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井文:(原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校长、花鸟画家、革命老前辈)
祝王天一画展成功!大家讲,我耳朵聋,也听不清。关于在艺术评论方面大家会讲得很多。
我认识王天一同志近二十年来,感觉他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美术事业做工作,是值得很多青年人学习的。同时他在西北的文化、文物、历史的知识也非常丰富,在这方面也值得向他学习。祝贺展览成功!
刘勃舒:
王老在展览前夕给我来过好几封信,我看了信以后非常感动。今天杨力舟同志还有其他同志发言讲了,作为一个画家,像他这样的画家从全方位看,当时的文化背景、所处的地位、他自己的主观思想、人生观,他跟一般老先生还有些不太一样。他应该讲是个老革命,杨力舟同志对他很了解,作为一个美术组织者,更多的是以关心事业为他最大的一个精神要求,关心事业是他奋斗目标(在这种潜力下他又不忘艺术,也许是我的工作关系吧)。我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美术界有几个这样的人物?刚才丁老也认为,他是关心美术事业的。不管谁画出了画,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文化大革命的,过去批过他的,只要画出好画来,他总是一股子热情。这有点像我们老院长徐悲鸿。他这么坎坷的经历,受过学院派艺术熏陶,过去搞革命工作,当过教员、做过编辑,这样形成观察社会、观察人、又考虑自己,他有很多不同点。比如讲,刚才说实际他生活的面比较广,他每次出去要收集些素材,每次都要画些新的东西,每次出去尽量要筹些钱,出个简单、朴素的画册,送给同行,送给朋友,交流请教。我是很受感动的,但是他口口声声说汇报,向大家虚心学习,这个是他的真心。因此他的朋友很多,他的朋友也特别广,为人交朋友是永恒的。我和他认识以后,接触了解以后,没有断线。他也知道现在市场经济情况,他同我讲,研究院也很困难,我不愿太麻烦你,我说搞个展览我们也还是有能力的。他有朋友支持和赞助。他到北京来以后,国务院行政管理局的一些朋友,很多过去宾馆的经理,都要争着把他请回去。我想作为一个画家,作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在群众中大家没有忘记他,把他当作一个知己,年轻的把他当长辈,同年纪的把他作为一个知己朋友,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人的价值、人生观,尤其作为一个搞艺术的,应该讲他是很有成就的。能这样,我觉得王老他的思想境界相当高。正因为这样,他的画里面我们大家都说是全方位的。他要画什么都能画的,但他的画里我觉得最大特点是社会的激情,一种向上的情调。作为展览的一些小画看了以后,让人非常舒服。作为利用一些时间画一些西部的小风景,也保持一个社会面貌,一个艰难的、一个时代的烙印。但是一种精神是向上的。这个跟我们有些年轻画家画的画,比如说带有一种猎奇、带一种以艺术对象做一个模本,来进行他的艺术上的革新变法,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的这种画看起来非常舒畅,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所以我讲他很有活力,很有朝气。一般到了他这种岁数的人,要是没有思想境界的话,他可能就保守一点,就保守地画下去了。我觉得他还不完全是这样,过去我们看他的花鸟画比较多,今天我又细看了一下,他的写生功底还是非常扎实的,写趣、写情。他画的题材多,像那幅竹子画得非常好,这种竹子,一般的大竹子画册是有的,他并不完全按传统模式一味地经营位置进行创作,并不是说不懂传统,他实际对传统学习非常有目的、有思想,能够吸收一些好东西,发展新的东西。他画的熊猫也不一样,画的鸡鸭,特别是鸭子,画生活里的情趣,有耐人寻味的一种味道。有些花鸟画家,我们很多画花鸟的画符号,或者是画笔墨,这样作为商品画也是很漂亮的。王老有些花鸟画上的形态、动作的处理,笔墨的运用,细看是很老道的。很不容易。看他这样的画家、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思想,我看只要活下去,活到八十岁,看他的心态还像年轻人一样,所以很多青年人愿意同他接触,同辈的也愿意同他做朋友。我觉得他能画好,实际上他离开北京,他也有他的难处。他出去碰到了矛盾,他觉得自己还是离开北京好。到了甘肃,他那种宗旨思想没有忘,甘肃画院建起来了很不容易,但又遇到了矛盾,他又跑了。但是他还是很关心。所以这么个思想、这么个年纪,这么来处理人际关系,来处理事业跟他自己艺术的矛盾,处理他的艺术冲动跟他年龄的矛盾,他碰到的面是多方面的。所以他在这里办展览实际上给我们年轻人,特别是我,我比他小十岁,也是一种冲击。我们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的话,特别是这些方面,很值得学习。到研究院来的时候,他还见每一个他认得的朋友,特别是职工。在我的画室里,他讲了很多,讲他过去怎么怎么,讲得非常具体、非常的好。这么一个同志还是很不容易的。我想他对后来仍然有很多想法。我就希望他保重身体。他说:我很乐观!他对名利不是太看重,他对朋友、对事业的职责高于一切。有很多优点,值得称。
