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不如说明。说服力是每个人制胜最重要的能力。有句名言说得好:即使反对一个白痴,也要讲述自己的理由。那么,“对牛弹琴”、“话不投机半句多”之类的话千万不要相信了。把你自己推销给别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把自己的产品说给别人听吧,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今天是一个信息社会,你不说自己的想法,迟早会被埋没,每个人的一生都要说服别人,例如,说服自己的上司,说服自己的同行,说服自己的客户,说服自己的父母,说服自己的儿女,说服所有应该说服的人。只要说服了人,他人的财富就会为你所用,他人的资源包括勤奋和聪明都会溶入到你伟大的计划中。当然,在说服他人时,我们需要讲求策略和方法,千万要试图通过抱怨指责来论变别人,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策略和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说服别人要“对症下药”
说服他人这门艺术是很微妙的,要使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首先你必须对自己的观点具有高度的自信,同时,说服别人时,还要保持充分的自信。当然,要说服别人,仅有信心是不够的,掌握一定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讲,要想顺利地说服他人,就要对症下药,即在说服时抓住对方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都不愿意做“非出本意”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够抓住别人的心理,“对症下药”地去说服别人,别人当然不会接受你的观点,从而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意思是不容易看出来别人真正的意向,不容易抓住别人的心理。但是,有经验的沟通者却是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的。
然而,不同的人,内心世界肯定是不同的,而人的内心世界并不是绝对“秘不示人”,如果掌握一定的技巧,很容易就能了解到对方的心理,而更多地了解对方的心理,说服他时才能说到“要害”,引起对方的共鸣和知音之感,这样做,对方才会乐意接受你的观点。
说话要想抓住对方的心思,就要有较强的说服能力,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备较强的说服能力呢?首先,以抓住对方心理为目的的开始工作。
要说服对方,说话就要抓住对方的心理,让对方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使说服工作更加容易。交谈是说服对方的预备工作,请养成积极主动地用语言去打动对方的习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往往是心理特点的表现,人们坚持某种观点的程度,往往受其性格所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倔强的人,他们心中形成的观点往往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如果把握住他倔强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要说服他往往能“速战速决”;而性格温和的人,要他接受你的观点,往往需要采取迂回的策略,因为这种人往往比较自负,对方表面上可能会立即“被你说服”,但他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心服口服”了。所以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人采取不同的说服方法,抓住对方心理,也是我们所应掌握的说服他人的技巧之一。
比如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就针对张飞和关羽不同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说服方法:针对张飞暴烈、倔强的性格特点,经常使用“激将法”,说某事怕他不行或怕他喝酒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而不用费太多力气和心思就把他说服了;然针对关羽自负的性格,诸葛亮则常使用“推崇法”。如关羽提出要从荆州到四川与马超比武,诸葛亮便给他写了一封信进行说服:马超等人只能与张飞等人为伍,怎能与你“美髯公”相比呢?再说,你身负镇守荆州的重任,如若有失,罪莫大焉!关羽看了信后说:“孔明知我心也。”所以,就不再坚持着要比武了。
诸葛亮说服关羽,实际上是激起对方的自尊心。让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这样他就接受了你的观点。诸葛亮所运用的说服技巧,更充分地体现在说服孙权与刘备联手抗击曹操一事中。
公元208年,刘备兵败樊口,再也没有反击之力,要与曹军抗衡,则必须与孙权联手。所以就派诸葛亮去江东说服孙权。
如果是其他一般的使者,为了请求对方的援军,一定会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相反,而是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以激起孙权的自尊心:“将军您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情势。如果贵国的军力足以和曹军抗衡,则应该早早和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
孙权年轻气盛,强烈的自尊心果然被激起:“照你的说法,为什么刘备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就紧接着“火上浇油”:“你知道田横的故事吗?他是齐国的壮士,忠义可嘉,为了不愿侍二主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备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君之英名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命,怎可向曹贼投降?”
