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谱主要是明、清生产的印有诗文图画的信纸,既可实用写信,又可供艺术欣赏,是纸中的小品艺术。著名的《北平笺谱》采用木刻水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国内外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再介绍几种明清时期的书画和习字用纸:
1.毛边纸,这是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托墨吸水性能好,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因明代大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篆书“毛”字印章,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沿用至今。现在我国南方产竹的地方均有生产,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沤烂发酵,捣碎成浆,再添加适当的黄色染料,不施胶,手工竹帘抄造而成。毛边纸质地细嫩,柔软,韧性好,略带蛋黄色,吸水性强,用于书写、印刷,容易吸干墨水,字迹经久不变。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带用碱法制浆,在竹帘丝网的圆网造纸机上造出,称“机制毛边纸”,这种纸的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
2.元书纸,产于浙江省富阳县一带。用竹浆操造,纸质较差,但吸水性好,呈蛋黄色。这种纸多用作小学生写大小楷毛笔字练习本,有时也用作农村糊窗纸和加工成卫生纸。
综上所述,中国的造纸工艺在明、清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所有古代的优质名纸都有仿制。除宫廷御用的昂贵纸张外,民间造纸技艺也相当高明,也能生产各色加工笺纸,如粉蜡笺、珊瑚笺、冷金笺、泥金笺、指金笺、朱砂纸、虎皮纸等各种品种都有,而且大量生产各种木刻水印的诗笺、信笺,后来又发展成为绘制,印有各种图纹的对联、屏条的专用纸。这些纸的制作和原料都很讲究,在形式装饰上也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性,深受人们的珍视和喜爱。
(第三节)奇异的现代纸
从2000年前的蔡伦发明造纸以来,纸的品种增加很快。有人大略统计了一下,现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纸竟有10000多种,它们的本领各有不同,广泛地应用在各个方面。其中有些现代纸的奇异性能,是很难想象的。
纸最怕水了,一泡到水里就会烂掉。如果在造纸的植物纤维中加进“防水剂”就可以制成防水纸了。这种纸泡在海水里几天几夜,或者放进开水里煮上三天三夜,也不会烂掉!用它来做船上用的记录纸和航行图,最合适了。
纸很脆弱,它怕撕、怕拉、也怕戳。可是,当选用植物纤维和合成纤维一起造纸时,就能制得耐压纸。它特别坚韧,你把它放在烂泥地里,哪怕用力蹬,使劲踩,也不会破;就是几十吨重的坦克压过去,它也不会破碎!根据它的这个特长,人们用它来印军用地图。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是啊,普通的纸,一遇火就烧成了灰。可就有一种防火纸,即使扔进熊熊的烈火中,它也烧不起来!原来这种纸是把植物纤维经过处理以后,再掺进一些耐火的矿物纤维——石棉纤维制成的。如果消防队员穿上用这种纸做成的工作服,就可以在烈火中通行无阻了。
新型的特种纸岂止是“防火”,甚至还出现了纸做的锅。你大可不必担心这种纸锅会化为灰烬。因为它是一种在表面上压有薄铝的硬纸,经过“冲模”压制而成的,它可以耐热250℃,因此至少用来烧水、烧饭是不成问题的。
翻动纸张,就会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也是纸的一个缺点。你想,如果许多人在一个大会场里开会,大家差不多同时翻动材料,那发出的声响就足以把讲话人的声音淹没。现在好了,这些材料可以用无声纸来印。这种纸在制作时加进了一些软化剂,所以跟绸子一样轻软,翻动起来就没有响声。
医生看病,总要开出一些化验单,得到一些化验数据,作为诊治疾病的依据。用常规的化验方法手续繁琐,而且时间很长,弄得不好要延误对病人的治疗。现在有不少医院,已有一种“生化试纸”来进行化验了。使用时只要使病人的血样或大小便与一张上面涂有化学试剂的纸条接触,不过10多秒钟,纸条上就会显现各种色彩,当场就可得出化验结果来了。
有的纸还会“说话”。这种纸叫磁性纸,它可以像录音磁带那样在录音机上录音,也能放送出声音。如果用这种纸给远方的亲友写信,可不必动笔,只需用它录下你说的话,然后把它装入信封寄出。亲友收到后,将纸放到录音机里,就可以听到你的声音了。
