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小老板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诚信乃为商之本
“金碑银碑不如好口碑!商家只有诚信经营,让消费者放心,才能保有市场。”说这话的是中国小商品城经营户季志超。
季志超,1992年开始在中国小商品城篁园市场经营日用百货生意至今。他是义乌市场5万余经营户中的一名普通经营者,十余年的经商经历让季志超悟出了生意人最根本的生意经:老实做人,诚信经商。
季志超不善言辞。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他沿袭了第一代义乌商人的勤耕好学、包容诚信的精神。季志超谈笑中透露,这个精神是祖辈父辈和老一代义乌人传承给他的,并在他的骨子里扎根。
跟着父亲做生意,父辈把诚信经商的精髓灌输给季志超。当季志超成为父亲接班人继承父亲事业时,这种诚信的准则更成为他开辟自己事业途径的一个指南。在季志超的客户群中,传着一段认同季志超诚信经商的佳话。1992年,一位上海客户从季志超处进了一批货物,当时多付了季志超1000多元。季志超晚上回家结账时发现实际收款比收货单金额多了千余元,他就一笔笔查账,结果查到是上海客户货款有异常。连夜,季忐超就打电话向上海客户核实,上海客户在得知这1000元是因自己粗心多付,而对方却连夜打电话告知并让其有空去拿回这笔钱时,顿时对沉默寡言的季志超十分信服。此后,这位上海客户一直和季志超保持十几年的贸易往来,他还不断介绍自己的朋友到季志超店里进货。
一个人为人处世,信用十分重要,这是人的名誉之本。对于小老板来说,有无信用,更是决定经营成败的生死线。
美国有一位叫凯琳的妇女,用了10多年时间就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面包店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企业。凯琳认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制胜,赢得信誉,必须以诚取胜。为了取信于消费者,她在包装上面将生产日期注明了,将成本与利润标明,使顾客知道面包的新鲜程度和定价标准。凯琳绝不卖超过3天的面包,她时常派人到商店收回过期的面包。
有一年秋天,凯琳所在的州发大水,交通不顺畅,面包缺货。而凯琳却派人将因洪水阻挡而超过3天的面包进行回收。回收面包的汽车路过灾区的时候,被饥饿的人们围住,执意要买过期的面包,但押车的运货员就是不肯卖,并解释道:“不是我不乐意卖,实在是公司的规定太严格了。倘若有人将过期的面包卖给顾客就会被开除的。”但饥饿的人们却执意要买。正巧碰上几位记者,记者知道情形后,又代表群众提出抗议:“现在是非常时期,总不能让人看着满车的面包挨饿吧?”运货员无奈之余,灵机一动,凑到记者耳边说:“我有个好办法,卖,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肯;但是抢,我就没有责任了。”运货员一席话,点明了饥饿不堪的人,不一会儿一车面包便被抢空了。运货员还特意让记者拍摄了一张自己阻止群众抢面包的照片,从而证明面包被抢不是自己的责任。
这件事情被记者一再渲染,使凯琳的面包给消费者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公司声名鹊起,生意越做越兴隆。
搞经营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要在维护顾客利益的基础上赚钱。诚信经营是经商的根本,能在消费者中赢得信誉,钱才能赚得长远。
有一家私营公司的董事长,当他还是一个农民时,家徒四壁,更没有办公司的经验。
当他决定办厂时,邻里和朋友们都愿意帮他,借给他十几万元资金,结果他成功了。有人会问,人们为什么无条件地借钱给他。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还是在人民公社的时候,他和一位工友打赌,谁输了就要把村中晒谷场上的一大堆石头挑走。结果他输了,他二话没说就去谷场上挑那堆石头。和他打赌的人对他说:“这只是玩笑,不要当真。”但他却说:“既然打了赌,就得算数。”一大堆石头,断断续续地挑了两个月,露出了一大片空地,他种了几棵桃树,现在这几棵桃树每年都结满了果实。人们在吃桃子的同时,无不赞美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把钱借给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不放心呢?
在小本经营中,诚信也是商人千金难买的一笔财富。事业的大树靠诚信浇灌才能枝繁叶茂;如果图小便宜,自毁信用,无疑是自断财路。所以,小老板一定要把诚信作为无价之宝来珍视。
诚信是用之不竭的财富
有一个富翁,他从创业到事业的辉煌,都是靠负债经营,几十年过去了,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偿债风险,银行一直对他十分信赖。
有个年轻人感觉很惊讶,便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富翁回答说:“我把还钱当存钱。”
“您说什么,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能再说得详细一点吗?”年轻人好奇地问。
富翁进一步解释说:“在过去几十年里,我每次都是按时归还贷款。从来都不拖欠。时间长了,我在银行的信誉就非常好,表面上我是还了一笔钱,但实际上我是把钱暂时存在银行里。银行认为我守诚信,当有困难的时候,我随时又可以把还的钱再借出来。如此,整个银行成了我的金库,何来偿债风险呢?”
