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3600000005

第5章 汉代草书

(第一节)草书简介

草书是中国文字中最为简约的一种书体。草书的起源至今还无法确定。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说,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

一、章草

章草的出现源于隶书,是隶书速写而成。相传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宋代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此说章草因通于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

“章草”字体,虽比“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若从汉初木简书迹,可见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故其笔法与结体,无一定规范可循。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章草字体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其中,著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等,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章草”传世的法帖,典型的有史游《出师颂》、《淳化阁帖》中的张芝书、皇象的《急救章》、索靖的《月仪帖》等。虽传刻至今,但法度端凝,体势坚劲,有独立自强之特,仍是供后人临摹研究的最佳资料。

“章草”的笔画略带隶书的波磔,而字字独立不相连带。利用符号,一笔万同,是汉隶行书之变体。

二、今草

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后汉张芝(伯英)所创始。韦诞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功,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张怀瓘《书断》说:“自杜度妙于章草,崔瑗、崔实,父子继能。伯英得崔杜之法,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笔脉通其隔行。唯王子敬深明其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又说:“章草之书,字字别。张芝变为今草,上下牵连,或上字之末,而为下字之上。呼史游草为章草,因伯英草而谓今草也。”由是而知,“今草”与“章草”不同之处:章草字字独之,是速写隶书而成,而“今草”则省去“章草”的波磔,上下牵连,是速写“章草”而成的。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自序》说:“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使转之运益;大令所谓穷伪略之理,极草之致者,最为得之。”按“重形,去波磔”二语,可说是“今草”的特征,也是“今草”趋于简捷的所在。

后汉张芝创立了“今草”书体,至东晋而达完善的境界,尤以王羲之父子,最擅此体,其姿态之美、变化多端,真是妙不可言,已达到登峰造极之绝妙佳境。

“今草”传世的法帖,自后汉的张芝,东晋的王羲之及历代的大书法家,兼擅草书,故法帖书迹,流传极多,数不胜数。

“今草”虽然是出自二王,但唐代的张旭和怀素却摆脱了魏晋传统草书书法形势的束缚,创出了新的面目,其书体更加豪放、狂肆,将今草带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张旭和怀素也以狂草著称于世。

三、狂草

之所以称为“狂草”,据说与张旭有关。相传,张旭每次作书前,多通过饮酒引发情绪,或借助自然界的现象来触发灵感。醉后呼叫狂走,再下笔作书。世人以张癫呼之。而怀素在他所书的《自叙帖》曾引李御史丹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癫,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癫,谁曰不可。”由上可知,“狂草”一方面是由于所书时的疾速与诡奇,一方面是张旭、怀素所表现出来的癫狂态度而得。

本来草书是足以表现个人的性灵、气度、学养与创造新的意境,但狂草的诡奇疾速、恣意纵横、用笔之活、变化之能,于意境更多所启发,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曾这样形容张旭的草书:“喜怒、困穷、忧悲、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欲草书焉发之。于物,见于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草书到此境界,已经心物一如、神而化之,完全脱离了实用意义,是一种纯粹的高度的艺术形式。历代狂草大家还有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祝允明,清代的王铎、傅山等。

草书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辨认的,但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汉字以点线组合的。各种形态的点线结合成千变万化的图形,以不同速度书写的点线,犹如一串音符,高低转折,抑扬顿挫。欣赏书法,就如聆听乐曲中的旋律与节奏。草书比起其他字体,书写空间的排列、点线的对应,更能自由地发挥,这也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法艺术的精神。

总之,汉代草书,尤其是章草,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高度自由地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虽然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章草仅见于摹本与刻帖,见不到汉代章草的原貌,但是近代简牍的大量出土,向我们展现了它的本来面目,为我们研究、学习古代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为中国古代书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第二节)草书的特点

章草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新书体。相传,西汉元帝时史游通过整理后编写了《急就章》,使这一新书体规律化,这就有了章草书体的范本。章草的书体特点是字字独立,不似今草字字纽结纠缠。它的笔画特点圆转如篆,点捺如隶。一字之内笔画间有牵丝萦带、缠绵连接,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较大,有些横画往往与成隶书捺脚状向右上方重笔挑出,又似隶书收笔。

