,看看是否有办法尽快地收回这些款。打电话去问一问。以最动听的语调、最诚恳的态度请求对方——“我们现在的现金流动有点困难,如果您现在能先支付给我们一笔款,我们将不胜感激”。在必要的情况下,为能尽快让对方付款,可以给对方的快速付款提供一点小折优惠或给预先付款提供大折优惠,在给你的客户售货时,应毫不迟疑地要求他们尽快付款,尽管在原先的销售合同里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
3.处理好与关键的债权人的关系
要确保是由你来决定先把货款付给谁和什么时间付款,而不是由债权人来决定。不要被电话催款者的怒吼声所吓倒,要首先把款付给那些对你的公司的经营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债权人。
一些债权人可能会这样吓唬你:“我们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或“我们将把你的账户告诉给催款机构”或“我们将在法庭上见面”等,不要对此惊慌失措,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某个债权人确实想把你送上法庭,离听证会还有好几个月呢!
如果你无法确定付款的确切日期,那你就不要对债权人作出付款的承诺。否则一旦你违背了你的付款诺言,债权人可能就更加咄咄逼人,怒不可遏。相反,你应告知债权人你已把他们列入你准备付款的名单,向他们保证你不会忘记给他们付款,告诉他们不会等得太久,但不要告诉付款的确切日期。
4.控制不必要的花销
作为一名老板,任何时候都要对开支精打细算,怎么样去降低成本,减少费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资金紧张或周转不畅。精明的老板,总是把一块钱当两块钱用,该用的时候,就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该用的,一块钱也不多花。因为,他们深知,如果在某一个地方用错了一元钱,并不就是损失了一元钱,而是损失了两元钱。
常见的不必要花销有以下几种:
(1)“我也要”综合症
在办公用品的购买上,这种症状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公司人事部的经理对行政主管说,办公室需要购买1张桌子、6把椅子和1个茶几,尤其对人事部来说,这些办公用品的添置有助于公司形象的完美。如果你批准了,那可就惹下麻烦了,没过几天,其他部门的主管会不约而同地前来,向你报告,他们也需要改善一下办公条件了。如果同意了,可能各部门的下属也会说,我们的桌子也早该换了……依此互相攀比下去,那样老板就惨了,你不得不去派人购回这些东西,否则将无法将各部门的怒气抚平。这种购买活动,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2)“可买可不买”与“非买不可”
分析人们的消费心理,一般的人总是存在着“可买可不买”与“非买不可”两种心理活动。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是,某公司为了业务需要,将添制10台计算机,这对一个正在发展阶段的公司来说,算不了什么,老板会很干脆地签下支票,让采购部门去办的。但是正是有了这种应该买或者是可买可不买的心态,使人产生“非买不可”的压力。在某种情况下,反而会造成一种错觉,产生“他都有了,那么我也应买”的群体攀比心理,导致公司购买更大数量的同类物品。
(3)滚雪球式的开支
如果公司的某项费用如滚雪球一样难以控制,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其他工作。公司推行办公自动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某公司准备改善办公条件,专门组建了一个办公自动化小组,以便使机器的购买、设备的配套和经费等问题得以落实和妥善解决。经过一个多月的论证、调查和询价,决定为公司先购置20台计算机,并建立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终端。当设备进公司那天,公司各部门如过节一般欢快,但是第2天财务部则又接到了更多的账单。
因为购买回的计算机,还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等等其他的开支。办公室秘书部门与电脑配套,购置了3台打印机;财务部门则购买了新式的财务软件,其价格远远超过了整机价格;为总老板和两位副总老板购买了3个隔音罩。结果,到了两个月以后,财务部门发现,为电脑的配套开支已远远超过购买设备主机的费用。
所以在购买新设备的时候,深思熟虑的老板总是亲自审定报告,决定买与否,以防止这种滚雪球似的开支出现,避免那种互相攀比的风气发生。
