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700000007

第7章 绘画昂首奋蹄的丹青“马”

以画马而闻名的画家刘大林整日劳碌在属于他的画室里。他笔下千姿万态的马便物化成他昂首嘶叫、奋蹄驰骋的精、气、神,乃至他的一切。徜徉跋涉的马、逸态横生的马、雄姿勃发的马,成就了这位画家汗涔涔的伏案挥洒的漫长跋涉。尽管他的画室与住室相隔不远,但他也难得有时间同妻子和儿子共享天伦。

刘大林,湖南人,字气浩,号九嶷山人。现为甘肃飞天书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西部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学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美术师。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许多作品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和被国内外博物馆、文史馆、展览馆或个人收藏家收藏。

他的画室里从早到晚总有许多朋友、画家和求画者。他在停笔、添水的空闲中,常会与来人侃侃而谈,马是中国绘画中重要的题材;古代的石刻、岩画、壁画上都有牧马、骑马狩猎、打马球等生活场景的描绘;宋代王安石就以他的诗写尽了马的神韵:“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古往今来,画马高手我们可以一口气说出许多,他们有韩干、韦偃、李公麟、龚开、金农、徐悲鸿、黄胄、刘文西等等。他们笔下传神的画马佳作也不胜枚举。可刘大林画马,画得萤窗雪案、盈千累百,也画出了朋友圈中大家津津乐道的不少趣事。

几年前的一天,几位南国画家陪同一个新加坡画家在他的画室邀他作画。只见他略一思忖,用褐墨只几笔就绘出了马抖动的长鬃和头颅,又用侧锋浓墨果断出笔,一匹生气勃勃的马便跃然纸上了。

接着,再以淡墨晕染一番,不多时那匹马好似有了肌肉、骨骼,有了气息、性灵。仿佛是在奔驰之余的小憩,仿佛是在远足之后的徜徉,仿佛是在一声长长嘶鸣之时的瞩望远方,抑或是历经坎坷后的平静回眸……在场的人都发出“啧啧”的赞叹。是啊,仅仅几分钟,仅仅一匹马,怎么能有如此意想不到的张力和活力!在简约精当的笔墨间,它恰切地表达出当今蓬勃风发的民情人意和社会精神。几位画家说,这绝不是一种笔墨、一种技艺所能穷尽的。中国古代艺术精神重视法象于天、立象尽意的传统。那讲求形象与意象的结合,不仅为艺术创造提供美学根据,也成就了这水墨淋漓的一切!

不久,那匹呼之欲出的马以“我嘶故我在”为题,刊登在一家报纸上,并占了一个整版的篇幅,为人代言,为报立志,抖擞出一股世纪伊始的昂然气象。当时,他题画的那一标题,一时被传为美谈。

恍惚中那翘首回眸、扬鬃甩尾的骏马与欣赏者,会完成一种空间艺术与心灵的对接,一种笔底雄风与受众精神的对接。其实,画家在他的精神家园中又完成了一次丝丝入扣的古今契合。艺术与艺术家是一种客观存在,真实的客观存在,就如“我嘶故我在”一样。

平时,人们经常见他并不浓密的头发贴着头皮,脸上沁满汗珠。不用问,他正在伏案作画。坐定后,人们眼前又会千百次叠映出他画马时的神情。那是他最拿手的也是他最习惯的动作:左手叉在腰间,退后几步,眯缝起眼睛瞅着、瞅着,然后大步走到案前像一个管弦乐团指挥那般,尽倾心力地奋笔泼洒下去。

就这样,他的“凌空铁骑”、“神骏风驰”、“鸿程万里”在全国各地巡展时,被多家文化单位收藏;他的“跷马稍系”、“铁骨霜蹄”、“乌驹腾跃”为许多行家所看好,在南国举办个人画展时第一天就销售一空;他的“西出阳关”、“塞上秋晓”、“草原春浓”、“踏花归来”等作品,跨出国门,让日本、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观众认识了中国的西部,也认识了这位画马高手。一次,他应邀为解放军某部完成一幅四张宣纸拼在一起的巨幅国画“万马奔腾”,凝望着他的画作,有人想起了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米友仁》中所云:“云烟变灭,林泉点缀,草草而成,不失天真。意在笔先,正是古人作画妙处。”

平日他有许多部队的好朋友,他时常也去为社会上一些单位义务作画。刘大林时常这样说,让功利走开,用全身心去作画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正是如此,人们才认定他是一个真正的画家,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他家粉墙上悬着的书画界大腕刘大为给他的题额“万法惟心”。这不正是对他倾心艺术,潜心创作的概括和对他真诚入世的人生状态的评价吗?

“李侯画骨亦画肉,下笔生马如破竹。”这是宋代诗人黄庭坚赞美宋代画马名手李公麟的两句诗。还在刘大林幼年习乐理、兼攻书画之时,他就牢牢地记住了它。以后他在自己长期专心于中国画的研究,尤其酷爱画马的艺术实践中,他以马为师,一有闲暇就奔波于甘南、青海、内蒙古的大漠与草原上,吞吐八荒,流观天地,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他将原先对景与物的感觉方式转换为对宏观宇宙的整体感悟,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气贯天地的宏观美感。他画的马,无论是踱步的、吃草的、小跑的、飞驰的,无一不是将他对宇宙、对人生的总体把握,浓缩为创作意象中浓淡干湿的笔墨。他在澄怀味象,潜心写生与创作中,力图达到笔笔见情、胸中有马的程度。他的爱马之情、画马之劲感动了妻子和儿子,以至于她们也时常乐意同他一起去到草原上,对形形色色的马寄予了深深的感情。

“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中国绘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将再现客体与表现主体情感统一起来,因而中国艺术的美学与绘画创作倾向于表现与意象。在大林墨分七彩的淋漓间,那马会神奇地拥有色彩,拥有生气,拥有季节和生命,在生机盎然的天地间那马乘着风,顶着雪,伴着电闪,挟着雷霆,风驰电掣。

刘大林认为,艺术意象、艺术抽象和艺术具象一样,都是艺术的最重要的特征和艺术家们运用创造艺术形象最主要的方法。他认真研究西方艺术和抽象绘画的特征,领悟中国古典艺术意象的奥秘,从而改变了他以往运用那种写实性的具象表现方式,而在艺术天地中开始了一次更为肆意和诗化的驰骋。