说到这里,孙权的自尊心已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于是他激动地表示:“我拥有江东全土以及十万精兵,十万精兵,又怎能受人支配呢?我已经做好决定了。”
刘备能在“赤壁之战”中转败为胜,关键应归功于诸葛亮通过激起孙权的自尊心进而说服孙权的功劳。所以,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抓住对方的心思,引发对方的自尊之感,打动对方的自豪之情是第一要诀。
说服时要保全他人的面子
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重视。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不愿在人前或对方面前丢面子,所以我们要想说服别人,必需针对这一实际状况采取办法,在说服工作上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绝,给被说服者留面子。只有给他人留面子,尊重他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保全他人面子的具体方法很多,如转移话题法,如果看到对方已有转移的迹象,就不要穷追不舍,硬要人家说出自己的不足,适时将话题引向别方。比如肯定他人的优点,承认自己的错误——使对方心理能得到平衡等。保全他人的面子,还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观点表示赞同来完成,让他的心理方面得到满足,然后再指出他的弱点,或者他的观点中美中不足的地方,这样他就容易接受,并且还可能对你产生好感。
纵观成功人士,他们都非常懂得保全他人面子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只有保全他人的面子,才有可能博得他人的好感。
在电器方面,史坦恩梅兹有着异乎寻常的天才。在他担任通用公司电器部门的总管时,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数年来,公司的销售额不断上升。不久,他被升任为通用公司计算机部门的主管。然而,这一次他却遭到彻底的失败。人并非是万能的,天才毕竟是少数。看着计算机部门糟糕的业绩,通用高层领导心急如焚,但他们也不敢对史坦恩梅兹有所冒犯,毕竟,他为公司做出了贡献,而且,公司也是绝对不能缺少这样一个人才的。
通过最后的协商,他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既让敏感而又极其自尊的史坦恩梅兹愉快地接受工作调动,又不会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什么打击。
通用公司下了一纸命令,决定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新的部门——通用电器公司顾问部。史坦恩梅兹担任“顾问总工程师”,并且兼任部门主管,坦恩梅兹对这一调动很高兴,他愉快地接受了调动,而且还认为这对自己的面子没有任何损害。因此,在这一工作岗位上,他干得非常卖力,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工作自然干得非常出色,为公司解决了许多难题。
又如,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王,他曾经有一位同事名叫贝特福特,他既是洛克菲勒的合作者,也是他的下级。有一次,贝特福特独自负责一桩南美的生意。但非常不幸,这次他失败了,而且输得特别惨,所以,贝特福特自认为实在是没脸再见洛克菲勒。他想,下一次再开董事会时,洛克菲勒一定会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他的心里一连好几天都很紧张。
这天,公司的董事会如期召开了。贝特福特硬着头皮来到会议室,他等着洛克菲勒的批评,而他在这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洛克菲勒开始讲话了,说:“贝特福特先生……”听见洛克菲勒叫自己,贝特福特心里一阵发紧,他想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首先,我可以肯定你在南美确实做了一件不成功的事情。但是,”洛克菲勒的语气是那么的亲切、缓和。“大家知道你已经尽力了,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是我相信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人会比你做的更好。而且我们也正做着让你重整旗鼓的计划……”
听过这一番话,贝特福特倍感温暖,先前的抑郁一扫而光。他又重新找到了自信。尤其是在董事会上洛克菲勒没有让他难堪,因此,他对洛克菲勒非常感激。
其实,在我们身边,即使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无用”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他或许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一点,但在某一方面却潜藏着特长;也许他比别人笨拙,却也因此比别人更勤奋卖力,所以,总会有适合他的一项工作,千万不要对他人有嫌弃的态度,更不要伤到他人的面子。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凡是自尊心强的人,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而不愿落于人后。所以,作为一名明智的人一定要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失误就当众批评他,即使你特别不喜欢他。如果你要说服一个人,切忌不要把自己说的头头是道,而无情地剥掉别人的面子。如此,你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同时也结束了你与别人之间原有很深的感情,你将得不偿失。即使你是他的领导,也要用温言说服,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才能达到你的目的。而如果不顾及别人的面子,即使达到了说服的效果,但却不一定能保证他一定是心服口服的,而且还会对彼此之间的感情有所伤害。
