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5400000020

第20章 圆融通达——上下皆说好,左右都逢源(3)

曾国藩以无所不包的心态,广纳天下英才,这些人对于成就他的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那些具有军事才能的人帮助他平定了太平天国;在洋务运动中,那些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成了开展洋务的先行者,那些技术人才成为顺利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的支撑。曾国藩依靠人才,完成了他人生中两项最重大的功业。有这样一批人的拥护,曾国藩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3.不拘一格选人才

曾国藩门下的幕僚就像他的左膀右臂一样,促成了他的成功。那么,曾国藩选拔人才究竟是本着一个什么样的原则呢?那就是不拘一格选人才。不论是谁,地位如何,只要是有才能,曾国藩都会将他收于门下。曾国藩从来都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全才,他认为,书上所说的“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的完人,只是后人的推崇之词罢了。实际上曾国藩自己也不是一个全才,比如统领将佐规划战略他很在行,但要让他带兵亲自参加一场战斗,他就总是吃败仗。

因此,他对这个选人切勿“眼光过高”的原则是深有感触的。他曾指出,一世之人才足够一世之用,就看怎么去发现、去识别。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大约上等的贤哲,只能靠天缘才能遇到;中等人才,则可以以人力求得。如果眼界太高,那就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为你所用的人才;如果降低取才的标准,那么获取的人才就会一天比一天多。

我国古代兵书《太白阴经》对此讲得很明白:强悍刚勇的人,可以勇敢地对待大难,其个性却难以持久;温顺安分的人,可以循规蹈矩,却难以灵活变通;性情沉静的人,可以考虑长远的规划,却难以应对突发的事件;性情谨慎的人,可以保持已有的成就,却难以开拓事业。这就是说:如果对人才一味求全责备,“眼光过高”,就会让你感觉“无人可用”。曾国藩认为,挑选人才的关键在于不拘一格,评判人才的关键在于不求苛细。不能因为有一点儿朽烂的地方,就把几人合抱之粗的大木给丢弃了;不能因为仅仅撒了几网就灰心丧气,以至于错过了逮到大鱼的机会。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特长,就可以用之。用人者最应避免的是,由于有一点儿小毛病而将有用之才弃而不用。

曾国藩出身寒微,他向来反对以人的出身和资历来衡量一个人。他主张选人才要唯才是用。他曾讲过这样的例子:汉代大将军卫青在年轻时曾给人当过奴仆,后来却拜相封侯,娶了高贵的公主为妻。因此,怎么能用平常的条条框框去束缚人才呢?他认为,世界上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去搜罗人才的行动和发现人才的眼光。人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人在乎,就会被遗弃于社会的下层之中;一旦有人去发现去任用,就足以为国家之用。

一般有才能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怪脾气,尤其是在晚清那个乱世,很多人不愿意出山,不愿卷入政坛的是是非非。这个时候,既然要借助人才的力量,就要善于求才。人才再多,难以为社会所用,也是于事无补。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求才的人,他不仅具有识才之能,还具有求才之能。曾国藩为了求得人才,什么样的办法都能用上,不得人才,誓不罢休。正如他自己所说:“如白圭之治生,不得不休。”

曾国藩求才,根据不同的对象,会用不同的方法,或结以交情,或待之以诚,或激之以情。他每到一地都到处寻访,延揽当地人才。曾国藩认为山野之中多贤士,他在江西、皖南和直隶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他手下的王必达、程鸿诏和陈艾等人,都是他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曾国藩每到一地都要张榜安民,在其告示中,总是会加上一条寻访英贤的条文。“淮徐之地自古多豪杰之士,山左中州亦为伟人所萃”,“本部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计,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斟录用”,“如有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褒奖。借一方之才,平一方之寇,生民或有苏息之日”。薛福成就是看到这样的告示后,向曾国藩上《万言书》,才进入曾国藩的幕府,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曾国藩任直隶总督的时候,为广纳人才,专门拟了《劝学篇示直隶士子》,广为散布。除此之外,曾国藩还制定了严密的人才选拔制度,“略分三科,令州县举报送省,其佳者以时接见,殷勤奖诱”。

曾国藩的幕府中的人才有一部分来自朋友的举荐。他在与朋友通信谈话的时候总是询问他们是否有人才,只要是有,他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人才调到自己的身边。方宗诚是吴廷栋举荐的;吴汝纶是方宗诚举荐的;凌焕是刘星房推荐的;赵烈文是周腾虎推荐的;李兴锐是师远鲁和李竹浯二人合力举荐的;李善兰则是郭嵩焘推荐人幕府的。

咸丰十一年三月,毛鸿宾署理湖南巡抚,向曾国藩咨询湖南政务的事情。曾国藩在回信中依然没有忘记物色人才,他在信中说:“阁下莅湘初政,仍祈以物色将才为先务……来示垂询用人行政利弊得失,窃以人存而后政举。方今四方多难、纲纪紊乱,将欲维持成法,似仍需引用正人,随事纳之准绳,庶不泥于例,而又不悖于理。”