筹备画展的工作是繁复浩大的。在他的画室里高悬着几十幅画马的新作和一位大画家给他的题赠“昭陵遗韵”。这正如他画马一样,包蕴着多元复合的人文色彩。在紧张创作的间隙里,他还向书画界前辈讨教,与友人切磋,力求自己的画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触角再伸向西方文化之中,吸纳某些有益的成分使感知的因素得以强化。在暗合古人“得意忘形”之理的同时,造就马的独特的意象图式风范。那副由他自己书写的清代鄂尔泰诗《昭陵石马歌》的诗句“至今斫石傍昭陵,始信人间有神马”显得格外醒目,因为那既是他对神马的企望,也是自己对永不可得的艺术极致状态的不懈追求。

庚辰(2000年)冬日,甘肃著名书法家何裕(聚川)老先生在他八十花甲时,见到了刘大林画的奔马,喜出望外,欣然写下了:

“大林先生善画马,拟此联以赠:清瘦韵古支公马,艳肥气高曹霸驹。”我国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也为大林的马书写了书作:“马通人意”。

的确,为了画好一幅国外收藏家点名索求的《八骏图》,他一反往常没有一气呵成,没有一僦而就。在多次创作实践中,又反复翻检自己几年前创作的磁雕《八骏马》作品,终于使笔下之马具有了天人合一的活性、易道之便的灵动、心与物迹化浑一的关系。在形神兼绘画备的“写神愈舞”与中国书法对于自然的复归中,他像童话中的神笔马良一样,笔下出现了老子所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交,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惚恍”之境。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许多作品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和被国内外博物馆、文史馆、展览馆或个人收藏家收藏。

画意的最高境界其实是生命精神的写照。杨国光笔下的牛和刘大林笔下的马,都物化着他们的精、气、神,乃至他们的一切。他们是用默默的艺术耕耘实践着:我嘶故我在。

州画坛吹起的“西北风”

州的艺术家是幸运的,因为兰州守护着一方艺术的富矿。

人们一提起甘肃这个狭长的西部省份时,就不禁会联想到大漠落日、草原雪山、阳关古道、敦煌壁画……甘肃虽居于西北内陆但历来却并不闭塞。古丝绸之路创造了河西走廊璀璨光辉的古代文化,也养育出西北人淳朴好客的民风。丰富的自然地貌环境、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成为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近些年来,兰州的书画家们自觉地走到一起描绘西部壮丽奇特的山川风貌,反映大西北各民族人民丰富多采的风土人情,东突西进,南征北战,一次次走到全国,走出国门,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美术佳作,汇集成兰州画坛上强劲的“西北风”,吸引了全国众多艺术家赶来汲取滋养,也赢得了国内外美术界的重视和惊叹。

2001年5月,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甘肃15人国画作品提名展》上,郭文涛、李宝峰、董吉泉、王铁城、林经文、段新明、曹建华、莫晓松、李伟、王辅民、张兴国、张宝冬、杨立强、方向军、马刚等画家以出色的笔墨,从容游走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意蕴丰厚的作品震动了北京艺术界。这些来自甘肃的画家们向全国画坛的又一次冲锋和挑战,也是全国绘画界对兰州画家们的一次检阅与考验。

郭文涛的《北国雄风》、《关山风情图》,王铁城的《高原之夜》、《红云》画出了艺术家对西北山水独到的感受。这样厚重的东西只有来自西北,来自黄土高原,来自一个历史文化很深厚的地方,这是环境潜移默化和画家在艺术上砺炼的结果;李宝峰的《姐妹》、《牧趣图》和李伟的《莹霜》、《月光》等作品把西部的人物,表现得实实在在、很有分量,尤其好在反映出了西部人那种独特的精神状态。整个画展说明,画好西北要有独到的生活感受,这是本土画家们的优势。他们只有有了自己的感受,坚持自己的特点,就能创作出耐看的、有个性的、气势宏伟的作品。当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说:“看了画展后很受震动。甘肃的国画队伍阵容庞大、整齐、创作认真,所以展览才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它给北京的美术界,乃至全国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甘肃画家所画的是自己熟悉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甘肃画家画甘肃、画西北,说明他们在创作中贴近生活,是带着感情色彩去表现自己熟悉的钟爱的内容的,也反映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日臻成熟的一面。十几位画家在继承吸收、内容表现上,在风格式样、笔墨情趣上都别具特色、面貌各异,都从各自的视角找到了比较恰当的艺术语言。它让广大的观众在领略到西北文化艺术的浑厚壮美的同时,更为甘肃画家立足西北、立足传统,脚踏实地地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折服。”

从画坛一次次吹起的西北风中起码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甘肃的美术创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可能会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这些画家在自己的艺术修养方面,在从事艺术创作的环境层面都比过去优越很多。他们相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艺术家队伍更整齐、更具实力。新时期人们对汉唐文化和西北景观的关注加强了中国其他地区与西北的文化联系。20世纪90年代与前十年相比,已经具有了不少变。一些宏大、笼统的内容变成了更具体的笔墨语言,而且探索的形式也呈现出各自的面貌,乡土情结更浓、笔墨意识更强、探索精神更具体了,但最主要的是它开始从过去主要画西北写生的状态向传统语言、向写意靠近,更重视内心的表达和形式的创造。

他们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对宏大场面的表现,在对宏大场面的表现上又往往借助于机理制作的方法。而那时则转向更具体的刻画,更注重并再发掘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形式。在处理学习传统和表现现代人感觉上,在学习大师和传统方面显示出更加自觉与理性的倾向。他们开始呼唤保持和注意群体发展,不断争取新的突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画家们认识到了地域特点并不妨碍个人风格。每一个画家都应该重视素质提高,挖掘画外感受,在大文化的领域考虑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变法问题。要开阔眼界,思维放宽,抓住自己本质的东西,不受理论和市场影响,保持自己的创作独立性。

近些年来的艺术实践证明,兰州画家一向有着良好的创作心态,艺术思想开放,不闭塞,能虚心向全国各地学习,是一批有主见的画家。他们拥有非常丰厚的艺术资源,生活在具有独特风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里。再加上西部大开发为西部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大环境,因此,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定的条件,在艺术上力求有所突破。

