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6700000029

第29章 从颠覆解构到整合重构(8)

如果说,五四时期到40年代,文学价值重建的特点是在解构中重构,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价值重建是在整合中重建,那么,新时期则是在选择中(蜕变中)重建。我认同这种见解:“一定时代的价值重新选择,则是充满历史体验性的,它往往是对历史过程中一种缺失的感悟和寻找。”①文学作为情感性的精神现象,它不仅是现实的反映,还是对精神匮乏的克服与缺失的寻找,是这种精神价值目的的特殊物化,其中体现深刻的精神动向。新时期文学在打破了一体化的限制之后,文学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作家获得了自由,文学价值选择也获得了更多地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同时带来了许多困惑。时代对文学提出各种新的需求和选择,引起更多的价值取向的冲突,呈现文学价值要素的多样性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这些冲突主要有:历史与道德的冲突,社会与个人的冲突,世俗与神圣的冲突,人文精神与物质感官(灵与肉)的冲突,特殊价值与普泛价值的冲突,现代与传统的冲突,真理与价值的冲突,多元与主流的冲突等等。如果把新时期文学置于整个20世纪世纪总体发展演变过程来审视,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文学价值观念冲突激烈,成就也重大,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是:

1.文学对人的价值的重新估价与价值观的重新确立。80年代之后和90年代,文学对人的表现,对人性的挖掘,对人的价值追求、价值意义的思考,日益呈现出新状态。在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学价值观之后,对人的具体理解上的分歧,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选择,使文学创作出现更加复杂的现象。当人本意识成为文学价值追求的新的逻辑起点,文学回到了对人的生命过程的艺术解释之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性,人的本能,人的冲动,人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的想象世界,人的精神情感,人的感官享受等等,都可以成为作家思考和艺术表现的对象。个性的复归,正常人性的呼唤,生命价值的肯定,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中的现实价值、世俗价值与终极价值之间的关系,文学对理想人格的设计等都可以在现在的中国文学中大胆地表现和展开丰富地想象。而在总体上,都是向着肯定人的个体价值、人的多种需求方向发展,进一步升华着文学中人的主题。这是现代“立人”与“立国”关系的一种新的变易和发展。其中存在着积极的方面,也存在价值失范的现象。

2.重建文学中的历史价值观,重释人与历史的关系。中国新文学与古代文学格局中一个重要而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文学中的叙事成分加强,文学对历史的正面表现,文学中历史感的增强。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形成、在“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叙事模式,构成了新文学传统中强烈的“诗史意识”,而这在80年代后被指称为宏大叙事并受到质疑。在宏大叙事中,关于历史与个人、时代与个人的关系,关于历史规律,关于现代国家民族历史建构过程中人的命运,以及这种叙事所具有的价值,受到了挑战和质疑。

以往现实主义对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追求,对于文学表现现实、描绘社会画卷、揭示历史发展趋势、总结历史规律的创作意识及其价值取向等创作“规律”,也被后来的文学实践所打破,新时期文学在向纵深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对历史问题的关注,没有削弱对人与历史关系的思考,然而,却体现出不同的历史观。最早涉及这一关系的是关于文学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的问题,如《人生》《鲁班的子孙》《广阔的地平织等等。而贾平凹的《腊月·正月》对农村改革中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的思考和批判,具有寻根文学的特点,进一步触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传统伦理道德行为如何评价的问题。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王蒙的“季节系列”,张炜的《古船》《九月寓言》,陈忠实的《白鹿归,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等,在展现社会与个人命运的社会画卷中,体现出新的历史意识。历史的重心不再是阶级斗争史和党派斗争史,而是家族史、风俗史、个人命运史。《白鹿原》仍然具有诗史意识、规模和艺术架构,融进了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并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但已与“十七年”甚至80年代前期现实主义作品拉开了很大距离,取得了重大进步。开阔邈远的视野,丰富的文化意蕴,动人心弦的人物命运的叙述,对民族秘史的重新艺术解释,成为中国新文学以来关于人与历史关系叙事中的重要界碑。在文学对历史的重新阐述中,新历史主义文学是另一重要现象。在关于历史与个人关系的叙事中,消解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脱离主流意识体系,进入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的历史叙事状态,质疑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颠覆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神话,不仅不总结历史规律,也不表现历史进程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写人的命运的偶然性、写人的欲望。这些现象,显示着解构过去历史决定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包含着在文学历史观上的价值相对主义。那么,如何重建新的历史价值观并在文学中得到正确的表现,这是摆在作家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文学价值评价的新问题。

