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77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最后,本文结尾对当前开幕式的思考中,有关西方媒体对各届开幕式的评价部分,主要参考了诸如约翰·哈格里夫斯(John Hargreaves)对于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评论,即《加泰罗尼亚的自由: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西班牙国家身份认同和巴塞罗那奥运会》[25]等详细论及西方媒体对各届开幕式的评价文章;朴世浩(Se HoPark)的《关于进步和谐的全球奥运会新闻报道》[26],以汉城奥运会为个案;伊恩·瓦特(Ian Watts)的《出售澳大利亚:卡西·弗里曼与构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身份的认同》[27];比阿特丽斯·加西亚(Beatriz Garcia)的《通过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强体育运动市场营销:2000年悉尼奥运会艺术节的经验教训》[28]和玛格丽特·麦克尼尔(Margaret MacNeill)的《彼得·康奈利与格雷厄姆·奈特,爱国主义的竞争:加拿大运动员—媒体—赞助商的关系研究与对悉尼奥运会的准备》[29]等均以悉尼奥运会为代表,论及了奥林匹克营销、赞助商、媒体等问题,显示了研究者们的新近研究热点;拉里·R格拉克(LarryR Gerlach)的《摩门教运动会:宗教、媒体、文化政治与盐湖城冬奥会》[30]则从宗教、媒体、文化等几个方面立体化地剖析了盐湖城冬奥会这一被行贿丑闻抛向风口浪尖的奥林匹克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吉姆·蒙代尔(Jim Nendel)的《冷战:浮出水面的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31]、柳比萨·泽切维奇(Ljubisa Zecevic)的《冬奥会对于全球奥林匹克认知的贡献》[32]等文章提供了冬奥会这一崭新的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切入点,也正是从对这些文章的参考和借鉴中,本文尤其重视冬奥会对开幕式发展的作用。此外,道格拉斯·布斯(Douglas Booth)的《奥运会经济》[33]、史蒂文·W波普(StevenW Pope)的《美国人的灵与肉:1896至1920年早期奥林匹亚德的公开演说与国家身份建立和认同》[34]等阶段性分析文章对本文的历史演进分期都具有参考意义。

对本文给予最直接支持的是对开幕式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其中,伊丽莎白·A汉利(ElizabethA Hanley)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舞蹈的角色:为什么比赛变成了节日而艺术变成了政治》[35]论述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的舞蹈表演如何取得了政治效力等问题,本文在论及柏林奥运会如何达到仪式和展演的双重高度时,参考和借鉴了其中关于舞蹈效力的观点。沃尔特·伯格斯(Walter Borgers)的《从工业神殿到奥林匹克体育场:奥运会的展览传统》[36]、菲利普·巴克(Philip Barker)的《温布尔登体育场:奥林匹克1923至2003大事记》[37]、拉里·R格拉克的《教堂与奥运会:摩门教教堂与盐湖城冬奥会》[38]、珍妮弗·霍基(Jennifer Hockey)的《奥林匹克遗址》[39]等文章,虽然落脚点在某一个体育场如温布尔登体育场或悉尼奥运会建筑群、盐湖城冬奥会的教堂等,但总体上却为仪式空间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使得本文极为关注开幕式所在地的空间设计、布景及其效果。菲利普·巴克的《圣歌——奥林匹克主义最古老的标识》[40]和《回到最初:悉尼奥运会上的奥林匹克圣歌》[41]、汉斯-迪特尔·克雷布斯(Hans Dieter Krebs)的《体育与音乐:不同寻常的关系》[42]和《奥林匹克圣歌》[43]、威廉·古盖德(William Guegold)的《奥林匹克音乐的五环》[44]等关于奥林匹克音乐的研究,对本文尤其是音乐论述部分帮助极大。格兰高·沃龙佐夫(Oleg Vorontsov)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圣火传递:不为人知的历史》[45]、科拉多·杜安兹的《奥林匹克圣火传递》[46]、伊丽莎白·A汉利的《奥林匹克圣火传递的审美与运动:1936年到1996年的历史分析》[47]从轶闻趣事、历史由来以及审美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学者们对圣火传递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也是在阅读这些文献的时候,逐步认识到圣火传递与开幕式已经从浑然一体逐渐走向某种程度的分化。此外,卡尔·伦纳茨的《五环的故事》[48]和约翰·罗达(John Rodda)的《辉煌壮丽的奥林匹克标识》[49]论及了五环旗等静态标识的历史和作用。比尔·马伦和伊恩·布坎南(Ian Buchanan)的《不向地球上任何国王行礼……》[50]则论及了1908年伦敦奥运会入场式成为美国和英国斗争舞台等问题。卡雷尔·文德(Karel Wendl)的《奥林匹克宣誓简史》[51]涉及了开幕式宣誓的内容。在论及相关方面时,本文都予以参考。

