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9200000005

第5章 人生历程(2)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的侵入而带来的东西文化的碰撞日益激烈,传统封建教育的弊端也越发显露。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改革教育的主张。

1862年,贡生黎庶昌请开绝学之科,1870年闽浙总督英柱等奏开算学科,1875年李鸿章建议科考加试自然、算义,1884年潘衍桐奏请开艺学科,包括制造、算学、舆图等。

19世纪60、70年代,京、津、沪等地陆续出现各种新式学堂。但此时张之洞的思想仍囿于守旧的“清流”轨道,他先后于湖北办经心书院,四川办尊经书院,山西办令德书院,其宗旨仍不脱传统陈规。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张之洞由清流党向洋务派的迅速转变,他在兴实业、练新军的过程中,时时感到通晓时务人才的极度缺乏,进而得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的结论,萌发了改革传统教育的想法。

督粤期间,他已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移督湖广以后,更是大举进行。十余年间,在湖北地区创立了比较完整、配套的近代教育体系。

张之洞在鄂创设的新式教育,大概有如下两点:一、书院的兴办及改制。书院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办学形式,始于唐而兴于宋。一般由宿学名儒主持,选山林名胜之地为院址,以儒学经籍为主要研习内容,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体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当时正值清朝学制由书院式向学堂式过渡之际,张之洞创设的教育设施,也是先书院后学堂。

二、各类新学堂的创建。清末新式学堂的建立,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为标志。洋务运动中,京、津、沪、宁、闽等地陆续开办了少量培养军事、洋务人才的学堂。但是,无论从新式学堂的数量、规模,还是从专业门类的配套,各级教育的衔接体制等方面衡量,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都堪称后来居上,领先全国。

张之洞督鄂期间兴办的教育事业可分为三个阶段:一、1890-1896年为书院时期。主要针对当时空疏虚妄的学风,改造经心书院,创办两湖书院,同时也兴建一批新式学堂,提倡分门研究,尚实尚精。

二、1897-1900年为书院改章时期。中西学并重,在上述书院原有的经学、史学、文学之外,又加入舆地、算学、格致、体操等新科目,同时又兴建了一批专业学堂,聘请外国人任教习。

三、1902年以后为新学制时期。兴办了一系列近代学校,包括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等门类。同时鼓励私立学堂的开设。其办学方针废除自由研究,改为计日功课,舍空泛的理论,而为有系统、有阶段之学习。

随着各类新式学堂的开办,师资问题日显突出。张之洞“查各国中小学教员咸取材于师范学堂,故认师范学堂为教师造端之地,关系至重”。他陆续开办了一批师范学堂。

湖北师范学堂。1902年,张之洞于武昌宾阳门南开办湖北师范学堂,课程除普通中学堂所开设的诸门以外,另开设师范专业必修的教育学、教授法、学校管理法等。学额120名,学制2-3年。为应付师资急需,又设速成科,1年毕业。学堂以廪生陈毅、举人胡钧为堂长,又聘日本师范教员1人为总教习。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独立完备的师范学校。

两湖总师范学堂。1904年,张之洞拨出库平银四万三千两巨资,将两湖文高等学堂(两湖书院旧址)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又设初等、高等小学堂各一附属于内,作为学生实习之处。学校规模宏大,设仁、义、礼、智、信五斋,计划招生1200名,号“千师范”,学制5年。实际招收700多名。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即为该学堂毕业生。

湖北师范传习所。实为简历师范,这是我国教师进修学校的开端。1904年开办,所学课程有教育学、教学法、学校管理等。

支郡师范学堂。在张之洞的倡导下,湖北各属纷纷办起新式中小学堂。不久,张之洞发现,由于合格师资力量不足,小学教育质量不高,于是令各府将所设中学学堂一律暂改为初级师范学堂,或先办速成师范,或先办师范讲习所。

1905年,张之洞又于省城开设六所支郡师范学堂,分府录取,为各地培养合格师资。

另外,张之洞还于1904年创办湖北敬节学堂,培养幼儿教师。凡是付出了辛劳,取得了实绩的先贤,都应当受到相应地的理解、尊重和纪念。就此而论,张之洞在兴办“洋务”的艰难事业中,其“书生习气”的诸般表现,就有了继续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百年的历史烟云已暗淡了张之洞当年的风采,但是,他超拔平庸、与时俱进的见识,革故鼎新、毅然担当的胆略和精明圆熟、排难克险的才干,都留给今天的人们以思索与启迪。