曾国藩非常注意自己的修养,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使人才远离,在用人上力克用人唯亲的弊病。他还时常提醒自己:“不敢恶规谏之言,不敢怀偷安之念,不敢妒忌贤能,不敢排斥异己,庶几借此微诚,少补于拙。”曾国藩通过加强自身的修养吸引人才的到来,希望能够借此招揽更多的人才。从他日后幕府人才之盛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办法也的确取得了成功,很多人都是仰慕曾国藩的名望去的。他曾经在日记里写道:“又有王少鹤、朱连甫、吴莘畲、庞作人,此四君者,皆闻予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深浅,其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

曾国藩招揽人才,还注意人才之间的互相吸引。他说:“求才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得其余。”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国藩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将其中的一个得到,就能将其他的也一起拉拢过来,使之结伴而来、接踵而至,这样就能够更加广泛地招揽人才。

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注意结交人才。湘军著名将领江忠源就是曾国藩在京城的时候结识的。他在礼部复试时看到一句诗“花落春仍在”,提拔了诗的作者俞樾;在朝考时又看中了陈世杰。这些人在日后都对曾国藩的事业有过很大的帮助。

历史上有很多人整天喊着“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但是却不付诸行动,也不知道如何求才;就算有才学的人到了他那里,他也不加重用,这些人最终也没能成就大事。而曾国藩则不一样,他欣赏人才,而且真心实意地求取人才,通过各种办法招揽人才,希望天下有识之士都能聚集在他的帐下,为他所用。对于真正的人才,曾国藩也确实给予重用,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一个想成就大事的人,不仅要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还要善于求取人才,这样才能群贤毕至,成就大事。

4.凝聚众人的智慧

曾国藩说:“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曾国藩被人称为是“中兴之名臣”,但是仅仅凭借他一人之力,岂能将已经病入膏肓的清王朝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曾国藩的确不能,然而他却做到了。曾国藩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把当时四处分散的名士们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完成了他一个人力量所不能完成的事业。

曾国藩是一个领导,他并不需要亲自动手去做某一件具体的事,只需要正确地指挥手下的人去做就行了。有了曾国藩的带领,他手下的那些能人们才能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情。就像荀子所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历史上,大业大都并非只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完成的,而大都是在众人的帮助下实现的。曾国藩就是以他人之力为自己之力,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曾国藩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中才”,必须吸取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做成事情。在曾国藩看来,世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可取之处,将众人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收归己用,就可以成就一个完人,就可以完成任何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业。事实上曾国藩的幕僚就是曾国藩的智囊团,曾国藩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一直在向智囊团征求意见和建议,借用智囊团的力量。

曾国藩的仕途并不顺畅,因此他一直小心在意。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有犹豫难决的事情的时候,曾国藩总是向他的幕僚们征求意见,然后作出一个相对明智的决策。

幕僚们的意见在曾国藩的人生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曾国藩的一生。当创办团练,开始和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曾国藩屡战屡败,朝廷对他并不怎么重视。后来,曾国藩接受郭嵩焘的意见,创建湘军水师,从此名闻天下,得到了清朝廷的重视。这支水师在曾国藩后来的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曾国藩转败为胜的关键。

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围困长沙,长沙当地的官绅们向湘军求救。当时的湘军实力不足,能否打赢这场仗是一个未知数,而且这一战也关系到湘军的前程。为此,曾国藩多次召集所有将官,研讨这件事;还在官署设建议箱,请幕僚出谋划策。最终,他采取了陈士杰、李元度的建议,在湘潭大胜太平军,有了著名的湘潭大捷。

咸丰十年(1860年)秋是湘军与太平军战事的关键时刻。当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在出逃前发出谕旨,令鲍超北援,这使曾国藩陷入两难的境地。鲍超是曾国藩手下的大将,握有重兵,一旦北上勤王,湘军的实力就会骤减,难以与太平军抗衡,湘军就可能会全军覆没,曾国藩多年的辛苦经营就会毁于一旦。但是,咸丰皇帝已经下旨,如果不去,又会落个抗旨的罪名。曾国藩难以抉择,于是召集幕僚们来商议。李鸿章建议“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曾国藩觉得可行,就采纳了他的意见。这使得湘军度过了这次危机。不久,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安庆,包围天京,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形成了绝对优势,最终战胜了太平天国。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也是因为他采纳了别人的意见。早年,容闳建议曾国藩设“制器之器”,送有识之士出国留学。曾国藩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洋务运动兴起,那些留洋回来的人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使他成为洋务运动的首脑人物。

有人评论曾国藩说:“以儒臣督师,削平大难,蔚成中兴之业,固由公之英文巨武蕴积使然,亦由幕府多才,集众思、广众益也。”这句话非常中肯,曾国藩是集人之智慧的典型,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叮嘱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也要这样:“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同类推荐
  • 寻找中国的血型