章草书法特点:章草省掉隶书的蚕头却保留了雁尾,这雁尾的重笔挑出,对快速写字是不方便的,因此章草的地位被今草所取代。但在今草中,体现了对章草的继承关系多且明显。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既成宜今。”又说:“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未见其可也。”《书学概论》也说:“倘徒以今草是尚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不待言。”由此可见学今草必先学章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节)草圣——张芝

一、张芝小传

张芝,字伯英,敦煌人。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张芝出生名门,其父为汉代名臣张焕。张芝自幼操行高尚、勤学好问,擅长章草,后来将当时的章草进行改进,省减章草点画、波磔,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被誉为“草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中年就师承张芝,推崇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张芝获得“草圣”的殊荣绝非偶然,这同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无关系。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三国韦诞对其有“草圣”之誉,南朝宋羊欣评价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唯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宣和书谱》载有张芝草书《冠军帖》、章草《消息贴》。

二、书家故事——张芝学书

东汉时,敦煌郡东部有个渊泉县,这里泉水潺潺,绿草茵茵。粟麦菽麻,碧绿葱茏。草原无际,牛羊成群。县城里有一家姓张的豪门显族,主人就是有名的战将、学者——张焕。他生有三子,长子张芝,字伯英,号张有道;次子张昶,字文舒;三子张猛,字叔威。兄弟三人从小受到诗书礼教的熏陶。虽然张家生活十分优裕,但张芝并未养尊处优,毫无纨绔习气。自孩提时起,就操守高节,有志向,决心做一番留名于世的功业。张芝从小看到父亲仕途坎坷,虽战功显赫,但屡遭奸佞阉宦的诬陷,几乎丧命。因此,他对官场尔虞我诈深恶痛绝,立志不入官场,走学业立身的道路。

张芝7岁时,父亲请了一位德高望重、很有才学的老师,不仅教他识字,还教他描红练字,不仅启发他刻苦用功,还教他如何做人。三年之后,又送张芝到繁华热闹的敦煌郡学馆读书。郡学馆坐落在敦煌城北,学馆院外有个大水池,水清见底,波光粼粼。四周绿树环抱,浓阴蔽日,池旁长满花草,十分清静。从小县城来到大郡府,张芝虽觉得新鲜有趣,但知道学业要紧,住在学馆从来不到大街上去逛马路,看热闹,更不去游山玩水,只是专心致志地埋头读书练字。

每天下午,张芝都要在清静的水池边练习毛笔字,这已是常规。池边没有桌凳,就搬来方正的石块当书桌,小石条当凳子。当时的造纸术刚发明不久,生产数量有限且很昂贵。张芝主要用竹简来练习书法。搬来一捆捆竹简练字,过上几天,写过的竹简堆得像座小山,他就放进池中浸泡,然后刷洗干净,晾干了再写。在竹简上练写行书、楷书还流畅,但练习草书就不顺手了。为此,他心中不快。

正在他苦闷之际,启蒙老师带着女儿来看他了,并带给父亲写的一封信和一个包袱。张芝拆信一看,父亲告诉他:启蒙老师愿把女儿许配于他,只要见过面后双方同意,便可定亲。双方父母都不强求成婚。并托老师给他带来白绸子三匹,供练草书用。原来老师的女儿自小也爱练字,其功底深厚,隶书技艺尤为精湛,张芝对她早有所闻。今日相见,姑娘貌似天仙,又喜爱书法,正和他心心相印。数日后,两人情投意合,结为连理。

从此,张芝就用白绸子练习草书,比竹简好多了,技艺长进很快。用竹简练习楷书。在夫人的指教下,也常练习隶书。每天坚持练习三种字体,从不间断。竹简、白绸用光了,但书写兴趣正浓,来不及去洗,就把替换的衣服也用来写字练笔了。无处再写了,把竹简、绸子、衣服放在池水中洗净,晾干后再写。这样过了五年,清清的池水变成浓浓的墨池,用笔蘸水就可以写出墨黑的字来。因此,人们就把这池塘叫做“张芝洗墨池”。