一向与建筑无缘的纸,现在也已开始跻身建筑材料的行列中去了。有种波纹夹层纸板和蜂窝夹层纸板尤为引人注目。人们将纸板用机器轧成波纹型或蜂窝型结构,经过涂塑处理,再在外层涂上化学阻燃剂和玻璃纤维混合的涂层,便成为不怕水火、轻质高强的建筑纸板。这种纸板不仅可用来做隔墙,还能用来做屋顶。
在野外工作或旅游的人们,非常欢迎一种带有大量去污剂的肥皂纸。使用时撕下一片,在湿手掌上搓几下,就能产生好多泡沫,去掉脏物。带着它,当然比带肥皂要来得方便。
对于汽车司机来讲,最欢迎的恐怕是清洁纸了。这种纸里含有一些上光蜡,司机只要撕下一块,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车擦得净光锃亮,而且手和衣服都不会弄脏。家庭主妇对这种纸的兴趣也绝不亚于司机,因为用它来抹拭家具和厨房用具,当然也是十分理想的。使你大感兴趣的是,这种纸甚至还可以用来——擦皮鞋!
还有一种代布纸,顾名思义,就是它可以代替布使用。这种纸做成的床单、桌布、手巾虽然不像布那样耐用,却非常便宜,用脏了不必再洗,可以丢了换一块新的。用它来做小孩的尿布,爸爸或妈妈就不必再忙着洗尿布了。当然,医院里用这种纸来代替纱布绷带,也可以免去换洗的麻烦。
特种纸中,铝箔纸大约是我们最熟悉的了。香烟的包装纸用的就是它。更有意义的是,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反光性能,成本低、重量轻、容易生产和成形等优点,已被人们用来代替玻璃镜面作为太阳能反光材料,可以制作太阳灶等。
对小学生来讲,最感兴趣的可能是一种“香味纸”了。美国有家出版公司曾出版了一本特殊的“水果画册”,看书的小朋友只要用手触摸画中的香蕉、苹果等水果,就会闻到它们的香味。这是因为书上的水果是用带有不同香味的纸剪贴上去的。当你用手摩擦画面上的水果时,这种纸就会因摩擦生热而散发出香味来啦!
(第四节)说说宣纸
说起宣纸的由来,迄今尚无可靠的文字供考证。倒是生产宣纸的泾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他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年复一年,终未如愿。一天,孔丹徘徊于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而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以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大功告成。这就是后来的宣纸。还有一说,宋末天下战乱,有个叫曹大三的人,从太平县徙迁泾县避难,见峡谷水清檀肥,于是定居于此,以造纸为业,世代相传。如今小岭纸厂的曹运声、曹慈源、曹于南三位老艺人,均系曹氏后裔。可以说,宣纸的生产如纸的发明一样,绝非成于一旦,功就一人,也是无数能工巧匠经过长期苦心研制的结果。
宣纸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史籍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唐乾符年间,书画评论家张彦远著《历代名画泪》中说:“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造纸术已非常发达,并开始把宣纸用于书画了,但制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腊之”,方可“摹写”。
另据《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一地进献的纸尤为精美。到五代的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精品。宋代大画家李伯时,曾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而流芳百世。欧阳修曾经用这种纸起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并送了若干张给大诗人梅尧臣,梅尧臣收到这种“滑如春冰密如茧”的名纸,竟高兴得“把玩惊喜心徘徊”。澄心堂纸在唐、宋时期名贵难求的程度,由此可以想见。
(第五节)洛阳纸贵的由来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10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大家的好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第六节)纸的保护方法
我们常说“纸寿千年”,只因为它的老化过程慢,防折皱能力强,但是根据纸的不同品种和性质也要进行科学保护,才能延长纸的寿命。有的纸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自然氧化,纸表皮上的石灰质逐步地脱落,纸的质地和使用价值还会变得更好。
那么我们怎样来保护纸呢?