原来富翁是靠自己的信誉诚信经营。年轻人明白了,诚信原来也是小老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诚信不仅是做人的原则,同时也是小本经营的原则,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作为小老板,诚信决定了你的事业能否壮大,能否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诚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重要。不讲诚信的人,无人愿与之打交道,不讲诚信的企业,没有人和组织愿意与之共事。成为孤家寡人,还做什么生意?等待它的将是市场的淘汰。同样,一个没有诚信的小老板更是难以发家,也许可“赢一时之利”,但一定会“失长久之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并说:“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小老板经营事业要以信誉做保障,这一点绝不含糊。可以说,信誉是小老板致富的源泉。失去信誉的小本经营不仅谈不上发展,而且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商界有“信誉比金子还贵”的说法。
经营者足社会资源的组织者,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可能是诚信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不讲诚信最大的受害者。做企业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对诚信问题有更深的体会。
王先生是某家杂志社的编辑,曾用一种很好的社交形象树立起了他的信誉,结果由一个普通的编辑一跃成为一家刊物的主编。当他有了自办杂志的想法时,先向一家银行借了一笔他并不急需的钱,他之所以借这笔钱,目的是为了树立他的信誉。这笔钱借到后,他放在抽屉里并没有用它,当还款日期一到,便将它还给了银行。如此几次以后,他取得了这家银行的信任,慢慢地,这家银行借给他的钱款数目大了起来。最后一次他借的金额是一笔大额贷款,这家银行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原来王先生萌生自己办杂志的念头时,他估计了一下,起码需要2万元,而他手头上总共才不过8000元。于是,他到那家银行,找每次借给他钱的那个职员,当王先生将计划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以后,他愿意借给王先生1.2万元。不过,他要与银行的经理洽谈一下。最后,这位经理同意如数借出1.2万元,还说:“我虽然对王先生不太熟悉,不过我注意到多少年以来王先生一直向我们借款,并且每次都能按时还清。”王先生就是这样通过光明正大地使用心计获得了别人的信赖。要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笃诚、守信及勤劳都是最根本的要诀。王先生说,他现在已是几家银行中最受欢迎的人了。
一个人的信用、信誉不是从天而降的,不是想有就有的,而是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累积起来的。在一个创业者的信誉里,应装着太多对自己的约束,对别人的承诺,也装着太多超人的付出。然而,一旦信誉确立起来,它的威力和作用之大,几乎是难以用金钱数目去估计的。挣钱易,挣信誉难!
作为小老板,诚信尤为重要,它将为以后开创新天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为你开创一个广泛的人脉空间。
诚信招牌需要用心呵护
两个人在同一个村里各开了一家小药铺,一个在村南,一个在村北。村南的人是一般医生,村北的是从大地方来的“名医”。当然,在村民们眼里,村北的医术要比村南的高。因此,刚开始经营,村南的药铺门可罗雀,而村北的药铺则人如潮涌。
看着生意如此红火,村北的人便开始扬扬得意了,他为病人抓药时总是自作聪明,贵药少称,便宜药多称,混合后药品总量不变,无人能发觉。因为这样做,病人服用了后不会达到预期效果,他只想让病人多光顾几次。
然而,村南的医生并没这样做,他不想如小商贩那样在秤上做文章,觉得不能蒙骗病人——药品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依然分量称足,该磨碎的磨碎,该切片的切片,按要求将每一剂药处理得很恰当,一些变质的药哪怕蚀本扔掉,也不给病人,即使大部分病人看不出名堂。
如此过了半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都说村南的医生医术提高了,且高过了村北;在村北几次看不好的病,在村南一次就会治好,真是奇怪。
于是,村南医生家中的病人越来越多了,他的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相反,村北的生意却越来越不景气,最终关门大吉了。
其实,并不是村南的医生医术高于村北,而是由于村南医生诚实,他不欺骗村民,处处为病人考虑,保证开出的药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因此,受到患者的信赖。他药店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了。
生意场好比一张网,生意人也就是网上的结,完全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若是贪图近利,或者欺骗老客户,或者乘某种有利的机会,从老客户身上狠捞一把,或拖欠老客户的货款长期不还,甚至准备赖账,如此等等,你的生意就算做到头了。对待生意伙伴必须始终抱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己要赚钱,也要让人家有钱赚,生意才能长久做下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千万不能利令智昏,连立足的东西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