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3600000004

第4章 秦汉隶书(2)

此碑是东汉早期隶书精品,为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则疏朗有致。康有为评其书:“有浑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碑》所从出也。”认为此碑开《张黑女墓志》和六朝石刻的先河。

九、石门颂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所写的一篇颂词。全称《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刻在陕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门隧道西壁之上,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书体为汉隶,刻书22行,满行31字。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它与洛阳《郙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全文共655字,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藉;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就取自于《石门颂》。

十、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为《汉鲁相乙瑛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此碑工整匀适,组织严密,笔法极有法度,粗细统一,间架结构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丽,尤其雁尾的姿态非常优美,是汉隶趋于规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翁方纲称其:“骨肉匀适,情交流畅。”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评:“朴翔健出,开后来隽刻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十一、礼器碑

礼器碑字体为汉代隶书。全称为《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故又名《韩敕碑》,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刻,在曲阜孔庙,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锋十分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雁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静肃穆,典雅秀丽。翁方纲夸其为“汉隶中第一”。此碑对以后唐代楷法的形成影响很大。

十二、华山碑

《华山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唯延熹《华山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

十三、孔宙碑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立,隶书,15行,满行28字,存山东曲阜孔庙。额篆书(阳文)“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2行10字。碑阴额篆书(阳文)“门生故吏名”五字,下隶书题名三列。

碑主人孔宙,字季将,孔融之父,孔彪之兄,孔子第十九代孙。历官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卒于延熹六年正月,年六十有一。死后,门生故吏勒铭颂其德。该碑自欧阳修《集古录》收载之后,代有著录,对后世影响较大。其书风属方整秀润一路,与《史晨》《乙瑛》《华山碑》诸碑相近。结字中宫绵密,左右开张,横画甚长,波磔分明,用笔圆转遒丽,有篆书意味。碑阴字尤方正蕴藉,与碑阳之字非出一人之手。明清以来,金石书家多称誉之。明郭宗昌《金石史》谓:“其书尚存分法,且结体古逸,殊不易造。……汉碑阴字多潦倒,此独超逸古雅,非魏人所及。”清初朱彝尊云:“《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曝光亭集》)翁方纲谓:“碑与碑阴书出二手者,独是碑耳。然皆汉隶之员醇美者。”(《两汉金石记》)万经谓:“规矩整齐,一笔不苟,而姿态却自横溢。有《卒史》(《史晨》)之雄健而去其板滞,化《韩敕》(《礼器》)之方辐而有其清真。”(《汉魏碑考》)郭尚先称其“结体宽博而绵密,是贞观诸大家所祖。褚中令(遂良)勒笔皆长,亦滥觞于是。”还说:“近人每以《豫州从事碑》(《尹宙》)与此并称‘二宙’,实则《尹宙碑》不及远甚。其结体运笔已开《受禅》《大飨》二石意矣。”(《芳坚馆题跋》)杨守敬跋其碑云:“波磔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视《杨孟文颂》之开阖动宕、不拘于格者,又不同矣。然皆各极其妙,未易轩轾也。”

十四、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璜碑》,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刻。此碑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用笔瘦硬有力,骨肉雄浑,棱角之处方笔森挺,可谓斩钉截铁,已开北魏切笔之先河,但不失秀俊。整幅气势浑穆刚劲,有茂密丰伟之感,近《张迁碑》,是汉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十五、史晨碑

《史晨碑》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灵帝二年(公元169年)立,今在山东曲阜孔庙。书法工整,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逸,章法疏密匀适,结构谨严而气韵灵动,蕴藉跌宕,笔法笔意二者俱全。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说:“修饬紧密,矩度森严,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在卒吏(《乙瑛碑》)、韩敕(《礼器碑》)之右。”杨守敬《平碑记》也说:“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十六、衡方碑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原在山东汶上县,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汶水泛决,碑陷,后邑人重立,今在山东泰安岱庙。此碑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章法行密字满,于平正之中存攲斜之变。翁方纲说:“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两汉金石记》)杨守敬《平碑记》也说:“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隶书即源于此。

