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阿欣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她是以当时公司的最高学历进入这家贸易公司工作的。上班一开始,阿欣就受到了领导的器重,公司里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她的参与。很快,她便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公司出了名。她的能干是无可挑剔的,可惜的是,阿欣很快就懈怠下来,她觉得工作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了工作热情,变得很拖拉,这种工作作风导致工作上常常出现一些小差错。慢慢的引起了领导的不满,领导不再把重大的工作的交给她,而是委派其他的同事,阿欣感到很失落,明明是自己看不上眼的工作,现在却交给了别人,总有一种受委屈的感觉,于是阿欣改变了态度,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发现自己在经受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了,停滞不前是导致目前状况的根源。她不再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决心从零做起,重新开始,很快她又凭着进取心和熟练的业务获得了领导的重用。
我们在生活中都能遇到类似的情况,许多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认为可以松松心了,可是,他们没有看到,社会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人们的心态也在不断的跟着转变。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但总有一天成绩也会褪色,甚至会变得毫无价值。
许多事情,在初始的时候总是新奇而富有创造性的,但只一会儿的功夫,就变得又老又旧。年轻人总认为中年以上的人是古板的。相反,年长的人总是认为现代的年轻人是多么的无知。
任何人对于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在达到目的之前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做种种的努力,但是有很多人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就后,就抱着“守成”的观念,再也不肯前进一步了。像这种人就会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甚至压抑其他人的成长。因此,眼前的小小成就只可以让你小小的高兴一下,切不可因此而得意忘形,忘记了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甚至忘记了你自己。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1.如果不满足目前的小小成绩,就会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上班的人仍不忘继续学习,做生意的不断搜集信息,强化企业实力,这些都是在创造机会、寻找机会。
2.小小成就也是一种成就,这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但社会的变化太快,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你在原地踏步,社会的潮流就会把你抛在后头,后来者就会从后面追赶过去。相比之下,你的“小小成就”在一段时间后根本就不是成就,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可能。比如在十年、二十年前,大学生确实稀罕,而现在呢,已经到处都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经不是新闻了。
3.一个人如果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就会积极向高峰攀登,就能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说,原本只能挑100斤重担的人,因为不断的练习,进而突破极限,挑起120斤甚至150斤的重担!因为一个人只要安于现状,就会失去上进求变的动力,没有动力,就无法付诸切实的行动。若只知满足于现实一点点小成就,不思进取,是不会有大作为的。
不可能指望一个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的人有什么大作为,因为他们往往是安于现状的。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体内还有许多潜力可挖,也还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白白浪费耗损,面对停滞不前的现状他们还能不为所动、安之泰。也许他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收获或成就,但他们永远只能被眼前的小小成就蒙蔽了眼睛,看不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些小成就成了他们可炫耀的资本,却不知人生还有更多伟大的目标等着去实现。就这样甘于平淡的生活,他们体内曾潜藏的那点潜能也将因为长久的被弃之不用而逐渐荒废消亡。只有那些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着点点滴滴的进步,时刻希望攀登上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并愿意为此挖掘自身全部潜能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巅峰。那些永远追求前面目标的人是不会陶醉在已有的成就里的,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达到更美好、更充实、更理想的境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进步当中,他们完善着自我,也完善着人生。
弗兰克狄福被誉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运动作家。他曾经为《运动画报》执笔27年之久,先后得过6次运动作家奖,完成了10本著作,达到了人生的颠峰。然而弗兰克狄福却在年过50岁以后,一手推翻了多年来在运动界所累积的声誉,改任《国家报》的总编辑。理由是,他觉得从前的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他愿意接受新的冒险,进人一个全新的领域。