此外,洛德·菲利普·诺埃尔-贝克(Lord Philip Noel Baker)关于奥林匹克仪式的研究《奥林匹克仪式》[52]和时任国家奥委会主席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的《礼仪与奥林匹克主义》[53]、1984年开幕式总导演戴维·沃尔珀(David Wolper)的《1984年奥运会的仪式》[54]等一线相关人员的文章以及让-路易斯·默瑞特(Jean LouisMeuret)、罗伯塔·J帕克(RobertaJ Park)、威廉·J摩根(WilliamJ Morgan)的文章《维护庄严》[55]、《细胞还是翱翔?从身体、体育运动和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视角进行的历史反思》[56]、《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国际主义的理论》[57],阐述了开幕式可能涉及到的奥林匹克主义、国家认同和国际主义等,颇具参考价值。

以典礼(ceremony)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为62篇,去除与上文重复的开幕式内容以及闭幕式和颁奖仪式等内容,剩余2篇。其中尼古拉·格尔吉耶夫(Nicholai Guerguiev)的《传统与仪式庆典》[58]阐述了传统仪式的程序;德国柏林大学的两位博士生托马斯·埃克迈耶(Thomas Alkemeyer)和艾尔弗雷德·理查兹(Alfred Richartz)共同完成的《奥运会:从仪式到展演》[59]从审美、仪式效力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仪式和文艺表演的构架及其进行过程以及1988年汉城奥运会如何激动韩国民心,探讨了开幕式如何帮助奥运会达到其他文化事件和景观所不能企及的狂热,是极具代表性的个案分析。

书籍方面,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在1996年出版过《奥林匹克遗失: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交流》[60]一书,但只是作为论文集概述了1994年之前的奥林匹克仪式发展,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体系,缺乏全面、具体的研究;《东方/西方和南方/北方:奥运会和文化交流》[61]一书也是论文集的形式,但由于此书是汉城奥运会时进行的有关文化交流的会议文字资料的结集出版,所以其中提供的某些文化交流观点,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对涉及跨文化研究的议题都颇具参考价值。

国际奥委会的2002到2003年度的研究生计划(Postgraduate ResearchGrant Programme)中,获得资助的题目之一是澳大利亚的迈克尔·科恩(MichaelCohen)做的题为《开幕式:1980至2000年间的文化表演动力》的研究,但未找到研究成果。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奥运会开幕式这一领域关注较少。任海编著的《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以及在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热潮下出版的诸多书籍中,多对开幕式有所介绍,但大概由于书籍的重点不在于此,所以大多只是一带而过。王军的博士论文《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62]对视觉形象进行了非常系统地梳理,其中的静态标识部分以及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对本文帮助极大。

以“开幕式”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为457篇,其中体育有关的为76篇,除去新闻选项,涉及开幕式的文章大约50篇左右。除去涉及其他诸如亚运会、全运会、大学生运动会等的论文和专门介绍开幕式程序的文章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中国翻译》2004年第5期,第96页。等,马岳良《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特点及启示》[63]、张颖《当代艺术中的“冷抽象”风格对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解读雅典奥运会开幕式》[64]等涉及开幕式个案,大概是与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开展较晚有关,这类研究仅限于晚近的几届奥运会,对之前开幕式的研究近乎空白。部分论文涉及对开幕式某方面的论述,如林惠芬等《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编排和效果分析》[65]等,虽然填补了一些研究空白,但是总体数量极少,即使综合起来看,也难以概括起开幕式各结构要素的总体风貌。此外,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诸多学者对其开幕式献计献策,比如邵慧芳《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现代大型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邵慧芳:《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现代大型团体操设计的影响——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体育与科学》2006年第6期,第27—30页。、杨宾等《创编设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应考虑因素的研究》杨宾、陈晶晶:《创编设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应考虑因素的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第5期,第511—513页。、门志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背景大屏幕数字化刍议》门志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背景大屏幕数字化刍议》,《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35—36页。、吴声光《雅典归来问北京——关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畅想》吴声光:《雅典归来问北京——关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畅想》,《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第2期,第17—18页。等,但是这些文章都缺乏对历史的研究和梳理,恐有一厢情愿之嫌。

