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部刮痧法
刮拭头部可预防和治疗脑栓塞、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神经衰弱、头痛(各种类型)、高血压、眩晕、记忆力减退、头发早白、感冒、脱发等。具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功效。
刮痧方法
(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的穴位包括头维、颔厌、悬颅、悬厘、率谷、天冲、浮白、脑空等。
(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开始至前头发际,经过的穴位包括前顶、通天、囟会、上星、神庭、承光、五处、曲差、正营、当阳、头临泣等。
(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开始到后头发际,经过的穴位包括后顶、络却、强间、脑户、玉枕、脑空、风府、哑门、天柱等。
(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方式向全头部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感觉区、言语区、晕听区、视区、胃区、胸腔区、生殖区等。
注意事项
(1)头部刮痧时不需涂抹活血油。
(2)头部刮痧时手法应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刮拭。
(3)若刮拭局部有痛、酸、胀、麻等感觉,是正常现象,坚持刮拭即可消失。
(4)给患者头部刮痧时宜双手配合,一手扶持患者(被刮者)头部,一手刮拭,以保持头部稳定和安全。
2.面部刮痧法
面部刮痧可治疗眼病、鼻病、耳病、面瘫、口腔疾病、雀斑、痤疮等。具有养颜、祛斑、美容、防衰之功效。
刮痧方法
(1)刮拭前额部:前额由前正中线分开,两侧分别由内向外刮拭,前额包括前发际与眉毛之间的皮肤。经过的穴位有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等。
(2)刮拭两颧部:(承泣至巨俘,迎香至耳门、耳宫的区域)分别由内向外刮拭,经过的穴位有承泣、四白、颧谬、巨谬、下关、听宫、听会、耳门等。
(3)刮拭下领部:以承浆为中心,分别由内向外上刮拭。经过的穴位有承浆、地仓、大迎、颊车等。
注意事项
(1)面部刮痧不需涂抹活血油。若需湿润可用水蒸气或清水(温热最佳)湿润脸部皮肤。
(2)面部刮痧宜用补刮,禁用泻刮。
(3)面部刮痧宜用刮板棱角或前缘1/3的部位刮拭,便于掌握刮拭部位而不损伤皮肤。
(4)面部刮痧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为目的,不必出痧。
(5)面部刮痧宜采用时间短、力量轻而次数多即一天数次的刮拭方法。
3.颈部刮痧法
刮拭颈部可主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还可治疗头脑、眼睛、咽喉等病症,如感冒、头痛、近视、咽炎等。
刮痧方法
(1)刮拭颈部正中线(督脉颈部循行部分):从哑门穴开始至大椎穴。
(2)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上:从风池穴开始至肩井、巨骨穴。经过的穴位包括肩中俞、肩夕俞、天谬、秉风等。
注意事项
(1)颈部正中线(督脉颈部循行部分)刮痧时尤其在第7颈椎大椎穴处,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如患者颈椎棘突突出,亦可用刮板棱角点按在两棘突之间刮拭。
(2)刮颈两侧到肩上时,一般应尽量拉长刮拭即从风池穴一直刮到肩井附近,中途不做停顿。颈部到肩上肌肉较丰富,用力可稍重,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较多即用力重、频率慢的手法。
4.背部刮痧法
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的病症,如刮拭心俞可治疗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刮拭肺俞可治疗肺脏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等。
刮痧方法
背部刮痧法包括胸椎部、腰椎部和骶椎部的刮痧法。
(1)刮拭背部正中线(督脉胸椎、腰椎和骶椎循行部分):从大椎穴至长强穴上。
(2)刮拭背部两侧(包括胸椎、腰椎和骶椎两侧):主要刮拭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即脊椎旁开1.5寸和3寸的位置。
注意事项
(1)背部正中线(督脉背部循行部分)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身体瘦弱脊椎棘突突出者,可由上而下用刮板棱角点按两棘突之间刮拭。