癸卯学制

在清末的新政中,张之洞最大的成就是制定癸卯学制,这使他成为近代教育体系的奠基人。

张之洞身经科举制度,深知其弊端,于是他在《劝学篇》中对科举制便有了这样的批评:“救时必自变法始,变法必自变科举始。”

推行新政、办理外交、整顿吏治、编练新军、改革财政等各项活动都需要新式人才,废科举、兴学堂便是其中的重点。刚开始,清廷取消时文试帖,改试策论,停武科举,允许各地兴办学堂,但收效甚微。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一起上奏,1905年袁、张再次一同向朝廷启奏。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清廷同意袁、张二人之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就这样被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从纵向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包括中等学堂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学堂三年,分科大学堂三至四年,通儒院五年。癸卯学制从横向与高等小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相对应,并列设立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新学校教育的学制,对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影响很大。清末、民国初年的新学校教育制度主要以此为依据。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立学宗旨及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课程设置,进一步体现了张之洞《劝学篇》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各级学校具体课程设置为:初等小学每年的必修课程每周要上课30小时,读经讲经每周就要用12小时,占全部课程的2/5;高等小学4年的必修课程每周要上课36小时,读经讲经就要用12小时,占全部课程的1/3;中学堂的必修课程要求,必须在五年内读完《孝经》、《论语》、《孟子》、《易》、《书》、《诗》、《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十经的节选本。不难看出,这种课程安排,正是为了防止学生“离经叛道”,防止学生参加当时日益发展的革命活动,防止学生接受进步的民主思想,而使学堂教育先行“务本”、“正心”之教。当然,为了培养精通洋务的人员和加工业所需的技工,新学制中也安排了一些自然科学和实业技能的课程。

《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办学宗旨和具体的课程设置很明显地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特点,中学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西学以知识、艺能为主,造就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服务的实用的“通才”。

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写《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奏折中说:“由科举未停,天下士林谓朝廷之意并未注重学堂也。”他们建议“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但该制度依旧存在,成为兴办学校的障碍。1905年张之洞、袁世凯、赵尔巽、周馥、岑春煊、端方联合奏请立停科举。他们认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由于大势所趋,清政府于同年8月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至此,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终告废除。

科举制度的废除,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封建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结束,一个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制度在形式上逐步形成。

废除科举制度后,在新的教育制度的推动下,全国学校迅速发展。据学部统计,自1903年至1909年,学校数目由719所增加到52000多所,约增加73倍,学生人数增加225倍。

洋务教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恰恰是当时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在教育上的反映。他的“西学为用”(《劝学篇》)、立学宗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具体课程的设置(《奏定学堂章程》)以及“废科举、兴新学”(《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在当时起到了进步作用,打破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统治,确立了近代教育制度,客观上起到了加速封建统治解体的作用。

癸卯学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代表。因其参照了日本的教育制度,彻底打破了中国封建传统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日本模式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新的教育体系。但其本身依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主要是因为:一、办学宗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规定无论什么样的学堂,都要把忠孝摆在首位,把中国经史之学当成基础。

二、仍然存在科举制的痕迹。如有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分科大学堂的毕业生,都给予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各项出身的制度。

三、否定女子教育。但后来张之洞入值军机、兼管学部后,在1908年奏准创办女子师范学堂,并且制定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自此,中国的女子教育才被国家承认。

同类推荐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心理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心理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心理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

    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反映西北革命斗争历史的长篇人物传记《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出版面世已经过去了十余年。这些年来,世界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许多许多的事情,我个人的生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我所尊敬并深入了解过的此书主人公——西北革命的领导人之一马文瑞同志,以及他和他的战友们所生活和奋斗过的那个极不寻常的时代,都已经随着他们的相继辞世而变得更加遥远了。我自己也由开始撰写《群山》时的一个热血青年,进入了“知天命”的年龄。连亲手给这部书颁过奖的文坛巨匠刘白羽先生也已作古。但许多关于《群山》的往事和动人情景,却还历历在目,或总在心头萦绕。
  •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机构,名家辈出,成绩斐然,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 中国名人地图