2002年下半年,甘肃12人中国画作品广州邀请展在南国隆重举办。一时间,广东美术馆成为了全国美术界关注的焦点。以甘肃省联副主席、兰州市文联主席、兰州市美协名誉主席郭文涛为首的画家们用他们娴熟的笔墨功夫把大西北的奇山异水、绚丽风情展现在了木棉花盛开的地方。那些以往只有从边塞诗篇中才可能想象到的西部景色被画家们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了广大观众的面前,赞美那片圣土上的沧桑岁月如经轮旋转般的轮回。无比雄奇瑰丽的《关山晨雾》、《雄关夕照图》(郭文涛);富于神圣色彩的《榆林窟》和《长城长》(董吉泉);一片浑黄中如梦如幻的《陇山秋梦》、《陇山秋语》(段新明)……几位画家都把自己艺术的视点、起点和归宿定位于西部广袤无垠的雪原大漠和神秘莫测的藏区生活,但各位画家的手法与风格却又迥然不同。那是李宝峰刻画藏胞风情的《牧雪》、《清绘画悦》,细腻的写实风格透露出画家对生活深刻的体察;李伟以藏族少女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系列作品如《轻风》、《秋阳》、《草地》等,表现了宁静的高原风光和浑厚壮美的藏区风情,凝重而洒脱,拙朴而明快;王辅民用别具一格手法描写藏寨生活的《天地之间》、《山水》等,在寻觅和挖掘着草原民族的精神与魂魄方面,用笔刻画了藏胞们坦荡爽实如高原山水般裸露平凡人生。

难怪广东著名画家陈永锵看了展览后,激动地以《向甘肃画家致敬》为题,写了激情洋溢的贺信。其中有如下文字:

甘肃,是世界上崇仰东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家们,所神往的圣地。

1979年,我在敦煌幸遇日本画家平山郁夫时,他就意绪激昂地说:没到过敦煌的画家,不会是一个好的中国画家。时至今日,敦煌艺术的研究与评价,已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饶舌的了。然而,甘肃的辉煌文明,何止于敦煌莫高窟和伏羲故里天水麦积山呢?大西北的魅力,归根结底,是甘肃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中国人的人格魅力!

逝者已矣!然而,固若金汤的中国,能少得了继往开来的大西北人的智慧、才华、豪情、血汗和意志吗?就哪怕是属于“小小的”美术界而言,已经无法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了。这里,极为有限地只展示了当代甘肃的十二位中国画家的部分作品——画是不多,然而,却已真实地显示了甘肃省中国画创作的雄健实力!

诚如所言,这个画展,已涵盖了中国画领域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各画种。这里,丝毫没有横秋的老气,更没有时弊习气的浮躁浅薄,洋溢的只是艺术家对生活对历史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赤诚——一个画家的使命感,责任感的所在。

艺术,应该是根植于作者思想感情本质的真实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个画家群显示出的是一种感人的“西北风”,希望这股风,能使当代中国画坛的“中国风”平添阳刚之气。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主编邵大箴先生也以《大步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为题,热情而中肯地品评了这次振奋画界的展览。他说,甘肃这几年的中国画有很大的进步。这表现在:出现了一支艺术水平较为整齐的骨干艺术家队伍;艺术家们的探索方向彼此拉开了距离,风格较为多样化;艺术技巧和艺术格调有了明显的提高。进步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画家们心情不那么浮躁,比较平静地致力于艺术创造;二是常到外面走走看看,做些交流活动,眼界扩大了,见识增长了,手下画画的路数也多起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近年来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展览大赛中,我们能看到一支有生气、可发展、可塑造,也是有潜力的优秀艺术家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和发展着。他们在目前玩艺术之风盛行之际,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加强自信,加强交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艺术水平去思考如何发展。兰州美术家们一次次吹起了书画艺术的“西北风”。人们从中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西部画家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强劲的实力。西部不只是美在苍凉,美在雄浑,还美在它的未来。我们衷心希望本土画家们依托于甘肃这片有着辉煌文化遗产的母土,凭借他们的从容与睿智,将艺术的“西北风”吹得更加猛烈。

大西北漫画家们的风采绘世漫画之沉浮漫画又称讽刺画,乃绘事中简笔而注重意义之绘画。其“漫”

字,与漫笔、漫谈中的“漫”字用意相似。漫笔、漫谈在文体中是随笔、小品文,而漫画是画中之随笔、之小品,一般亦随意取材、篇幅短小,通过写实、比喻、象征、假借、夸张、点睛诸法表现精粹内容。在我国,漫画至今有近百年历史。最早可推至清朝末年,陈师曾在上海刊行的《太平洋报》上有即兴随意之作,小形、着墨俭省而意趣颇浓。惜战火频仍,尘封烟袭,刊物散失,难窥全貌。只是鲁迅、郑振铎氏所辑《北京笺谱》内,搜集陈氏类似漫画之作,绘画尚能看到初期漫画之余韵。到了1925年,丰子恺有画刊载于《文学周报》,编者特称之为“漫画”。漫画之名始见于大众。自此及今八十多年间,我国漫画后来居上,蔚为大观。漫画家们以创造性的精神、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造诣,发扬光大了漫画这门绘画艺术,尤其是漫画更多地贴近和反映现实,使得漫画作品显示出这一期间的人间相和世间相,从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揭露和讽刺了旧中国的腐败和黑暗,反映了民族争取解放的画卷,宣传了民主思想和时代风貌,抒发了个性的艺术品位,这样使得漫画成为我国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诞生后,甘肃漫画作者继承中国漫画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性、战斗性传统,积极配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蓬勃开展,创作出许多漫画,通过报纸刊物、展览橱窗向广大群众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当时比较活跃的漫画家有陈伯希、米瑛、杨丁东、裴广铎、马笑君、耿汉等。

1957年的“反右”使不少漫画作者蒙受不白之冤。从此,漫画园地在极“左”氛围的笼罩下,除“风马牛”的虚假题材漫画风行一时外,基本上是群芳凋零,景象凄凉。到了文革期间,漫画艺术更是被逼上了绝路。

