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7600000007

第7章 提倡新文学

朱自清是新文学的倡导者。在上海中国公学,朱自清更进一步地凫进了文艺新潮。当年文学革命之树,如今已是叶茂根深,鲜花满枝了。一些先进的文艺青年亟思成立文学团体,创办杂志,以便在一个鲜明旗帜下,集结力量,倡导自己的文学主张,发表自己的创作。

1920年底,周作人、郑振铎等人在北京开始酝酿组织文学研究会,翌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召开了大会,并在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宣言”与“简章”。接着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读书会,下设小说、诗歌、戏剧、批评、杂文等五个小组。叶圣陶便是该会发起人之一,又是诗歌组的成员。朱自清也是该会成员,入会号数为59。文学研究会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认定文学是“人生的镜子”,是继《新青年》之后,进一步揭起现实主义旗帜的文学团体。1921年初,文学研究会骨干郑振铎等人南下上海,与沈雁冰等汇合,组成了以上海为基地的阵营,叶圣陶和朱自清都是其中的活跃分子。

五四运动以来,复古主义者就沆瀣一气向新文学阵营发起进攻,他们选择的突破口就是新诗。当时南京大学的一些留学美国的教授胡先骕、吴宓、梅光迪等,自我标榜“学贯中西”,以“新知”来提倡“国粹”,维护“圣道”。他们讥讽白话新诗,说它仅是白话而非诗,《南京高等师范月刊》大张旗鼓,以讨论诗学之名,行攻击新诗之实,大量刊登古诗,叫嚣新诗“亟待研究之点颇多”,态度十分猖獗。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都是新诗人,他们联系俞平伯,商量出一个专门倡导和发表新诗的刊物,与复古主义者作针锋相对的抗争。他们的计划得到中华书局左舜生的支持,这时俞平伯在北京,朱自清马上写信告诉他:“《诗》决由中华书局承办,已定。”

10月20日《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连续三天登载了一则用诗的形式写的《〈诗〉底出版预告》:归诗的骸骨已被人扛着向张着口的坟墓去了,产生了三年的新诗,还未曾能向人们说话呢。但是有指导人们的潜力的,谁能如这个可爱的婴儿呀!奉着安慰人生的使命的,谁又能如这个婴儿的美丽呀!我们造了这个名为《诗》的小乐园做他的歌舞养育之场,疼他爱他的人们快尽你们的力量来捐些糖食花果呀!

“预告”刊出后,他们加快了筹备工作。10月底,《学灯》上又登出了《〈诗〉底出版预告〈二〉》,宣告:“创刊号准予明年1月1日出版”,内容为“一诗,二译诗,三论文,四传记,五诗评,六诗坛消息,七通讯”。预告登出后,受到了社会重视,有人写文章表示欢迎。

《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它标志着“五四”以来的新诗终以勇敢姿态宣告了自己独立的存在。它开宗明义向社会声称这是新诗“向人们说话”的阵地,并义正辞严地宣判了旧诗的死刑,以大无畏精神勇敢地向复古主义者挑战。

《诗》为月刊,每卷五期,每期63页,于1922年1月出版时,用的是“中国新诗社”名义,其实,并没有这个组织。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和刘廷陵,都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他们经过商量后,于第一卷第四号上发表声明,“将本刊作为文学研究会定期出版物之一”,并于下一期刊物的封面上标出“文学研究会定期刊物之一”的字样。刊物由叶圣陶、刘延陵具体编辑,刘延陵“最热心”,“费的心思和工夫最多”。朱自清也花了不少力气,他常和远在北京的俞平伯通信,讨论新诗创作问题。俞平伯常将自己的诗作寄来,朱自清对他的《小劫》一诗赞不绝口,说它是“意境殊胜,音节底单缓和美,真是无以复加”,“妙在能善揉古诗音调之长,要施以一番融铸工夫,所以能悦耳,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是一篇“光明鲜洁”之作,遂将它刊于一卷一期之首。

