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企业管理者,本来下令下午加紧包装一批货物,明日发运。可是偏偏不凑巧,下午有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小伙子们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都想请假。若是按小说家的构思,结果无非是两个:第一是经理悬以重赏,发相当于三天工资的奖金,于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家一致决定留下,心情舒畅地顺利完成任务;第二是管理者采取重罚,下午一律不准请假,不上班以旷工论处,扣掉当月奖金,于是“重罚之下,人必畏之”,大家谁也不敢走,任务得以完成。可是这位管理者却偏偏未落俗套,他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时手里握着一沓足球门票,宣布:“下午专车送大家去看球,晚上全体加班。”于是欢声雷动,结果自不待言。承蒙管理者的一番苦心与盛情,小伙子们就是晚上通宵赶工,也要把任务完成。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弹性”地处理问题。面对困境,顺应人心,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则既能维护员工的利益,又避免了冲突。
第12天监督制度要跟上
【管理箴言】
管理者对员工的监督,就像渔翁套在鱼鹰脖子上的绳子。
【实务操作】
许多管理者常常会将信任与放任混为一谈。放任员工的后果是:不但把工作成绩冲得一干二净,还会殃及整个企业。身为管理者不可不防!
有的管理者每次向员工交代任务时总是说:“这项工作就全拜托你了,一切都由你做主,不必向我请示,只要在月底前告诉我一声就可以啦。”这种授权法会让员工感到:无论我怎么处理,管理者都无所谓,可见对这项工作并不重视,就算是最后做好了,也没什么意思,管理者把这样的任务交给我,不是小看我吧?
不负责任地下放职权,不但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他们的不满。对放任进行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监督。
监督,一方面可以督促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使员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员工工作的态度。
第13天影响员工用信条
【管理箴言】
工作信条是激发员工动力的有效方法。
【实务操作】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信条,新闻工作者以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为基本工作信条,整个服务业的工作信条是“顾客就是上帝”。的确,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工作信条,它们有的可能比较笼统,不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但谁也不能否认正确的工作信条对员工工作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作为管理者,必须有自己的管理原则,有坚定的信念和一套明确的方法,坚持正确的管理方针,设计一种理念,并让组织成员真正掌握、了解这种理念,进而把它贯彻到生活、工作当中。
所谓理念,就是指要有工作信条。一个管理者若不能将自己的理念转化为组织文化,并让大家接受,这个管理者注定是失败的。管理者在制定合适的工作信条时一定要注意其可行性,使员工容易接受和执行。
工作信条是组织的“精神领袖”,信条的制定工作必须由管理者亲自来做。如果随便让秘书或别的“才子”员工代劳,随便将与组织工作不是特别贴切或是格格不入的古今中外英雄豪杰的名人名言搬过来,然后张贴在墙上告之员工“这是我定下的工作信条”,会贻笑大方的。
第14天培训应该制度化
【管理箴言】
培训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最大福利。
【实务操作】
唐骏曾经说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培训就是一种复制别人成功的方式,它可以把别人的先进部分,有效地“移植”到一个或多个人身上,从而发扬光大。个人的优秀很难带动整个组织进步,只有一个组织内所有的人都达到优秀的程度,这个组织的效能才能达到最高。所以,企业一定要把培训制度化,策划一套合理的培训方案。那么,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如何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呢?