“四人帮”粉碎后,漫画艺术枯木逢春。以兰州漫画家为主力的甘肃漫画家们运用手中的漫画武器,对“四人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讽刺。在兰州的街头上出现的大批漫画前,常常挤满观看的人群。这些漫画作品(包括所配的诗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漫画创作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1987年4月,甘肃省漫画研究会应运而生,由马笑君任会长,苏朗、裴广铎为副会长,朱光荣为秘书长。研究会成立后,立即发动漫画家搞创作,并于1987年5月举办了“甘肃省首届漫画展”。同年8月,又邀请了全国著名漫画家缪印堂亲自来兰州授课,举办全省性的漫画创作讲习班,着手培养中青年漫画作者。

1992年8月,研究会换届,更名为甘肃省漫画学会,苏朗任会长,曹昌光、朱光荣为副会长,朱志勇任秘书长。从此甘肃漫画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们多次举办大型展览。1987年5月、1992年8月、1997年5月,先后在兰州举办了甘肃省第一、二、三届漫画展,共展出省内各地作品390多件。1997年8月,甘肃省漫画学会牵头还与有关部门合办了计划生育、绿化与环境、破除封建迷信等内容的专题漫画展,并在嘉峪关、金昌、武威、临夏、玉门、榆中等地市县以及厂矿企业巡回展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他们在兰州举办了首届西北五省漫画联展,还协同省工商银行《城市金融报》、《兰州晚报》等单位联办了有多省、区参与的多种漫画展览和漫画大赛。学会为培养新生力量,经常性地举办漫画创作讲习班,发挥群体优势,组织创作交流和漫画技法切磋,集思广益,促进漫画创作。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超过了5000幅。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建国后漫画创作最繁荣的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漫画艺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漫画作品。“文革”劫后余生的漫画作者不过两三个人,现在已扩展到近50人,并形成老中青梯次结构。作品在题材的选取、立意的斟酌、褒贬的分寸、构思的奇巧等方面都日趋成熟。他们以幽默的视角观察现实,凝炼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佳作,赢得了专家和群众的共同喜爱。有多幅作品入选中国漫画展、全国漫画佳作展、七届、八届全国美展以及在日本大宫市举办的五届国际漫画展等。在此基础上,兰州漫画家又集体创作了《金城迎新世象图》,见报后被广大读者誉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清明上河图》”。邀请首都漫画家联手创作、出版了《中国储蓄漫画选》、《啼笑皆非》、《情不自禁》、《漫画丝绸之路》的敦煌卷(中、日、英三种文本)等系列作品。《漫画丝绸之路》生动形象地宣传了甘肃历史文化,受到广泛好评。

漫画新风更可人2004年9月中旬,甘肃省漫画学会与臻瑛轩画廊联合举办的“甘肃省首届水墨漫画作品联展”在兰州市隍庙红红火火地举办了一个星绘画期。众多的参观者不但欣赏到了漫画家们新近创作的40多幅水墨漫画作品,也真真切切地认识了一直活跃在全省的漫画家苏朗、朱光荣、李鼎元、朱志勇、魏友贵、马艾敏等。大家又是请他们表演,又是邀他们为自己画漫画像,又是与他们探讨有关漫画的诸多问题,展出场地上简直天天就像过年一样,有时排队的群众就能达到上百米长。

开展当日,几位漫画家的水墨漫画作品就受到了观者的诸多好评。同时,一部分书画同行也对几位漫画家的联展作品给予了肯定,一致评价水墨漫画在甘肃的问世,是我省诸多漫画名家潜心画艺的一个思想结晶;他们的创举为甘肃漫画界的绘画艺术衍生了新的派支,进一步丰富了甘肃漫协的漫画绘画艺术。可以预见,水墨漫画在甘肃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水墨漫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漫画艺术品种(流派),其技法是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融合到漫画之中,使漫画更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过去,漫画大多是服务于报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漫画的多种功能被逐步开发和利用,它的宣教功能和娱乐特性,已在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如今,漫画也开始像国画及其他艺术品一样,走进寻常百姓家,供喜好者挂贴于居室,以随时品味和遣性欣赏。

几位漫画家谦虚地说,因为是初次尝试,难免在选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存在不足与瑕疵。将画作展示给观者,是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得到观者与喜欢绘画艺术的朋友们的批评、指正,以期兰州的水墨朱志勇水墨漫画《喜逢盛世》

漫画创作有更大的进步,有更绚烂的发展。几位漫画家尽管是探索性的尝试,也是创作的水墨漫画首次“亮相”,但他们笔下绽彩,风格迥异,令人会心一笑的同时,更能收获一份难得的对身边美好生活的细节解读与真谛感悟。综观几位漫画家的作品,苏朗是造型简洁,寓意深刻;朱光荣是形象生动,自然谐趣;朱志勇是刻画细腻,风趣幽默;李鼎元是笔墨洗练,意蕴悠长;魏友贵是夸张变形,笔简境重;马艾敏是取石攻玉,豪放快意……他们的这次展览非常成功,在美术界、文化圈内传为美谈。大家说,兰州有这样一些思维活跃、思想进步的中老年漫画人,他们默默耕耘,勤奋创作,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画作,为陇原人民带来了欢笑。展出的作品,每一幅画作都能丰富观者的心情和心境。

漫说几位漫画家裴广铎先生是一解放就投身党的新闻工作的画家和美术记者,他创作了大量的版画、速写、素描、插图、风俗画等。近些年来,他更习惯以漫画这种更为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他的情感。其思想性、艺术性更趋于成熟,画笔下蕴含着强烈而机智的讽刺与幽默。他参与筹建和主持了甘肃省漫画研究会。在此期间,他创作的《哥俩好》、《心病》、《纪念照》、《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等佳作,取材于生活,其细致观察勾画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引起了书画家的关注,在漫画艺术上的生动的造型,夸张的神态,潇洒大胆,以描绘精、气、神取胜,绝俗而出奇,看他的漫画作品似陈年老酿,回味无穷。

他的漫画,受丰子恺影响颇深,尺幅小品,融画、诗、词并用,凝古人诸法,独出机杼,颇有韵味,写意与超脱性相融,画龙点睛之笔独殊,难怪黄胄称赞裴老:“霜叶红于二月花”。

苏朗同样是在《甘肃日报》当编辑、做记者恪尽职守四十余年,现在早已退休的老画家。如今他执着地成为一名漫画“专业”画绘画家了。他说:“我爱读、爱画漫画,我看到在读者目光的大海中,漫画最凝眸。在这由太多的遗憾而构成奇异多彩的人世间,漫画可以最清晰地照到世俗的影子。作者在作品中无论是假设命运或是编织妙情,都迅速、深邃而多棱面的用其潜台词和读者交谈着人生的真谛。在创作与审美活动中,欣然得到感情释放的快慰和精神感悟的升华。”