    寻找中国的血型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英雄事迹的讴歌。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
  •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国大教育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

    张爱玲是一部传奇,也是一个迷,她是说不尽的话题。她细数着世界的不是,让我们不得不细数她的奇的异。本书详尽记述了她的家世及时代背景:从带给她贵族血统的的外曾祖到她沉默了一生的弟弟;她步入文坛的领路人到继承了她全部遗产的宋氏夫妇;从她深爱并深恨的风流男人到她隐居期间唯一接见过的记者……以画面的形式展示了她生活的环境、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人……
  • 普京:强者为王

    普京:强者为王

    1.国内第一本普京励志传记!2.作者追踪研究普京近十年,融合了普京的自述,他的家人、朋友、对手的描述,以及中俄西方各界人关于普京的著作,终得此作,呈现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普京。3.普梅之间真的翻过脸吗?每临机遇与挑战,普京如何做到完美转身、华丽升级?究竟是什么特质让普京受到叶利钦等贵人的青睐?《普京强者为王》为读者深度剖析揭秘!4.这个身高170公分的男人却是“21世纪的彼得大帝”、俄罗斯的一哥、俄罗斯版007,也是俄罗斯的一条巨龙!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重要问题。在契诃夫创作的剧作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一起来翻阅《契诃夫》吧!
热门推荐
  • 带着记忆宠你

    带着记忆宠你

    为了报复劈腿的男朋友和闺密,沈雨荨当众吻了个高颜值的男人宣布出轨,结果不小心吻错了人。某男笑得一脸邪肆:知道吻我的后果么?沈雨荨茫然:不知道。某男:嫁给我。雨荨:可你是我前男友的哥哥啊。某男:这样不好么?成为萧家的女主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想泡他泡他,想甩他甩他,一个心情不爽还可以把他每月的零花钱断了,让他连开房的钱都没有。雨荨:是不是还能阻止他娶小三儿进门?某男:当然。雨荨:很好,这婚我结了!对出轨男最好的报复,就是嫁一个比他好一千倍的男人,让他后悔死去吧。
  • 虽是冤家不缺爱

    虽是冤家不缺爱

    珍子:错的人是那个你爱到痛不欲生的人,而对的人是那个让你觉得这个世界都只有甜美的人,他爱你胜过爱他自己。萌萌:爱你的人不会磨掉你的锋芒,而是让你在他面前能心甘情愿地收起锋芒。貂蝉:在你面前,他任你欺压,甘为弱小,可在你身前,他能强大到为你遮风挡雨,披荆斩棘。苗苗:他有两张脸,热情对你,冷漠对她。鹏哥:他爱你,他就会死皮赖脸缠着你,不论他有多尊贵。——————————————————————————————————本文是惜舞闺蜜写的,因为她不懂上传,所以由惜舞代替,亲们要支持噢!!记得留言、求赞........
  • 我的星露谷

    我的星露谷

    何为生,何谓死?生命体从无到有,是为生,生命体从有归无,是为死。生,消耗‘原生命能量’孕育生命能量,释放‘生命能量’则死。生命能量被星球转化为原生命能量,生命如此循环。地球正在步入死亡的途中。作为生命系统中最高级的消费者的我们的数量已然超过72亿,每年新生命的诞生数量已然在破坏地球生命能量的循环!为了生命的延续,我们该何去何从?
  • 余生很长有你就好

    余生很长有你就好

    我是林问夏我们这个年纪,说余生恐怕太早了但它很长,有你就好
  • 寒月扶影

    寒月扶影

    泣血红衣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恐怖的黑色殿堂如沉睡猛兽,低吟嘶吼。象征最高权力的的上古神殿点亮黑暗之光,神秘的神王星将夜色瞬间点亮。手持权杖的法师,吟唱着晦涩的咒语,权杖闪耀刺目的光芒手拿尾羽的精灵,带着光明神的赐予封印住黑暗。携铁弓与密箭的矮人,穿破阻碍从天而降。美丽娇小的人鱼,扭动着身体,吟唱着死亡之音。.......
  • 旷古邪尊

    旷古邪尊

    九天吾独尊,十地吾为皇,一剑动乾坤,一指破苍穹!吾不曾惧怕过天命,也无须天命施舍,天若不让,吾当逆天而行!(ps邪尊书友群号码:534443451欢迎各位的到来)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
  • 圣龙裁决

    圣龙裁决

    为何无人编排,这世间的高低尊卑早已井然有序。当强者为尊的乱世,谁来维护生灵最后的尊严。欲望与罪恶交织的背后,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 晨曦远望

    晨曦远望

    青春,无所谓对错,因为自己在成长。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有缘无份,有些人就是能梦想成真,虽然坎坷,但是真心来过就好。
  • 理想国度

    理想国度

    一个原本很普通的少年,却因为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来到了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他如何克服心里的恐惧和内心的疑问,在这个世界找寻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