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8400000027

第27章 锁定目标,锲而不舍(1)

愚公移山感天神

古人曾说,滴水能穿石,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也就是说,一个有毅力、有魄力的人,一切不可能的事,会变成有可能;相反的,没有恒心,没有毅力的人,所有的可能,也会变成不可能。所谓没有勇气,克服不了困难;没有毅力,成就不了事功,想要成就一切事,毅力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夸父死后,他的后代们组成了博父国。博父国的北山有一个老头子,名叫愚公,是夸父族的后代。那时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高耸入云,一眼看不到顶,山形巍峨,怪石嶙峋。愚公一家人口众多,许多的田地需要种植,可是两座大山捎在家门口很不方便,出去种地还要绕好远,实在太辛苦了,于是愚公召开家庭会议,商量该怎么办。

愚公首先发言说:“这两座山实在太过分了,挡在咱们家门口,进进出出都太不方便了,每天种田已经够辛苦了,可恨这两座山还要给我们找麻烦!干脆我们把这两座山搬走吧。”子孙们一听,都随声附和,表示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表示不同意,她说:“你已经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你这把年纪只怕连魁那么大一点土坡都搬不动了,怎么能搬得动太行和王屋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更何况那挖出来的泥土和白头你又准备放在哪里呢?”

愚公的儿孙们说:“就搬到渤海边上倒在海里吧!”

愚公很高兴,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搬掉这两座山。”愚公的妻子见大家都不反对,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一大家子人便开始了艰巨的搬山工程。大家作了分工,身体比较弱的挖土,稍好一些的搬石头,身体最强壮的就挑着那些石头和泥土往渤海搬。愚公的邻居京城氏的遗孀有一个儿子,刚刚才到换牙齿的年龄,看见愚公一家干得那么起劲,觉得很好玩,也蹦蹦跳跳跑过来帮忙。

从太行、上屋到渤海有几万里,挑着泥土和石头上渤海的人,来回一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人,看见愚公一家竟然这么不自量力,摇着头叹息说:

“我说你这个糟老头子啊,你已经风烛残年了,这么辛辛苦苦,何必呢?你还真想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啊?”

愚公停下锄头,擦了擦脸上的汗,说:“智叟啊,你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可是你的见识怎么连寡妇和小孩子都不如呢?”

智叟道:“为什么这么说?”

愚公信心十足地说:“难道你不知道,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了;孙子死了,还有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我们每一代人都会挖走一些石头和泥土,我们的人会不断增加,可是这山却再也不会长高了,如此下去,这山肯定会被我们搬走的。”

智叟听了愚公的话,哑口无言。愚公又埋头继续挖山去了。

没想到寓公的话被山神听到了,山神很害怕,万一愚公真的一直这么干下去,总有一天这两座山都会变成碎石、泥土填到渤海里,于是赶紧上天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执著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替他把两座大山背走了,一座搬到了塑东,一座背到了壅南。从此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就天南地北分开了。

评点

愚公移山的精神,强调的是藐视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精神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

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与客观规律相结合,办事不从实际出发,不顾自然条件,只知道蛮干,不思巧干,随心所欲,好大喜功,也必然会招致得不偿失的后果。到那时,天帝虽“感其诚”,也是帮不了忙的。

韦编三绝“仁”苍生

成功最大的敌人是无心,想要成功,就要发心。发心吃饭,饭中自有菜根香;发心读书,书中自有千锺粟;发心走路,就能走得远;发心学道,就能日有所悟。

中国的读书人有勤学苦读的传统。这个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广为传颂的“苦读”故事,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苦学传统起于春秋时期的孔夫子。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原有的社会统治秩序被打破,礼崩乐坏。孔子以恢复天下秩序为己任,勤奋钻研,整理、修订了许多典籍,记载和宣传周礼和传统文化,并以之作为教材,办学授徒,力图重新推行周礼,这些典籍后来被奉为“经书”,包括《诗经》、《书经》、《礼记》、《周易》、《乐经》、《春秋》,统称为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后世称“五经”。孔子为了整理修订这些典籍,费了很多精力和心血。

