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0100000012

第12章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子。

2.掌握文中的基本文言知识。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品味本文委婉含蓄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孔子简介,熟读课文。

一、导语

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种流派,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先秦诸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

二、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三、简介背景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一遍)

(1)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没听清读音的字画出来。

(2)进一步明确读音。

2.叫2~3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如发现读音错误问题及时纠正。

3.分组朗读。

4.全班齐读。

5.要求学生各自结合课文注释朗读,大致疏通文意。

(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自己结合注释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向本组同学提问,学生自行解决)

6.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进一步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并进行朗读提示。

一、教师检查熟读课文情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2.采用分段进行法,检查学生结合注释能大致疏通文意的情况,一学生读一遍,另一学生翻译一遍,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二、课文分析

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分段进行,教师可稍作朗读提示)。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他责怪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由以上分析,我们读这一段时注意“季氏将伐颛臾”是陈述语气,应读得平稳一些,后面一定要把孔子责怪冉有的语气和反对讨伐的鲜明态度读出来。重读“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求”、“过”,下文三条理由读时应高昂、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为”的反问语气。

教师放本段录音。

学生若干名朗读并背诵。

全班同学背第一段。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要求学生画出来。

明确: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以前后桌为一组,选一代表发言)

明确: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是冉有的推托辞,语速不能过快;孔子的话中“求”、“是谁之过与”应加重语气,口气坚决而又委婉。

放本段录音。学生若干名朗读、背诵。

全班同学齐背第二段。

当冉有再一次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责任时,又遭到孔子的驳斥,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三次对话,并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孔子的正面主张也就是他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

学生讨论。(前后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明确: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明确:“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祸起萧墙”,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重后果,沿用至今。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求”第三次被孔子直呼,同样应加重语气,且要把孔子这句话的紧张严肃语气读出来。孔子在表明自己主张时的几句,应读得情绪激昂。

放本段录音。学生若干名朗读、背诵。

全班同学齐背第三段。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板书总结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归纳出孔子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并加强背诵。通过朗读提示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全班同学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做阅读训练,总结文言知识,对全文进行小结。

一、检查复习背诵

抽查2~3名同学背诵。

二、阅读训练

提供下列材料给学生,教师适当解释其中难懂的词句,让学生拿课文和材料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突破本文的难点。

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1:注释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抱,环绕。

译文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材料2:注释道:引导。格:亲近归附之义。

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要求结合课文比较,进一步明确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课文和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分析,可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修文德,以德报人,反对法治,主张礼治,反对武力征伐。

三、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情况。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来、安,使动用法

2.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1)无乃尔是过与。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答案:(1)恐怕该责备你吧!

(2)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A是

(1)例句: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出处:正确,与“非”相对。

(2)例句: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出处:《季氏将伐颛臾》

释义:这

(3)例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出处:《木兰诗》

释义:判断词,是。

B疾

(1)例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出处:《扁鹊见蔡桓公》

释义:病。

(2)例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出处:《季氏将伐颛臾》

释义:厌恶、痛恨。

(3)例句: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出处:《触龙说赵太后》

释义:快、急速。

(4)老例句:问之民所疾苦。

出处:《西门豹治邺》

释义:疾苦、痛苦。

(5)例句: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出处:《劝学》

释义:强。

(6)例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出处:《史记·孙膑传》

释义:妒忌。

C止

(1)例句:陈力就列,不能止者。

出处:《季氏将伐颛臾》

释义:停止。

(2)例句: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出处:《愚公移山》

释义:禁止、阻止。

(3)例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出处:《狼》

释义:只是、仅仅。

D见

(1)例句: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出处:《木兰诗》

释义:看见。

(2)例句:曹刿请见。

出处:《曹刿论战》

释义:召见。

(3)例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出处:《季氏将伐颛臾》

释义:拜见、谒见。

(4)例句: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表被动,相当于“被”。

(5)例句: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处:《敕勒歌》

释义:xiàn,出现。

(6)例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出处:《失街亭》

释义:见解、见识。

E过

(1)例句: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出处:《晏子使楚》

释义:走过、经过。

(2)例句:过犹不及。

出处:《论语·先进》

释义:超过。

(3)例句: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

出处:《小石潭记》

释义:过分、过于。

(4)例句:是谁之过与。

出处:《季氏将伐颛臾》

释义:错误、过失(名)。

(5)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出处:《季氏将伐颛臾》

释义:责备。

(6)例句:且尔言过矣。

出处:《季氏将伐颛臾》

释义:错(形)。

(7)例句:故尝与过宋将军。

出处:《大铁锤传》

释义:拜访、访问。

四、布置作业

预习《寡人之于国也》。

五、延伸阅读

阅读《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列题目。

1.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文章描写的孔子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2.四位学生的性格各是什么?

