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2400000034

第34章 学生评价的内容(1)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明的目标术语表述,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一)道德品质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最早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对氏族部落共同体的依赖和眷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任何一个人都从属于一定的氏族和部落。人们在其中出生、成长,在其中过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使用这个氏族或部落的语言,遵循它的风俗。随着定居的乡土生活的发展,人们自然地产生出一种故乡和故乡人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随着人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情积累,逐渐发展和巩固成为一种明确的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千百年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坎里,每一代人都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它,使它叶茂根深,成为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热爱祖国这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首先表现在人们对于祖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热爱之中。人们对于养育自己成长而又美不胜收的青山绿水、肥田沃土自然会产生热烈的赞美和依恋之情。尤其是在我们中国,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而又山川壮丽的国度。在我们祖国的沃土上,有着秀丽多姿的自然景色,那莽莽无际的原野、奔腾浩荡的江河、巍峨灵秀的名山大川、苍茫辽阔的草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生动、极富魅力的情感体验的素材,使我们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产生高昂的自豪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正是怀着对祖国大地的无限深情,自强不息,奋发不止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热爱祖国感情还表现在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的热爱之中。祖国的文明既包括经济、科学技术,也包括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它既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祖国人民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发源最早的民族之一,我们的祖先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创造了中国的古代文明。以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火药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人才辈出的优秀民族,在我们民族发展史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可谓群星闪烁,彪炳古今。伟大的民族,辉煌的文明,光辉的历史,怎能不使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引发出无限热爱之情呢?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情感。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将阿尔萨斯的全部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割让给普鲁士。普军侵占阿尔萨斯和洛林省后,强迫小学生一律改学德语。法国小说家奥弗纳斯·都德的爱国主义名作《最后一课》,就描写了这一地区的法国人对祖国、对祖国文明之一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失去祖国,失去使用和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权利的痛苦。小说中的教师韩麦尔先生在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们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明(包括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教育。他告诉孩子们,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明白、最精确、最美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热爱祖国的文明,的确是振兴祖国的一把钥匙。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长达4000年的文字可考的历史,有曾经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有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中华文明凝聚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闪耀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理想和奋斗精神的光辉。长久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对自身文明高度的自信、自豪和热爱的感情。

热爱祖国感情还表现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上。人民群众是祖国和民族的主体,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热爱人民是热爱祖国的集中体现。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传统的创造者,就不会真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和优良传统。同样,不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主人,也就不会真正热爱祖国的河山。真正的爱国者,应该爱祖国的人民,爱整个民族。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酷爱自由又富于革命传统的人民,是值得我们永远深深敬爱的。中国人民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栉风沐雨,含辛茹苦,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终于开拓了祖国广大的疆域,创造了令人赞叹的灿烂文化,开拓了世人瞩目的古代文明。面对异族的侵略和反动阶级的黑暗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通过无数次浴血奋斗和大大小小的几百次农民起义,勇敢地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文明,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又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的事业之中,并且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无论昨天还是今天,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都有许多独特的贡献。身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员,能不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吗?能不对这样的人民无限热爱吗?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一直是世界各族人民所共同拥有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对青少年来说,勤劳不但意味着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更意味着自己的勤奋学习。俭朴就是指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也就是说,要做到节俭朴实。每个青少年都应当树立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思想,也应当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每一名青少年不仅要勤奋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家中,一定要主动承担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够帮助父母亲减轻他们身上繁重的负担,同时也能够切实锻炼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目前,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家长或者由于过于疼爱孩子,或者由于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而不让孩子做家务活。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合适的,时间一长就会让孩子养成懒惰的毛病,也不利于他们生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培养他们节俭的品质。让他们亲自参与劳动,亲自动手去做一些家务活,他们就会切身体会到自己身上的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他们就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消费的所有物品,从而也更会增加他们对父母的崇敬之情。生活节俭朴素不单单代表一种行为,更代表着一种精神。有了这种俭朴的精神,青少年朋友在学习和劳动中就会注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爱科学”是我国全体国民的公德。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就把“爱科学”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作为国民公德规定了下来。共同纲领是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继续把包括爱科学在内的“五爱”规定为国民公德。1982年的《宪法》仍规定爱科学为国民公德。作为国家根本大法,这样的规定非常正确、非常必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综合国力的大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因此“爱科学”不是私事,爱科学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作为公德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非常重要,而只有掌握了现代生产和科学的前沿知识,我们的民族才可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爱科学的“爱”是一种情感,是在对科学的认识与实践中形成的。在中小学,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品质必须通过学科学、用科学来进行。“爱科学”基本属于情意领域,学科学基本上属于认识领域,“用科学”基本上属于技能领域。情意是建立在认知和实践基础上的。

