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6100000006

第6章 世界级天才——张亚勤(1)

一、天才的简历

张亚勤,男,1966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

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1986年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1989年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89—1994年,张亚勤担任GTE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之后他被聘请到桑纳福多媒体实验室,首先担任项目经理,后任部门主管,1997年被提升为多媒体实验室主任。

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博士当选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Fellow)。这是在电气和电子学研究领域全世界最高的学术荣誉,他也因此成为在IEEE1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1999年他加入微软(中国)公司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出任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1999年1月,美国电子工程师荣誉学会授予张亚勤博士1998年度唯一的“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使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

2000年7月他出任微软(中国)公司研究院院长。

2000年8月,他接下李开复手中的接力棒,出任微软(中国)公司研究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公司研究院于2001年11月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机构。该机构目前汇集了国内外200多位优秀的科研人员,在世界权威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有70多项技术转移到微软的核心产品当中,其中包括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

2004年1月张亚勤博士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执掌微软(中国)公司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部门,主要负责PocketPC和智能手机平台Officesystembile软件和Windows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CE的开发。张亚勤和他所管理的团队希望通过手机及嵌入式平台为个人用户和企业提供无处不在的计算及通信的新体验。

2005年9月张亚勤博士调任微软(中国)公司担任副董事长,负责微软在中国的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和研发战略。

目前张亚勤已经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和研究员,他在美国拥有70多项专利,编写过数十本书并撰写了300余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期刊论文。

张亚勤是多家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同时他还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除此以外,他还担任了IEEE期刊和出版物的主编,以及多所世界著名大学的长期客座教授,同时他也是包括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很多中美政府机构的顾问。

二、世界级天才的成功方程式

11岁上高中

1978年9月,12岁的张亚勤背着小包站在太原火车站与母亲告别。开往合肥的火车载着他难以掩饰的兴奋和梦想。在应该上小学的年纪,他上了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进出大学校园时,没有人分得清张亚勤是大学生还是旁边附小的小学生。

张亚勤的天赋一直很耀眼。11岁上高中时,他已经跳过好几级。“那个时候我在家里看妹妹,看了一年。她睡觉的时候我就借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书看,看着看着就都看明白了,一下子看进了高中。”张亚勤直接参加了初中升高中考试,还考了最高分。

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一名

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有一种被淹没的感觉。“去了后才发现别人都比我强。宿舍里一问别人的分数,上床的比我高,对面床的也比我高。前一个学期的考试成绩都在后边。”

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他的成绩开始直线上升,排到了前头。到最后一个学期,考研究生时,他已是全校第一名了。

这就是张亚勤别样的金色童年。

在中国科技大学,他和其他少年班学生一样,有最好的老师,吃最好的食堂,还有人帮着洗衣服。思想、工作、生活、起居,都被关照得细微周全。

而心灵的丰富与滋养更值得怀念:“眼界完全开阔了,在自由的校风中感觉很舒展。著名的科学家都去演讲,美学、音乐什么都听,对交响乐都入迷了。”

小学的年龄上着大学的课程,成天跟比他大十几岁的同学在一起,张亚勤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变得少年老成。他活得很性情,完全是孩子心态。“我早晨睡懒觉,中午起来就吃饭,回来睡个午觉。下午又去踢球了。晚饭后七八点钟才开始学习。玩得太多,挺长时间都没有上过课,以至于老师找我谈话。”

他用孩子的眼睛,孩子的思维想事情:反正考进来了,动力有点消失了,也没有家里人管,爱干什么干什么呗。

也没有觉得辛苦,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张亚勤就这样高兴地、朦胧地度过了美妙的大学时光。

乔治·华盛顿大学博考的唯一一个满分

中国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时候,张亚勤面临几种选择,一是在国内读博士,一是到德国学管理。那时他出国的愿望不是特别强烈。“当时在谈恋爱,她在科大读书。我对国内的一切都很眷恋。”

后来一位通信方面的大师级人物来中国讲学,看中了张亚勤。张亚勤就做了他的学生。1986年,张亚勤成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在那里,他做着尖端的研究项目,学业顺利。博士资格考试时,他又制造了新闻:考出那个学校历史上唯一一个满分。老师到现在都为他骄傲。“那个时候我觉得学东西特别有意思,看什么一下子就看懂了,有感觉。那个时候我才开窍,才长大。”

当时张亚勤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科学家。到1994年时,张亚勤已经在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相当有名气,经常被学术会议特邀作报告。

