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0100000024

第24章 瑞典的文学(3)

斯特林堡一生共写过60多个剧本,大量的小说、诗歌和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留下书信7000余封。他的剧作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又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对欧洲和美国的戏剧艺术有很大影响,对当时的电影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的语言研究对瑞典文学和语言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斯特林堡经历了曲折的创作道路,他的作品有的揭露了现实中的矛盾,有的表现出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影响,曾几次被查禁。晚年支持瑞典工人运动,工人组织为了保障他的生活,捐款4万余克郎。他于1912年5月14日去世。人们在他晚年的居所建立了博物馆。1912至1921年瑞典出版了《斯特林堡全集》55卷和《未发表的著作全集》两卷,后又出版了《斯特林堡书信集》。1979年又决定重新整理出版《斯特林堡全集》,并专门为他的著作编写了一部词典。

9.耶伊尔斯塔姆(1858-1909)

瑞典作家。出生在维斯特芒兰省一个矿主家庭。乌普萨拉大学毕业,先后在《晚报》《每日新闻》和斯德哥尔摩“耶尔南特”出版社工作。他在学生时期曾受到易卜生、布兰代斯、斯特林堡和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

短篇小说集《阴沉的天色》(1882)、故事集《穷苦百姓》(1884-1889)等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使他成为瑞典文坛上引人注目的人物。后来,他又受到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法国心理学派和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影响,从现实描写转向心理描写,题材多为男女关系和家庭纠纷。晚年创作的几部喜剧,曾在瑞典和欧洲获得声誉。

除描写童年生活的小说《我的孩子们》(1896)外,其他作品在心理描写和文体方面都有不少缺陷。

10.拉格洛夫(1858-1940)

拉格洛夫

瑞典女作家。生于瑞典韦姆兰省的莫尔巴卡,父亲是陆军中尉。她从3岁起髋骨关节变形,终生行走不便。在养病期间,她博览群书,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885年,毕业于斯德歌尔摩女子师范大学,后在瑞典南部小镇朗德斯克鲁纳任教10年。1890年《伊顿》杂志举办短篇小说征文,她从尚未完成的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中选出5章去应征,获得奖金。这部反映乡村食客生活的小说于1891年分两卷出版。后去意大利和巴勒斯坦旅行,创作了《假基督的奇迹》(1897)和长篇小说《耶路撒冷》(上、下集,1901-1902)。长篇童话故事《骑鹅旅行记》(1907)通过一个调皮的男孩变成小狐仙骑鹅周游瑞典的故事,对瑞典情况做了全面介绍,富有艺术性、知识性、科学性,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明珠,使她在北欧与安徒生齐名。

拉格洛夫于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1914年成为瑞典文学院第一名女院士。她的作品中的情节有童话与现实生活的反映,神与人、想像与真实融合在一起,充满着仁慈和母爱,语言流畅、格调优美、富有诗意。

11.海登斯塔姆(1859-1940)

海登斯塔姆

瑞典诗人。生在瑞典南部奈尔盖省的乌尔斯哈马尔庄园,父亲是陆军中校、总工程师。曾在斯德哥尔摩求学,17岁因病休学。后去国外游历10年。在罗马学过绘画,到过埃及、巴勒斯坦、希腊、法国、瑞士等国,1887年回国定居。

他是19世纪90年代瑞典唯美主义学派的代表。他的组诗《朝圣和漫游年代》(1888)是这一流派文学的开端,它把南欧和地中海东岸国家描绘成“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世界。他脱离现实,从中世纪历史中寻找民族的辉煌业绩,歌颂封建君王、圣徒和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宣扬贫穷和苦难使人高尚豁达,主张各党派联合去争取民族的未来。1912年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19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12.弗勒丁(1860-1911)

瑞典诗人。出生在南部卡尔斯塔德市附近一个破产的矿业主家庭。1880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因遗传性精神病始终没有取得文凭。1885年离校休养,精神逐渐好转。1887年开始为《卡尔斯塔德日报》撰稿,并于同年到编辑部工作。1889年到德国疗养。1891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吉他和手风琴》。同年秋返回报社工作。