同时,以“仪式”和开幕式构成要素如音乐、圣火等为关键词搜索,也鲜见专门论述的文章。总体看来,我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缺乏对开幕式历史发展及其原因的全面梳理和探讨。

(三)研究对象

本文以历届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

(四)概念界定

同类推荐
  • 中华名句

    中华名句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知识的通俗读物。内有名句、出处、解释。
  • 对联大全

    对联大全

    本书将历代对联分门别类,包括节日时令对联、喜庆祝贺对联、哀挽对联、名胜古迹对联、行业对联、趣巧对联等。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陇南文化

    陇南文化

    本书讲述了陇南地区的文化特色,浅显易懂的文笔,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热门推荐
  • 嫡女本色:独宠霸王妃

    嫡女本色:独宠霸王妃

    她是异世而来的国安局特工,一次蓄谋已久的意外让她变成了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大!家!闺!秀!可是这位嫡女小姐,娘亲早逝,父亲不爱,在府里基本是个被欺凌的对象,她岂能忍!?姐姐不会琴棋书画,吃喝嫖赌倒是样样精通;姐姐上辈子专杀贪官污吏,这辈子专治各种小姐病和毒妇人;姐姐上辈子不会吟诗作唱,偏生就会上阵杀敌,专攻各种战术和医术。然而倒霉的是,不过是当街鞭了太子的马,骂了混世小王爷,一巴掌打上了奇葩世子,竟然惹得三个人同时求娶她!?更可怕的是,突降前世恋人?一大堆无法预料的秘密又悄然来临…
  • 囚道记

    囚道记

    这个世界,有得必有失。这个世界,都在道的囚笼里。每个人都不想失去。于是他们倾尽一生去扭转道。有的人心灰意冷,有的人还在路上。
  • 三国之孙郎在此

    三国之孙郎在此

    东汉末年,世道萎靡,民不聊生。一位在现世中做生意失败的老板,因缘会际下转世成为孙策,两世为人。新孙策带你走进诸侯争霸的时代。在这里有家族,有士林,有奸伪,有侠客,有仙人,有武将,有刺客,有谋臣,有枭雄,有英雄,还有佛僧,可谓百花齐放,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东汉末年。
  • 山海一界图

    山海一界图

    这是一张超高分辨率,高清画质的图。这是一张65寸,极窄边框的高智能图。——好吧我刚才说的是电视,与本书无关。注:本书深奥,没有小学三年以上学历者请勿阅读。否则轻者抓耳饶腮,百思不得其解。重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切记!
  • 我是不坏孩子

    我是不坏孩子

    第一次写校园小说,求收藏,求票票,求人气,
  • 动物感动录

    动物感动录

    全书分为生命之思、生命之恋、生命之爱、恩仇之间和灵性之美等5辑,既表现动物狂野的一面,也展示其人性化的一面。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体现出来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一点不比人间的一切情感逊色,相信你读过之后会陷入自省和沉思,从而树起一面审视心灵的镜子。生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们应该像尊重人的生命一样尊重所有的生命。人生活的世界不仅属于人,也是各种生物的世界,包括各种看似没有生命的物质的世界。人只有和天地万物深情相处,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它们的同时,才会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自我。
  • 陆大少的极致爱恋:终于等到你

    陆大少的极致爱恋:终于等到你

    想必每个人命中都有一个劫难吧。遇上,便躲不掉了,魂牵梦绕。而她,就是他陆燕希的劫难。
  • 礼记

    礼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以崭新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基层派出所民警丰富的内心世界,评论界人士指出,主人公是老百姓期望的有真性情的警察化身,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作者用率直的情感、崭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绮丽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警察的真实生活。《大罗山纪事》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本书的成功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这是一本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 史上第一领主

    史上第一领主

    异界的女人都是老虎,逆推?倒贴?花痴?绝对是在做梦!地球人的智商一定就会比异界人高吗?一个宅男你能干个啥?百度不是万能的,想要混的风生水起还要靠自己。带兵不行找美女军师,内政不行找美女骑士,还得提防身边的女人会反水。穿越其实是技术活!缺乏智商就要脑补的!*********************************书友群:17967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