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保证人民通过选出的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我国还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用来保证广大职工、城市居民、村民,有效地参与管理国家、企事业及城市、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务。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权利。
出示案例:据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报导,南方某工厂在进行人民代表选举时,只进行了选民登记,经过长久的酝酿,提出两名候选人的名单。在投票那天,没有按照选举法的规定,让工人自愿投票,而是由工厂的一位工作人员,根据厂领导的旨意代为投票。由于工人没有参加投票,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为此,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干预和安排下,该厂的工人重新参加了投票。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中,工人没能参加第一次投票选举。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工人又重新进行投票。他们是在享受我国宪法规定的什么基本权利?这一权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行使这一权利有什么条件?怎样行使这一权利?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工人参加投票选举是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当中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材料当中的通过热线电话表达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报刊上发表自己写的文章,也是公民行使自己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方式。
(1)政治自由权利的基本内涵。
政治自由权利,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自由权利。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权利。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行政官员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人民代表和被选为各级人民代表或行政领导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②选举权获得的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投影:“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18周岁是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界限。年满18
周岁,意味着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所以,宪法赋予18周岁以上公民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从我国人民代表的组成也反映出我国人民代表成分的广泛性。
投影:我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代表总数:2979人这体现了我国代表成分的广泛性,也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我国,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附加刑罚。凡主刑服刑期间,均被剥夺政治权利,都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刑刑满释放后,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当然这是极少数。
③选民的权利。
投影:54页“选民在投票选举人民代表”的图示。
选民,即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选民对人民代表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也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选民有权对所选代表依法实行监督;选民还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④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及选举程序。
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两种:
区、县级和乡镇的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3年;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其人民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是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任期5年。
实行直接选举的程序:
A、划分选区;B、选民登记;C、提出和确定候选人;D、投票与宣布选举结果。
⑤正确认识和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所以要珍惜这一项政治权利。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高,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的人作为人民代表。这样的代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并代表人民参政议政。
第二,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六项政治自由权利是公民关心国家大事,表达自己见解和愿望的一种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民主权利。凡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不能享有这六项政治自由权利。
①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言论自由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国民主程度。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当然,自由只能做法律所允许的事情,任何自由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同样以不危害国家、社会安宁、不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为原则。
②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或社会群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出版物,表达思想、意见、愿望、要求的权利。
③结社自由。
结社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而组织或者参加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这是言论自由的发展和补充。所谓结社,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或目的,组织或参加某种社会团体。公民的结社,因目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结社。如商业结社中的公司、集团、中心商会等;另一类是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结社,其中有政治性结社,如: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妇联、职工代表大会等。非政治性结社是指各种协会、联谊会、促进会、各种学术性团体、宗教团体等,如欧美同学会、归国华侨联合会等等。
近几年来,我国有全国性各种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1100多个,地方性社会团体有10万多个,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文体卫生到联络友谊以及各类学科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社会团体体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违背国家法律,或者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登记,这样的社团就要被取缔。
④集会自由。
集会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一定场所,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发表意见或举行某种活动的自由。集会和结社都是多数人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表达意愿的活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集会是临时性的聚集,结社是长期性的结合,并且有固定的组织、章程和制度。
⑤游行自由。
游行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持标语、旗帜等标志,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示某种庆祝、纪念或抗议、声讨等强烈的共同意愿的自由。
⑥示威自由。
示威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某种抗议、义愤的情绪,并表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的自由。
以上分析说明,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都写入我国宪法,说明公民行使这些权力有法律的保证。同时也说明,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贯彻民主政治是我国最基本的法治原则,应该说公民享有上述一系列政治权利,正是贯彻民主政治的体现。(2)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表明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敢于讲话、敢于讲真话、敢于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见解,这充分体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但是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权利,不意味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证,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也就是说,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请同学们议一议:
“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自由。”这种说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第三,监督权。
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民代表的监督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这里明确监督的对象是:各级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进行监督的基本方式是:提出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对于违法失职的人民代表可以依法随时罢免。
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提出批评,对其改进工作提出建议,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所谓申诉,即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停职或开除公职等),对法院的诉讼判决不服,或者受到压抑、歧视等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述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
所谓控告,即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应向哪些国家机关指控、告发、举报?
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纪行为,可向各级纪委反映情况或控告、检举。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揭发、举报。
监督的内容:人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不仅表现在监督其违法和失职行为上,而且根据最近国家的有关精神,还有监督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公民依法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克服不正之风,增强公仆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着重在现实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
3.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954年我国制定了《宪法》将公民应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写入宪法。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第二,制裁和惩罚侵害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行为。
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国家对侵害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进行制裁和惩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对两个事例的分析,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下列三个内容。
第一,国家与公民的关系。这一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它表明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和谐统一和人民在社会的主人翁地位。 第二,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第三,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我国宪法之所以规定要年满18周岁,主要是因为年满18周岁的公民
A、生理、智力趋于成熟,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B、都能够参与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管理和监督
C、在法律上允许独立行动和独立生活
D、既依法享有选举代表的权利,又享有被选为代表的权利
2.国家的最高利益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维护的,为此,主要应做到
A、努力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B、维护国家的荣誉,增强民族自豪感
C、努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D、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非选择题
3.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
材料一:某乡副乡长,因为搞乡村经济有功,在乡政府换届选举中当选为乡长。县里个别领导对此很不满,声称这样选乡长不能算数,县财政也不发给他工资。后来,在选民的强烈要求下,省里严肃查处了这一不尊重民意,违反选举法的错误行为。
材料二:某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弄虚作假严重,村民们主动向上级反映,并求助于新闻舆论。在舆论的监督和市、县有关部门的关注下,该村依法进行重新选举。此次选举在几百双眼睛的注视下,宣布了投票结果。以前的违法选举得到了纠正。村民们说,农民并不都是法盲,如今是法制社会,任何人都剥夺不了咱的民主权利。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2)结合上述事实,说明我国是如何重视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
二、非选择题
3.(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第三,监督权。
(2)第一,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至今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法律、法规,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第二,国家对侵害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例如,《选举法》规定:对于用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于伪造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依法给予行政或刑事处罚。材料一中某省对县个别领导错误行为的查处,材料二中对某村委实行重新选举,充分说明我们的国家以捍卫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国家不仅以宪法确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而且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