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5500000065

第65章 心灵的窒息与自救

《象棋的故事》

背景说明

小说《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最后一篇小说,在他死后才得以发表。其中对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的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沉痛诉说,与茨威格本人毅然选择服毒自杀以反抗法西斯猖獗势力的个人命运相互映照,成就了一曲动人的挽歌。

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从20世纪20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亚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三位大师》、《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与魔鬼做斗争》等一系列人物传记描绘了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荷尔德林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的性格和生平,他的语言流畅生动,善于捕捉大人物的精神特质,罗曼·罗兰曾赞誉地称他为“灵魂的猎者”。他的短篇小说杰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马来狂人》等则塑造了文学史上生动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茨威格在生命的最后八九年里,作为犹太人过着一种漂泊的流亡生活。希特勒的暴政和残酷战争使他失去了家园和祖国,他的种族陷入灭绝境地;但他依然勤奋地写作,并从这种现实境遇中挖掘出新的主题和思考,诸如《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躁》等作品都饱含了他对法西斯政治的憎恨与反思,对人道主义精神的歌颂和期盼,也说明了茨威格从来就不是一个幽居在象牙塔里不关心民众命运的作家。

1942年,在留下一封悲怆感人的绝命书后,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在他死后,遗作《象棋的故事》发表,这是他生前最后一部杰作,也是杀伤力最强的反法西斯作品。在这篇小说里,他没有描述人们熟知的皮肉之苦,而是写出了比酷刑更可怕的对人精神的摧残。这种折磨无声无息,却比有声有形更为惊心动魄、阴森可怕。尤其对于思维敏捷、感情丰富的人来说,精神被置于虚无之中的折磨远胜于对肉体的酷刑。茨威格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和心理,也披露了自己心中的苦闷。

推荐版本:张玉书,译,华夏出版社,2000.

名著概要

在一艘定于午夜时分从纽约开往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远洋客轮上,我和朋友看到了一位年轻的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这是个罕见的奇才,又是一个怪人。朋友给我讲了一些从报纸上读来的关于此人的奇闻趣事。

琴多维奇出生于极其贫苦的南斯拉夫船夫家庭,12岁时父亲沉船死了,他便被好心的神父收养。他从小就是个不爱说话、有些迟钝的孩子,尽管神父千方百计想给他上点课,好让他学些知识,但所有努力都是白费。他对课堂上最简单的知识都感到陌生,读书看报算算术对他来说比登天还难。在大多数空闲时候,他最常做的就是发呆。每天晚上神父和警察局的巡官下象棋时他蹲在一旁一声不吭地看。有一天,神父临时有事出门,巡官开玩笑的邀他下棋,他竟然连赢两盘。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神父的注意,在多次验证后,神父终于认定这是个在象棋方面具有天分的奇才,便带他到附近小城聚集很多象棋迷的咖啡馆。琴多维奇在那里一举成名,并获得赞助开始跟一个象棋名家学习棋艺。半年后他洞悉了所有象棋奥秘,开始在象棋界闯出名堂。但他依然是个淡漠呆笨的人,他下象棋只是为了赚钱和名誉,除此之外他依然表现得像一个沉默寡言、行动迟缓的乡村少年。

在听了琴多维奇的逸闻后,我对此人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趁同船之机跟他有所接触,好了解这个智力片面发展的怪才。于是我在船上设下棋局,引起了琴多维奇的注意,同时一个名叫麦克柯诺尔的富有工程师也加入了这个象棋游戏。麦克柯诺尔花重金请到琴多维奇和自己对弈,在他输棋之后出现了一位世外高人B博士,这是个四十多岁极其瘦削苍白的男人,他暗中指导麦克柯诺尔扭转了第二盘棋的命运,从必败转变成和局。琴多维奇对B博士很好奇,邀他第二天下一盘。当天,我前去探访B博士,听了他奇特的个人经历。

B博士出身维也纳名门望族,和大修道院等传统权威有密切关系。纳粹上台后,为了吞并原来教会和修道院的财产,希特勒派出密探到处卧底查询信息。后来,B博士被捕了。他没有被投入集中营或监狱,而是被关在一个旅馆的单间里,完全隔离起来。纳粹对他实施的是精神上的禁锢,让他在无法接触任何人、书籍的真空状态中生活,精神几乎崩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偷到一本象棋棋谱,便开始研究,从最初的精神寄托到后来几乎发了疯一般自己跟自己下棋,他虽然棋艺极其高超,但精神已经分裂错乱。他终于被释放出来,接受了治疗,但被医生告知再也不能下棋。

第二天,在和琴多维奇的对弈中,B博士既兴奋又急躁,而琴多维奇则有意放慢节奏,这使得B博士往昔的精神疾病似乎再次发作。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在B博士耳畔提醒他不要再下棋了,B博士恍然大悟,起身离开,留下了一盘未完成的棋局。