每个人都会因为面子而与别人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冲突,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很在乎它。因此,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你也要尽量考虑到保全对方的颜面,只有这样,说服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就像在职场中,你想要改变同事已公开宣布的立场,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顾全他的面子,使对方不至于背上出尔反尔的包袱。假如在一开始,你与同事没有掌握全部事实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歧,为了说服他,你可以这样说:“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设想,因为你那时不知道那回事。”或者说:“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后,我就知道自己错了。”这样的表达可以把对方从自我矛盾中解放出来,使他体面地收回先前的立场,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受到任何的负面影响。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在中国,“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因此,成功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他人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其实,你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足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总之,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纵使别人犯错,而我们是对的,如果没有为别人保留面子,那我们要想说服别人也只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生活中有很多摩擦的发生都是因为面子问题,因为在处理问题时没有顾全别人的面子而发生悲剧的情形比比皆是。因此,我们一定要谨记,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要保全他人的面子,不仅仅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有意为之,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修养和素质。说服必须先打开对方的心扉在与他人交谈时,刺激对方的自我膨胀欲望,将他引入你的控制范围,并制造宽松的谈话氛围,打开对方的心扉,这是心理引导的关键,也是成功地说服他人的关键。任何谈话,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得到有效的反应。但是在对话过程中,说话者应首先表现出对对方的好感,使之感到愉快;其次应正确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信息,使对方正确地理解谈话内容。同时,还要有号召力和说服力,才能达到谈话的目的。具备号召力的语言能诱发对方产生共鸣并采取相应行为。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总之,谈话的起点就是使对方愉快、打开对方的心扉。这并不是意味着单纯地缓和对方对自己要讲的内容的情绪,而是应该引起对方的兴趣。
可以说,让对方感到愉快是创造和睦的人际关系的基础。通过愉快的交谈保持牢固的人际关系,你就能使对方比较容易地接受你的劝说或忠告。如果在轻松聊天的过程中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使他对你真诚以待,后面的谈话就会受到重重阻碍而难以为继。如果要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劝说或忠告,必然会导致失败,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谈话时打开对方心扉对说服他人,获得成功尤其重要。
在一家食品公司,有一个小店业务员,他的工作就是拖着一车货物沿街进行小店送货和销售,一天上午他来到一家小店门前,还没有等他说一句话,店老板就对他说:“你不要过来,我不会买你的货,我还没开张,不要烦我。”但最后,当他离开这个小店时,却让老板把一车的货全部都买下了,他究竟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他对店老板说:“我有点累了,能不能在你店前歇口气,稍微休息一下就走。”缩短双方的距离就是他的第一个阶段目标,争取沟通的机会,店老板无奈同意了他的要求,第一阶段的目标实现了。接着,他开始自述了:“其实我也真的不想做这个工作,每天遭人白眼,被人拒绝,日晒雨淋的,但真的是没办法,下岗半年多了,老婆最近也下岗了,生活真是太艰难了。”他真情实意地与老板谈起自己的艰难,自己的苦处,大约过了10分钟的时间,他收起东西准备离开时,店老板说话了:“你有多少钱的货?”他说有500元左右的货,老板说把货全留下来吧,连价格、品种都没有多问,掏出500元就把货全都买下来了,老板告诉他:“我也是下岗以后才来做这个小店的,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位业务员勾起了店老板的回忆,在情感上引起了老板的共鸣,有了情感的沟通,交易自然就变得更顺利、更简单了。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目的、愿望、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得说服别人。可以这样说,劝说能力越强的人,越能做出出色的成绩,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劝说就是改变他人的认识、态度,而要改变认识、态度,就要有能令人信服的意见看法。但光具备这一点还不够,说服必须首先打开对方的心扉。人都有理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为感情所左右,不论你的意见多么好,如果不能与之心心相通,他也听不进去。
“叩诊”就是打开对方心扉的一种巧妙方法。因为叩诊是间接的,它通过先触及患者的身体,使之带有温情和信赖,劝说也是如此。不先“叩诊”,一下子就涉及到问题核心的作法,反倒会使对方心扉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