十七、西狭颂

《西狭颂》摩崖刻石,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天井山下的丰泉峡,石刻纵约300厘米,高约210厘米,由《黾池五瑞图》、《西狭颂》正文、题名共三部分组成,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为在此刻石颂文正中之顶部竖刻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故又名《惠安西表》。又因《黾池五瑞图》中有“黄龙”二字刻于全图及其他题字之上,乡民又将《西狭颂》俗称为《黄龙碑》。该碑刻镌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碑主李翕史书无传,刻石主要记述了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狭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东汉书法家仇靖撰文。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西狭颂》正文阴刻竖写汉隶大字共20行,共385字,每字约7厘米见方。“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每字约11厘米见方。纵观全篇文字,俱清晰可辨。尤其是其通篇文字基本完好无损,均可辨认,为汉碑之上乘。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此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西狭颂》结构方正,雄浑高古,行气整肃,且带篆意。清梁启超《碑帖跋》评:“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可谓汉隶之珍品。因这里地处僻远,游人罕至,在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将近千年的时间都未能为人们所知晓。一直到北宋末年,这方刻石才被发现。北宋文学家曾巩《南丰集》中的《元丰题跋》,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对于此碑最早的文字评述。此碑在北宋末年为人们重新发现以后,随着拓本的流传,名声日隆,至清朝末年对其著录者几近40余家。《西狭颂》与《石门颂》《郙阁颂》合称《汉三颂》。但《石门颂》《郙阁颂》其碑文部分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破损。目前唯有《西狭颂》面貌依旧,像《西狭颂》这样历经近2000年而碑面不见一处裂纹的实为罕见。《西狭颂》之所以能够完好如初地保存至今,其中有此地较为偏僻、人为干扰的因素较少等原因之外,与当年碑石建造者在选址方面的良苦用心亦不无相关。《西狭颂》刻于悬崖上,碑面朝东南方向,由于碑刻雕镌于凹陷的山体崖面中,上有凸起的山石遮挡,从而使碑石避免了雨水的直接冲刷,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整方刻石在将近2000的漫长岁月中基本未受到自然风蚀的破坏影响。

十八、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主要由蔡邕等人用隶书体写成,陈兴等人刻于64块碑石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熹平石经》与三国魏正始年间刻《正始石经》、唐文宗开成二年刻《开成石经》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石经。

石经碑面无纵横界格,是一字隶书直下行文,故也称“一体石经”。每石行数、每行字数各不相同。经文自右至左,每经自为起讫,先表后里,每经的每篇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占一行。根据王国维考证,每碑一面约35行,每行75字左右,为标准的四分体隶书,每10字约合“建初尺”一尺许。

这部石经刻成后不久,董卓毁洛阳宫庙,太学荒废,石经屡遭破坏,原碑已不复存在。后又几次迁徙,至唐贞观初,几乎毁坏殆尽。自宋代以来时有石经残石出土,后世陆续在河南洛阳、陕西西安两地发现一些零碎残石。这些极为珍贵的残石除收藏于西安碑林、上海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外,有的已流到国外。另外,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亦收藏残石数块。

熹平石经有精严端庄的庙堂气象,出自名家,在历史上影响较大,但受限于校正经文和规范文字的实用目的,未能在艺术性上作更多的追求。字形多方正,笔画粗细、间架疏密、部首比例及字形大小,均布置匀称,中规中矩,一丝不苟,故失去不少天然情趣,少含蕴的天然书风。

原石久佚,传世所谓旧拓者皆宋、明重刻本。自宋洪适在《隶释》中著录石经拓本以来,历代有人传拓收集石经残字以校勘经文、研究文字书法之用。可考者如宋代胡宗愈之成都西楼本、洪适之会稽蓬莱阁本、石熙明之越州本,明代靖江王府本,清代如皋姜任修本、海盐张燕昌石鼓亭本、陕西申兆定关中碑林本等。

十九、尹宙碑

东汉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四月立。此碑书法笔法圆健,与楷相近。古代书家给予较高的评价,“无一字不生动,无一字不规矩”。《尹宙碑》是汉隶高峰期的碑刻之一。

二十、白石神君碑

《白石神君碑》刻于东汉年间,阴文篆额题《白石神君碑》。有碑阴题名。碑原在河北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下之苏庄白石神君庙,后移至县学。《金石萃编》载:“碑高五尺四寸半,宽三尺三寸,字共16行,满行35字。碑阴3列,上列在额后4行,中列12行,下列11行。”

此碑结法方正,字形稍长,用笔清劲,波磔明显,属于谨严整饬一路。对此碑是否为汉人所书,历来有争议,对其书法的评价也不尽同。宋洪适《隶释》云:“汉人分隶,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纤毫汉字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清翁方纲认为:“是碑书法专主于方整,在汉隶中为最洁齐者。然风骨遒劲,似尤在《校官碑》隶法之上,不得以其近似六朝、唐人而概疑之。”万经《分隶偶存》以碑末有慕容前燕元玺三年(公元354年)题记,也认为“元玺去光和百七十余年,中间未必重刻。若元玺以后人,又必不肯并题名字摹之也。”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说:“《白石神君碑》有疑为汉碑而后人重勒者,然观程疵书,清劲简远,则此碑断非晋人所为。汉人书原非一体可尽,即此碑结法,要自谨严也。”杨守敬跋云:“……余按此碑在汉隶中诚为最下者,然亦安知非魏晋滥觞?”