孔子读书、编书、研究学问非常刻苦,经常废寝忘食,乐而忘忧。有一个“韦编三绝”的故事,一直在世间流传着。说的是孔子晚年阅读、研究、整理《周易》的事。当时的书都是用竹简做成,字写在竹简上,用牛皮条按次序把竹简穿连起来。孔子反复研读《周易》及相关资料,以至于穿竹简的皮条都翻断了好多次。“韦编”就是指穿竹简的牛皮条;“三”是多次的意思;“绝”就是“断”。这个“韦编三绝”的故事,影响非常深远,由此形成了文人苦读的传统。

孔子不但自己读书、研究非常刻苦,而且经常要求和教育他的弟子们要刻苦治学。《沧语?子罕》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说:孔子在河边上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这正是用光阴易逝,时不我待来激励自己、教育弟子珍惜时光,刻苦读书的。

对贪图安逸、懒惰厌读的学生,孔子则给予非常严厉地批评,一点不留情面。他有一个学生叫宰予的,大白天睡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意思是说朽腐的木头不能雕刻成器,粪土的墙壁没法粉刷。

孔子之后苦读便成为传统,一直贯穿了两千多年,出现过许许多多苦读的故事。

先说“头悬梁”的事。头悬梁、锥刺股常被人们相提并论。“锥刺股”说的是苏秦苦读的故事(见《朝秦暮楚说纵横》一文),而“头悬梁”说的是孙敬。孙敬,字文质,据史书记载:他读书十分刻苦,日夜闭门苦学,别人都称他是“闭户先生”。他每天读书到深夜,睡眠不足就要打瞌睡,影响读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就用绳带把头发系住,绳子的另一头系在房梁上,这样瞌睡打盹时,头一低就被绳子吊住,睡意也就被赶走了。由于“苦读”,他后来成为当世的大儒。

“映雪”、“聚萤”也是著名的苦读故事。

“映雪”是说晋末的孙康。他出身没落的贵族家庭,到他出生的时候已经很贫穷了,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在隆冬雪夜,他借着反射的微弱雪光读书。后来大成,官至部郎。南朝宋景平年间,任尚书左丞,封德阳县侯。类似的故事还有江泌映月读书。江泌小时候家贫,每天做木鞋底糊口。他读书刻苦,晚上随着月光苦读。月亮西斜,光线被物所遮,他就登上房顶,有时睡着后从房顶掉下来,他就再爬上去继续读书。

“聚萤”是说晋代车胤苦读的事。车胤是南平人,家境贫寒,不常得灯油。夏夜时,他就捉来许多萤火虫放在自纱袋里,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读书。他夜以继日地苦读,终干学有所成,后来官至户部尚书。

“锄则带经”的事更普遍。许多学有所成的人,当初都曾经在田间耕作时带着书,利用劳动中间的休息,争分夺秒地诵读经书。人们常常提到的有汉代的兑宽、三国魏的常林、晋代皇甫谧等。元代末年的王冕的苦读故事也很有名。他是农家子,幼年家贫,给人家牧牛,他一边放牛,一边骑在牛背上读书。后来虽屡试不第,归隐九里山,但学有所成,诗、画、印俱佳,在文学史上很有些名气。

汉代的董仲舒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一代大儒。他刻苦研读经书的事迹在史书上有记载。史书说他“三年不窥园”,还说他“三十年不知牝牡”。

董仲舒在汉景帝时为博士,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讲习和研读儒家经书上。他家有园圃,他却三年没去看过一次,园圃里种的什么根本不知道,所以史称“三年不窥园”。又据说他乘马车三十年,不知道拉车的马是公的还是母的,可见读书治学之专心,后人称“三十年不知牝牡”。