3.神圣与世俗精神的价值冲突和并存。中国传统文学精神中,历来有一种追求神圣精神和追求人的终极价值的意向,五四时期“问题小说”曾经有过“人生究竟为什么”、“人生有什么意义”等问题的探讨,就有关于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而在后来逐步“统一”的认识,仍然是对传统观念的继承。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文学作品中,把曰常功利世界、现实人生与人生终极目标完全等同,50-70年代文学价值目标就带有以终极目标作为衡量日常功利世界的唯一尺度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正面人物或者英雄人物必然是“高大全”式的。他们把作为信仰目标的终极价值“落实”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追求完全超功利的终极价值目标,所以他们可以没有个人的生活功利世界,没有个人的欲望、要求。新时期文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个体感性生命的重视和强调,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由此产生的价值取向的冲突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具体表现在,第一是世俗精神的重新得到肯定,大众文学,借助于市场、现代媒体手段获得创作空间和理论上的认同。第二,文学价值意蕴中,平民审美意识和感性得到表现。这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以来文学过于理性化的特点,也是文学回归其本来特质的重要体现。

4.对文学现实精神价值的进一步确认。现实主义曾经是中国新文学的主潮,它所体现的价值追求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而新时期对现实主义的回归也曾经给予积极重要的评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变化,现实主义文学也得到了新的变易和发展,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学表现现实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经过理论和创作的曲折后在新的基点上得到了肯定。这体现在不同的“写实”文学现象中。一是新写实主义文学。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等一大批作品,在表现日常生活、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等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是对现状的展露,同时也包含着理性的思考,只是把这种思考渗透在“零度”地冷静叙事中。余华的《活善《许三观卖血记》则有着不动声色的哲理思考,展示着现实主义在表现人生方面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上的圆熟。与此不同,另有一些作家,对当代中国现实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深入地揭示和表现。谈歌的《大厂》,刘醒龙的《分享艰难》,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周梅森的:人间正道中国制造》,张平的《抉扫是这方面成功的代表。对这些作品的意义,其现实价值是无须怀疑的,它表明,新时期文学在与现实关系的建构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新时期文学价值重建过程中的价值冲突也异常复杂和激烈,比如关于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关系,感性享受与精神需求的关系,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西方价值观的问题,等等,还需要深入研究,期待着新的整合。

新时期文学价值重建,比起前两次文学价值重建的社会氛围都要好,宽松因而从容,自由因而思维空间开阔然而,这次重建在后来遇到的冲击也异常大。经济变革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推动,最终决定着文学的位置和文学与人的价值关系。文学与具体的人构成的关系复杂化,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发生变化。经济变革从根本上打破了已经有的文学价值体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向多元发展。

新时期文学价值系统是一个价值要素比以前任何时期文学都复杂的结构体系。系统理论认为,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是由结构的相对稳定所决定的。同时,结构是有序的,其有序性是系统的有序性的基础。当组成系统的要素不止两个,而是三个以上时,系统的结构便呈现复杂化。新时期文学价值体系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文学价值要素的多样性,同时还包含不同层次的结合方式。

同类推荐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人们对“文化”一词并不陌生,但是,要给“文化”这个使用率颇高的概念下一个简单而明确的定义,却非易事。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本书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非虚构写作指南,帮助你写出心灵深处的真实故事,不仅带给你新鲜有趣的想法,更能激发你的写作灵感,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要动笔,锻炼一下你的“写作肌”。作为国第一位获得创意写作终端学位并回国任教的高校老师,李华通过自己与学生多年的创作实践,展现出一个真实的非虚构创作过程,激发并鼓励你写出自己的故事。
  •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系萨公的诗文集,由《古稀吟集》二卷、《仁寿堂吟草》、《客中吟草》、《里门吟草》、《耄年吟草》等结集而成,计文若干篇,诗340余首,基本涵盖萨公大半生的诗吟。其中游诗居多,赠诗和诗亦多,共占全诗百分之八十以上。游旅之诗每骋怀古今,情景交融;和赠之诗辄抒情寄意,感时抚事。既言志,复寄情,盖均关乎国家大事、世界潮流之篇章也。萨公之诗篇中爱国爱民之忱贯串始终。
热门推荐
  • 一品除妖师