张芝的书法遒劲,技巧娴熟,能行书、隶书,尤其擅长草书,精心研讨崔(崔瑗,东汉学者,草书大家,著有《草书势》)、杜(杜操,以擅章草出名)笔法,摆脱旧俗,独创一体。他写的草书一笔到底,连缀不断,气脉贯通,好比惊蛇出草,飞鸟出林,后世人称“一字飞白书”。张芝的书迹保存在《淳化阁帖》的有五帖。并著有《笔心论》,今已佚。历代书法家对张芝都很尊重,称他为“草圣”。

(第四节)草书作品欣赏

一、公羊传砖

【释文】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曰王者孰胃(谓),胃(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正月?王之正月也。何言乎王之正月?大一统也。

《公羊传砖》是东汉民间流传的草隶书体,行笔驰骤与舒婉结合紧密,风格朴素。

二、出师颂

【释文】出师颂史孝山茫茫上天,降祚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赞。五曜宵映,素灵夜叹,皇运未(来)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顺,东夷搆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为世作楷。昔在孟津,唯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移风变楚,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原缺一字,为“我”)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旌不蹔褰,泽沾遐荒,功铭鼎鈜。我出我师,于彼西疆,天子饯我,辂车乘黄。言念伯舅,恩深渭阳,介圭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启土上郡,传子传孙,显显令闻。

《出师颂》是东汉人史孝山作,是一篇著名的颂文,曾被南朝梁太子萧统收入《昭明文选》。内容描写的是东汉派人讨伐羌人变乱的事件。

三、终年帖

【释文】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药欲数处。看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四、冠军帖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五、秋凉平善帖

【释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日秋凉,平善。广阔弥迈,相思无违。前比得书,不遂西行,望远悬想,何日不勤。捐弃漂没,不当行李。又去春送举丧到美阳,须待伴比,故遂间绝。有缘复相闻,飡食自爱,张芝幸甚幸甚。

《秋凉平善帖》是东汉张芝所书。书体为章草,6行,80字。其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

今欲归帖

【释文】今欲归,复何适,报之遣不知。总散往并侍郎耶?言别事有及,过谢忧勤。

二月八日帖

【释文】二月八日复得鄱阳等。多时不耳,为慰如何!平安等人当与行不?足不?过彼与消息。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出现,从最初的天然海贝、布帛等实物货币逐渐发展到金属铸币,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货币既然是商品交换的自然产物,那么最初的货币便应是私人制造的。可是它一旦产生后,制造权就逐渐收归于中央政府,政府控制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权。这种由政府直接控制发行的货币就是“法币”,即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形制、成色、重量的标准本位货币。在金属货币时代早期,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基本一致,铸币者得不到额外的差价收入。
  • 课外雅致生活-漆作一处倾心

    课外雅致生活-漆作一处倾心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死水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死水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 课外雅致生活-巴赫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巴赫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忽历风月

    忽历风月

    平生共风月,倏忽间山川。风月城的恩恩缘缘记于此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拿破仑·希尔财富成功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拿破仑·希尔财富成功学

    本书分为17章,介绍了“确定你致富的目标”,“人人都能创造奇迹”,“想象的光辉”,“在斗争中成长”,“向贫困挑战”等成功原则。
  • 萌包来袭:总裁快接驾

    萌包来袭:总裁快接驾

    分开四年,她终于鼓足勇气再踏入这片土地,不同的不止是物是人非,而是走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回来却是两个人。“麻麻,我爸爸去哪儿了?”“你爸爸他是一位精神患者,因为一场意外被剥夺了生命。”她为了儿子,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却因工作的事让他们父子相见。只是,他已不记得她,那她就和儿子好好过日子。可是,为什么,他不记得她是谁,却知道小奶包是他的儿子???原来,父子俩早就统一战线,甚至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做了DNA验证。怪不得他总是以各种理由压榨她的劳动力,靠,多年不见,为什么你的毒舌腹黑不随你的记忆一起消失呢?小剧场1:脸皮,拼的是腹黑,耍的是段数,沐晴兮极其淡定的从化妆包里取出一张毛爷爷,又极其淡定的将钱塞到男人上衣的口袋里,笑得云淡风轻:“一百块够请你吃上六次麻辣烫。”小剧场2:沐晴兮笑了,笑的极其妖娆极其无辜:“这位大爷,这是您刚才说的,要把闲杂人等清出去,我这是不用保安动手自己滚出去,不妨碍您在这里办公,这又哪里惹到你了吗?”顾聿北怒吼一声:“我这么拼命赚钱还不是为了还结婚证的钱。”沐晴兮闻言,默默地囧了。顾聿北,你强!九块钱的结婚证你能拼命打工到如此地步,我是该说你理由太彪悍,还是该夸你傲娇的本领又大了呢?
  • 前青春期的诗