20世纪60年代,他的版画在国内颇有声誉。粗犷、质朴、浑厚而充满了浓郁的西北风情。1962年,他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套色版画《黄河渡》在全国美展一炮打响,当时他才二十多岁。《黄河渡》及其变体画被选入刚刚建成的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得到我国美术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著名老版画家力群在全国学术刊物《美术》上盛赞他创作的人物“这是真正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形象,他们的神采将永远鼓舞着人们前进”。这摄泥土之芳香、凝生活之精华的力作,在推荐到东欧各国巡展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接着,他带着对大西北真诚和炽烈情感创作的《煦风吹不尽》、《丝路的风》、《奶站笑浯》、《风霜起高峡》、《无字的歌》等许多版画精品,连连入选全国美展或送往出国参展和被收藏。后来,由于青光眼疾的折磨,他没有更多精力刻印版画了。二十多年前,苏朗笔锋一转开始了在漫画艺术领域的开拓。苏朗常说“宁肯光着脚走路,也不要穿别人抛下的鞋”,这是他追求真、善、美艺术崇高法则的心灵自白。对艺术的真诚和感悟,使他又取得了不凡的成功,十年间他创作发表了上千幅内容新颖、思想犀利的漫画作品。他的《神不守舍》摘取了中国美协颁发的中国漫画创作最高奖“金猴奖”;《影子部队》获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一等奖;《迷彩》获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优秀作品奖。特别近十年来,作为甘肃省漫画学会的会长,他不仅自己创作颇丰,还把该学会建设成为在全国创作、研究活动颇有影响的一个学术团体。

朱光荣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从漫画研究会成立到更名为甘肃省漫画学会,他一直是脚踏实地的从事漫画创作与研究的骨干。

2001年第三届会员大会上,他被推选为会长,朱志勇、李鼎元、魏有贵为副会长。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在朱光荣的带领下继续为甘肃漫画的群众性、艺术性和战斗传统而努力。朱光荣是来自基层的多面手。他在国画、年画、连环画、版画等领域颇有建树,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各类样式的作品,尤其受到黄胄、董辰生等军旅画家善画速写的影响,常年坚持速写,曾获得全国速写佳作奖(是甘肃省唯一的获奖者)。改革开放以后,他调入甘肃科技报社,遂与漫画结缘,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发表了400多幅漫画作品。其中《间苗》、《孙子“兵”法》、《“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宝葫芦的秘密》等连续14次入选参加全国美展和全国性大展,20多次获省级以上的各种奖励,两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民间俗语,人物刻画生动有趣,颇受观众欢迎。近年来,他又致力于水墨漫画的创作,为使漫画进入寻常百姓家而辛勤耕耘着。

他是地道的兰州人,小时因病辍学后,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自幼随清末兰州著名画家曹蓉江得意门生的其祖父李海洲、外祖父罗敬尘习画。在他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油画、国画、连环画、年画等,近几年他另辟蹊径,创作了大量的水墨漫画,在国际上频频获奖而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重视。观赏他的作品,可用一位美学家的话来概括:“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里的“我”

就是蕴涵在鼎元漫画作品中的国画风格、中国气派。即运用国画技法,使漫画布局虚实、疏密、聚散得当,巧留空白,给观赏者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回昧。他讲究笔法,皱擦勾点丝丝不苟;他用墨自如,五墨六彩淋漓尽致;设色谨慎,浓淡相宜雅而不俗,他的水墨漫画创作,遵循了国画“意在笔先”的传统方式,其立意构思即在研墨时:以形形色色的世间万象为素材,待到胸有成竹时,才展纸落笔。创作中又将国画传统技法,以及它追求神似的特点揉合起来,依据主题对描绘对象大胆取舍,从而收到“笔意不减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他恪守传统文化的那份执著,鲜明的创作个性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的水墨漫画作品有着隽永、脱俗的意境,简约、宁静、哲思的意形结合,又加重了作品本身的分量。可以说是李鼎元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又以漫画形式向世界推广,并被接受。他的作品屡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便是例证。他的作品《播》所以成为15年来第一次在土耳其获得大奖的中国画家的作品,正是因为他以漫画特有构思来强化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力度,而成为典范。

画家曹昌光是另一位褒贬皆在漫画中的画家。他从小在羲皇故里天水接受浓烈的传统文化熏陶,自小就对民间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西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上学时,他一直坚持学画,从而成为美术系的“旁听生”,假期里三去甘南草原写生,其勤奋不亚于专业学生。1984年他调至兰州后,省城强烈的文化气氛使他激动,又再次激发了他的美术创作欲望。由于他所学的专业,工作环境和乐观的天性,以及对社会的热情及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他的漫画作品不断出现在国内,甚至国外的报刊和展览中。

化品位的追求是他漫画的一个特点。曹昌光很注重中国传统化的学习与思考,注重从博大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使其作品视野开阔,蕴含丰富,品味其作自然有回味悠长之感。这种文化品位还体现在昌光先生漫画创作中对中国画古典技法的借鉴与追求上。

他从意趣、布局、气韵、造型、用笔、敷彩、题款等诸方面拉开了与国外漫画作品的距离,使其作品独具中国特色,他的这种努力已经引起国内美术界的注意。他以艺术家所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捕捉题材,精心构思,用漫画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上任》、《干部病房》、《留得青山在》、《保镖》、《洋为贵》、《持续性开发》、《六十大寿》等佳作中,可见曹昌光在鲜明的褒贬、忧虑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

漫画为心灵的医术。让欣赏者在愉悦的心情中反省觉悟,不管是善意讽刺与刻意批评,均应让欣赏者回味无穷,有所思悟,并且在会心的一笑后得到心灵上的洗礼。

近年来,兰州漫画家在全国多次获得褒奖,其中有:集体创作的《陇上情》获全国好新闻漫画二等奖;曹昌光获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优秀作品奖;宋旭升获人民日报体育漫赛二等奖;裴广铎获首届全国报刊漫赛二等奖;朱光荣获全国新闻铜奖;李鼎元多次在国际漫赛中获奖,其中最高奖次为土耳其漫画赛大奖;马艾敏、朱志勇获亚太经社会50周年漫展奖;苏朗的作品《神不守舍》获全国美协中国漫画金猴奖;《影子部队》获全国黑白漫画大赛一等奖和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一等奖,以及中国新闻漫画佳作奖;《迷彩》获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优秀作品奖(后又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