知识链接

阿城和他的《棋王》

在有关下棋的故事中,中国当代作家阿城的《棋王》是非常独特的一篇佳作。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王一生的身世、性格和棋艺棋德。这是一个在历史漩涡中保有独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人格中投射着久远的、富有生机的文化精神。虽然他天生柔弱,但在文革这样的浩劫中,仍能通过下棋在不由自主的命运波涛中获得价值和意义。下棋对于他来说,是寻求内心力量,获得自身精神平衡充实的唯一道路。小说最精彩之处是对王一生痴迷于棋道的描绘,同时将棋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融和,揭示出这样的主题:对棋艺境界的追求,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棋王》和《象棋的故事》用不一样的故事同样讲述了棋的精神同人的精神具有的一致性。

名家评述

这篇小说可以视为茨威格的一份遗嘱,它有助于揭示茨威格自杀之谜。但是这篇小说的意义却在于:茨威格在辞世之前以他卓越的写作才能为武器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去,进行了他的最后一战。

——张玉书《〈象棋的故事〉序》

精彩推荐

以下节选的第一段是借别人之口对小说主人公之一的琴多维奇的性格描述。节选的第二段是小说另一主人公B博士讲述被纳粹囚禁而遭受的巨大精神折磨。

(1)他(琴多维奇)17岁就已获得十多次各种各样的锦标,18岁成为匈牙利全国冠军,到20岁终于荣获世界冠军的称号。许多厉害的棋手在智力、想象力和气魄上毫无疑问是大大超过他的,但是碰到他那坚韧冷酷的逻辑,都一一败下阵来,正如拿破仑败在笨重迟钝的库图佐夫手里,汉尼拔敌不过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淡漠和呆笨特点的费边·孔克塔托尔一样。象棋手本来集各种截然不同的智力特性于一身,兼有哲学家、数学家的精于计算、富有想象等创造性的特质。这样一来,在象棋名手的行列里破天荒地混进来一个十足的异己分子——一个行动滞重、沉默寡言的乡村青年。即使最机灵的记者也无法从他嘴里勾出一句能够公开登报发表的话来。琴多维奇没有向报纸提供警句妙语,但这一点却为许多关于他个人的趣事逸闻所补偿:琴多维奇在棋桌旁是个无与伦比的大师,可是一站起来,就无可挽救地变成一个怪里怪气、滑稽可笑的人物。尽管他身穿黑礼服,系着华丽的领带,上面还别了一枚嵌着珍珠的有些刺眼的别针,指甲修剪得十分细致,但是举止仪表显示出他依然是从前那个头脑简单的乡下少年,不久前还在村子里给神父打扫厨房。他利用自己的天才和荣誉,尽可能地多赚钱,表现得十分小气,贪得无厌。

(2)在大旅馆里独自住单间——这话听起来极为人道,不是吗?不过,请你相信我,他们没有把我们这些“要人”塞到20个人挤在一起的寒冷的木棚里,而是让我们住在大旅馆还算暖和的单间里,这并不是什么更加人道的待遇,而是更为阴险的手段。他们想从我们这里获得需要的“材料”,不是采用粗暴的拷打或者肉体的折磨,而是采用更加精致、更加险恶的酷刑,这是想得出来的最恶毒的酷刑——把一个人完全孤立起来。他们并没有把我们怎么样——只是把我们安置在完完全全的虚无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虚无那样对人的心灵产生这样一种压力,关进一间和外界严密隔绝的空房间里,不是通过鞭笞和严寒从外部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内部产生压力,最后迫使我们开口。乍一看来,分给我的房间似乎并没有什么使人不舒服的地方:房里有门,有床,有张小沙发,有个洗脸盆和一个带栅格的窗户。不过房门日夜都是锁着的;桌上不得有书报,不得有铅笔和纸张;窗外是一堵隔火的砖墙;我周围和我身上全都空空如也。我所有的东西都被拿走了:表给拿走了,免得我知道时间;铅笔拿走了,使我不能写字;小刀拿走了,怕我切断动脉;甚至像香烟这样极小的慰藉也拒绝给我。除了看守,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一张人的脸,就是看守也不许同我说话,不许回答我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听见过任何人的声音。从早晨到夜晚,从夜晚到黎明,我的眼睛、耳朵以及其他感观都得不到丝毫滋养。我真的形影相吊,成天孤零零地、一筹莫展地守着我自己的身体以及四五件不会说话的东西,如桌子、床、窗户、洗脸盆;我就像潜水球里的潜水员一样,置身于寂静无声的漆黑大海里,甚至模糊地意识到,通向外界的救生缆索已经扯断,再也不会被人从这无声的深处拉回水面了。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没有什么可听,没有什么可看。我身边是一片虚无,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虚无之境,处处如此,一直如此。你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你的思想也跟这你走过来走过去,走过来走过去,一直不停。然而,即使看上去无实无形的思想,也需要一个支撑点,不然它们就开始毫无意义的围着自己转圈子,便是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空无一物的虚无之境。从早到晚你老是在期待着什么,可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就这样等着等着,什么也没有发生。等啊等啊,想啊想啊,一直想到脑袋发痛。什么也没有发生。你仍然是独自一人。独自一人。独自一人。

