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中的审时度势,关键在于准确预测形势、正确把握时机,总体运筹帷幄,采取相应对策或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或以快速行动,捷足先登抢占市场;或以虚避实,巧妙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年,曾被香港一家珠宝行雇用多年的陈先生决定自己出来闯一闯,于是,便以仅有的1万港元积累,开始了创业生涯。
在珠宝行,要从事珠宝买卖,1万港元实在少得可怜,根本无法入市。
但陈先生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凭着自己在珠宝行多年的滚打摔爬所积累的经验,凭多年的交情,向同行赊账购进了100多万港元的货物,从事珠宝制作贸易业务。那年他25岁。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给陈先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会。
他抓住了。
当时,中美建交后,封锁了多年的大门终于被打开,美国人忽然之间对这个神秘的大陆倍感兴趣,什么事物都感到新鲜,一时间掀起了中国购物热。身在珠宝行的陈先生独具慧眼,看准了这一时机,便决意调整经营策略,专攻半宝石首饰,出口美国。这一招果然不同凡响,一炮打响了。半宝石价格相对低廉,但需求量相当大,因此,薄利多销,利润相当不错。这一成功全靠了尼克松帮忙。从此,陈先生的珠宝生意走上了坦途。
陈先生只不过小学文化,为什么会有如此领悟力和应变力呢?他之所以能够逢山筑路、遇水搭桥,能够因时制宜做生意、赚大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勤于学习、善于观察的结果。
那时陈先生的半宝石以出口美国纽约为主,而纽约的珠宝商又以犹太人最为活跃。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但也最难应付。
经过反复考虑之后,陈先生决定把自己的珠宝批发业务搬到美国来,以便直接控制在美国的货物销售,不再受制于人。
年,陈先生正式在美国开展半宝石批发业务,这样一来,陈先生半宝石生意在美国的市场更加牢固,这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陈先生时刻留意形势变化,并随时调整经营策略。1979年,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陈先生看准这一时机,便将大部分产品都迁往中国内地加工。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成本,市场竞争力又提高了一步。
年,陈先生预料到,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必将增强,风行了10多年的半宝石市场将会疲软,于是,当机立断,实行战略性转移,投资2 000多万港元,从汇丰银行购入了当时被汇丰接收的丽丽珠宝行,向精美宝石市场进军,重走高档首饰之路。
这一步棋,他又走对了。果然,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许多人都把眼光盯在昂贵首饰物上,陈先生又一次赚了大钱。
陈先生的成功经历说明,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当赢家,首先要把准时机,估准形势,审时度势,占尽先机。其次要有相对应的谋咯战术。还需要知己知彼,掌握市场变化,有的放矢。审时与度势相辅相成,既要抓住时机,也要驾驭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王安电脑公司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典型,它的衰落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
王安公司曾经作为创业成功的典型被写入书中。而这里又把它作为失败的例证,这不是偶然的。这家公司是高科技公司,经过了辉煌的创业历程,然后盛极而衰。他们的经历说明高科技企业确实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对未来的把握上远远没有传统工业那么容易预测。
王安公司是王安博士在1951年建立的,今天我们办公室常用的打字机、中文键盘、文字处理软件大都是王安公司的杰作。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王安公司基本上独霸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处理业务,不仅生产分离式产品,而且生产把这些产品连接起来的系统。到了1980年,王安公司雇用了12 000人,收入5.43亿美元,利润达到5 2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勃勃生机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老牌的生产办公设备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也感到了王安公司的巨大威胁,还有些人竟然说王安公司是I:BM的终结者。
然而,好景不长,王安公司走向衰落的速度远比发展的速度要快。
年是王安公司的转折点。这一年,被王安公司逼入墙角的IBM生产出一种个人计算机,可以放在办公桌上,其性能比王安公司的产品优越,而且成本低,这预示着王安的传统产品将要遇到一场血战。奇怪的是王安本人却对此抱以令人难以理解的沉默,从而给了IBM一个绝好的机会。
恰好1985年全世界的计算机行业出现了衰退。王安实验室第一次出现了亏损,第二年的第一季度就亏损了1亿美元,但到年底计算起来还赢利5090万美元,这是对王安公司的一个警告,但公司对此却置若罔闻。王安认为计算机行业的衰退只是一个暂时现象,不久整个行业就会出现反弹。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他对计算机技术本身发展的认识却出现差错。王安错误地认为计算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导致王安公司没有投身于新的领域争夺市场,反而仍旧在生产已经过时的产品,结果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在1988年和1989年两年时间里,王安实验室公布的亏损数字给人印象十分深刻,总计亏损了4.243亿美元。王安公司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员工32000人,到1989年已经削减了1/3.后继者为拯救王安公司出售了6亿美元的资产,但是收效甚微,1992年,曾经为世界所瞩目的王安公司申请破产。
王安公司的失败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看来,王安公司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内部看,王安公司后期没有选拔有才能的人才,不是根据才能而是根据血缘关系确立公司的掌舵人。他的儿子虽然熟悉公司情况,但缺乏明显的经商才能,而且为人还十分骄傲,缺少他父亲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管理能力。正如一位经理所说: "作为一名经理,他还不成熟,以前我们在公司里听到的议论都说弗雷德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人,没有人服他,没有人愿意为弗雷德工作。"
王安对他儿子的重用严重影响了其他高级职员的前途,大家感觉到,即使再努力干,也不过是王安父子的打工者。王安公司的两员大将相继离去。其中一位相当优秀的销售和市场专家坎宁安,看到没有机会在王安公司里进一步发展,就到计算机控制台公司任职。另外一位负责产品质量的经理也在两个月后辞职。
这两位让人尊敬的经理的离去,在公司内部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批富有经验的人才纷纷离开公司,这是对王安公司的最大打击。由于科技人才的流失,王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小,逐渐落后于IBM公司,年,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王安终于撤去了不称职的儿子,但为时已晚。这让我们看到了王安作为一个传统东方人的悲哀,子承父业已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特别是不适应于高科技公司。
如果说用人失误是王安公司衰落的内部原因之一,那么导致王安公司陷入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环境变化预测的失败。
王安公司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王安公司的经营方向与当初形势的发展一致。但后期,个人电子计算机,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这一巨大的市场走向被许多新兴公司捕捉到,却被王安公司所忽视。王安公司只想到一两个顾客,主要是金融方面的顾客,为他们处心积虑地制造最好的产品,但这个市场同日益扩大的个人计算机市场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当时,IBM公司因为王安公司的巨大威胁,被迫走向另外的发展道路,开发个人微型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同各种先进的系统相匹配,除了苹果公司的产品以外,整个行业的产品都能与这种计算机自由结合。对于这个变化,顾客保持着极大的热情,纷纷踊跃采购。
计算机时代走向了平民化,可是王安公司仍然陶醉于封闭的软硬件系统,拒绝变化。1982年,当年他的竞争者开发出可以同时用于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的个人计算机时,王安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却十分犹豫,始终不能下决心开发新的产品,而是抱着自己的优势不放,继续开发文字处理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旧产品,结果大型机不久就被性能优越的小型机取代,企业缺乏自我更新精神,致使机会一再丧失。
不能准确地把握发展节奏,必然被时代无情地抛弃,尤其是在知识升级换代周期非常短的高技术行业。如果在发展的节点前犹豫,必将葬送掉之前的所有努力,只有用战略眼光前瞻整个行业,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审时度势,做出决断后迅速实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获得更快更高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面对无数信息的选择。一方面。人们必须依赖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生活、工作和发展的信息。这就需要人们具有一种批判、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否则。只能被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