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9200000008

第8章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1)

伴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地方实力派应运而生。

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中,这批人聚集到了主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议政王奕訢旗下。为避免奕訢权势的过度膨胀,慈禧太后扶植了一个“清流派”作为操纵派系力量的工具,采取“以清议维持大局”的手段,牵制朝廷内外的洋务重臣。前期“清流派”以军机大臣、大学士李鸿藻为魁首,张之洞、张佩纶等为其主力干将。“清流派”的主要政治主张是对内整饬纲纪,对外反对列强侵略。他们在朝廷内部互为朋党,竞相援引,每逢要事必交章弹议,议时政、劾权臣、参要员、斥宦官,锋芒毕露。据说,李鸿章对这些“无事不议,放言高论”的清流们不满至极,一提到他们就要捶胸顿足。由于张之洞才华横溢,不久就声名鹊起。1882年,经李鸿藻推荐,慈禧太后恩准,四十五岁的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正是在山西巡抚任上,张之洞与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开始结缘。

原来,“晋铁”的历史相当悠久,曾长期远销奉天、上海等省区。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的门户已被列强打开,山西的土铁冶炼业受到了进口“洋铁”的强烈冲击,再加上当时清政府规定“贡铁不准海运”,而陆运成本过高,以至“晋铁”的市场日见萎缩。1883年,张之洞的“清流”好友、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张佩纶路过山西,张之洞与他谈到了“铁”的问题,张之洞认为,进口铁不是长久之计,应该在山西大量炼铁以取代进口。张佩纶回京后,在总理衙门阐述了张之洞的想法,经总理衙门商议,打算在山西设局炼铁,并由张之洞督办。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张之洞颇为振奋,回信称:“这是我多年来的夙愿,自然全力执行!”

恰值张之洞开始商议开采铁矿的时候,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直至1884年3月,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连连失败,法国军舰为与越南战场相呼应,则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在这种形势下,以奕訢为首的军机处消极抗战,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抨击。慈禧太后遂乘机将“主和”的奕訢剔出决策层,改由“主战派”控制总理衙门。由于张之洞是坚决的“主战派”,1884年4月25日,清政府命张之洞迅速回京。5月22日,张之洞接到了署理两广总督的任命。7月8日,张之洞到达广州,四天后接任。一个月后,清廷正式委任张之洞为两广总督。

在两广总督任上,张之洞大力整顿防务,妥善处理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关系,起用老将冯子材(时年70岁),联络刘永福的黑旗军,终于取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这也是晚清政府对外抗战取得的唯一一次重大胜利)。与此同时,张之洞仍惦记着办炼铁厂。原来,早在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广东佛山一带的冶铁业就已经发展起来,其铁器行销全国,当地居民大部分从事冶铁业。只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铁的冲击,加上清政府实施“铁禁”,佛山的冶铁业才逐渐衰弱下来。

1889年,张之洞上“筹设炼铁厂折”。他说:“窃以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两广地方产铁素多,而广东铁质尤良。前因洋铁充斥,有碍土铁,经臣迭次奏请,开放铁禁,暂免税厘,复奏免炉饷,请准任便煽铸,以轻成本而敌侵销。多方以图,无非欲收已失之利,还之于民。”他在折中建议的创办形式是“官倡民办”,具体方法为“官方先垫款开办,等到稍见成效后招商人募股,归还官方本金,交由商人管理。”

得到清廷认可后,张之洞决定从速实施这一计划。在与驻英公使刘瑞芬、驻德公使洪钧等通电讨论数次后,张之洞决定向英国订购炼钢炉机。为配合筹建炼铁厂,张之洞还开办了矿务局,制定了《矿务条例》,开放了“铁禁”,鼓励民间投资开矿。在张之洞的支持下,佛山铁矿开始开采。

好事多磨。张之洞刚刚摆出在广东“大炼钢铁”的架势,向英国订购的炼钢设备尚未到货,清廷的一纸调令又将张之洞从广州调到了武汉——由两广总督改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一职则由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接任。如此以来,张之洞在广东“大炼钢铁”的计划不得不再次搁置。

这次调动并非清廷主动,而是由张之洞建议修筑“芦汉铁路”的奏折引起的。原来,早在1880年,赋闲在家的刘铭传被再度起用时,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提议修造以北京为中心的三条铁路干线。清廷要求各封疆重臣商议后复奏,被清流派阻挠,没有成功。后几经挫折,1885年终于建成了津沽铁路。之后,粤商陈承德要求承建由天津至通州的津通铁路,已经获得总理衙门的批准,可是,仍有很多人对此事百般阻挠、议论纷纷。本来,在北京做清流干将时的张之洞也是修建铁路的反对者之一。可是,几年的封疆大吏生涯,让张之洞打开了眼界,认识到了修建铁路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意义,已经由反对者转变为热心的支持者。这时的张之洞认为,“铁路为自强第一要端,铁路不成,他端更无论矣。”“西洋富强,尤根于此。”1889年初,张之洞上了一道“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折”的奏章,建议缓建津通铁路,改建一条自芦沟桥经河南达于汉口的芦汉铁路。张之洞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于是,才有了张之洞的这次由粤移鄂的调动。