    中国名人地图

    本书是彩色中国文化地图系列丛书的一种。编者应用地图的理念,从地域范围来关注中国名人,解读人与地的关系,以名人的“功名、事业、文章”为经,以文化影点为纬、勾画出一条卷名人与地域、文化、历史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的名人地图。版式设计贯穿“文化地图”的全新理念,将300余幅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精美图片与流畅生动的文字有机融合,不仅让读者神游于全国各地的名人景点,饱览美不胜收的文化景观,更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名人,并从中获得地理、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和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是卢梭继《忏悔录》之后另一本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卢梭的一些思想片段。由于这本书是在卢梭遭受长期迫害,身体虚弱不堪,又居无定所时完成的。书中的卢梭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别人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无论它多么没有意义,都可能对卢梭造成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因为过多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变得不得不被动接受时,他感到自己失去了自由。面对这样的情况,卢梭不会像加缪一样以“抗争”与以回击,天主教背景和懦弱的个性使他最终选择了逃避。
热门推荐
  • 龙狐神尊

    龙狐神尊

    废柴王子被杀死后竟魂穿到杀人凶手身上?难道要自杀报仇不成!此后一心修炼,逆袭成男神,江山在手,美人在怀。凶手前来寻仇,凌辱少年长得丑还盗用他俊美的肉身到处泡妞,谁料少年竟是龙狐传人,其真身俊美如仙,惊世骇俗!少年毒舌回复:“我叶释天暂用你的肉身不是我的福气,而是憋屈。我乃万古第一美男,你算什么东西?”
  • 花仙魄

    花仙魄

    神女因私通妖王,被打下地狱遭受万劫轮回。陨落之际化魂为泪注精魄于碧崖仙草,连珠仙草同化成仙,两厢难辨,真相正在被揭开.......
  • 绝世武圣

    绝世武圣

    何谓武道?淬体调息,开穴通窍。人之窍,沟通天地,言引风雨雷电,眼破九天黄泉,耳听天地神语,鼻纳三界神气,超凡胎,延生寿,凝天地之脉,命数皆可改,武道入圣,方能亘古永存,而我刑天,便要做那入圣逆命之人。一个卑微少年,一个神秘紫葫,一段武者成圣之路。
  • 摆渡时的歌

    摆渡时的歌

    总是在午夜梦回时,泪湿枕。正在经历离婚的叶秋池,无处安放的爱情和精神慰藉,该何去何从?对爱情如此执着,执着到卑微的浪费着自己的自尊,而又保持着清莲不妖的姿态,傲然的处世之道,看似对立却依然存在。秋池,你活得太累,又怎能安好?
  • 夜笙歌:女人,只准爱朕

    夜笙歌:女人,只准爱朕

    传说,冷宫里有一女子,绝世容颜,却被人生生毒成了哑巴,无人问津。传说,皇帝曾为此女子,杀尽她全族,却在得到她的那日,弃之如敝履。她被押在长台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族人被鞭尸!血液早已流干的干尸,块块白肉生生被鞭下,落了一地。为验真身,他赐她十个壮男一一验身。结果证明不是处子!
  • 星际之古武机甲

    星际之古武机甲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慕容家除创始人之外,第一个修成此功法的慕容柏,莫名其妙地穿越时空,来到两万年之后的大宇宙时代。身怀古武秘技,慕容柏如何在这个机器时代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以前真的没学过操纵机甲……你刚才不是演示过了么?我就是照着又做了一遍……那些动作很简单,看一遍还记不住么?”以古武入机甲,试看一个古武高手,如何成为一代机甲大师。
  • 恐怖黑暗中的热血

    恐怖黑暗中的热血

    人的本性是否最终会因为经历而最终改变?这也许在本书能找到答案
  • 遗失的点

    遗失的点

    万物遗忘的过去,曾经的存在,现在的虚幻,让我们揭开这个迷,
  • 百草女医师

    百草女医师

    她是个孤儿,七岁那年亲眼目睹父母被大火烧死后,就再也说不出话了。直到遇到他,龙凰山庄的少爷。他将她带回山庄,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一次上山采药,她遇到一位身负重伤的银发美少年,她救了他,他却对她的好意冷漠以待,直到有一天,她被赶出山庄,又遇上盗贼,差点被污辱的那一刻,她绝望地喊出声了,而那冷血高傲的银发少年如神仙般地出现,从此,她的命运再一次被改变。
  • 趣味营销学

    趣味营销学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将营销知识和故事巧妙结合,将枯燥的营销学方法用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其趣味性、可读性和认知性。本书将重点放在营销4P上,就是要达到攻其核心、重点突破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本书将营销4P同被称为“竞争理论”的博弈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故事和典型案例进行阐述,从而让晦涩的经济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绝妙结合,更方便读者的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