但从1894至1905年几乎都在病中度过。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在这期间写成,其中有《新诗集》(1894)、《点点滴滴》(1896)等,诗中使用了很多日常词汇,而且创造了大量形象的词语。他十分注重韵律和节奏,作品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由于疾病的折磨,有一些作品流露出宗教和尼采思想的影响,但多数作品表达了他对弱者的同情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尤其是描绘人民欢乐生活的诗篇,给人留下了健康、愉快和美好的印象。

13.汉松(1860-1925)

瑞典诗人。出生在瑞典南部斯科讷省。1882年在隆德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后担任《晚报》记者。1884年因发表以家乡生活为题材的《诗集》而出名。

1885年出版了诗集《夜》,1887年发表短篇小说集《脉脉含情》。这两部作品都受到读者的嘲笑和批评。1889年,流亡国外,在土耳其去世。他的作品大多受神秘主义和尼采思想的影响。

14.莱韦尔廷(1862-1906)

瑞典文学史家。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古玩商人家庭,是犹太人后裔。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曾担任斯德哥尔摩学院文学史副教授和《瑞典日报》文艺评论员。他专门研究18世纪瑞典文学和艺术史,对法国从中世纪到卢梭的文学也作了较深刻的研究。

他的艺术风格对瑞典文学起过重要作用。曾写过一些抒情诗,但作品一般比较沉闷。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圣徒故事和歌谣》(1891)、《诗集》(1901)、随笔《瑞典人物》(1903)和诗集《所罗门王和摩洛尔夫》(1905)。

15.卡尔费尔特(1864-1931)

卡尔费尔特

瑞典诗人。出生在达拉纳省一个农民家庭。1885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1892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898年获得文学史和英文两科硕士学位。在以后的20多年中先后任中学教师和皇家图书馆、农业科学院图书馆管理员。

1904年,他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1912年起任瑞典文学院秘书。1931年去世后被追授诺贝尔文学奖金。1895年发表第1部诗集《荒原和爱情之歌》。在《费里道林之歌》(1898)和《费里道林的乐园与达拉纳绘画韵文》(1901)发表后成为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很少联系社会问题,大多描写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而且宗教幻想和复古气味甚浓,从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诗中宗教词汇、古典词汇和土语交错使用,属于巴罗克风格。后期作品晦涩难懂。

16.恩斯特勒姆(1869-1940)

瑞典作家、漫画家。出生在斯莫兰省。1889年入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古文和考古学,两年后去哥德堡专攻美术。后在斯德哥尔摩为一家滑稽报画漫画。1897年创办滑稽报并任主编。1922年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1925年任美术学院教授,1927年获得乌普萨拉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他是著名的幽默作家,著有故事集《透过我的金边眼镜》(1911)。他的作品对市侩和伪君子加以辛辣的讽刺,对大自然和人们的辛勤劳动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在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1939至1941年瑞典曾出版他的作品的28卷本。他也是瑞典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他画各个时代和各个阶层的人物,但主要是牧师、渔民和农夫。曾出版《朋友和熟人》(1896)与《国会议员老爷们》(1906)等5部画集。

17.瑟德尔贝里(1869-1941)

瑞典作家。出生在斯德哥尔摩一个职员家庭。大学毕业后曾在关税总署工作,当过地方报社记者,后专门从事创作。1917年迁居哥本哈根。他的作品有小说、剧本和诗,以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为《小故事集》(1898)。

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对瑞典散文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在整个北欧影响很大。他曾翻译海涅、莫泊桑和法朗士等人的作品。在揭露和反对纳粹主义的斗争中,曾做出一定的贡献。

18.贝里曼(1869-1967)

瑞典诗人、小说家。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邮政职员家庭。曾入乌普萨拉大学法律系学习,从1905年起参加《每日新闻》的戏剧和文学评论工作,1925年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1945年获名誉博士学位。他的第一部诗集《傀儡》发表于1903年。他把人比作行动不能自主的傀儡,把人生描绘成一场结局悲惨的儿戏。这种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哲学是他早期作品的基调。但是到了30年代,他摆脱了悲观主义,为反对希特勒侵略创作的诗集《尽管这一切》(1931)和《老神仙》(1939)等都有着强烈的战斗性。他的诗节奏鲜明,悦耳动听,有许多被谱成歌曲演唱。

19.考克(1882-1940)

