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报仇投资颇大,而且不一定成功,且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日夜想着报仇一事,便不只“心动”,而且要行动,到时连自己都会元气大伤,因此我还是主张有仇不报。
有仇不报是君子
不要因为你对你的敌人而燃起的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有部电影描述了这样的故事:
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一位牧场的主人因为全家大小被土匪枪杀,因而变卖牧场,天涯寻仇。
可是当牧场主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找到凶手时,才发现那可恶的凶手已老病缠身,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毫无抵抗能力,极度虚弱地要求牧场主给他致命的一枪。牧场主把枪举起,却又颓然放下。
结果,牧场主无比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夕阳斜照的大草原中沉思,喃喃自语:“我放弃一切,虚度了十几年寒暑,如今我也老了,报仇,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难免有点虚构,但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先来看看一个要“报仇”的人所需的投资:
精神的投资——每天计划报仇,要花费很多精神,想到切齿处,情绪剧烈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
财力的投资——有人为报仇而投下一辈子的事业,大有“玉石俱焚”的精神。
时间投资——有些仇不是说报就能报,三五年,八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也报不成,纵使报成了,自己也年华已逝。
由于报仇投资颇大,而且不一定成功,且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日夜想着报仇一事,便不只“心动”,而且要行动,到时连自己都会元气大伤。因此,我还是主张有仇不报。
一个成熟的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报仇虽可解“心头之恨”,但“心头之恨”消了,也有可能失去了自己。所以“君子”有仇不报。
得饶人处且饶人
民间有这么一个故事:
说是有两位庄户人家,一家的牛吃草过界,糟蹋了另一家的庄稼,两人便吵了起来,各不相让,最后打了起来,双双被送进了县衙。
县太爷那会儿心情不好,也不问青红皂白,惊堂木一拍,喝令两人,将县衙门外刽手子们练功用的石碌碡合力扛回村去,再回来告状。
两人面面相觑,可是要对付二三百斤重的石碌碡,还真得要齐心协力。
尽管如此,只搬到大路上,两人已精疲力尽。
坐在路边的树荫下,一阵微风吹来,两人如醍酮灌顶,蟠然醒悟。遂租来一辆马车,将那石碌碡送回县衙,悄然息讼,携手而归。
民间还有另一个故事:
某甲受人诽谤,感到名誉受损,便带一把杀猪刀去找那诽谤者算账。
途经长长的河堤,一路垂柳拂岸,白浪逐沙,水鸟在木船上盘旋。在碧蓝的天空倒映下,河流仿佛玉带轻盈飘动……为眼前的美丽景致所吸引,某甲步子渐渐地慢下来,后来干脆坐在草坡上折一枝柳条做笛,吹奏着放牛小调,全然忘记了腰间还藏着尖刀,忘记了此行的目的。
外部的环境可以平息内心的情绪,几百斤重的石头使人想起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又何必为小事争吵。自然的美景平息了心头的怒火,理智战胜了癫狂。
有两个在大学是同学的男士,毕业后一起进入演艺圈,他们都很有才气,在学校的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两人虽然彼此惺惺相惜,却也因好强而暗中较量。
两人虽然都在演艺圈,但一位选择当了导演,另一位则选择当了演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两人都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很出色,也各自拥有了一席之地。有一次,刚好有部电影让他俩合作,基于两人是要好的同学,而且心里对彼此的才能和需求都非常了解,所以爽快地答应一起合作。
这个导演对于演员一向要求严格,所以在拍戏的过程之中,虽然是自己的同学也毫不客气地加以指责。而已经是名演员的老同学也总是有自己的意见,所以片场的火药味总是很浓。
有一天,导演因为几个镜头一直拍不好,不禁怒火中烧,对着自己的老同学大发脾气,一句重话马上脱口而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烂的演员!”
名演员一听,脸色苍白地愣住了。他走到休息室,不肯出来继续拍戏。
经过众人的劝说,导演摸着鼻子走到休息室,对老同学说:“你知道,人在生气时,难免会口不择言,可是冷静下来想了想……”
名演员一听,对方是来道歉的,头不禁抬得高高的。
导演一见他那副模样,竟然支支吾吾地不讲出后面的话来,过一会突然说,“我……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你是个很烂的演员!”
此话一出,后果可想而知了,名演员退出这部电影,两人从此绝交。
两人在演艺圈奋斗一生,年华渐渐老去。直到名演员患了重病,临死前要求见导演一面。
导演听了急忙赶到医院,在名演员咽下最后一口气前,才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我发誓,你是我这辈子所见过的最好的演员!”
名演员注视着老同学,含笑而逝。两人多年的心结,虽然终于冰释,只可惜稍嫌晚了一些。
人要勇于及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掩饰自己的错误,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红楼梦》中有句名言:“得饶人处且饶人。”佛家更有句名言:“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