对中小学生来说,爱科学体现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好学习、喜欢思考,具有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热情,崇敬科学家,尊重老师,具有不怕困难、顽强、刻苦的学习毅力。

爱科学还应体现在“学”与“用”的方面。应当强化科学意识,认识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把科学知识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去,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小组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学习和运用有关知识,提高实际能力。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民族要独立,中国要富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我们今天谈爱国,就是指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核心。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需要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公民。我国前不久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我国公民应当遵守、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听到缺乏法律意识和不遵守社会公德的现象。新闻媒体广为报道的一个即将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成绩和品行都“不错”的学生竟然向北京动物园的五头黑熊泼硫酸等事件,引起人们的思考:一个始终坚持上道德修养课、法律课和政治课的“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仍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律的意义,不仅不能成为人才,甚至连做一个普通公民的资格都不具备,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

看来,在实践中、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真正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非易事。要实现言与行的一致、理念与实践的一致,需要从小抓起。

古语说:“至诚可以格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招天下客”。《荀子》曰:“君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做到真诚,就不用从事其他的养心方法了。诚实与守信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待人诚恳真挚,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诚信,是做人之根本。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讲信誉,才能立身于社会。宋代王安石说:“人无信不立。”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故而孔子的学生把“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诚信,还是领导者取信于民的重要法宝。《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即英明的君主在信用上积累声誉。商鞅的变法成功与其讲信用有很大的关系。开始时,群众对商鞅的变法半信半疑,为了取信于民,商鞅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竖立在国都南门,声称谁将木头移到北门,赏金十两。当时,许多人不敢相信,因为这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其中有一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依要求把木桩移到了目的地。商鞅马上赏给他十两金子。此事顷刻间轰动秦国朝野,百姓们认为商鞅是言而有信的人。为了进一步表明新法说一不二,让群众信法依法,商鞅执法如山,坚决实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原则。当公子虔和公孙贾等贵族破坏变法时,给公子虔处以劓刑(割鼻),给公孙贾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商鞅的言行一致与取信于民,促使其变法获得了成功。

青少年学生应当牢固树立诚实正直、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自觉抵制“老实人吃亏”,“不说谎办不成大事”等错误思想的影响。自觉养成以下良好的品行习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与人交往要讲信用,不失信于人。做人要诚实,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考试不作弊等。尽管考试作弊的理由有很多,诸如希望得好分数;认为某些课用途不大,只求通过考试关;学习不肯花工夫,但又要面子上过得去,等等,许多中学生仍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有的学生很形象地把作弊者比作老鼠,他们说:“老鼠不劳动,一味偷食人类的劳动成果来生存,作弊行为,不正像老鼠偷食一样吗?但老鼠偷食之后,便匿藏起来不敢见人,而作弊者如鼠却有别于鼠,因为他肆无忌惮地取得‘好’成绩后,竟还恬不知耻地向别人炫耀。老鼠偷食,只是它们生存的本能,而作弊者为什么不靠自己的汗水去获得报酬呢?”看来,彻底清算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危害,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起“做一个诚实的人”的信念。

(二)公民素养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一种自信的心态。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

自尊,是个人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另一方面,也不容别人歧视、侮辱自己的一种心理特征。它以自信为前提,但又不同于自大。自尊有程度的差别,而且是多方位的,一个人可以在某一方面有很高的自尊,而在另一些方面却显得信心不足,甚至丧失自尊,产生自卑心理。

自尊是人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因,它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是人在逆境中的支柱,自古以来许多人曾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捍卫它。它像冰山的雪莲,像一株含羞草,自洁自爱,不容人任意玷污、践踏。要想受人尊敬,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自尊。

自尊不等于自大,自大是目中无人,妄自尊大,桀骜不驯;自尊源于自强,而非武力或非法手段能得来,是他人对自己由衷的钦佩。对于敌人,为了捍卫我们的自尊,我们应采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对于同胞和亲人,应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博得他们的敬重。考试作弊和不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是自尊的捍卫,而是一种走向自毁的表现;对同学的错误,以一报还一报,不但不能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同学改正缺点,反而是对自己人格的损伤。

同类推荐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隐痛与希望:解读中国西部农村教育

    隐痛与希望:解读中国西部农村教育

    今天这个会,最没有发言权的是我,因为我对西部农村教育了解得很少,与农村教师更是几乎没有接触。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信息素养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信息素养