还有高风的故事也常被提到。高风读书如痴如醉,有一次,正是麦收季节,他的妻子下田去干活,走前交给高风一根竹竿,让他边读书边看着晒在院子里的麦子,免得被鸡吃掉。不料天突然下起了暴雨,高风却全然不觉,仍然高声诵书不停。结果。他妻子回来一看,麦子全被暴雨冲走了。这个“高风流麦”的故事也作为典故经常出现在文人、诗人的笔下。

评点

古人苦读并非全都是为了做官,如孔子、董仲舒等。刻苦求学的精神什么时候都需要,应该提倡和肯定。

凿壁偷光抒己志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穷文富武”,意思是说,家境贫寒的人,学文容易获得成就;而想要习武,必须家有余财才行。我国古代的文人志士虽然贫苦,但是都很有志向。他们刻苦治学,终于获得成功。这些故事往往为人们所称道,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匡衡,汉朝人,字稚圭,小名叫匡鼎。他是东海承人,家庭世代务农。匡稚圭自幼酷爱读书,可以说嗜书如命。但他家里非常贫穷,从小给人家打短工、做杂役供养家庭,勉强糊口。这样一个吃饭都很困难的家庭,哪里能买得起照明的灯油呢!只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白天利用一切劳作间隙,如饥似渴地读书,可到了晚上就无法读书了。眼睁睁看着大好时光白自流逝,他的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夜里,他心中想着读书的事,怎么也睡不着,见隔壁的邻居家窗前透出灯光,忽然心中一动,急忙在两家的隔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家的灯光从孔洞里射过来,照在床上,形成一个亮点。他欣喜若狂,抓起枕边的书移到亮点上读起来。此后,他每天晚上都借光读书,一直读到邻家熄灯为止。

穷苦人家能得到的书很有限,渐渐地他把能得到的书都读完了,背熟了,到了无书可读的地步。他们当地有一家大户,祖上留下很多书,但他家里的人都不识字,这些宝贵的书派不上用场。于是匡稚圭想了一个办法:他找上那个大户人家,请求为他家做雇工,不要工钱。那家主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做工不要报酬,匡稚圭说:“我只想请您允许我把您家里的书都读一遍。”主人被他勤学苫读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他以书抵工钱,借给他去读。从那以后,匡稚圭边做工,边苦读,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几年后,他读尽了所有的藏书,书上的内容烂熟于心,终于成了一个闻名于当世的大学者。

匡稚圭学识很渊博,尤其对《诗经》有很深的研究,非常精通,是当时讲解和传授《诗经》的大家。我国包括《诗经》在内的许多典籍,经过秦朝的焚书和秦朝末年的战乱,已经消失了,全靠像匡衡这样的学者,通过讲学和传授传承下来。

匡稚圭不但对《诗经》的文字、文意精通,而且对它的史实,旨意也有精深的研究。他讲解过的内容,别人就不敢再讲了。他讲《诗经》不但讲得明白,而且入情入理,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听他讲解的人常常听得开怀大笑。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无说《诗》,匡鼎(匡衡的小名)来,匡说《诗》,解人颐。”这是几句顺口溜,意思是说:你们不要讲解《诗经》了,匡衡来了!可见匡衡讲《诗经》的权威性。

当时,在匡稚圭所居的城邑里,还有一个人,也在讲解《诗经》。匡稚圭虽然成就很高,却很谦虚。有一天,他前往那人的讲学处探讨学问。在交流过程中,他依据自己的学识,对那个人的见解提出一些质疑,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那个人自愧不如,趿拉鞋子就跑。匡稚圭在后面追,边追边喊:“先生请留步,咱们再接着讨论啊!”那个人头也不回,边跑边说:“我的知识都说完了,再也说不出什么啦!”结果,一去不再回来。

评点

凿壁偷光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发奋读书的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人都把它作为典故在文章或作品中引用。唐代的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他的《秋夕诗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一诗中写道:“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唐代的独孤铉还专门写了一篇《凿壁偷光赋》。

“头悬梁”、“锥刺股”、“映雪”、“聚萤”等故事和“凿壁偷光”一样,说的都是古代文人苦读的典故。我们应该像古人一样,不因为贫穷而丧失自己的志向,条件艰苦也要勤奋读书。

