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货多不值钱。”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市场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确实,再好的产品如果供过于求、大量积压,必然会大大贬值。不过,商品的供需关系毕竟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不少商家采取的限量生产、限量销售等措施,就是制造商品紧俏气氛,使供需关系有利于己的一种策略。
——[中]史成功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物品越能刺激人们的购买行为。限定销售法的对象是有独特风格的商品,为人们提供特别的服务,创造一种稀有的氛围,使顾客感到与众不同。人们的欲望是千方百计地想拥有别人都没有的东西,限定销售法就是在销售活动中,通过商品销售的有限性来吸引特定的顾客,刺激顾客的购买行为。
〔案例1〕
芬克女士的公司是专门制作女式服装的企业,她先后几次夺得欧洲服装大奖。每年她都要推出几十款新式服装,但数量上都控制较严,这是她的一条计策。
芬克时装公司在西欧有10多个时装加工厂,在亚洲地区也有数十家分销点。在新服装面市时,他们都坚持限定销售之法,这与其他服装公司的做法正好大相径庭,使同行难以理解。
芬克女士注意到西欧地区的女士们特别追求高贵典雅与活泼清新融为一体的晚礼服、夏装等时装,因此,她竭尽设计才智,在各种晚礼服的款式中综合了法国服装的特点以及意大利服装的优点,合二为一,创造出组合时装,吸引了许多商界女士。
抓住顾客这种追求时髦的心理,芬克女士把晚礼服的新款式分为8组,每次推出两组。她选准换季推出新服装,隆重而热闹地登场,然而每组的新服装只限定销售一二百套,隔两个月又会推出另一批新服装,数量仍然一样。这种限定销售法,使市场上新款式样品供不应求,于是大吊追求时髦的顾客胃口,她们主动与分销点取得业务联系,提前订货,形成了一种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样价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案例2〕
有一家以“喜庆”为主题的商店,不光店名叫“喜庆店”,而且经营的都是人们喜庆时用的商品。办喜事的青年奔这个“喜庆”主题而来,在这里几乎能买到所有喜庆的物品,如喜字枕头、喜字被面、喜字帐钩,喜字胸花、喜字衬衫、喜字鞋子等等,甚至小到“喜”字火柴,这里也准备好了。筹办婚事的年轻人进了这家“喜庆店”就能买齐全办喜事的用品,不用跑了这家商店又跑那家商店,东买西凑了。
即将比翼双飞的“鸳鸯鸟”都知道“喜庆店”为新婚夫妇准备的喜庆物品品种之全、档次之高是其他商店绝对比不上的,所以不光是本地的,连外地筹办婚礼的青年都喜欢奔这家“喜庆店”,生意自然一直红火。
商家限定只销售喜庆物品的商店用突出的特色大获利市。
应用此招法应以独具特色、惟此一家的产品或服务为后盾,否则你限定销售,岂不自绝于人,把顾客拱手送给了别人。
应用此招法要善于统筹全局,登高望远,切忌顾此失彼。
应用此招抓住一个“主题”,集中财力人力专门经营某一类或相关联的商品,只求在某一类商品的经营上“领导时代新潮流”,一枝独秀,特色鲜明,较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