每一家公司都有节约成本的绝招儿,即那些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节省开支的办法,但下面这些做法对大多数公司都适用。
[1]租用
过去的几年一直是商品买方市场,大片大片的空闲建筑,租金降低,成千上万的租户无事可做。如果你是个名声不错的租户,你的房东会竭尽全力让你留下来,这可是你伸胳膊伸腿,讨价还价的绝好机会。如有一个客户和房主讲价,两年期的租金下降了70%多!因为他知道房主不想失去他这个客户。
[2]利用废纸的背面
你也许会嘲笑这种显得非常小气的想法,但是如果你认真计算过你的公司每年在办公用纸上的开销,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这个措施的成本节约效果是多么显著。事实上,很多著名的大公司早就开始这样干了。同样的思路还可应用于公司的其他方面,例如与别的公司合用办公设备、会议室。
[3]计算机硬件
这就好比明明一辆微型车就够用,很多公司却在开豪华车。一家生机勃勃的小公司,可以成功地用一台计算机设备将主要的经营管理任务全面自动化。计算机会让你相信这样一台设备像出自“方舟”一样不可思议。
计算机世界讲求速度,但你不需要。你的文件是在一眨眼的工夫,还是眨眼时间的千分之一恢复了,这真的很重要吗?你能用眨眼时间的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提高利润吗?为数不多的公司的确获益于使用图表型的软件包,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桌面出版系统,他们可能需要一台苹果机,你也非要凑热闹吗?如果像大多数公司一样,你只是对文字和数字的利用率较高,搞一台PC机和一套综合性的类似微软文字处理的软件包能节省很多钱。只有在付钱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别。
5.做到有效地融资
企业的基本动力在于资金,企业要能组成,首先就要有资金。没有人才不要紧,资金可以吸引人才;没有生产原料不要紧,资金可以带来生产资源;没有厂房,没有劳工,没有管理架构,没有这个没有那个,都不要紧,财可通神,有资金在手,自然可以把企业所需的东西吸引过来,结合起来,成为有实力的企业。
资金那样重要,所以,你只要肯出钱,随时都有人来游说你投资。
管理人需要想方法好好运用公司已有的资金,譬如老板投资700万元,那就要运用这700万元,好好地把公司搞起来。按照常规常情,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受制于资金的多寡。资金庞大,可以发展成跨国企业;资金过少,也许只可以在街市租个小铺位卖猪肠粉。
成功的管理人不会甘心于现状,不会甘心受制于资金数目。管理人如果手上有良好的业务计划,有创意,市场环境也配合,这时就是发展业务、扩大公司规模的好时机,可是如果苦无资金的话,有再好的计划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以前,筹集资金是很恼人的事,资金不足,想得到更多资金,惟有向人商借,人家可不一定在意你做的生意多少,而只在意你能否连本带利偿还。但现在的融资观念可不同了,这是以资本挂帅时代,资本永远能发挥最强大的力量。
资金汇集起来,金融机构可说是富可敌国,财力最强的万国宝通银行,和很多国家政府的财力相比,银行便像是大象,政府看来反而只是小老鼠而已。
如果管理人有良好的业务计划,但资金不足,这时就不能再单单运用旧头脑去借钱,而可以运用现代的融资概念去找投资者,把自己的业务计划“SELL”给拥有资金的人。所以,当公司面对重要关头之时,不少管理人不会停留在公司的办公室内,而是会穿起整齐的西装,打好领带,拿起公文包,一家一家公司拜访,一位一位商家拜会,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们,邀请他们入股公司,以壮大公司的声势,以增加公司的资本额。
最多钱的企业,莫过于银行。管理人可以拿着自己的业务计划,拿着可以押抵的资产证明,找相熟的银行洽谈,商谈借贷计划,从银行取得资金,以便于周转,便于按照计划,使有潜力的计划得以实现,得以赚大钱。也由于企业资金不足,所以无可避免地,需要把赚大钱的利益分一些给别人。
融资的方法除了借钱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上市集资。以往,在香港的股票市场上市集资的要求很严格,通常都要企业有三年盈利的记录,而且盈利要超过2000万港元,也要有某些资产值的要求。所以上市并不容易。现时已经有创业板这一个新市场,即使是新的企业,从来没有经营过,也从来没有任何盈利记录,只要有一个企业发展的概念,也一样可以透过创业板上市集资。这对于有志创业,但苦无资金的人士实在是一个大喜讯。
向银行借贷,或是上市集资,才是最佳融资之道。成功的管理人要深明融资之道,使业务背后的资金支持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