忍辱负重著《史记》

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在《法言?重黎》中称《史记》为“实录”。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也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司马迁写作《史记》以事实为准,不以个人好恶而隐藏真相,他忍受了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酷刑和耻辱,他这种坚持原则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赞许。

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生活在西汉的武帝时期,完成了对我国纪传体史书、传记文学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著作《史记》。对我国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司马迁的祖先在周朝就当太史。在上古时期,“太史令”这一职务常常是祖传世袭的。专管天文、历法、历史文献,还包括占卜等事项。地位不算高,但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是一个学问广博、修养很深的人。他在汉武帝继位后做了太史令,为了方便供职,全家移居国都长安。这时司马迁还只有10来岁。

司马迁小时候家里很穷,种过地,放过牧。到长安后开始学习古文。青年时代的司马迁求知欲极强,除勤奋读书外,还虚心向一些造诣很深的学者请教。他还继承史家的传统,注意实地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实证史实。20岁上,他到淮河,长江一带漫游,到现在的浙江一带探访传说中的“禹穴”,到现在的湖南一代去考察历史上虞舜及其二妃娥皇、女英当年的事迹。随后又到现在的山东、河南等地考察。

他开始在朝廷里当“郎中”,这是侍卫一类的小官。36岁那年,曾随汉武帝到泰山去封禅。汉武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他以为泰山很高,离天很近,到那里祭拜天地就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神圣的人物。封禅当时是一个极为隆重的大典。大臣们都很热心。但司马迁头脑清醒,嘴上不说,心里却不以为然。

司马迁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在临死前拉着司马迁的手嘱咐道:“我家的祖先在周朝就当太史。我死后,你要接替我的位置,继承祖先的事业。自从孔子死后,至今400多年了,没有一部像样的史书。我担心天下的史籍从此断绝了,本想修一部史书,但上天已不给我时间了。你一定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啊!”

司马迁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上。父亲死后三年,他被任命为太史令。为了写作一部史书,他开始整理文献资料,查阅皇家的藏书,从大量的断简残编里,把一桩桩历史事件理出头绪。中国上古社会是一个比较重视历史资料记载和整理的社会,早就有所谓“记言”、“记事”的史官。但是经过了秦朝的焚书和楚汉战争时的火烧阿房宫,古代典集资料损失得十分严重。长期战乱使得民间和朝廷的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写作一部史书是多么困难啊!司马迁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继父亲之后,又准备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并开始着手写作《史记》。但这时巨大的不幸降落到他的身上。

同类推荐
  • 年轻人必知的职场生存寓言

    年轻人必知的职场生存寓言

    也许你很有才,也许你很委屈,也许你不服……但你就是不入上司的“法眼”。年轻人之所以一直与“加官晋爵”无缘,甚至沦为上司眼中的“恐怖分子”,就是因为没有以正确的心态和方式对待工作。因而,年轻人要想为自己争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牢牢记住:方向比努力重要,心态比能力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工作得越努力,损失就越大;能力可以培养,但心态的成熟只能靠自己,心态不成熟,就会被企业毫不留情地抛弃。
  • 茅侃侃,侃职场

    茅侃侃,侃职场

    茅侃侃编著的《茅侃侃侃职场》作为一个讨厌传统“成功学”、从不“穿西装”的成功人士,茅侃侃用他独有的方式和感悟,将他传奇的职业历程,化成好看好玩的故事和颠覆性地工作技巧及方法,不讲厚黑不煲心灵鸡汤,希望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职场路上的那些“坑”。
  • 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本书运用12个字——韧、勤、诚、稳、势、远、借、变、合、义,从四个大方面探索出李嘉诚做大做强的秘诀:首先是因为他具有一番雄心壮志,不甘屈于人下;其次,是因为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创业;第三,是因为他能够抓住机会,敢于冒天下先的风险,抓住机遇,顺势发展;第四,是因为他在遭遇挫折时不气馁,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这些都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内在品质。
  • 做人就做你自己