    前青春期的诗

    十六七岁,是青春的开始。我们渐渐长大,我们渐渐独立。我们依赖,我们叛逆,我们在人生的路口徘徊。我们开始尝试我们人生的第一次。我们哭过,我们笑过,我们经历人生的挫折,我们也情窦初开……韶光易逝,停下脚步,和你我的青春说个悄悄话。
  • 霸道校草恋上冷酷丫头

    霸道校草恋上冷酷丫头

    造化弄人,13岁那年的她失去父母,从失去父母的那一刻,她变得不爱说话,任何人休想接近她,她住在外公家,她的外公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紫陌集团的总裁,排名第一的是雨辰集团,也就是男主爸爸的公司。他们初遇在一个宴会上,紫陌不小心把红酒洒在了雨?的衣服上,”对不起“道完歉直接想转身走掉,雨?一把抓住她白嫩的手腕,虽然他有着帅死人不偿命的脸,但紫陌根本就没有兴趣去看他,”还有什么事吗“她冷冷的说道,”撞完人就想逃吗,何况,你还洒了我一身红酒“他玩味的说道。接下来的故事两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大家敬请期待。
  • 惊!我们的华丽蜕变!

    惊!我们的华丽蜕变!

    我是丁晓晓,我是美女转校生。我是冷冽霖,我是霸道校草。我是冷无双,我是宅腐女神。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风和雨雨,经历过了猜疑和决裂,有过甜蜜和幸福又有过难过和心痛,就算最后还是在一起,我们能否回到当初?IfIstillloveyou,willyoucomeback?IwillwaitformeInmemoryofourlove纪念我们的爱情。by丁by双by霖
  • 南倾

    南倾

    昭兴三年,宣帝废太子奕枫,另立奕澈为太子,封废太子为枫诚王,划地咸州。?昭兴四年,宣帝驾崩,太子奕澈登基。?九月,枫诚王出征北岘,收北岘为附属领地。?昭兴五年?三月,枫诚王叛乱,率兵攻京都。?五月,枫诚王兵败,澈帝念兄弟情分,划江南,咸州,临州为封地,另派鹄鶪辅佐,求宣兰国内安定。?八月,叶家庄庄主为爱女选亲,轰动全国。昭兴六年,枫诚王出征北渊,半途失踪。?五月,叶家庄庄主续弦江氏,婚礼浩大,听闻江氏貌美,却无人亲眼见过。七月,澈帝访叶家庄,据说澈帝离开咸州的时候面色铁青,龙颜大怒。?八月,澈帝改年号为缪顷。缪顷一年,叶家庄大火,全庄无一人生还。据言,大火连绵数日,火到之处,寸草无存。?
  • 零式

    零式

    我们的征途,是星空大海!我们的目标,是同化所有的民族!我们的力量,是宇宙的灵魂之力!自由之民,永远是自由的!让我们一起,驾驶着如同我们的皮肤颜色一样的金黄色战舰,唱着起义歌,让那些卑鄙的荣光贵族们交出他们的权力和财宝,匍匐在我们的脚下,而那些顽固不化的敌人,则让他们跪下,高唱《征服》!
  • 来自蓝星的武者

    来自蓝星的武者

    当一个地球的武者,穿越到不一样的星辰大陆,身怀绝世武功的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文中有一些本人自己写的一些诗,写的不好大家不要笑我。
  • 好奇者的经济学

    好奇者的经济学

    这是一本由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面向普通读者而撰写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经济学大师们从自己认为有趣而实用的经济学问题入手,撇开深奥的术语和乏味的数据分析,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讲述给读者。作为著名的经济学人,这12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颇有建树。在本书中,他们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以精到的语言分析了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直面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无论出现在商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