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6100000021

第21章 彗星的来源

关于彗星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种理论认为:在太阳系里某个比地球大的行星上,有座火山,彗星则是这座火山的残余物形成的。但科学家现在并不相信这种理论。因为彗星运行的速度快得惊人,远日点时时速为3264千米,近日点时则更高,时速195200千米,任何火山,都不可能具有产生如此高速度的彗星所需的巨大能量。

如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彗星可能是由环绕整个太阳系的巨大粒子云产生的。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提出,这种看不见的粒子云是由少量冰态的灰尘和体积不断膨胀的气体组成的。数不清的粒子脱离粒子云内的轨道,飞快地向着太阳运动,并逐渐发光。彗星正是这种高速运动、闪闪发光的冰。后来人们又将这种粒子云称为奥尔特云。

最近的研究表明,球状的奥尔特云比过去认为的更大、离地球也更近。现在,天文学家认为奥尔特云在海王星运行的轨道外围,也就是在距太阳640万千米处就已形成了。研究还发现,奥尔特云包含的彗星总数,多达10万亿~100万亿颗。或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将能证明奥尔特云的存在。

你知道彗星是怎样形成的吗?虽然彗星的某些方面至今仍是难解之谜,但可以肯定的是,彗星的构成非常简单。彗星的中心即彗核,主要由冰组成,是个体积不大、颜色偏暗的冰球。有的天文学家认为,冰球的内部可能还存在一个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核心。但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则认为,冰球的核心部分仅有一半是颗粒状岩石、土和灰尘,另一半是冰状的水。因此,彗星常被称为“弄脏了的雪球”。科学家相信,彗核的中心由水和固化的气体如甲烷、氨和二氧化碳等构成,但也不排除含有少量金属元素的可能。

彗星朝太阳运动时,靠近彗核表面的尘埃颗粒和固化气体受太阳光照射,温度逐渐上升并开始解冻,部分颗粒状尘埃脱离彗核,并在彗核的周围形成一个闪闪发光的球形气团,这就是彗发。随着彗星越来越靠近太阳,彗发逐渐增大,大量的尘埃颗粒被推到离彗核越来越远的地方。这些尘埃颗粒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形成了熠熠生辉、蔚为壮观的彗尾。有些彗尾绵延达几百万千米,构成它们的尘埃物质非常稀薄分散,以至于可以透过彗尾看见天上的星星。

尽管彗星看起来通常呈白色、黄色或粉红色等亮色,彗核的颜色却可能很暗:人们有时看见彗星呈现出黄、蓝、橙、绿等绚丽色彩,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太阳光照射在彗星的气体和尘埃上产生反射作用;其二,彗星吸收太阳光的热能,并以可见光的形式将其释放,即所谓的荧光作用。

彗星的寿命很长。有些彗星,如哈雷彗星,人类已经观察了几千年。虽然彗星每次环绕太阳运行时,总有部分冰状物受热融化,但是,由于彗星处于靠近太阳的区域时,运行速度快得惊人,受热时间相对较短;而当彗星进入远离太阳的寒冷区域时,刚刚受热融化的部分马上又结成了冰。所以,彗星体积缩小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

1985年1月,通过分析首张红外线摄像机拍摄到的哈雷彗星照片,科学家们终于更为精确地测量出哈雷彗星的大小。架设在美国夏威夷州最高的火山冒纳罗亚山顶的天文望远镜,利用比可见光波长更长的光波,拍摄了哈雷彗星释放热能的照片。照片分析显示,哈雷彗星的彗核,直径约为6.4千米,比过去估计的要短些。天文学家们希望借助无人驾驶的航天飞机,能在空中更为精确地测出哈雷彗星的体积,因为新的发现将有助于天文学家对所有彗星运行的研究日趋完善。

同学们,你们担心彗星会落到地球上吗?