不过,由粤移鄂督建铁路的任务与张之洞筹建炼铁厂的想法并不矛盾。因为既然要修建那么长的铁路干线,肯定需要大量的钢轨。而当时的中国尚无一家近代钢铁工业。要么购买洋轨,要么建造自己的炼铁厂生产钢轨,必须做出抉择。李鸿章认为必须依靠外国钢轨。他告诉张之洞:“炼铁制成钢轨、铁桥、机车,实非易事,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只有钢轨需要不断从外国进口。”但是,主意已定的张之洞选择了后者。这是因为,当他还在山西巡抚任上时,就有了这个念头,到做了两广总督,已经把开采铁矿与筹办炼铁厂提上了议事日程。他说:“财政虽然困难,但每年二百万还是筹得到的,中国的钢铁虽然质量差,但绝没有炼不出好铁的道理。中国产铁之处众多,必能适应建设需要。只要坚持不懈,十年、十余年中国必能将这条铁路建好。”于是,他在1889年10月,向海军衙门建议:“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开工宜迟,竣工宜速。”也就是说,要先开铁矿办铁厂,炼出钢后再将芦汉铁路一气呵成。

决心既下,张之洞便义无返顾地干了起来。从1889年8月奉旨调动、11月进行交接、12月接任湖广总督,到1890年1月派员分赴湖北、湖南及川黔山陕诸省查勘铁矿,2月设立矿务局(后改叫铁政局),创建汉阳铁厂的工作终于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就中国历史进程而言,汉阳铁厂无疑是个早产儿。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张之洞的亲自督办,中国近代钢铁联合企业的起步至少要推迟几十年。张之洞坚持将铁厂设在武汉的理由之一正是便于亲自督察。在致海军衙门的电报中,张之洞说:“今择得汉阳大别山(即龟山)下有地一区,长六百丈,广百丈,宽绰有余,南枕山,北滨汉,面临大江,运载极便,气局宏阔,亦无庐墓,与省城对岸,可以时常亲往督察,又近汉口,将来运销钢铁货亦便,惟须填筑地基九尺,则盛涨不淹,沿汉亦须增堤数尺耳,筑地虽贵,较之他处筑闸开河,所省尚多。”也就是说,除便于亲自督察外,张之洞不仅考虑到了交通是否便利,而且考虑到了市场前景和产品的销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之洞还考虑到了废物的处理,“(铁厂)矿渣、煤渣每年约出三万余吨,除填筑本厂地基外,还可以运往汉阳月湖填筑湖身。”更何况,在选址的当时张之洞已经得到报告,大冶铁矿勘探顺利,而大冶距武汉并不遥远。更为重要的是,芦汉、粤汉铁路即将兴建,一旦建成,那时的武汉水路有长江黄金水道,陆路有纵贯南北的铁路干线,不管是原料的运入还是产品的运出都将不成问题。实事求是地讲,仅就铁厂选址一事而言,张之洞非但没有卤莽,而且极富远见。

张之洞督粤期间,便萌发创办民族钢铁工业之思,并已付诸实施,筹集款项,向外商订购设备。正在进行之中,奉调至鄂。此事本已中辍,但接任粤督者李瀚章为一守旧官僚,无意于续办之洞未竟之业。其弟李鸿章亦不愿乃兄多事,力主将已购设备移鄂。表面上看,李鸿章此举正遂张之洞的心愿,其实背后李鸿章却隐藏着“黄鹤楼上看翻船”的心理。李鸿章深知创建钢铁工业殊非易事,凡承担者便背上一大包袱。他在给乃兄李瀚章的信中,便披露了这种深意:“香复海署,抑扬铺张,欲结邸欢。即准拨部款,恐难交卷,终要泻底。枢廷皆知其大言无实也。”