弗兰克狄福拥有着骄人的成就,可他却未因此而洋洋得意,骄傲自满,反而更加鞭策自己必须不断地再突破和创新。与此相反,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自狂、懈怠而导致一败涂地。原本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因为未能精益求精,而轻易化为乌有。自满是失败的温床,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还是有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犯了自满的毛病。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错把当初设定的“成功”当作了最终的奋斗目标,当自己取得了小的成绩,就以为大功告成,而松懈了奋斗的劲头。
而真正追求成功的人只是把眼前取得的成就看作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而已。在这一点居里夫人堪称典范。
一次,一位朋友到居里夫人家中做客。他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手里正在玩弄的是英国皇家学会最近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他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那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让孩子随便拿着玩呢?”居里夫人笑着说:“我只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是玩具,只能看看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正是以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后来她和丈夫共同发现了镭元素,然后她又独自发现了氧化镭,并分析出镭的单体,为科学研究和医疗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的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
人类需要探求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那些虚怀若谷,得意而不忘形,不断前进的人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正确认识自己自己有优点就发扬,有缺点就改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对自己都不了解,做人一定失败。
要认识自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因为你会发现自己长得很丑,没有过人的才能,不会伶牙俐齿,动作笨拙,一无是处。
你也会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老子天下第一,无所不能,傲视群雄,敏捷矫健,完美无缺。
然而,这一切都是自我感觉。
在社会现实面前,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大学生求职之后的自我认识与感受:“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对任何人都是件大事,我也不例外。念了十多年书,早就盼望着找到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学的是空调专业,可大学期间我对自己的专业一直没有什么兴趣。五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各种不同的业余工作和兼职工作,从工人、服务员、推销员、秘书到夜总会舞台监督、心理咨询员……我觉得自己英语还不错,电脑操作也比较熟练,又有若干兼职工作经验,相貌气质也不太差,于是,我抱着极大的希望,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人才招聘会。
由于自认为条件不错,我更钟情外企,于是在场内上千国内公司中,只挑拣着递出了几份简历,便直奔专门是外企招聘的展馆。
这里有不少世界闻名的大公司,广告也几乎全用英文书写,我心想:幸亏我的英语还不错。我一家家展台走过去,看着应聘条件,越看越心凉,因为无论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最少需要二至三年工作经验。随着一路走,我一边看着别人怎么求职。几乎每个展台前,人们都在用英语交流,其流利程度,我掂量掂量自己,恐怕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原来的张狂已经被我统统收了起来,心也变得越来越虚。
正当我心灰意冷又不肯服输时,一位小姐把一张宣传材料递到我眼前,上面介绍的是美国B公司。B公司从事的是策略咨询顾问业务,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我不禁又跃跃欲试了。我拿出自己的英文简历,忐忑不安地等待面试。几分钟后,一位面带微笑的男士坐在我的对面。他用英语问我为什么想来B公司,不知是心情紧张,还是对英语有些生疏,我开始没有完全听懂,只好硬着头皮请他重说一遍。他又让我举出一个认为做得最成功的商业案例。天哪,我什么时候做过生意!他又让我谈谈工作中获益最大的事情,没等我说几句,他就很客气地打断了我的话:“谢谢,如果聘用你,我们会在两周内与你联系。”出了展馆,我的心情很复杂,也很伤心,这个结果对一向很自信的我绝对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同时也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曾为之自豪的工作经历和英语水平都没有想像中的分量,那么,我的优势究竟在哪儿呢?我不禁对自己的能力和自信产生了怀疑。”这位大学生终于在现实面前真正认识了自己,这就说明认识自己不仅仅是自我感觉,而是要从多方面来实现的。
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接受自己的缺陷,极力掩饰,或者刻意伪装,这样就会形成病态人格,无法实现成功人生。
一位知识分子看到商海容易发财,毫不考虑就辞去了工作,下海经商,不料两年下来,血本无归,自己也无处安身。我的一个学生,一心想创作,整天只是写呀写,一篇篇小说寄出去,如泥牛人海。结果学业没有学好,创作也没有成功的迹象。
这些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
当年,傅雷先生的儿子也一心想成为文学家,傅雷及时指出儿子的长处不在创作,而长于研究。儿子听取了父亲的劝告,认识了自己,选择了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最后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认识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现实,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