同类推荐
  • 总有一份情让满脸泪痕

    总有一份情让满脸泪痕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世界公认的最感人的故事,其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本书既有对汶川地震诗歌的总体描述,又有针对诗人诗作进行的具体分析,还有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序言、后记。
  •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当代中国工人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其中的佳作和许多知名诗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但这部分文学成就被严重忽视和低估。譬如19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诗歌选本,工人诗歌基本是缺席的,在当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也难觅其踪影。这部诗集的作者是这样一批特殊的工人,如巷道爆破工陈年喜、酿酒工人绳子、失业不久的薄膜厂流水线工人乌鸟鸟、炼钢厂工人田力、建筑工人铁骨、农闲时的锅炉工白庆国、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工人许立志……
  • 我们把守护忘记了

    我们把守护忘记了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生活在一个有患病父母的家庭,个人的事业已无暇顾及,生活的重心是如何照顾二老的生活的起居及看病养护。病中的父亲不通情理,无端的猜忌怀疑,夫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全家人的生活都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作者对自己几年来的亲身经历进行了追述,巨细无遗,尽情倾诉,展示了一种真切而又复杂的情感体验。
  •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这是一个与青春用力告别的时代。《致青春》、《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电影让多少人热泪盈眶,道出70、80甚至90后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等书籍又让多少后青春的人们热血沸腾,怀念那些懵懂却又义无反顾的岁月;《误我浮生,匆匆那年》与其说是一本与青春告别的书,不如说是与青春握手言和的书。那些爱恨、纠结、痴恋、欲望、执念、假象,都被岁月洗涤,被温暖相拥,我们终于懂得,匆匆那年的一切皆是机缘巧合,一切也终将妥帖安放。
热门推荐
  • 修真逍遥行
  • 60岁的中文系女教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60岁的中文系女教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我”在酒吧里偶遇到之前认识的一个女编辑,她向“我”讲述了一个60岁中文系女教授的故事。那是一个长腿细脚踝、胸部扁平、乳头肥黑、没屁股、浑身皮肉松弛、短发、单眼皮、戴近视眼镜的老女人,然而那不过是女编辑所崇拜的一个诗人的性幻想对象而已。但这个形象是如此鲜活以至于她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女编辑和“我”的人生……与其说这是让人觉得不那么愉快的小说,不如说这是让人觉得不快的小说更为贴切些。你是否能够直面60岁中文系女教授这一苍白衰老干瘪的形象?
  • 卓泱世界

    卓泱世界

    本应去最高学院学习的李子青,因为种种原因被驱逐出了卓泱界,寄身于一个茶店内成了一个小小侍应,带着对往昔的回忆,开始了重返之旅。
  • 姐弟风云

    姐弟风云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万能召唤书
  • 女主的炫酷霸拽人生

    女主的炫酷霸拽人生

    外星呆萌妹无意中,进入了名为地球的星球。从此开始了鸡飞狗跳的村姑生活……内有超级极品村花姐姐,忠犬哥哥出没。
  • 手游大亨

    手游大亨

    单身二十四年的宅男张一山在本命年捡到一个萌妹子。除了会卖萌暖床,超级会玩游戏。还会做游戏!!来至天顶星人的超级科技,让张大山实现多年的夙愿,颠覆了整个游戏业。
  • 凤主归来废柴小小姐

    凤主归来废柴小小姐

    一朝梦醒,凤主归,天下易主;一场闹剧,魂魄归位;是孰背叛?干年追秘,阴差阳错,重铸传奇。这是她一生的简历,冷若羽,前世被伙伴推下高楼,重生,竟发现这里才是家,且看她如果创造奇迹,7级灵兽,不稀罕,姐有神兽一草原;地阶灵药?姐随手一掏起码也是天阶;高级法器,唉!我当玩具耍……而她,宫沐汐,是她最好的姐妹,却将她推下高楼,而这一切又是为何?
  • 至尊萌宝:毒医王妃

    至尊萌宝:毒医王妃

    “私奔?!”天顺国王爷大婚之日,准王妃竟然半路跟别的男人跑了?什么?传言中的废物王爷王妃竟然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王妃还是来自千年后的特级杀手?!OMG的,王妃还会嗜血!邪魅王爷苦擒妻,一把锁进怀里:“你到底还想往哪跑!”霸气儿子强护娘,一勾手指众虫皆听令,“谁敢动我娘亲!我就放虫毒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后亲亲:臣妾做不到

    皇后亲亲:臣妾做不到

    身为一个吃货,一个貌美如花的吃货,竟然穿越了!“穿越咋地了,姐看过的小说还少吗?姐要在这混的比皇帝还好!”可为毛每天半夜都个妖孽往我被窝里钻?!“为我生个小皇子!”某妖孽说。“臣妾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