古时候,每逢彗星来临,人们便惶恐不安。不少人认为,彗星那炫目而神秘的光亮预示即将发生一场大灾难,不是瘟疫、地震、战争,就是某位大人物的死亡。也有人害怕彗星会直接从天下掉下来,砸到地球上,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至今日,仍有人担心彗星会撞击地球,但这种后果不大可能产生,因为彗星的运行轨道距地球十分遥远。

然而,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大约在6500万年前,很可能有一颗偏离正常轨道的彗星已经撞到地球上,黑压压的彗星尘埃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使地球气温骤降、植物枯死。

不久,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及其他动物全都饿死了。

如果彗星真的曾落到地球上,飞速运动的彗星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热量,定会促使彗星的固化气体和尘埃在瞬间气化而爆炸。虽然爆炸的巨大威力会造成不小的破坏,但不会在地面上留下大坑。因此,地球上和月亮上的大坑,不是彗星而是陨星砸出来的。

陨星由像谷粒、沙子或豆子那样细小的岩石块和金属块构成。

与彗星不同的是,陨星并不沿固定的轨道绕太阳运行,而且陨星比彗星更靠近地球。陨星还可以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它进入环绕地球的大气层时,其外层由于空气的摩擦生热发光。人们通常见到的“流星”,正是这些陨星,而不是彗星。

同学们想听一听与彗星有关的故事吗?

有史以来,彗星一直是许多传说或故事的主题。前面提到,早期的人类害怕见到彗星,他们认为彗星会带来不幸的消息并造成如地震、飓风、疾病等天灾人祸,还认为彗星的降临预示着大人物的降生或归天。

古埃及人相信,彗星是披着凌乱长发的女人在天空留下的影子;古希腊人则把彗星看成是载人的行星环绕轨道飞行;而美洲印第安人说彗星是星星的精灵。

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印第安人认为彗星预示着即将发生重大的事情,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一次,阿兹特克人看见彗星来临,以为他们的羽蛇神奎扎尔·科特尔将要显灵。所以,当彗星出现后不久,西班牙人赫尔兰多·科尔特斯1519年率部抵达时,阿兹特克人不仅丝毫也不害怕他们,相反,阿兹特克人还热情地欢迎他们。然而不幸的是,科尔特斯率领的西班牙士兵向阿兹特克人发起了进攻,阿兹特克人遭到惨败。

关于哈雷彗星,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1835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恰逢美国著名:作家、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诞生。75年后的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光临时,马克·吐温逝世。

众所周知,古人对彗星的种种猜测和看法都是错误的,彗星出现期间发生重大的历史事件纯属巧合。

中国人不像世界上其他人那样害怕彗星,相反,他们对彗星进行过科学观察。

当哈雷彗星于公元前87年出现时,中国人就简明地这样记载:“彗星耀于东方。”还记录了彗星出现的具体日期及明亮程度。许多年以后,当一位参观中国的欧洲人看到,中国的天文学家每天夜观天象数小时,并将观察结果,包括流星和彗星,一一呈报给皇帝时,这位欧洲人不禁惊叹不已。

虽然中国人很可能早在公元前240年就已看到过哈雷彗星,但是有文字可考的哈雷彗星的最早观察记录,却刻在1885年发掘出来的两块破碎的古巴比伦陶片上。1984年,借助电脑,大英博物馆的研究者终于破译了刻在这两块陶片上的楔形文字图案,它们记录的是公元前164年哈雷彗星出现的情况。

欧洲人对彗星的恐惧心理逐渐消除后,他们终于开始科学地研究彗星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彗星是地球大气的某些部分由于某种原因着火燃烧而成的。直到16世纪70年代,也就是大约2000年以后,伟大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才第一次证明,彗星是从比月球遥远得多的地方来的。

另一位了不起的天文学家叫开普勒。开普勒是德国人,是第谷的学生,他把老师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开普勒认为,彗星数目众多,“多得像大海里的鱼”,事实上也是如此。但开普勒的彗星沿直线轨道运行的看法,却是错误的。

尽管人类对彗星的科学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有关彗星的迷信思想却依然存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德高望重的牧师马瑟在1680年观察到一颗彗星,1682年他又看到了哈雷彗星。这两颗彗星使他恐惧万分,他向教徒宣布道,说彗星的降临是“上天对世人发出的警告”。他还于1683年写下了一本名为《彗星图》的书,这是西半球出版的最早的有关彗星的著作。在书中,他将彗星称做是“预告灾难性潮汐来临的信使”。幸运的是,后来大多数人不再相信这些错误的看法。

同类推荐
  • 创造与发明

    创造与发明

    钟表、眼镜、电话、火车、汽车,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物,看似平常,但这些发明创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创造与发明》集中介绍了一些影响世界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发明创造及中外历史上知名的发明家。
  • 科学伴你行—气候解析

