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虽感到不妥,还是把钱交给了儿子。她承认他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他配获得这笔钱的使用权。
不难想像,他的“朋友”很快带着钱逃之夭夭。失望的儿子只好带着坏消息,告诉家人未来的理想已被偷窃,美好生活的梦想也成为过去。妹妹用各种难听的话讥讽他,用每一个想得出来的字眼儿来责骂他。她对兄长生出无限的鄙视。
当她骂得差不多时,母亲插嘴说:“我曾教你要爱他。”
女儿说:“爱他?他已没有可爱之处。”
母亲回答:“总有可爱之处。你若不学会这一点,就什么也没学会。你为他掉过泪吗?我不是说为了一家人失去了那笔钱,而是为他,为他所经历的一切及他的遭遇。孩子,你想什么时候最应该去爱人:当他们把事情做好,让人感到舒畅的时候?若是那样,你还没有学会,因为那还不到时候。不,应当在他们最消沉,不再信任自己,受尽环境折磨的时候。孩子,衡量别人时,要用中肯的态度,要明白他走过了多少高山低谷,才成为这样的人。”
那是恩典!是本来不配得到的爱,而非赚来的宽恕,是如同清新溪流般泻下,浇息忿怒指责的恩赐。
人生感悟:那是恩典!是本来不配得到的爱,而非赚来的宽恕,是如同清新溪流般泻下,浇息忿怒指责的恩赐。
说理只需三分
女友给我来电话,说她得到一份高僧写的处世之药方,教的是如何待人接物,写得很有意思,其中有: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说理三分等等。
她问:奇怪,这说理为什么是三分而不是十分呢?
她这一问,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次挨打来了。
我从小是认死理的犟脾气,小学五年级时,不知为了什么和父亲理论——早已忘了原因,现在想来,大概是他记错了什么事——说着说着争论起来,我说他错了。而父亲认为他是对的。滑稽的是两人都为这件小事争得互不相让。说着说着,父亲上火了,拿出他的权威啪的给了我一巴掌:还要说?我拼命忍住泪:就是要说。啪,又是一巴掌:还要说?就是要说。啪啪!还要说?就是要说。啪啪啪啪!还要说?就是要说就是要说。啪啪啪啪啪啪……我终于忍不住疼,又气愤又委屈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大喊:你不是我爸爸,你不配做我爸爸……
最后的收场是母亲怒气冲冲加入了这场战争,过来把他推开把我护住。我赌气足足有一个月不喊他一声“爸”,而他则被我气得呼呼的!
“说理三分”,讲的其实是一种技巧。你若有理,聪明人一点就通,不用十分,三分足够了,不必画蛇添足;碰到蠢人(或一时走进死胡同的人),你再多费口舌也无用,何必执著,不妨假以时日,让他自己慢慢去悟;至于蛮汉,他本不讲理,你即使讲上十二分,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岂至是对“牛”呢,说不定像在对“虎”弹琴,弹得“老虎”上了火,啊呜一声要了你的小命!
“说理三分”,讲的也就是宽容。人总有缺点,或多或少总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许并不明白,你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确是与人为善让他心存感激,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只怕会两败俱伤。
记得上写作课时常教学生一大诀窍:“含蓄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见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其实这也是做人一大诀窍,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就是“晚唐之作”,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教养一种风度,真正会做人的人,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只说三分,总是记着“得理也让人”。
不过,这是很难很难的。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一吐为快”,何况在理儿上的,常常会不知不觉“理直气壮”起来。因此,许多人(包括本人)虽然有高僧所说“热心肠一副”,也自认为不乏“温柔二片”等等,却总成不了气候——常常就在这多说几句之中,将功劳一笔勾销了……
“说理三分”,实在是大智慧,大修养,大气度,大学问。
人生感悟:“说理三分”,实在是大智慧,大修养,大气度,大学问。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
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意料不到的事,往往是当时我们并不介意,过了好久才会咂出一些绵远悠长的味儿来,并让我们打个激灵。
1994年,我在一家公司打工,老板是位广东人,对下属非常严厉,从不给一个笑脸,但他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该给你多少工资、奖金,不会少你一个子儿,我们都拼命工作。
公司有个规定,不准相互打听谁得多少奖金,否则“请你走好”。虽然很不习惯,我们还是一直遵守着,努力克制着从小就养成的好奇心和窥私癖。有一个月,我们都发现自己的奖金少了一大截,开始不敢说,但情绪总会流露出来,渐渐地大家都心照不宣了。那天中午,吃工作餐时,大家见老板不在公司,就有人摔盆碰碗的发脾气,很快得到众人响应,一时怨声盈室。
有一位来公司不久的中年妇女,一直安安静静地吃饭,与热热闹闹的抱怨太不相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我们问她,难道你没有发现你的奖金被老板无端扣掉一截?她有些吃惊地回答:“没有啊!”我们比她更吃惊了,整个饭厅一下子安静下来,每个人都一脸疑惑,每个人都在心里揣摩,人人都被扣了,为何她得以逃脱?莫非她与老板有那种瓜葛?她这把年纪,至少有三十几了吧,且瘦得一把骨头一张皮的,哪个男人会对这种肉干一样的女人感兴趣?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独享优惠政策?后来才知道她是被扣得最多的一个。不久她被提升了,我们又嫉妒又羡慕,她的工资会高出一大截来,还有奖金。
很久以后,她向我们描述当时自己的心情,她的确没有装蒜,她是这样想的,这个月我一定做得不好,所以只配拿这份较少的奖金,下个月一定努力。为何别的人没有这样的想法呢?她是这样分析的,那时她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工厂亏损得已很厉害,常常发不出工资,开工不足,工人们都在等待(那时还没有下岗的说法),她等不下去了,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上有生病的老人,下有读书的孩子,还有因车祸落下残疾的丈夫,于是她就出来打工了,收入比起她以前的工资要高出百十元钱,这让她喜出望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甚至有一种感激的心情。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公司,跳了几次槽,至今都没有跳到一个满意的地方。去年10月,在一次商务茶会上我又碰到她。她认出了我,而我已认不出她来,不仅是因为她胖了些白了些,那身合体的米雪儿职业装和与脸型非常相称的发型,把她烘托得雅致且老道,那神态有一种阅尽人世变迁的沉稳与平易,让人一见就会产生与她打交道做生意是可靠的有保障的感觉,此时,她已做到了经理助理的位置,公司的二老板,是标准的白领丽人,谁能想到4年前,她不过是个战战兢兢的下岗女工,且人到中年。看她很熟练且极有分寸地与人周旋,我内心的感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我想我得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了。
由于我们年轻,拥有很多优势,所以我们总是觉得应该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对生活,我们从不习惯放低姿态,面对眼前五光十色、流金淌银的社会,我们认为索取是最重要的,于是,我们越是不满足,越是得不到想要得到的林林总总。
其实,海纳百川,成汪洋之势,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人生感悟:其实,海纳百川,成汪洋之势,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小街口
那个时候,我的胸脯像青桐子一样开始发育,喜欢找红绳子缠在辫梢,和熟人说话脸上总发烧。那年我13岁,读完了初一。
那是八月,离开学还有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