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汉退休后,执意承包王村雀儿崮上的300亩地。雀儿崮,土少石多,种粮不长,栽树不活。原先村里虽然承包给村民,大都撂荒。签订合同后,正汉请专家到雀儿崮考察,原来雀儿崮上的岩石都是玄武变质岩,只要深翻打碎,经过风化,那些碎石,就会变成富含磷钾的有机土壤。正汉大喜,在雀儿崮搭建一个窝棚,大干起来。他雇来挖掘机,将300亩山坡深翻一遍,随后又通电,修路,打井。这样一来,将他的一生积蓄花完,老伴累得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送命。正汉也累得成“烤鱼干”。儿子一看,气得蹦跳说:“有福不享,瞎折腾,你搞好了,人家眼红,搞不好,白搭钱,活受罪!”儿子说什么也要正汉扔掉雀儿崮,回城。父子拧起来。儿子拧不过老爸,气哼哼地走人。第二年,正汉不顾儿子的反对,去农村信用社贷款在雀儿崮上栽上十几种名优果木,还养猪喂鸡,建沼气池。沼气的废渣废水既肥地,又能灭虫。正汉养鸡,卖钱是次要的,主要是让鸡在山上捉虫吃。正汉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管理他的果树,使用的肥料全是有机肥,消灭病虫害用生物药,或用黏虫板,趋光灯。正汉生产出的果品是真正的绿色果品,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正汉的果木,第三年结果,第四年换回所有投资,第五年盈利20万。正汉的事业兴旺发达,老两口儿忙不过来,就请人来帮工,儿子也停薪留职来帮忙。
正汉请的帮工大都是王村的。帮工中的吴来偷奸耍滑,还手把不干净。儿子看不惯,要将他打发走。正汉说:“算了,地头蛇得罪不得!”儿子说:“我就不信那个邪!”吴来让儿子给开走。
吴来回村煽动原来承包雀儿崮的一伙村民,闹村里,闹乡里,说:“雀儿崮的承包费太低,我们要收回,自己种。”儿子听罢,眼里吱吱冒着火星子说:“想收回,没门儿,合同上写得清楚,承包期50年!去哪里打官司,我们奉陪!”只有正汉不说话,锁着眉头抽烟。儿子一看老爸不说话,急眼了,叫:“老爸,你可不能软钢!”正汉不表态,儿子寸步不让,吴来气势汹汹,领着村民来砍果树。儿子面无惧色,拿着家伙,眸子欲裂说:“谁敢动一棵果树,今天就是他的忌日!”吴来气吞山河地说:“老子一听说打仗,就像过年一样快乐,怕你?”
气氛好紧张!惊得风息鸟不鸣,云儿躲到山旮旯去了。对峙有顷,儿子有些撑不住,急得大喊:“老爸,快拿主意呀!”
千钧一发时刻,正汉踱出屋,心平气和地对村民说:“你们闹,我可以理解,我把这里整治好了,收益可观。你们心理失衡,现如今这山上的各种设施以及那些果树,价值已过百万,你们收回也可以,先得补给我一百万。”吴来一瞪眼说:“给你一百万?给你个鸟!伙计们,上呀!”人们哗啦一下,涌向前,挥起斧子就要砍果树。正汉说:“乡亲们,你们这样做,是要吃官司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每亩山地我再给你们增加一百元的承包费。”有村民说:“加二百!”吴来说:“不行,三百!”正汉略一思忖说:“好,三百就三百。”吴来每亩地一下闹来三百元,像是得到了狗头金,带着村民,欢呼离去。儿子没想到老爸憋鼓两天,憋鼓出这么一个草包办法,当时就不干了,说:“我们有合同,跟他们打官司,一打一个赢,凭什么他们一闹,就给他们加那么多承包费?您这个馊办法,是跟哪个老师学的?”正汉微微一笑说:“跟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学的,他提出的‘希克斯标准’:如果一个方案出台,在收益与损失相抵后,整体上仍能增加收益,那就是好的方案。”
平息了这场风波,村民都觉得正汉是个好人。从此再无人找正汉的麻烦,果园工作一顺百顺,果品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质量也越来越好,果品销售供不应求。正汉只得又承包了300亩山地,扩大生产规模,还将他的果园取名为“沂蒙果品生产销售示范园”。原先承包雀儿崮的村民,大都成了他的员工。只有吴来想再给正汉打工,又张不开口,成日在果园门口转悠。正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久,他说服儿子,让儿子亲自登门请吴来到果园来做保卫工作。
雀儿崮上的风暖暖地推拥着吴来走进果园。那时,吴来觉得好像被什么迷了眼,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