    一品除妖师

    一个来历不明的少年,他不会修行,便已是小镇最强除妖师。当他在一次除妖行动之中,无意中打开了自己的天赋,从此他的两眼便可以看破三界。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他的身躯带来的更加强大的力量,和更加不可知的秘密。那秘密,关乎到神陨灭的过去,关乎妖崛起的未来!且看一介少年,如何成为最强妖神,最强除妖师!
  • 奇葩怪班

    奇葩怪班

    毕业的我们,这,也算是一个很好的童年回忆吧!
  • 残情暴君妃不嫁

    残情暴君妃不嫁

    为护千年雪抚琴,她纵身跃海,蓦然睁眼,却成了送给嗜血“战魔”品尝的降贡品!一场抵死缠绵欢恋之后,沦陷的何止是两人的心!“璃儿,天下和你,本王都要!今生今世,绝不放手!”她令帝王群雄竟相争!她的真命天子会是谁?一个现代穿越女与千年古国几位俊美帝王追逐的爱情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丝道

    青丝道

    故事述说某大学一师兄跳楼自杀后,校园里突然出现连串诡异事件——傀儡乞丐、婴儿死沟、古墓血衣轮番恐怖上阵,平凡少年柳君临与同学一起开始调查这些事件,却意外丢失了魂魄,为法术痴狂的同学薛正虎为其召魂时牵引出地狱使者无常厉鬼,知道此次事件乃全因寻找一上古宝剑——大光明剑,此剑封存在柳君临的身体里,人鬼神三界为了争夺此宝才引发了如此磅礴的恐怖袭击。
  • 御魂录

    御魂录

    世间生灵万亿,每个生灵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印记。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又有七魄,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魂为阳,魄为阴,阴阳交感,化生万物。万亿生灵以魄御魂,阴阳相调,操控灵魂补己之魄,称御魂。御魂者,掌生死,控轮回,逆天行。
  • 随身带着先天灵宝

    随身带着先天灵宝

    修真无岁月,弹指已十年。今朝百花开,昨夜千叶黄。唯世间真情故,漫漫长生路两相伴,渡万载。清枫,一次偶然情况下,得到一个神秘葫芦,他的人生轨迹就此发生偏移。。。PS:已经签约,请放心收藏。
  • 巴黎那晚他记住了她

    巴黎那晚他记住了她

    他是AOA的新任总裁,毕业于美国多伦多大学,后来去了巴黎,在巴黎捣鼓古董,后来因为父亲病重去世他才回来接手父亲的产业。他与她是在巴黎的服装设计会上认识的,他们擦肩而过,他却对她一见钟情,她有独特的气质,冷。她很让人琢磨不透,身边的知己也没几个,她有一条拉布拉多犬,叫木里,是她的一个法国老师在临终前送给她的,希望这条犬能让她渐渐的变得开放起来。后来留学结束后她没有留在巴黎,而是选择了国内的企业。他们在她留在巴黎的最后一晚遇上了,他们都不知道,对方将会是自己将成为对方一生的伴侣。。。
  • 林萧萧夕

    林萧萧夕

    梦境里的一切究竟预示着什么?当我们记起了自己所有的梦,又回给我们带来什么?
  • 重生之医女娇妾

    重生之医女娇妾

    一个契机,上辈子学医的我魂穿附体到了大将军家的三女儿-------冷夜玉雪身上。开药店,斗恶姐,玩儿得不亦乐乎。却要被爹爹送进了五王爷,慕容夜歌的府内,当小妾!我的妈妈呀,快跑!
  • 星玄

    星玄

    自古老时期,有大能者传下一片经文,能长生不死,能得道成仙,能永垂不巧!在这片玄天大陆之上,始终无人得以见识,据说,早已被仙人得去。而偏偏这么一个落魄部族少年,无意之中救了一位美丽女子,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