    作为现代人,信息素养是我们必须具备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素养,它又包含哪些部分呢,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正确的理解信息素养。
  •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创新管理(精装)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创新管理(精装)

    本书阐述了中小学名校的创新管理之路,告诉读者创新是一个学校前进的动力,是一个学校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学会创新管理。
热门推荐
  • 太上济度章赦

    太上济度章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图腾说

    图腾说

    五帝时期,神帝宽厚天下大治,妖魔不兴,本应兴兴向荣的社会,却一次次骤生动乱!鬼方兴叛、狼族远遁,五脉相残,各部离心,最后九黎崛起,腥风血雨不断,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谁毁了部落时代?看有熊部在动荡的蛮荒崛起,看一代黄帝如何重整乾坤;他以蓝田羊脂玉炼化为玉玺,刻铭文于其上“天下事天下人治之”,谓从者日:人道大治,天下权柄不可集一人之手,宜海选天下麟才,得人中之龙,宜华才美德,布于四海,不求神功震世,一世之雄;所谓天下权柄不可执于一人之手、更不可父死子替、而养一家之贵气、生轻万民之心、宜行禅让、选诸贤而立之、如此、天下可治!
  • 荼灭

    荼灭

    生灵诞生之时,便有传闻称九州神器可护六界安宁。神器万年一异位,需血麒麟之血以身加封印,更有传闻称得麒麟者得天下。天界麒麟族女帝君神奇,毁天宫灭阎罗无所不能,偏偏落入青龙上神的情网中!一念之差的背叛,以身之血祭奠九州。他守她尸骨百年才知,原来,自己是爱的。又一世转念为魔,相遇却不相识。南荼手握藏月立于苍穹之上:“帝曜,你爱我还是他?”帝君无奈扶额:“拂灵是公猫,你跟他较什么劲?”
  • 婚然天成:首席蜜爱不休

    婚然天成:首席蜜爱不休

    家人捅刀,爱人背叛。本是被捧在手心的富家千金,一夜之间坠入地狱。祸兮福所倚,身边突然出现的男人又有什么目的?她骂他变态,他还会叫她小可爱。“凌旭尧,你这样怎么有女人敢嫁给你。”她咬牙切齿。“我跟他没可能,他就是个扫把星,大变态!”她义正言辞。“嫁给我。”他唇角勾起,温热的气息扑向她的耳垂,“反正我也不会放过你。”
  • 小乔是只桃花妖

    小乔是只桃花妖

    一只活了六百年的桃花妖遇见一只极品冷面王爷,从此开始了吵吵闹闹,纠缠不休的生活。江湖纷争,夺嫡阴谋,一起经历重重困难之后,他们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爱上了对方。
  • 灰暗之羽

    灰暗之羽

    蓝索维在进化空间挑战真我任务失败,而失败是要被抹杀,但是阴差阳错的,蓝索维居然回归现实。作为进化空间失败的进化者,蓝索维可谓是半成品,那么,蓝索维的实力该如何继续提升。“虽然我不是全能强者,我所有的方面我都略懂略懂。”“被我认可的人,我将守护你,得罪我的人,你等着倒霉吧!”
  • 上了瘾

    上了瘾

    他是天纵骄子,她是卑微弃儿。青春期的年华,他们相遇,相恋……,十八岁她意外怀了他的孩子,忍受着同学的辱骂。而他却一句“滚,别以为怀了本少爷的孩子就可以进吴家的门”。她伤心离去,他开始满世界找她。五年后,她霸气回归,追求她的人有一大把……………………
  • 玩转古代:坐收夫郎三四朵

    玩转古代:坐收夫郎三四朵

    一朝转醒,多了个青梅竹马?长得不错,收!啊呀呀,小军师有猫腻,诶那位公子好俊!羞~谁知刚入虎穴狼烟又四起,前世仇人竟也来凑热闹,百般周旋又将乱了谁的心?一路走来的陪伴,红衣迷眼,陌上郎便从了本少吧!逍遥之路携美人共赏江山如画,以此为始,尚未有哎呀别闹了,今晚你侍寝!
  • 康家沟修仙传

    康家沟修仙传

    秦小让资质一般,不差也不好。属于那种放在人群里就看不到的那种。同阶无敌?这里没有,有的是跨阶碾压!修行一年顶十年?压榨自身疯魔修炼?这里也没有,这里有的是不走寻常路的修炼路线。逆天奇宝,路边捡到或是天生自带?对不起,这里同样没有,这里是通过灭杀那些气运之子抢来的!
  • 美女,明星

    美女,明星

    我和明星在一起的日子看到的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