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也是博士毕业,但他说:“我不适合作研究,作研究得是亚勤那样的天才。”

温厚造就乐观

张亚勤说话的声音和外表都给人很温厚的感觉。他能在不经意间“检查”你杯子里的水是不是需要添,也会很周到地让你先选择坐在哪个位子上。可以说他非常在意别人的感受,也是愿意与世界和谐相处的人。

与张亚勤对话,你感觉不到任何与坎坷、沧桑、消极有关的字眼。他的世界里似乎永远充满了阳光、和谐。他直视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说到高兴处笑得很尽兴。

“我跟这个世界很少冲突,一般都比较和谐。”他语调平静,没有疲倦感、隔膜感。

12岁就独自一人坐20多个小时火车,张亚勤也没有觉得不适应。“我6岁就开始自己坐火车。”进入美国的生活,张亚勤与异国文化、同学、老师、科研环境都能和谐共处。张亚勤把这归结为“喜欢学习”、“糊里糊涂地什么都不在乎”。

但他真的从来没有过挫折吗?5岁的时候,张亚勤的父亲就去世了。博士论文都做到了一半,才发现同一个题目别人已经做过了,只好改题目重来。“但我不觉得懊丧,总比全做完了到答辩时才发现好吧?再说,做同一个题目的还是位很有名气的人。”这种思维方式,成就了张亚勤平和简约的心态,这种心态像保存在特富龙涂层中一样,从未被破坏过。

因此,张亚勤活得一直比较简单而自足。在美国读书时,“我和女朋友(现在的爱人)两个人整天出去玩,开个破车到处跑,从华盛顿开到佛罗里达,中间也舍不得住酒店,老吃快餐,挺快乐的。”现在他的办公室里摆着太太和儿子、女儿的照片,温暖洋溢。

张亚勤在美国当学生会主席时,天天搞活动,跑前跑后,成天帮别人帮得高高兴兴的。国内企业代表团到华盛顿访问时,他去接机,是当时著名的“免费司机”。

“当时大家关系都很近,一到周末都在一起,特别有大家庭、团队的感觉。很值得怀念。”与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活得很封闭不同,张亚勤的朋友遍天下。

感性造就丰富

张亚勤平静清谈的思维,足以提醒我们,他作为一个学者的真实。事实上,他是活得很主动、很精致的人。他的性格是多元的,有着庞杂的爱好:交响乐、美学、跑步、游泳、跳舞、去酒吧和朋友神聊。

像很多高智商的人一样,他很重视感觉,也相信感觉。“我是个很情绪化的人,情绪好的时候,有很多灵感。不好的时候,做的事情比谁都差。”微软的人也都说:“亚勤感性、率真。身上没有盔甲,不需要戒备。”

要是去旅游,张亚勤基本不会想好去什么地方再出发,而是“把车子到处乱开,边走边想,有好玩的地方就停下来”。

微软公司副总裁的张亚勤,感觉到了理性的重要性。“作研究时,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有感觉时一个好的idea(想法)就出来了,理性思考是有,但决定往往是突发性的。我突发性的决定一般都得到了支持。而我希望自己更成熟些,更理性些。”

天赋与炫目的成功经历,注定了张亚勤心灵的明澈与舒展。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张亚勤营造了讲究团队精神、和睦相处的氛围。员工说,在这里每个人都很透明,管理和运作的方式也很透明。每个人都是他本来的面目,不是因制度而改变过来的人。

张亚勤“管理”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么多“聪明人”的方式是:给人自由的空间,因为每一个人定位是不一样的,要给他更多的责任。管理者要有胸怀,包容不同的工作方式,往往一些很聪明的人性格会比较特别一点,管理者必须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学者们的个性不同,要赋予他们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思维空间。

员工大会上张亚勤常说:“如果5年之后我仍然是这里最资深的人,最有名的人,那就证明了研究院的失败。”现在,3年前进来的学生们都已能独当一面了。

在张亚勤的记忆内存中,更多的是感性的、“难以忘怀”的镜头。“我离开GTE公司到微软(中国)公司研究院时,走的时候公司专门开了个party(聚会)……回到自己工作过4年的办公室,几十人一个一个地走进来,他们都是我招进来的,我们拥抱告别……情景真的很感动。”工作上的同事,很多人成了他终身的朋友。