《诗》月刊主要以创作为主,奉行的是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宗旨,比较广泛地暴露了军阀统治的黑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诉说了知识分子的苦闷。朱自清为刊物写有不少诗篇,在《宴罢》一诗中,他通过一个宴会的描写,将“酒够”、“乐足”、“脸红”、“头晕”的宾客,和伺候客人而显出“饥和惫的颜色”的仆人阿庆进行对比,表露了自己的心情:今天真的侮辱了阿庆!也侮辱了沿街住着的吃咸菜红米饭的朋友!诚挚地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月刊对当时诗坛的另一贡献,便是对小诗的倡导和讨论。那时正是小诗创作的萌发时期,周作人在《诗》刊上大力介绍日本小诗。朱自清对周作人的热心很是感动,也写了《短诗与长诗》一文,对小诗的创作进行批评和探讨,认为有些流行短诗“只有感伤的情调和柔靡的风格;正和旧诗、词和散曲里所有的一样!因此不能引起十分新鲜的兴味;近来有许多人不爱看短诗,这是一个重要的缘故。长此下去,短诗将向于疲惫与衰老底路途,不复有活跃与伶俐底光景,也不复能把捉生命底一刹那而具体地实现它了。”他希望作者们不要形式地学习外国小诗,而要“兼采日本短诗与《飞鸟集》之长,先涵养些新鲜的趣味”,以改变自己“单调的作风”。他主张小诗“贵凝炼而忌曼衍”,在艺术上应“重暗示、重弹性的表现,叫人读了仿佛有许多影象跃跃欲出底样子”。因此他要求作者要用“极自然而又极慎重的态度去写短诗”。他身体力行,为《诗》写了三首小诗,以极其精炼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刹那的感兴。他把其中两首抄寄俞平伯,得到俞平伯的称许。三十多年后,俞平伯在忆及此段因缘时,还赞不绝口:“其时小诗很流行,我的《忆游杂诗》,全袭旧体诗的格调,不值得提起;佩弦的小诗,有如‘风沙卷了,先驱者远了’。语简意长,以少许胜多许。”

《诗》得到了许多作家的支持,沈雁冰、胡适、周作人、郑振铎、徐玉诺、王统照等都为它写过稿,共出了两卷七期,至1923年5月停刊。它犹如一枝迎风招展的鲜花,透露了新诗世界的春天信息。

朱自清不仅创办刊物,还积极支持新文学活动。1921年,朱自清刚到浙江一师,便欣然接受潘漠华、汪静之等的邀请,担任“晨光社”的顾问。

“晨光社”是由浙江一师发起的文学组织。浙江一师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中学,与北京大学南北呼应,最早受到新思潮的洗礼,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都从远道前来求学,汪静之便是从安徽绩溪来的。1921年9月他在《新潮》、《小说月报》上发表了新诗,在校里小有名气,被同学们称为诗人。此外,还有潘漠华、魏金枝、赵平福(柔石)、冯雪峰等,都是爱好文艺的。潘漠华当过小学教师,思想比较成熟,他想把同学中能文之士聚集起来,成立一个文学社。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汪静之,得到他的支持,于是潘漠华又请了魏金枝和赵平福一起作发起人,联络了除一师之外的蕙兰中学、安定中学和女师的文艺爱好者共二十余人,于1921年10月10日一起到西湖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葛岭抱朴庐等处游览、座谈,宣告了“晨光社”的成立。社名是潘漠华取的,因为汪静之曾写有一首题为《晨光》的诗:我浸在晨光里,周围都充满着爱美了,我吐尽所有的苦恼郁恨,我尽量地饮着爱呵,尽量地餐着美呵!“晨光”其实就是“曙光”的意思,表示他们对光明和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晨光社是浙江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对它十分关注,沈雁冰曾通过《新浙江》报姓查的编辑向潘漠华了解情况,并在《小说月报》十三卷第十二号上,将潘漠华来信及《晨光社简章》予以发表。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朱自清和叶圣陶对晨光社的扶植自是不遗余力的。在他们主编的《诗》杂志上,就连续刊登了汪静之的诗。冯雪峰于1921年底写的《小诗》和1922年写的《桃树下》,也都发表在第二期上,这是冯雪峰最早的诗作。1923年下半年,在杭州报纸上还出了一个《晨光》文学周刊。

冯雪峰回忆说:“提到‘晨光社’,我也就想起朱自清和叶圣陶先生在1921和1922年之间正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书的事情来,因为他们——尤其是朱自清是我们从事文学习作的热烈的鼓舞者,同时也是‘晨光社’的领导者。”晨光社活动多在星期天,社员们一起到西湖西冷社或三潭印月等处聚会,一边喝茶,一边互相观摩习作,讨论国内外文学名著。1922年初春的一天,朱自清和叶圣陶被邀参加他们的活动,还和社员汪静之、程仰三、胡冠英、曹珇声等摄影留念。后来,部分社员为了感谢朱自清和叶圣陶的热情指导,特在湖滨一家菜馆宴请他们,并到西湖大世界隔壁的“活佛照相馆”合影留念。