1.防潮,防霉。我们知道中国书画纸的吸水性强,水墨韵味好,然而一旦受潮,就会出现水渍和霉点。尤其是霉点,经过洗裱都不能去其痕迹,直接影响书画的质量,同时受潮后的纸还会发生粘连,几张纸粘叠在一起,揭不下来。防止受潮霉变的方法是将纸叠好,外面用包皮纸包裹妥帖,放在干燥、凉爽、透气的地方即可。
2.防折。熟纸和粉笺、蜡笺一类,因经过了加工,性质起了变化,脆而易断裂,尤其是粉笺、蜡笺,一经皱折,便产生一条白色的裂痕,无法弥补。所以对于这些纸的保存和携带,只能圈卷或平置,千万不可折皱。
3.防晒。太阳光中有紫外线、红外线,长期照射在纸上,纸就发脆、变黄,纸的质量和寿命都会发生变化。所以纸的防晒与防潮、防霉一样重要。
4.防蠹。有一种昆虫,名叫蠹,又叫蠹鱼,喜欢啮食纸张中的浆糊或胶质物,时间长了,书籍就会被蛀空。对付蠹鱼,其办法之一是用黄檗溶液染纸。黄檗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性能的中药,还具有杀虫的作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等著名书法家常以黄纸写字,敦煌石室保存的历时1000多年的经卷纸久不坏,不被虫蛀,都是经过黄檗溶液染过的黄纸。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椒水浸泡,晒干后再用。椒水可以杀虫,使纸不被蠹虫蛀蚀。椒就是花椒(蜀椒),具有性热味辛的特点,可供药用,有止痛,杀虫之效。第三种方法是放置具有强烈气味的物质来驱赶蠹虫,如放些麝香、木瓜和芸草包裹。有一种“万年红”纸就是橘红纸,纸上的橘红色涂料含有铅的氧化物,它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有毒,微量就能使蠹鱼中毒致死。所以将橘红色涂料刷在纸上,阴干后就成为防蠹纸。另外,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用报纸包裹的纸和书籍也可防蛀,因油墨也有一定的防蛀作用。
(第七节)纸的使用方法
宜平——书写时必需平放,才易于书写;若纸皱,便不易书写了。唯有人写篆书、隶书时,故意将纸揉皱,以求斑驳显示古意。
洁净——纸上污秽,会影响观瞻、运笔与墨色,灰尘也会影响运笔,若与墨汁相杂,墨既不坚,亦乏光彩。这虽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
分格——写字最重法度,故“书”“法”并称,尤重间架与章法,布置章法有纵行横列之分,立定间架则有九宫、田字、米字诸式。线条亦有明暗之别,凡篆、隶、行、草、楷诸体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更是重要。据说唐人重“法”,丝毫不苟,看留下来的名家诸法,其法度之谨严,空前绝后,故有九宫创于唐人之说。分格也需随书体而定,法度最严的楷书和篆隶,纵横需整齐,行列皆可划分,而行草唯有直行,不宜加横列,以免缚手缚脚,不得自由。明线宜细,以免妨害观瞻,暗线用书宜轻,不必涂抹,以免损毁纸张。若折纸易起皱折,妨碍运笔,最好避免。
固定——书写时纸需固定,若纸随笔动,字便不能随心应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纸,也可以用镇尺压在适当位置,使纸固定。
衬垫吸水布——用笔饱蘸浓墨写字,在顿挫重按处,力透纸背,墨渗纸外,不但会沾污桌面,且笔画染开,也会破坏纸面的艺术效果。所以需要以吸水纸或布垫在纸下,可以将渗出的墨吸干净,保持画面整齐。
待干收纸——墨汁未干时收纸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好好的一个字平白多了个“镜像”,有时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将作品“盼干”,或是想用卫生纸吸干,这样不但会使墨易脱落,且会使墨色受损。收拾时,不要任意折叠,以免损纸,有碍观瞻。
存放在干凉处——纸受潮易腐朽,过度干燥又会破裂,因此若想使“墨宝”能长长久久“流传”,就要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