瑞典作家。生在斯德哥尔摩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前开始习画,后就读于美术学院。常为报社撰稿,是瑞典第一个描写工人生活的作家。作品在反映工人生活状况和罢工斗争的同时,还揭示出盗窃、贪污等犯罪的社会原因。此外他创作的一些诗和歌谣,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工人》(1912)和《上帝的美好世界》(1916)等。

20.努智斯特勒姆(1882-1942)

瑞典作家。生于赫讷散德,曾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当过多年记者。他的创作摆脱了唯美主义的影响和悲观主义的沉闷气氛,大胆歌颂劳动和人的意志,赞扬工业化带来的进步。他曾认为人类将走向统一,个人利己主义将被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所代替。他的作品大多为短篇小说,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市民》(1909)、《先生们》(1910)和《大行星长尾猴》(1937)等。

21.贝里曼(1883-1931)

瑞典作家。出生在厄勒布鲁市,父亲是储蓄银行经理。高中毕业后到德国和奥地利旅行一年,回国后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一年后开始创作。他曾多次去过意大利,并到过其他一些国家,最后在柏林去世。

贝里曼是瑞典的著名作家之一,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剧本、电影脚本和故事。在戏剧创作方面,他在瑞典的地位仅次于斯特林堡。1905年,他写了第一部剧本《玛利亚,耶稣的母亲》。青年时期的作品充满着悲观厌世情绪。1910年发表长篇小说《陛下的遗言》,成为他创作道路上的一个转折,此后的作品大多受到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的影响。长篇小说《瓦德雪平的马库雷尔一家》(1919)是他的成功之作。他以丰富的想像、幽默的笔调、夸张的手法,把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得滑稽可笑,在谈笑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及其对人生的态度。

同类推荐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记住这段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记住这段历史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讲述了中国的历史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段历史。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热门推荐
  • 变种王朝

    变种王朝

    这是一个被穿越的变种人在各个世界穿梭来获取各种东西来打造自己的王朝
  • 武田信幸

    武田信幸

    辉熠之光,胜于世事万物,凌越心内悸动万千。挥动双手,驱散遮目之火,焕然一新开创新梦。越是狭隘之地,强风越劲。旗帜指向之所,御歌响彻。本文试图描述一个没办法取代秀吉、家康的位置,也没办法跟着信玄、谦信混的弱小大名继承人,如何艰难的为了存活用尽一切手段挣扎在这乱世。大家都知道,战国文难写——为了已经收藏了本书的读者,会尽力的。
  • 艺文

    艺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袭的人生

    逆袭的人生

    一个平凡人拥有了未知力量后前方等待他的是成长?名校?仕途?美女环绕?成功的未来就在不远处努力上进!逆袭梦指日可待。推荐作品:
  • 推倒师傅做相公

    推倒师傅做相公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扶手的一救,是劫难,还是理不清的宿缘?早知如此牵绊人心,又何若当初不相识;补她流离的童年欢乐,却弥补不了她那纯澈的情份。落叶聚还散。念太多不如不念,思太多不如不思。相缠如青丝的情谊,相伴远长的恩情,是情,还是爱,可已经是早就注定。月夜思量,意未尽,两相忘,枫叶染霜,寒露里又是谁人墨韵飘香?师傅,喜欢一个人怎么办呢?忘掉师傅,那我一定会忘掉你……
  • 昆虫物语

    昆虫物语

    本书分为白蚁的生活和蚂蚁的生活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白蚁的巢、食物、工蚁、兵蚁、国王夫妇、分巢、遇害、神秘的力量等。
  • 待嫁王妃

    待嫁王妃

    穿越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某女措不及防,变成世人唾弃的三小姐。算了算了,我就要点钱而已,为毛偏偏说我是骗子?还要以身相许?搞什么名堂,我辣么多钱,却被某男一朝坑光!
  • 魔在现代

    魔在现代

    被车撞了在医院躺了49天却做梦穿越了48次,经历了48世,医院已经给出植物人的判定后,第49天直尘醒了。醒来的直尘有什么样的改变呢,请关注魔在现代。
  • 思无邪小记

    思无邪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若不好你又能怎样

    我若不好你又能怎样

    古人曾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林若晨全遇上了,这是怎样一个悲伤地女孩,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但是,我若不好,你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