2005年夏天,甘肃省漫画家协会的画家们,又一次同兰州尕老汉餐饮娱乐有限公司牵手举办了新一年度的漫画展览。这些思维活跃、思想进步的中老年漫画家,默默耕耘,勤奋创作,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画作,为陇原人民带来了欢笑和思考。同时漫画家们,顺应市场经济的大趋势,扎根生活,直面社会的风貌与探索精神,也在兰州书画圈内以至全社会一时传为美谈。

甘肃有着令人羡慕的书法渊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起源于陶文符号,滥觞于青铜刻辞,便是书法灿烂历史文化的端绪。西汉名将李陵书法有“神品”之誉;东汉书家张芝享“草圣”之称。汉唐以来,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等举世瞩目,为书学增添了宝贵的汉代墨书资料。历代名人墨迹,遍布三陇,一代又一代书法家星光灿烂,留下了无数杰出的书法珍品……书法旗帜在陇上草圣张芝甘肃的骄傲凡是来到兰州碑林的人都会为之震惊。

它正面大门上是赵朴初的“兰州碑林”四个大字高镌门楣;大门影壁的正面刻有刘炳森所书的“万里金汤”;背面是胡缵宗所书书法的“海不扬波”。整个庭院中绿草如茵,碧树长青,在右侧一座由花岗岩雕塑而成的“草圣”张芝的雕像格外引人注目。东西两条长龙似的碑廊拱卫着正中的主体建筑——一座仿古的亭台楼阁名之曰“草圣阁”。这种先入为主的布局结构,一下子就会把游览者的思路拉到了遥远的秦汉乃至更遥远的时代,使人恍忽间产生了脱离现代喧嚣尘世,步入远古清净生活的感觉。同行者一下噤声息语,以朝圣般的虔诚开始了各自的书法欣赏之旅。

两年前,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文艺理论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霍松林游览白塔山巅的兰州碑林时,感叹地说:“兰张芝所书的《冠军帖》书法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如今我已看不出一点旧兰州的影子了。特别是黄河两岸的滨河路,十分美丽、壮观,显示出一个大都市的形象和气魄。这么大气派的碑林也建造在原来的荒山上,众多的碑刻从秦简、汉简到众多古今名人的墨迹都成了如今人们观览的文化景点。这样美好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呈现出甘肃深厚的文化内涵来。”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而深感自豪,中华大地被称作龙的土地,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溯本求源,龙图腾起自位居我国上古三皇之首的伏羲,同时,伏羲又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化算起来有不少于七八千年的历史。大地湾与伏羲文化,还需我们联系起来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关于伏羲的话题,中国史籍说了几千年,中国人口头传了几千年。归根到底,是因为伏羲是我们的根之所在。以伏羲时代为标志,中华民族从蒙昧跨入文明的门槛。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造书契、创乐器,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在书法方面,人们尊崇张芝,敬重张芝,时常为张芝坚韧不拔的顽强奋斗精神所感召、所激励。当我们拂去岁月的风尘,回眸远古文明深邃而丰厚的内涵所透视的智慧光芒时,总会思绪万千,浮想连翩……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道德传统。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全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度,与对自己民族始祖的崇拜和对深厚民族文化传统的继往开来有很大关系。

在霍老先生如长歌行板一样的圈点中,眼前笼罩在中华民族悠远文化浓浓氛围中的兰州碑林也仿佛更加庄严与神圣了。

流萤先生在筹建碑林的日子里,他时常说:“大凡碑林,总得有一个旗帜。譬如曲阜的孔庙、泰山的岱庙无疑以汉碑为主;西安碑林最出名的则是唐碑;韶山自然以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为灵魂;太原碑林将傅山视为骄傲等等。兰州碑林既然以甘肃地域文化为特点,它的旗帜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兴建兰州碑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和许多专家学者反反复复讨论了很久。因为甘肃是一个文化大省,值得宣扬的书法至宝就有许多。但最后我们还是统一了看法: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世称‘草圣’。他就是甘肃之骄傲,兰州碑林之旗帜呵!”

今天,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都会看到,兰州碑林已经把草圣张芝的全身雕像立于其中,并以其名命名主体建筑的碑阁,把他的书作作为重点来展示了……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磔,成为“今草”。据说张芝用白绸子练习草书,比竹简好,技艺长进很快。用竹简练习楷书,在夫人的指教下,也常练习隶书。每天坚持练习三种字体,从不间断。竹简、白绸用光了,但书写兴趣正浓,来不及去洗,就把替换的衣服也用来写字练笔了。再无处写了,便把竹简、绸子、衣服放在池水中洗净,晾干后再写。这样过了五年,清清的池水变成浓浓的墨池,用笔蘸水就可以写出墨黑的字来。因此,人们就把这池塘叫做“张芝洗墨池”。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在历史上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尤善章草的张芝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

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张芝章草、草书为神品,“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瑗。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首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张芝的书法遒劲,技巧娴熟,能行书、隶书,尤其擅长草书,精心研讨崔(崔瑗,东汉学者,草书大家,著有《草书势》,杜(杜操,以善章草出名)笔法,摆脱旧俗,独创一体。他写的草书一笔到底,连缀不断,气脉贯通,好比惊蛇出草,飞鸟出林,后世人称“一字飞白书”。张芝的书迹保存在《淳化阁帖》的有五帖。并著有《笔心论》,今已佚。中国书法史告诉我们:“自汉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间,在草书领域内涌现出了韦诞、卫瓘、索靖、卫恒等这些传于书坛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师。他们的师承导源于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圣张芝。”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