刘宝霖:(中国书画艺术联谊会研究员)
我很感谢我们中国画研究院在这个金秋季节搞这么好的展览,我今天给刘勃舒同志讲,咱们研究院的展览越办越好,最近的质量也是越来越高,层次也是越来越高。王天一同志是甘肃画家,王天一画展正是在我们国家西部开发热浪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举办这么个展览有特殊的意义。王天一同志的画看来是很全面的,山水、花鸟、人物各具特色,而且基本功特别过硬。在思想内容上,目前看到反映西部敦煌地区的作品,我看到的还是第一个,也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山水、人物作品上反映了西北特色。过去像董希文老一辈的画家都在敦煌画了不少,但都局限于壁画。现在王天一先生的画就是把西北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来了。所以这个在继承传统、中西结合、国画、水彩画、甚至油画的很多技巧上融为一炉,成为一个整体。而且看来气魄还是很大的。画幅有八尺、丈二尺,也有斗方小品,从小画到巨幅,不论是内容,还是技巧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很朴实,在运笔技巧上很大胆,这是我的一个总的看法。另外一点,看王老他的雄心壮志还很大,还准备下一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的八十岁画展。这个想法很好。我说如果能够实现结合西部开发,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一下,用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来把咱们这个西部开发的气势能够再充实一下。我们在王老八十岁画展上希望能看到这些作品。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
我听了各位发言,看了王天一先生的自述,看了王天一先生的画展,第一个感想:王先生对我们这个国家的艺术的赤诚,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一直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的同时,在创作上也获得了丰收。这就说明他是我们西北边塞、甘肃美术界的擎天一柱。祝贺他,也希望他继续发挥作用。我认为开发大西北不要忘记了文化建设,美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往往一开发就先注意经济、技术,实际文化、美术也很重要。就王先生的艺术来看,他的视野很开阔,艺术成就很全面。我刚才拿一个年表去对了一下,发现他近年来在国画笔墨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发展,有的很讲究、很好。所以说明他持续不断地在努力。具体在他的作品里,花鸟画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花鸟画诗画的结合上表现了一种情趣。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有的花鸟画具体形与色跟题画诗结合得很好,像菊花沐浴在阳光里,有一幅牡丹画的石青的石头,颜色很别致。然而有的在形象和情趣的结合上还可以进一步地去加强。王先生的山水画确实还是很有潜力的。无论是画西北的风光,还是画日常生活风俗,还是画一些有文化底蕴的古迹,他比较注意创造一种意境,或者是苍茫的、或者是明秀的、或者是贴近自然生活的。人物画比较注意继承敦煌、汉唐壁画传统,这次看到的不多,比较简练,画得比较自然。看了王先生的画,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启示,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有些画家在画画的时候,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往往理解成表现意识、意志的情绪,而不是表现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境界。我觉得王先生的山水、花鸟画还是表现为一种心地的光明。他不管受了多少挫折。这个境界实际是中国画的一个优良传统。不是你有什么感情都可以画画,而是要把感情提升,要把感情进行筛选,画的画要能振奋别人,感动别人,提升别人的精神境界。这一点是王老的长处,这和他的为人处世有关系。另外一个方面,王先生的艺术看起来是扎扎实实的、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从传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发展的,笔墨确实很有功力。可是我们现在也存在一种情况,我们的创作存在一种比较孤立地对待这种视觉冲击,形式美往往容易脱离开对生活、对自然的真正感动。猛一看能够抓住人的眼睛,再一看不能抓住人的心灵。在这一方面王老的艺术是有他的长处的。目前看来王先生的艺术他是全才,我刚才讲了我对他的长处的一点体会。那么我讲一点建议:山水、花鸟、人物都画,山水、花鸟、人物之间怎么进一步打通?