同类推荐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诗人哲学家尼采

    诗人哲学家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陈赓传

    陈赓传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解放军总装备部组织编写,记录了陈赓大将传奇光辉的一生,包括他的家世、读书生活、从军经历、入党、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参加国民革命、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参加长征、抗击日寇、参加解放战争、抗法援越、抗美援朝、筹建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积极参与国防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本书采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再现了共产党员陈赓、将军陈赓、丈夫陈赓、父亲陈赓等多个鲜活生动的形象,读者可以深切感受到陈赓将军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人格魅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李大钊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李大钊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林伯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它以贴切的比喻、形象的语言,充分说明李大钊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所起的重要作用。西方资本主义侵入,对于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存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是空前复杂、严峻的。它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猛烈地冲击着闭塞的宗法的封建统治秩序,使中国的社会不能不进入空前的社会大变动中,进入新旧大更替中。这一切,也使这个民族的仁人志士,不能不为自己的民族免于灭亡的危机、并重新屹立于世界而前赴后继,不息奋斗!李大钊,就是奋进在这一历史潮流中的杰出人物。
热门推荐
  •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八月,钱塘潮起,曹操在邺城问身旁的郭嘉道:奉孝,我想去江东看潮,你说该怎么办?郭嘉歪着脑袋想了想,答曰:灭掉孙权便是!曹操点了点头,又问:可是,我突然又想吃火锅了,这又该怎么办?郭嘉又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答曰:灭掉刘备便是!曹操低下头,暗自纠结了起来:那我究竟是先吃火锅呢,还是先去看潮呢?郭嘉顿时一个踉跄,他看着曹操那张无辜的脸,小心翼翼地问:要不咱们猜丁壳?————————————————————————————————本简介由[重生之郭嘉书友群87763108]提供
  • 化蝶之死在美人怀

    化蝶之死在美人怀

    能遇见就是缘,哪怕就匆匆一眼,我们注定要相爱;不会变。。只是无命在爱。《化蝶之死在美人怀》____作者:孤影单单淡淡希望你们会喜欢。
  •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精神分析大师。他像一个幽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徘徊了很久,像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不是被视为“异类”,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的思想也往往被人们误解和歪曲,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唾骂。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那么狭隘那么虚伪和目光短浅,社会的进步给这位精神病理学家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尽管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看到其学说的意义,但他创造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因其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中的运用和广泛传播,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 强女穿越:傲娇王爷碗里来

    强女穿越:傲娇王爷碗里来

    “娘子,为夫要给你暖床。”“滚!”“娘子,有人看上你相公了。”“那人呢,必须给我交钱才能带走人!”“娘子,为夫今天给你买了世上最贵的珠宝。”“相公,来,亲一个!”看我们微沫穿越后虐渣男,吊冷男,谁说她是废物那么世上就不会有天才了!本文是处女作,大家来捧场哦!
  • 大巫师:君临天下

    大巫师:君临天下

    她心系万民,却不解风情;她不近男色,却命犯桃花;她富贵无忧,却情债累累……世人尊她,敬她,却不知她。一世长安,十里红妆,她想要不过一世一双人。曾记否?寒梅下的翩翩少年。她也曾为他淡妆浓抹,年少白衣。
  • 海山记

    海山记

    我叫张良,张良计的张良。生长在大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有一天,我被卷入了一场连环凶杀案,我的弟弟被“杀害”了。作为生还者的我被“警察”带走了。也好,去看看外面从来没见过的繁华世界。高耸林立的建筑,川流不息的车辆。灯红酒绿的夜色,还有。。。。。。口吐人言的猛兽,背负翅膀的鸟人,不死之身的糙汉。。。。。。这山外面的世界,还真没见过!觉得不错就加入书架收藏吧!!!推荐票也是~~
  • 对回忆说晚安

    对回忆说晚安

    那年夏天,她对他撒娇,惹了事情就手足无措,找他解决。那年夏天,他宠她入骨,又转身决绝离开。跨越五六个省,她如飞鸟一般赶来这个地方,只为见心爱的人一面。她冷冷地笑,“林墨北,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不需要为你守身如玉。”她对他哭,对他喊。她说,林墨北,你别离开我。她说,林墨北,真的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面对,不要扔下我好不好。他在她绝望的哭声里,微微扬起了唇角。
  • 白墙

    白墙

    本书讲的是一个旷代奇商经商抗倭的传奇故事,作品融入了一些武侠和喜剧小说的因素,基于小说创作的原则,笔者都做了艺术加工,使其更切合于我们的故事,而非历史原貌,有好史者,相信可以从小说中读出历史中对应的人物与事件,这里,笔者就不一一指明,留待读者自己去发现或者质疑,毕竟,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主人公临变不惊,智慧超群,固然是人物的魅力所在,但笔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其意并不在此,最重要的,是想突显人物的内在品质,即诚和义,经商以诚,做人以义,诚为根本,由诚至义,乃至为国为民的大义!商人固然以逐利为其本职,然而,能够超越利益,才能达成其自身的人格完满。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亲家,别闹了

    亲家,别闹了

    “还我儿来!”“亲家,别闹了,吾儿正被令郎罚跪搓衣板呢!”“还我闺女!”“亲家,您先别闹了,您的小外孙正睡觉呢!”
  • 风凉半夏

    风凉半夏

    支离破碎的青春,那忘不掉的年华里那种忘不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