州碑林有了张芝这面书法旗帜后,还有古往今来但凡有关陇上的珍贵墨宝。诸如梁鹄、索靖、李世民、李白、彭泽、胡缵宗、邹应龙、王了望、邢澍、张澍、唐琏、朱克敏、安维峻、马福祥、刘尔炘等。他们或九五之尊,或文臣武将,或诗人墨客,皆陇上英才。今镌刻其诗文墨迹于碑林,未尝不引人慨然想见其时其人之风采。毛泽东与孙中山皆世纪传人,或留足迹于陇上,或示手札于陇人,今刻其手书,置于最显要处,以示伟人对甘肃之关怀。林则徐、左宗棠、于右任、郭沫若、张大千、舒同,皆近现代名士,书法大家,曾亲临陇上,赋诗挥毫,今天在兰州碑林也一一选刻之。至于赵朴初、启功、季羡林等,皆学界巨人,书坛泰斗,以耄耋之年,不辞辛劳,为碑林题名、题词、书匾、书碑,至为感激。殊可珍贵者,淳化阁帖、秦汉简牍与敦煌写经,皆甘肃文化瑰宝,今逐一展现,为碑林镇馆之宝。

淳化阁帖肃府本,妙意尽传,誉满神州,惟原石双面刻字,且系国家珍贵文物,世人难以目睹,今翻刻一部,以广其传。秦汉简牍与敦煌写经,皆民间书法之精粹,极尽鬼斧神工之妙,今选其精美清晰之作,勒之于后,开古今中外之先河。

书画名人盛赞碑林2005年夏天,年过周甲之年的著名书画家王超先生从津门路过兰要去敦煌进行艺术采风活动。他的书法在许多名山宝刹留下墨迹在峨眉山有他补书的双百字古联与报国寺采用晋唐写经笔法完成的“七佛宝殿”匾额,在为“神墨碑林”书写的“文物浩瀚”书碑,为“翰因碑林”书写的“秉天地之浩气,聚华夏之精英”书碑,在齐云山山门上有他补书的清乾隆题句“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这位以作画书碑闻名的艺术家却在兰州碑林一转就是好几个小时,以至连陪他同游的年轻艺术家们都几次坐在长椅上显得乏困起来,而他却兴致勃勃地说着,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也是绘画的基本功。它是用最单纯的点、线,去表现言之不尽的思想,气质和情操。展现着博大的、潜在的内心世界。他来来回回走着,反反复复看着,口里不住地说:“我去过许多碑林,看过许多书碑,还没有见过像兰州碑林有如此深厚文化积淀的碑刻总汇。真是浑劲雄强,朴茂凝重,结体谨严,气宇不凡,碑帖兼融,变化巧妙,有大智慧、大气魄!”先生从汉魏碑刻的摹写转到研究王羲之《兰亭序》的书论考辩,写出了数万字的论著;先生能写一手古雅质朴的汉娄寿碑、张迁碑,也练过魏碑龙门二十品和张黑女碑,在行草的结体和用笔上则得益于李北海和苏、黄,偶涉二王书道,也颇有心领神会处。但那天他在“草圣”张芝的塑像前、在巍峨的草圣阁里、在张芝的一块块书碑前快读一场,惊叹不已。王先生探索于碑林墨海之中几十年,他的书作像他的画一样具有刚正的元气,雄浑壮美。更可贵之处,他既有一反空疏为文的严肃治学态度,又不乏解剖书画艺术的理性精神。那次参观了兰州碑林之后,他执意要拜访创建兰州碑林的流萤先生。几经打听后他得知流萤先生恰逢有病在北京住院治疗时,他终于赶到北京如愿以偿了。

那天,王超先生还乘兴在兰州碑林赋诗一首:

金城风雨洗征尘,相别吟诗赠友人。

喜读大作开天眼,悲悯苍生慰鬼神。

王超先生说:“兰州碑林很有特色,很有文化底蕴。书法旗帜在陇上,提得很好,很准、很响亮!”言语间,这位李苦禅、李可染先生的苦学派传人那种不息进取、粗中有细、拙中不乏精明的作风,在为学和治艺的跋涉中又不经意地表现了出来。

今天,当人们从碑林大门沿石阶曲折而下,就会来到东西长廊环抱的中心区。这里种植着雪松、茅竹、梅树等在黄土高原上特别在山顶并不多见的树种。它们高低错落散布在碑林的建筑群落间,与山、水、石、屋、路构成韵味十足的空间艺术。它们再配以数千平方米的绿地和各种四时并开、争奇斗艳的花卉,造成一种庄重古朴、幽雅宜人的围氛,使人赏心悦目。缩龙成寸的盆景和不同植物的枝、杆、叶、花组成的植物造型与点缀其间情趣盎然的景石相互穿插映衬,使得整体碑林在浓郁典雅的园林风格中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个性鲜明的生态景观,在花坛中矗立着浅灰色石质立雕的张芝雕像。

这尊名为“草圣”的石质圆雕立像,由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创作而成,曾七易其稿,用了整整两年时间。综观这尊立雕庄严、含蓄而均衡,下部充分利用了石料的自然肌理作衣袍,上半部她精细地雕出了张芝面部微颔,眼视前方,心绪沉浸在书法创作之中的神态。这位曾经以“黄河母亲”的城雕等而名满天下的雕塑家,对这一创作即是在最后为这尊雕像定稿时,依然觉得留下颇多遗憾,如这尊雕像因为石材所限的原因,没能将右臂再舒展一些;考虑到为适应在花坛之中季羡林先生为兰州碑林题诗长期供游人观瞻的大众性要求,将笔管塑得稍短了一点。她说:“我看就这样了吧!”在艺术上,简捷是更为难得更为高超的追求。尽管如此,它还是那么美妙和谐、富有节奏地表现出这位甘肃籍的古代书法家那气宇轩昂的气质和他开创的“一笔书”的大家风范。

流萤先生请著名雕塑家何鄂为张芝造像时,给何鄂提供了《张芝传略》、《张芝创‘一笔书’辨及审美初探》、《沙州图志》等有关资料。

何鄂在认真研究了张芝的有关资料后,提出创作张芝塑像必须把握的几个特点:

一是要突出张芝临池学书,超越常人苦学书艺,独创“一笔书”的史迹。二是要把握《后汉书·张奂传》、《书断》中对张芝均有记载与评价。三是要表现张芝不仅是一位卓著的书法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造毛笔的专家,他的形象特征,应从分析敦煌一带人的形象特点,突出其气质与风度。

在张芝的气质塑造上,要把握他是“今草之祖”,以“一笔书”