3.从中进一步体会《论语》通过记录言行,刻画人物神态和性格的语言特点。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三年级.上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三年级.上册

    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有教育行政强力推进,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从教育实践角度看,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短缺,基础薄弱,“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 海上鏖战

    海上鏖战

    本书介绍了马塔潘角战役、北极航线战役、马来西亚海战、莱特湾战役、北角大海战、瓜岛海空战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上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上册

    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有教育行政强力推进,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从教育实践角度看,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短缺,基础薄弱,“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
  • 管理心理学作业集

    管理心理学作业集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统计学及社会学的基础上开展的关于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科学的研究。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探讨有效的激励手段,目的在于运用这些科学理论和激励手段大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达到组织期望的目标的学科。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文学名著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文学名著的故事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异能者飞仙路

    异能者飞仙路

    身聚神技逆苍天,国破末世烛残年!凡间异变修超能,穿越时空斩大仙!百万轮回将至!世间万物清零!集万家异能于一身,踏破虚空傲一世!幕后主宰是谁,天外天,界外界是哪?异能者斗修真,尘世人战仙神!封印破碎之日,生灵涂炭之时,林雨新征之始。。。
  • 林家娇女

    林家娇女

    林沁,林家二小姐,父母的宠儿,哥哥姐姐悉心爱护的妹妹,小日子过得无忧无虑。随父母兄姐回到京城,她的亲戚一下子多起来了,长兄娶妻、长姐出阁,林家二小姐的亲戚队伍越来越庞大,越来越豪华。不过,这些亲戚之中什么时候混进去了一个居心叵测的俊小子,居然声称要把她娶回家里去?兹事体大,可要好生和他理论理论!
  • 光环

    光环

    光环,光环,光环,这到底是什么,真的有这么只要吗,不就是一层身份罢了,可为什么所有人都这么重视它。
  • 花落一夏

    花落一夏

    花小染是一位编剧(现在是大学生兼服务员),有一天,花小染把盘子泼在了夏逸宸身上。于是,这么一段爱情,就此开始了。
  • 傲世情缘婉瞳天

    傲世情缘婉瞳天

    “夏医生,这是刚刚去世的病人叫人转交给你的!”“病人?”“对啊!38床那位”他就这样走了,永远的离开了她,当事业和爱情纷纷离开时,她终究没有撑住。一朝穿越,她是夏家被捧在手上的宝,亲情是她在另一个世界活下去的理由。“吴铭?”同名,一模一样,但心却不再是那样的透彻……“君傲天,你撑住,我一定可以救活你!”为了爱的人,她放弃了一生爱的职业,为了爱的人,她又从新拿起了刀,这一次,她不会让自己孤独……
  • 唯恋伊人

    唯恋伊人

    她一句话,他当真,当她抱怨当明星累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你在家休息吧,我赚钱养你。”当她受伤时他满脸心疼:“以后有什么事跟我说一声,你不要动。”他对她是言听计从。他在圈内出了名的不近女色,只因她不喜欢。
  • 大破苍穹志

    大破苍穹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类上天入地,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滞。逍遥门一个资质低下的弟子,误饮蟒血,习得《苍穹诀》。且看他如何演绎肝胆相照的兄弟情,如何编织与红粉佳人的爱恨情仇,又如何冲破苍穹、笑傲寰宇!心纳豪情,破苍穹,只因吾欲。问天地,何为汝梦?答曰万古。踏破万里山与海,游尽亿颗辰和星。瞬息间,越天河无数,只为情!兄弟唤,甘洒血。佳人念,愿抛颅。手持刃,不惜屠尽奸邪!壮志雄心仰天笑,踌躅满志视苍穹。寰宇间,谁主宰沉浮,数英雄!
  • 修炼大道

    修炼大道

    一个平凡的人,因求生欲望误食一株神草,从而有了成神的一个契机,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人上人...
  • 上清狐狸

    上清狐狸

    封神之战后,截教为天道所弃,圣人之下皆蝼蚁,凡修炼上清仙法者必遭天罚,幽禁于三十三外天的通天圣人有一天突然感应到,人间一只狐妖得到了他的传承……胡小玉穿成玉面狐狸后,为了摆脱牛魔王,努力修炼之余,作为狐狸精的她,还坚定地抱上了牛魔王的主子——通天圣人的大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皇极典创守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创守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