不是说你一张画既要有人物,又要有山水、花鸟,而是把综合能力在一张画上体现得更充分,因为他有这个基础,这个条件。比如在花鸟画的构图上能不能吸收一些花鸟画之外的东西让它更多一些变化。我跟龙庭的看法不一样,龙庭说王先生的花鸟画最有发展,我是赞成刘宝霖的看法,王先生山水画很有潜力。我看他的山水画,无论是画现实生活的景观,还是画历史的感想,这个在我们开发大西北,进一步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提供我们很多的精神食粮。他有这种能力,我觉得山水画可以进一步发展。而且他的山水画能力也是全面的,有水墨的、有青绿的,那个小青绿我觉得画得非常好。对一些传统上的吸取,明快清新,猛一看很有意思,细一看结合他的题诗,还很经琢磨。不足的,我赞成蔡老的意见,当然这是他的长处,他的画比较注重诗画的结合,而且选择的诗和这个画要表达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利益结合得非常紧密,有的和画面的构图、形象、色彩结合得很紧密,很贴切。但有的还有点儿不足。这个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另外一张《反弹琵琶》的画,王老的题词里讲:敦煌壁画里的伎乐天和飞天是佛教极乐世界里的小菩萨,实际上伎乐天就是伎乐天,还不是菩萨,从形象上看伎乐天和菩萨联系比较密切,不过从佛学上讲有没有这个问题,我跟王老讨论。最后我还是说:在开发大西北的大好形势下,王老作为西北边塞、甘肃美术界的擎天一柱,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文化建设上,怎么再进一步老当益壮地发挥作用,这也是我的希望和祝愿。
王培东:(北京画院花鸟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历届花鸟画的邀请展我和王先生在一起,这次看了王先生的展览,挺激动。过去见的画比较多,这次感到王先生在艺术上又是个飞跃,看到王先生的题材面扩大了。过去看牵牛花、老鹰比较多。这次全面地看一下,那真是丰富多彩。另外我感觉笔墨上又上了一层,更老辣了。刚才很多同志都说了,王先生很全面,人物、山水、花鸟都好。尤其写意花鸟画,还是小写意领域。在这个小写意领域里,王先生他有他自己的特色,就是一看,这就是王天一的画,不是别人的。而且这个特色还是比较明显的。运笔刚劲、潇洒,很泼辣。现在人到了七十多岁,画风老的感觉有了,更成熟了。看了这么多的画以后,感到王老七十五岁了朝气蓬勃的劲儿不减,画得很有生命力,给人的感染力很强。尤其他在生活中收集了各方面的素材,扩大了表现题材的范围,总的感觉不是说你八十岁再到美术馆去办展览,就是现在拿到美术馆去办展览,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展览。我最近看了一些花鸟画展,山东有个年轻人,笔墨也不错,但是总感到受这个影响,受那个影响,这个人的影子,那个人的影子,而且都很明显。王先生的画就很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就是画他自己的东西,走自己的路。看了他的简历虽然他受过很多挫折,经历很艰苦,但我想这挫折大概对您还是有一定好处的。磨练了您的意志,促进您晚年大有作为。这次看了您的展览,感觉已是非常好了。再过五年之后,我想在八十岁再看您的展览,肯定比现在有更大的飞跃,更加精彩。王先生的画我看还是很简练的,我感觉苍劲、清新这方面都有了,能不能再放松一点,写生的味道再减弱一点,更能再抒发一些,在似与不似之间,再求点儿不似。我想您可能会又有一个升华。现在从笔墨到色彩各方面都好,就是希望您画画的时候,再向“无法”的那面跃进。
王迎春:(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业务研究室主任)
王先生的画展今天在研究院举办。作为王先生的老学生、老朋友我为他展览成功表示祝贺。早就听说王先生的展览要在北京办了,听说是在美术馆,可是没有想到在研究院办。别人说:怎么在研究院办?后来我一想,应该在研究院办,第一个展览应该在研究院办。我好像很多年没有见到王先生了,他是我们建院的功臣之一,他对研究院的筹建、成立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尽了自己很大的心血。后来我到研究院,印象很深。给研究院画库献了自己临摹的画像砖100幅,确实王先生在北京办展览应该回家来办。希望八十岁到美术馆办得更好。很久没有见到王先生,今天见了,哟!王先生怎么没变,还是原来那个样儿!这几年很多当时的老先生都不见了,王先生的老同事、老朋友黄胄也走了。现在看王先生还是原来样儿,这么神采奕奕的,我一下受了很大感动。王先生能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真是不容易,再加上一看画展就觉得更加不容易。他的经历非常坎坷,一生中经过了我们国家几个不稳定的时期,各种政治运动都没逃过劫难,受到的精神压力是很大的。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不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他都没有顺利过。从事美术事业的经历是我们不能比的,但他对美术事业的执着、勤奋和毅力,使他的画笔一直没有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