同类推荐
  • 哲学宗师——笛卡尔

    哲学宗师——笛卡尔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孟子评传

    孟子评传

    在儒学发展史上,孟子担当着“第二小提琴手”的重要角色。但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孟学内涵丰富而曲折,后人不仅对孟子生平事迹争论繁多,就是对孟子思想也多有歧解。面对孟学研究的这两大困难,《孟子评传(套装上下册)》一方面尽量汲取前人的成果,对孟子生平事迹中诸如师承、生卒、游历、著作等重要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尽可能澄清有关的争论等此外,《孟子评传(套装上下册)》将孟子思想列为王霸、经权、义利、舜跖、人性等五辨进行讨论,打破了一般从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研究孟子的呆板模式,较好地把握了孟子思想的特色和原貌,体现了作者刻意求新、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读来有严谨有序、耳目一新之感。
  • 新世纪主持人成功书系:星路视点

    新世纪主持人成功书系:星路视点

    主持人在报道时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采访时的言谈得体,不卑不亢;在串联词中的连珠妙语,风趣幽默,这些外在的表现主要来自他的内才——聪颖、智慧和广博的知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具有驾驭节目的信心和能力,也才能在遇到各种意外紧急情况时仍然应对自若、从容镇定。节目主持人既是“杂家”,又要对自己主持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研究,成为这一节目知识的专家。本书详细介绍了成功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平事迹。
  •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是个天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用音乐传扬19世纪的俄罗斯精神的艺术家,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的一生是痛苦的,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个人的不幸始终折磨着他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就在这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他给世界人民创作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作品。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热门推荐
  • 消失的故乡

    消失的故乡

    当整个世界充满贪婪和杀戮,人类心中的永恒国度只能在最古老的传说中寻找。
  • 传世之神魔纪元

    传世之神魔纪元

    树叶的一生只是为了归根吗?
  • 辣妻嫁到:点个首席来侍寝

    辣妻嫁到:点个首席来侍寝

    她死于一场蓄谋的车祸。重生为绯闻明星夏小米,身边竟光着一枚妖孽,名唤顾一凡。他们……睡了吗?医生看她的眼神如盯着珍稀动物:“膜完好,纯天然。”正庆幸,顾少一把夺过她手中的某膜修复广告,“不用补了,我对烂桃花没兴趣!”她怒,“没兴趣才补!烂桃花要钓金龟婿,该忙忙去少管我!”前世,负了她的,如数奉还;她辜负的,加倍补偿。顾少不遗余力的帮她收拾烂摊子,“你去补吧,我就委屈将就下。”夏小米气结,他还委屈了?初恋蹦出来宣战,婆婆赶尽杀绝,她战斗力飙升好不好!某日,她玩够了,一捧玫瑰花摔在他办公桌上,“男人,本姑娘要给你生猴子,限你三日内把我娶回家!”于是,闷骚的顾少在无罪的办公桌上终结了他的处男时代……
  • 窥探

    窥探

    总裁卓大升的身体里似乎有个神秘生物,职员皮八两知晓其中利害,及时出手救了对方一命。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超乎所有人的预料……疑窦丛生的皮八两潜进卓大升的办公室,他很快发现事情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接二连三的遭遇使得皮八两几乎崩溃,他不知道身边隐藏着什么,那一切超乎想象。等他戴上眼镜,赫然看到一幅不可思议的画面!
  • 我的超级小魔女

    我的超级小魔女

    如果有一天,你买的一个蛋里孵出了精灵。我一直以为这很荒唐,当她确确实实发生时,我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哥哥,饿”“住嘴,那是老子的胸”。
  • The Pool in the Desert

    The Pool in the Dese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危情游戏:女人,只准爱我
  • 双瞳九魔至尊

    双瞳九魔至尊

    作为地球上的一个普通大学生`惨遭女友分手`愤怒之后两道闪电从天劈下……觉醒火瞳与金瞳。穿越之旅正式开启。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在广阔无垠的轩云大陆内,有着这样一个神秘洞穴偶得上古传承叱咤风云!普天之下谁能及我?
  • 异世狼途

    异世狼途

    普天之下,万族林立。皆尊崇人族,屠杀妖族。谁说妖便不可称王?谁说妖便生来当杀?谁说那所谓人族才是永恒主角?且看一狼族少年带领妖族,一路过关斩将!把这天地搅了个天翻地覆!终踏入至尊神宫,屠灭人族九大至尊!逆转妖族气运!尽统三千界!【新人处女作,请亲们多多支持!推荐和收藏是小风子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新人文笔不算太好,欢迎亲们来捉虫!本书交流群号:568767045】
  • 暮然回首夕断喉

    暮然回首夕断喉

    在现实社会的都市生活很容易让人迷失自己,毕业之后的我们,卸掉了青春的快乐,为了生计而努力工作,也为了··钱。孟京墨在工作之前,也在大学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本以为一切都已成为曾经,奈何几年后又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