    科学伴你行—气候解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气候解析、气象预测、气象技术、气象开发、气候变迁、气象灾害。
  • 世界未解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卷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300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神秘宇宙、远古文明、帝王之谜、后宫之谜、生命探奇、军事之谜、神秘宝藏、文化迷踪、科学奥秘、动植物之谜等13个部分。编者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客观地将多种经过专家学者分析论证的观点一并提出,展示给读者,使读者既多了一个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又驳了一条了解真相的途径,从而见微知著、去伪存真,揭示谜嘲背后的真相,满足其探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本书配有400余幅精美图片,包括实物图片、出土文物、自然风光、建筑景观、摄影照片等。
  • 探究式科普丛书-温暖千家的热

    探究式科普丛书-温暖千家的热

    本书主要介绍热的基础知识,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与不熟悉的热现象,以及人类关于热在新时期的探究。本书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和认识有关热的基础知识,并能对生活中的热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本读本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青少年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青少年在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科普知识,带领青少年探索神秘的大千世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及未知空间的求知欲。我们希望以此引领青少年探求无穷的科学知识,让青少年在对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自我。
热门推荐
  • 我来剥历史的皮

    我来剥历史的皮

    时间是历史的遮羞布,越久远的事情越被包裹得严密。而石不易的《我来剥历史的皮》便是将其历史一一剥开的书籍。《我来剥历史的皮》直面历史,强势祭出五把锐利无比的刀子——命运的刀子、智慧的刀子、生存的刀子、写实的刀子、虚幻的刀子,剥开被时间裹住的严密的外皮,用绝对的理性,以“庖丁解牛”般的手法,从五个角度解剖历史,将历史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人看,让善于思考的人们从细微处发现历史的鲜辣,与可爱。
  • 缓缓修仙路

    缓缓修仙路

    这是一个穿越少女,为求长生,也求变强大的修真故事。。。。。。
  • 美食的俘虏之饕餮霸主

    美食的俘虏之饕餮霸主

    现实世界的国家大厨乐天枫在华山与死党观光,意外摔下山崖,意外获得混沌大凶兽–饕餮的传承,意外穿越美食的俘虏世界,意外成为一龙养子,四个意外成就了美食世界的霸主——饕餮霸主-乐天枫。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太空探索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太空探索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太空的基础知识、其层次的划分,以及人类为探索太空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 经济学会撒谎:为什么经济学家是靠不住的

    经济学会撒谎:为什么经济学家是靠不住的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旨在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致,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人所用。????本书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谎言、也装满了对经济学的深刻解读。本书可作为一本经济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一本草根阶层解决生存问题的红宝书、白领阶层关心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小说,亦可为经济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看问颢的另类视角。
  •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你最喜欢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在人生中,有些事必须得到别人的信赖才能实现;生命的源头就是知识和智慧,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和源头相连;当上苍要把更大的好运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又茫然失措,徒然让机会溜掉;每个奇迹总是始于一种伟大的想法。或许没有人知道今天的一个想法将会走多远。只要沉下心来,你就会听见目标就在不远处。让我们从故事中去汲取这些人生的智慧,本书推荐了300篇哲理的小故事,希望读者们从中启发智慧以及受到激励。
  • 百变情人:恶少杠上女家教

    百变情人:恶少杠上女家教

    白天,她是留着厚刘海、戴着黑眼镜、穿着土气的丑小鸭,夜晚,她是穿着惹火、举手投足间魅惑众生的娱乐会所头牌。在她为钱所困时,一则招聘丑女家教的启示吸引了她。扮丑可是她的强项!可该死的,她的学生居然是个腹黑的绝美男!嘲笑她,忍了!捉弄她,忍了!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恶少,接招吧!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 无上斗魂

    无上斗魂

    这是一个神奇的斗气世界,人们觉醒了千奇百怪的强大斗魂;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强大传承,让无数高手趋之若鹜。少年石天一朝崛起,奇遇不断,得惊天屠刀暗月,夺动地长剑弑神,铸撼魂神来之笔,醒骇世无上斗魂,练强大星月圣典,拥神奇五叶奇莲,战无敌众神之巅,永傲世龙吐莲花。
  • 第一人主

    第一人主

    从死亡的余烬中走来,勘破层层迷雾,刀斩乾坤,成就宇内第一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