二十一、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碑刻。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在今山东东平县。字体严密方整而多变化,于朴厚中见劲媚。用笔以方笔为主,方劲沉着、力气雄健。碑阴的题名,书法更是流畅自然,为书家所称道。

二十二、朝侯小子残石

《朝侯小子残石》出土于陕西长安县。出土时间一说为1911年,也有说1981年。先后归闫甘园、周进收藏,今藏故宫博物院。《朝侯小子残石》碑阳存14行,行15字,碑阴漫漶存10字。残石首行有“朝侯之小子”等字,故得名。残石年月无存,曾有人定为西汉刻石,但观其书法,是成熟的隶书风格,应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字体秀美飘逸。笔法劲健。秦文锦评谕此残石说:“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在现存为数很多的汉代残石之中,《朝侯小子残石》的书法属于“上品”。

二十三、《韩仁铭》碑额

东汉隶书碑刻。石碑篆额题《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立于荥阳。金正大五年(1228年),被荥阳县令李天翼发现,清康熙年间一度失所,后重新发现,移置荥阳县署。碑石已断,只存上截,《金石萃编》载:“石高六尺九寸,宽三尺八寸,字凡八行,每行存字十九。”书法“优绰郁拔,端然如铜斛玉律,不可亵视”。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称此碑篆额:“十字长短随势为之,王虚舟谓不规规就方整,故行间茂密是也。此与《张迁碑》额皆汉篆之最得势者。”传世拓本以“为窂君谓京”等字未损者为旧。德古斋有砖摹本,易辨。

二十四、刘君残碑

二十五、阳泉使者舍熏炉铭

同类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电影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电影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 课外雅致生活-剪出一纸精彩

    课外雅致生活-剪出一纸精彩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死水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死水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 课外雅致生活-传统工艺品的收藏与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传统工艺品的收藏与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三国典

    三国典

    本文还原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崩溃,英雄备出的烽火战国时代;以历史记载为原本,后加入合情虚拟情节,环环相扣。
  • 我的幻兽是美女

    我的幻兽是美女

    别人的幻兽是虎、豹、狼、熊,而我的幻兽竟然是一个萌得掉渣的小萝莉。别人的幻兽会使用各种幻术,攻击、辅助、控制、防守,而我的幻兽的能力竟然是把力量加持在我身上,让我甩开膀子去跟幻兽肉搏。悲催的是,我还要伺候小萝莉穿衣吃饭洗澡澡……神呐,到底谁是幻兽?谁是主人?
  • 捉黑枪

    捉黑枪

    朗天佐,小名浪三,已进不惑之年,现在是一名美食杂志的记者。浪三的第一次婚姻因为其出轨而夭折,他又遇到了第二个女人,但与前妻的纠葛又让他无法摆脱第一次婚姻的束缚,因而无法与第二个女人结婚。面对自己曾经的过失,他无法洗清自己的罪孽。浪三在最后时刻说服了前妻,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随之与女人办理了结婚手续。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亲吻自己的新房。他到了世界的另一头,遇见了以前儿时的伙伴,他们一起玩“捉黑枪”。
  • 玄帝战记

    玄帝战记

    天下大乱,妖,鬼,魔三界蠢蠢欲动。朝政被奸邪之人掌控,陷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位懵懂的少年,走出山村,利用自己所学,在华夏大陆寻找自己的道,逐鹿天下,问鼎皇权!拯救黎明苍生!
  • 踏破灵霄

    踏破灵霄

    神如无私欲,何来永生。众生若平等,佛又为何高高在上!新人新书,不懂套路,一心真诚!
  • 高冷竹马vs呆萌青梅

    高冷竹马vs呆萌青梅

    楚子墨和米若可的感情很好呢,可是总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会怎么样呢?
  • 神龙创世

    神龙创世

    为爱而生,为爱而战!被人天天欺负的少年,成就辉煌的人生,铸就不屈的人生!是运气?是命运?还是因为。。。。。。。
  • 看天的少年

    看天的少年

    张科文只想着和冯芮瑶过一天算一天。爱情有的时候就只是一个念想,活着的时候想,靠近死亡的时候也想。也许有些事情不仅仅只是当初的怦然心动,也许有些事情也能和蓝天白云一样长存。直到某一天你回首往事,还能记得那个人的模样,那个人的种种善良,这样便是青春,这样便也无憾。
  • 花千骨之遇你不悔

    花千骨之遇你不悔

    自命不凡的花千骨回归长留,却因为一些阴差阳错与白子画擦身而过,白子画在拜师大典上没有选择她,而选择了易容成她样子的仇敌――霓漫天。花千骨悲痛欲绝,回到了神界,却又接到白子画要娶霓漫天为妻的消息。她落下了泪水,本想因此放弃,却又十分不甘心,她决心破坏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婚礼,她要让白子画后悔,后悔他所做的一切,最后才得知自己爱白子画已经爱到无法自拔的地步。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 重生之嚣张人生

    重生之嚣张人生

    张悦轩嚣张霸道的重生,意外回到初三,开始了他懵懂的重生生涯,一心只想低调的过普通人的生活的他,却处处彰显着不一样的高调,甚至略显有些嚣张,或者这就是自信。且看他是如何在众多美女中辗转,在无尽的机关算尽中过关斩将,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张悦轩在骨子里还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所以在他的重生生涯里,没有什么大手笔,他坚信蚂蚱再小也是肉,不管什么活,只要他能赚钱他就上手,不管不顾的,人们都笑话他,但他心中却美得没边,或许这就是张悦轩不一样的重生,不一样的低调的张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