    做人就做你自己

    本书由多个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心灵美文及感悟组成,是送给自己和朋友最温馨的礼物。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
  • 影响一生的心灵鸡汤

    影响一生的心灵鸡汤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热门推荐
  • 异能高手在异界

    异能高手在异界

    夕风本是个高三学生,一次意外的太阳风暴使他的身体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不一样的人生就这样开始了
  • 衍乾坤

    衍乾坤

    春雨诵翠生机昂,夏雷万钧裂天狂;秋霜瑟凕冷裂骨,冬雪微醺暖如阳。一片神奇的叶子,扑朔迷离的身世,为了探究心中的不解,周衍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修仙的道路。
  • 诸天劫难

    诸天劫难

    天外有天,宇宙之外也有宇宙,鸿钧道祖无意中占卜天机,发现500年后将会有大劫降临这个宇宙,就算自己也没办法安然度过,应劫之人就在人间,且看主角如何应劫。
  • 王牌之王

    王牌之王

    “为什么背叛组织?”“组织?我只属于人民。”
  • 危情恋人之千金归来

    危情恋人之千金归来

    他,Z市重点中学的校草,风华绝代。却被清冷出尘的她撞了一下,然后就角逐着她的身影,不追到不罢休。她,豪门千金遗落在外十几年。一朝归来,掀起豪门波澜万丈。某日,管家来报:“先生,夫人又去夜氏了。”男人掀唇:“让人别拦着。”“先生,夫人说她想去旅行。”男人停下动作:“跟夫人讲我过几天陪她去。”过了几天,管家又来报:“先生,夫人跟顾氏总裁出去了。”男人皱眉,怒道:“什么?在哪儿?胆子肥了,还敢跟别的男人吃饭了!”“纸醉金迷。”男人匆匆赶去。一见面,男人乖巧道:“浅浅,我来找你陪我吃饭了。”她不明所以:“可是你不是在公司吃了么?”他:“又饿了。”顾希表示,夜幕漓贱起来,真的无人能敌。
  • 终极一班之金时空大战

    终极一班之金时空大战

    自从终极一班打败了叶赫那拉思提,汪大东他们就寻找增强异能指数的办法去对抗黑暗......
  • 星空革命

    星空革命

    新书【我在末世当奶爸】欢迎试读!我们死了,红色幽灵不会死,千万契约工因我们的牺牲而觉醒,红色派系的战士高声疾呼,看呐!那是星星之火,将燃遍格林星空!我倒下了,红星骷髅旗永在,勇士呐喊着乌拉,前赴后继,只为共同的理想——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读者是上帝,用心写故事,欢迎入坑!】【奥蕾莉亚海盗团基地设施入口:Q群151714614】
  • 我们的心跳:只为再心动

    我们的心跳:只为再心动

    因为他,我几乎每天被老师投诉;因为他,我的性格变得风雨不定;因为他,我的人生被搞得一团糟,恨不得他马上消失,从此别出现在我面前。我原本以为我会恨他一辈子,直到有一天,在我得知他忘不了他前女友,在我得知我曾经的好朋友很喜欢他,我才发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喜欢上那个总是作弄我的他。她们的存在,让我和他之间隔着一层永远也攻不破的隔膜,明明很靠近,却又觉得很遥远。每当我试着朝他靠近,总会被一股力量硬生生推开,只好眼睁睁看着他离我远去。每天被怪梦缠着,却从没想过它们和我的过去紧紧相连。我起初不以为意,直到有天从我朋友口中得知一个惊天动地的事实,让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改变。
  • 梦中仙语

    梦中仙语

    她是一个中学少女,白天受到同学欺负,压抑的小宇宙终于在梦中爆发。大喊一声:我的梦,我做主。化成女鬼,遇到俊俏书生,先强吻了沾沾便宜再说,临走还要抱抱。不料一嘴亲了个未婚夫,可是无所谓了,反正是梦。可是梦要不是梦呢?她该怎么办?
  •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