张亚勤讲的另一个故事更能证明他性情的一面。“在华盛顿上学时,从我住的地方到学校要走20分钟,路过白宫,前面经常有游行、集会、元首访问什么的。一天早上,我看到一位女士坐在白宫前面,举个牌子,上面写着反核战争之类的话。她很年轻,不到30岁的样子。1998年我回去时,她还坐在那儿,看起来已经很老了。我感觉很伤感。她如此执著,为了一件事情,为了一个信念,用了一辈子的时间。”

宽广的思维得益于好奇

张亚勤在很多生人面前表现得不如在熟人面前收放自如。几家研究院院长在一个电视论坛上见面,张亚勤“抢”上话的机会并不多。他做很多事情还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要考虑周围人怎么想,考虑到周围的生存环境。

张亚勤几次向记者说起几位诺贝尔大师的事。几位大师曾应微软亚洲研究院之邀到中国作巡回讲学。“他们有的都90多岁了,但都有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灵。对事物的好奇没有因为年龄而减弱,而变得漠然。”事实上,这种好奇的天真正是张亚勤也具有并倡导的。

张亚勤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论:“一定要和最好的人合作,一定要和不同领域的人合作,跨学科合作往往是最有效的。”9年前做视频通信时,张亚勤和做无线通信的朋友一块吃饭。就因为当时张亚勤灵机一动,想到了跨领域,1993年,他们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无线通信传输视频的系统。

以淡泊心态接近成功

了解张亚勤的人都知道,他虽然总处于“最好”的位置上,却不是执著于第一的人,反而是怎样都挺高兴。他自己也承认:“我从来没有想过做第一。我觉得尽自己的努力,和最好的人为伍最好,做第二、第三也挺好。人应该在内部外部找平衡。”

张亚勤总有多维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没有关系,还有别的。就是现在问他不做院长行不行,他也会说:“当然行,哪天我做院长不高兴了,可以做大学教授。”

回到中国之后,对于张亚勤来说,做技术权威的愿望就像大海中小小的浮标,虽然还在那里,却已不是绝对焦点。“回国后我最大的感觉是使命感,我能影响的是更多的人。”张亚勤受邀定期到全国各大学演讲。每一次演讲他都会想起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对演讲者虔诚的心态。

一旦张亚勤决定在一个新领域超越,那就离实现目标不远了。

三、在微软成长

新总裁很开心

2006年1月,张亚勤从美国雷蒙德抵达北京,他走出机舱门那一刻,北京正是干燥寒冷的冬天,而10多个小时前他还在湿润多雨、四季如春的雷蒙德。他这次回来,是就任微软(中国)公司研发集团总裁。

3月22日下午2点,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二层大宴会厅拥挤着一群吵吵嚷嚷的记者,由于事前没有准备新闻稿,谁也不知道今天的记者招待会要发布什么,他们甚至有些抱怨。由于在1月18日成立微软(中国)公司研发集团时就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所以,有人猜测这位新总裁必定是有点怯场。这时,一群胸佩礼花的微软高级主管从VIP室鱼贯而入,走向第一排给他们预留的座位。而张亚勤没有就座,他径直走向了会场的后排,一只手插在裤兜里,静静地观察着喧哗的会场,直到主持人示意他就座,好让会议能够顺利开始。

然后张亚勤上场了,他第一句话就让来看热闹的人心凉了半截,因为他说自己非常开心。张亚勤似乎毫不在意气候变化会给他的行程带来什么影响,他1999年1月初次回国时,北京就是这样糟糕的天气,而7年来他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憨态可掬的笑容。随后,他开始提高音量感谢身边的同事,仔细地回忆着7年来和他工作过的中国同事,感谢他们帮助微软(中国)公司研究院成长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然后他手指向台下一位看上去比他老很多的美国人,祝贺他获得了新的职位。这位美国人(ToddWarren)已经在微软工作了20多年,现在他成为了张亚勤的继任者。最后,他清了清嗓子说:“这是最大的机会,谢谢大家。”这个太过简单的收场,让台下的观众都没反应过来他的演讲已经结束了,等大家开始鼓掌的时候,这位40岁的总裁已经退到了场边,开始等待后面的揭幕仪式。

“他说的那个机会是什么?”台下有人开始互相议论。

“他给微软带来了能卖钱的产品,并缔造了目前微软增长最快的部门。”有人回答。

征战雷蒙德

2003年10月,比尔·盖茨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来到北京,除了与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会晤以外,他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邀请张亚勤到美国负责移动及嵌入式设备的全球研发。比尔·盖茨对这位身材略显矮胖、笑起来憨态可掬的中国人兴趣浓厚,3年来,每年张亚勤都会飞到雷蒙德展示有关移动计算技术的研究成果,而微软WindowsCE部门业务的进展实在让人失望。为什么不让张亚勤来试试?