(2)背部两侧刮拭可视病人体质、病情用泻刮或平补平泻的刮法,用力均匀,尽量拉长刮拭。
(3)背部刮痧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还可诊断疾病。如刮拭背部在心俞部位出现明显压痛,或出现大量痧斑,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类推。
5.胸部刮痧法
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病,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可治疗和预防妇女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炎、乳腺癌等。
刮痧方法
(1)刮拭胸部正中线(任脉胸部循行部分):从天突穴经膻中至鸠尾穴上,从上向下刮。
(2)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拭。
注意事项
(1)刮拭胸部正中线时应用力轻柔,不可用力过大。
(2)胸部两侧刮拭一般采用平补平泻互补法。对于久病、体弱、胸部肌肉瘦削的患者,刮拭时可用刮板棱角沿两肋间隙之间刮拭。妇女乳头部禁刮。
6.腹部刮痧法
刮拭腹部主治肝胆、脾胃、肾与膀胱、大肠、小肠病变。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失调、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刮痧方法
(1)刮拭腹部正中线(腹部任脉循行部分):从鸠尾穴至水分穴,从阴交穴至曲骨穴。
(2)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不容、日月向下,经天枢、育俞至气冲、横骨。
注意事项
(1)空腹或饭后半小时以内禁在腹部刮拭。
(2)脐中即神阙穴禁涂油和刮痧。
(3)肝硬化腹水、胃出血、腹部新近手术、肠穿孔等患者禁刮腹部。
7.四肢刮痧法
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症,如手太阴肺经主治肺脏病症,足阳明胃经主治消化系统病症。四肢肘、膝以下穴位可主治全身疾病。
刮痧方法
(1)刮拭上肢内侧部:从上向下经过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刮拭。
(2)刮拭上肢外侧部:从上向下经过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刮拭。
(3)刮拭下肢内侧部:从上向下经过足三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刮拭。
(4)刮拭下肢前面部、外侧部、后面部:从上向下经过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刮拭。
注意事项
(1)四肢刮拭应尽量拉长,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
(2)四肢皮下不明原因的包块、感染病灶、皮肤破溃、痣瘤等处,应避开刮拭。
(3)四肢多见的急性骨关节创伤、挫伤之处,不宜刮痧。
(4)下肢静脉曲张、水肿患者,刮痧时应从下向上刮拭。
8.膝关节刮痧法
膝关节刮痧主治膝关节的病症,如增生性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肌腱劳损、髌骨软化等。另外,对腰背部疾病、胃肠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刮痧方法
(1)刮拭膝眼:先用刮板的棱角点按刮拭双膝眼,由里向外,宜先点按深陷,然后向外刮出。
(2)刮拭膝关节前面部(足阳明胃经经过膝关节前面部分):膝关节以上部分从伏兔经阴市至梁丘,膝关节以下部分从犊鼻至足三里,从上向下刮拭。
(3)刮拭膝关节内侧部(足三阴经经过膝关节内侧部分):刮拭穴位有血海、曲泉、阴陵泉、膝关、阴谷等。
(4)刮拭膝关节外侧部(足少阳胆经经过膝关节外侧部分);刮拭穴位有足阳关、阳陵泉等。
(5)刮拭膝关节后面部(足太阳膀胱经经过膝关节后侧部分):刮拭穴位有殷门、浮郄、委中、委阳、合阳等。
注意事项
(1)年老体弱、关节畸形、肌肉萎缩者宜用补刮即力量小、速度慢的刮法刮拭。
(2)膝关节结构复杂,刮痧时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利掌握刮痧正确的部位、方向,而不致损伤关节。
(3)膝关节内积水患者,不宜局部刮痧,可选用远端部位或穴位刮拭。
(4)膝关节后方及下端刮痧时易起痧疱,疱起时宜轻刮或遇曲张之静脉可改变方向,由下向上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