为契机,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张芝艺术的绝妙之处;张芝已不同于一般“家”,而是达到了“圣”的境界,气质上要表现出他的正直、稳重、深沉而内心充满激情;举止应是大气、大度、大方,举手投足都充满阳刚之气;他拒绝进宫做官,具有高风傲骨而无丝毫媚骨,不贪富贵荣华,刚直不阿,飘逸潇洒的气度;他具有非凡的胆识,惊人的创造力,变法的决心与行动,构成了张芝智力过人、果断刚毅的性格特征。

基于以上思考,最后艺术家决定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更好地表现了草圣的内心世界。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反复讨论,数易其稿,直到1999年3月20日才算定稿。最终把张芝的年龄定在六十岁左右,因为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艺术创作最成熟的时候。造型上,让张芝右手握笔略略抬起,左手捏住右手衣袖,头部略略向左偏转,表现他学识渊博,艺术精湛,构思成熟,欲下笔而未下的一刹那。再是尽量增加动感。现在,由何鄂创作的万年青花岗岩张芝雕像,已经屹立在兰碑林西廊前。雕像底座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书法的“草圣张芝”四个大字。蓝天,白云,绿草,黄瓦,古人犹在,雄风长存,一代书法大师的风采,被映衬得栩栩如生,观者无不肃然起敬。雕像底座上有一段400字的张芝简介,系流萤先生七易其稿的呕心沥血之作。最后一段为:“时人曰:张芝乃旷世奇才,光耀千秋,影响所及,遍于寰中。值兰州碑林肇建之日,雕张芝像立于黄河之滨、白塔山之巅,藉以缅怀先贤,激励来者。”

游人们沿着东西长廊缓缓而下,直去碑林主体建筑“草圣阁”。在数百米长的长廊内镶嵌着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刻石和当代名家恭录的咏陇诗词百余首,正、草、隶、篆相映争辉,流派风格迥然不同。仔细品味着这许多古今书家的得意之作,会从那冰冷坚实的碑石所组成的人文风景中品咂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辉煌和今天这片待开发土地上的后来人的文艺繁盛。

镶嵌在西廊最显著位置上的便是东汉时期甘肃籍著名书法家张芝的《冠军碑》。上面写着的是: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汉张芝书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位于南端最高处的“草圣阁”高约30米,盘空楼阁直插云霄。

它是碑林中体量最大的建筑,飞檐红柱,桔黄色的硫璃瓦冠顶,巍巍壮观。登阁凭栏远眺,兰州市区楼厦林立,历历在目;俯瞰黄河如带,大河上下云蒸霞蔚,茫茫东流。夜晚,万家灯火,灿若珠玑,疑似银河;放眼北望,群山巍峨,山林呼应,构成了“客山拱状,主山始尊”的壮观景观。

同类推荐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古伊朗八大诗人

    中古伊朗八大诗人

    本书是俞灏东教授和杨秀琴教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心血结晶。本书的出版似乎是已经有些冷落的波斯文学的一个福音。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伊朗闻名世界的八大诗人的生平创作,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波斯文学高度发展时期的光辉成就,介绍了闻名世界的波斯诗人,无疑对促进中伊这两大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积极作用。
  •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以通俗的语言,逐句为我们解读了这部经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全书分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知礼仪敬父母、认识我们的世界、经典的永恒绽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少壮多努力这六章。
  •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
热门推荐
  • 大唐第五王

    大唐第五王

    李二陛下嘴角抽了抽,这小子真是不当自己是外人呀……
  • 胡能复仇记

    胡能复仇记

    胡能的老婆出轨了,胡能想杀了她,最后胡能死了。完。是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我们一起试试看,怎么把这个故事没完没了的扯下去。
  • 我是家丁

    我是家丁

    。。。。。。。。。”你是谁!?“”我只是一个家丁。“”我只是一个家丁。“”我只是一个家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地球混沌派弟子林飞与人斗法,重伤将死,其师紫阳老道为其逆天改命,林飞得以重生。重生后的林飞,来到了天元大陆,魂魄附身在了一个同样叫林飞的家伙身上。令人无语的是,这个林飞竟然是魏国合.欢宗的少主。更悲催的是,刚重生,宗内便爆发了叛乱,林飞因此而得到了《女神宝鉴》。故事从此开始,诸多女神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
  • 王牌杀手闯异界

    王牌杀手闯异界

    22世纪的王牌杀手因为被组织背叛而穿越异界,成为将军府女扮男妆的废材四小姐。当废材再次睁开眼睛时,光芒绽放。令所有的人们都惊叹不已。为了全家团圆,女主不惜踏上强者之路。看女主在成为强者的路上,遇美男,契约神兽,炼神器神丹,在新的世界上添上一笔伟大的历史。让所有的人都惊叹,所有的人铭记在心。
  • 巅峰宿命

    巅峰宿命

    他说,我本仁慈,奈何苍天不许!那我便逆天而行!
  • 武破九云霄

    武破九云霄

    世间名誉,世人冷眼,与我何干?我自淡然一笑;以吾本性,快意恩仇,以吾本心,傲世天地!我仗一剑,可令天地为之颤抖!我持一刃,能使世间就此冰封!神魔两界,谁与争锋???谁敢与吾为敌?天上人间,唯我独尊,霸道绝伦!!!、、、这便是,風,雲,武破九云霄!!!
  • 三国好丈夫

    三国好丈夫

    关羽,那个整天憋得满脸通红的闷骚男想要抢我的老婆。曹操,那个人妻控死变态,要是看到我老婆也肯定会来抢。如果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那还算什么男人?秦警官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婆孩子,毅然拿起武器跟他们拼了……
  • 将天之路

    将天之路

    三脉聚首。鱼龙转身。我叫刘青山,我将打破文明间隔之路,带你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智慧的旅程,无论是对生命意义的最终探讨,还是对爱情的终极探究。天道之下一些路,即将天之路!
  • 誓不为妃:君王请下榻

    誓不为妃:君王请下榻

    东方玲因一次车祸魂穿到了死者东方绫的身上,身为东临国首富东方家族的家主,莫名被自己的亲叔叔和弟弟联手暗害,只为夺得家主的位置。为了查询宿主的死因,与自己的“妻子”毒医世家司徒传人司徒雪一起查询真相,虽一时打败了叔、弟二人,但事情的背后还藏着巨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