同类推荐
  • 晚清英才张之洞

    晚清英才张之洞

    之洞,少年聪慧,身形似猿,传说为将军山灵猿转世;榜中探花,历任湖北、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方略,办实业、造枪炮、勤练兵,为晚清王朝呕尽最后一滴血。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本书分为乔治·马歇尔、古德里安、切斯特·尼米兹等部分。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拉斐尔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Raphael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1508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
  •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赤帝下凡、韬光养晦待勃发、出巡河北蛟龙入海、羽翼渐渐丰满、横扫千军如卷席、君临天下等。
热门推荐
  • BOSS独宠闪婚妻

    BOSS独宠闪婚妻

    权倾亚洲的帝国总裁,稍微动一动手指头整个京城天塌地陷,叱咤商场、搅弄风云,几乎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然而,却栽在了一个小女人手中……一代警花,风华绝代,破案无数,却败给了一个男人的玲珑棋局,他步步为营诱她入局,却没想到先动心的那个人最后一定输得最惨。“可是我喜欢你啊,苏简,你难道没看出来,我喜欢你吗?”
  • 开心女侠

    开心女侠

    讲述了武林天下第一女侠艳三娘,这位倾国倾城、美若天仙,而同时又一个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机智聪明、武功盖世的她,和天下第一武林神捕白龙,一起破获危害天下苍生和国家的武林悬案。同时他们二人在破案之中,又会遇到什么可怕对手呢?又是如何化解重重生死危机呢?这对郎才女貌的武林大侠,又产生怎样,感人而又不离不弃的唯美爱情故事尼?
  • 仙器养成计划

    仙器养成计划

    偶然去追一只火狐的萧雨无意间,竟然在一个地下溶洞中发现了一面神秘小镜,从此开始一段让他颇为头疼又吐血的经历!····某雨:“TMD,你这破镜子又把我的千年玄铁,万年金精吞了!”某镜:“为了修复~”某雨:“OMG!我的千万灵石、百万仙玉怎么都不见啦!不会也被你吃了吧?!”某镜:”为了修复~“某雨:”&……%¥#@!你特么别跑,老子非把你砸烂不可!“········
  • 给曾经的你

    给曾经的你

    在这座城市有一个高中生叫杨哲,一个初中辍学在网吧工作的女孩李雪。两个人从相遇,相识到相知……多年以后的再次相遇已为人妻为人父……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心灵密码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心灵密码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 围棋小美女

    围棋小美女

    十一岁的女生小小是个叛逆、可爱的小女孩,本书讲述了她和四个男生,三个女生的幽默校园故事。
  • 归来男孩一永无止境的痛

    归来男孩一永无止境的痛

    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疼痛。曾以为一辈子都放不下的执念,都在看的彼此都找到幸福的一瞬间烟消云散。原来对于那些不可能在一起的初恋,最好的结局不是还能不能再见,而是知道彼此都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他原本天真无邪有情有义,因在校霸的凌辱下悄悄地放弃去了一段感情。承受着失去的痛苦,最终离开了学校,从此埋没自己的性格,控制了两年的感情,走向复仇的道路。他把自己变得没心没肺,也只是想代表正义去给那些狂傲的人一点惩罚,最后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万劫不复。
  • 骂人的艺术

    骂人的艺术

    散文集,收有《巴西木》、《借光》、《观鱼》等30余篇随笔散文。
  • 王者之泣血天下

    王者之泣血天下

    此书平凡写实,猪脚由从生活低谷一步步努力爬上游戏巅峰,不是YY爽文,只写有些和现实的血泪史,可能本人到后面写得不尽人意,但作者只想把这一件事做好,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喜欢此书的朋友尽量支持推广下,小编在这些感谢大家了
  • 穿越之沦陷的美梦

    穿越之沦陷的美梦

    穿越之旅让她又气又觉得好笑,可是当她回首往事,又能该何去何从。夜晚的凉风吹在她的身上,那种感觉就像是要把她给吹倒一样,让人总想上前去呵护她。在看到小小的那一瞬间,李轩阳的心好像被什么包围着一样,引接着那路边微弱的烛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