培训前,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什么人需要培训,培训什么。
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有能力的、自给自足的员工,也就是经过培训,这些员工能够完全领会管理者的意图,明白组织目标,并在任何情况下不需持续监督就可以自己工作。想一想,如果员工一天到晚跑到管理者那里来询问他们早该知道的事情,管理者的工作量会因此无限增大,这将是多么劳心的一件事。因此,管理者必须要让自己的员工成熟起来,尽量能够和管理者步调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员工都需要培训,至少让他们熟悉自己所在的这个组织,熟悉管理者的工作方式,熟悉员工自己的工作流程。
在设计培训方案时,第一步是确定培训对象,接下来就要根据这些对象的基本特点确定培训内容,管理者得首先想一下,谁必须接受培训,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通过培训希望得到的“理想产品”是什么,然后把这个理想贯彻到培训方案里。
第15天集中精力办大事
【管理箴言】
重要的事情绝不可以被芝麻绿豆的小事所牵绊。
【实务操作】
任何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并把它做好,管理者的工作才会变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凡取得卓越成绩的管理者,办事的效率都非常高。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至关重要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主次之分,如果不分主次地平均使力,在时间上就是一种浪费。所以,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的领域,在主要工作上花精力,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
效率专家艾维·李曾给出过一套思维方法,告诉大家怎样才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艾维·李建议管理者把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依此类推。早上一上班,立即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下班为止。即使有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只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也不要紧,因为它是最重要的工作。这样坚持下去,每天都从最重要的事开始,这样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已把所有迫切需要干的事情都做完了。
第16天会后落实是关键
【管理箴言】
落实是一切决策的生命线。
【实务操作】
管理者开会是“家常便饭”,会后剩下的就是落实工作,任重而道远。拿破仑·希尔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才是最聪明。”由此可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都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体现出“伟大”二字。
作为管理者,应该监督和执行会议制定的各项决定,将其落实到实处。落实出效益,没有落实,所有的会议、战略、目标、制度都是空谈。
管理者要让落实成为一种组织文化,并使员工养成这种行为习惯。具体地讲,就是要推行岗位工作责任制,使工作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考核制度等内容落到实处,成为全体人员自觉执行的行为规范。要在增强职员个体“落实意识”的同时,增强整体协作的落实氛围,使员工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发扬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能否把会议精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是否抓落实,是否能将会议上的精要转化为行动。有落实才能发展,一个部门要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件件地抓,抓一件,成一件。
第17天执行团队需建立
【管理箴言】
一个高效、协调的执行团队决定了企业战略政策的落实和执行的到位。
【实务操作】
杜克是一位多种能源制造商、运输商和经营商。杜克创立的“杜克企业”更是一家市值高达490亿美元的大型企业。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中,杜克将企业业务由原来的能源制造和销售扩展到新的更大的范围之内。新的业务范围具体包括:实物资产(如能源工厂和输送管道)的加工,天然气和电力的买卖,以及风险管理等金融业务。为了实现这个新的战略目标,企业革新了原有的人才结构。
杜克开始构建一个新的执行团队,并列出了其成员需具备的四种基本技能:功能性技能、商业技能、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功能性技能要求每个执行者必须拥有管理该部门的背景;商业技能则要求团队执行者应了解杜克的商业模式以及它的赢利方式;管理技能则意味着执行者具有管理、规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能力;同时,执行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技能。
对于杜克的企业来说,拥有一个执行新战略所需要的执行团队比什么都重要,这个团队的突出之处是它拥有极强的执行力,这就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使得杜克的企业再现生机,续写辉煌。
由此可见,一个执行团队对于管理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着企业执行力以及竞争力的强弱。只有建立高效的执行团队,将执行进行到底,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18天企业文化需塑造
【管理箴言】
优秀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员工的使命感、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
【实务操作】
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中有“七精神”,即“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虚,顺应时势,感恩戴德”。
“工业报国”是就企业与国家的关系而言的,强调企业发展,是为了振兴国家;“光明正大”是就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强调在企业与社会各界交往中,要光明磊落,真诚守信;“团结一致”是就企业员工间的关系而言的,强调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奋斗向上”强调的是对事业的开拓精神;“礼貌谦虚”强调的则是对顾客的服务精神;“顺应时势”则强调的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精神;“感恩戴德”强调的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这样一个价值观体系是由企业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出的,之后便以理念的形式,注入每个员工的心中。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激励下,松下电器从一个街道弄堂的小工厂变成了世界知名的大企业。
那种不适应企业的社会属性及其发展规模与模式的企业文化,会直接或间接地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极大地削弱甚至毁灭企业的存在价值,而一个企业失去其存在价值就不可能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企业以商业价值为依托的社会价值也将无从体现。
第19天权力不能超制度
【管理箴言】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实务操作】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企业内的任何员工都必须遵守既定的规章制度,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制度的权力存在。
说到底,企业是一种关于人的组织。人的复杂性、多样性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套用于约束、规范、整合人的制度,它的作用就是使价值取向多样化,使行为特质不同的人达成某种一致性,最终实现企业追求的共同利益。
一套良好的制度,可以让企业运转有序,让员工的行为有度,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有章可循的管理方法。同时,制定切实合理的管理制度也是管理者树立威信的有效手段。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可以展示管理者的手段和魄力,提高管理者的威信。
当制度订立出来后,管理者就要带头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使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制度的特权。管理者必须敢于严格处理破坏制度者,不畏惧权威和恶势力的挑战,不要给予任何人破坏制度的机会。要在企业中建立起制度高于一切的理念,权力更是不能超越制度。
管理者还要在企业中创造一种“遵守规章制度可敬,违反规章制度可耻”的氛围,倾注心力搞好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是确保制度贯彻执行的长效方法,这需要管理者长期不懈地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第20天制度模式可创新
【管理箴言】
企业制度的创新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力保证,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