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8000000014

第14章 麦加:感知神圣的时光(6)

我几乎要出声尖叫了,用牙齿紧紧咬住嘴唇,背过身去,颤抖着,不住地念着:“真主啊!真主啊!”眼泪夺眶而出。

随即,司机下车来到被撞者跟前,许多人围了上去。看看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便走了。

一路无语。我的眼前始终在飘飞着那个阿富汗人,像纸片,像羽毛,像白色的花瓣,轻轻地在空中飘舞着、旋转着,很轻灵、很无奈、很忧伤。人原来是如此的微小,如此地没有分量,如此地无能为力。真主至大!

原来灾难和死亡会离我们如此的近,我们每个人随时都会遭遇。人的渺小就在于在灾难面前总是束手无策。真主至大!

这个阿富汗人很可能会死亡。祈求真主给他生还的希望,给他健全的身体。如果真的要他去了,那么就饶恕他吧,提升他的品。阿敏!

在这里额外提一笔沙特人的飞车。在麦加的街道上我从没有见到过一辆崭新的汽车,无论是高档的“奔驰”轿车,还是越野、中巴,全都目不忍睹,斑驳、破损。这里的汽车都很高档,但司机似乎都很不爱惜自己的坐骑,开车跟玩似的,风驰电掣,随心所欲。“哐——”地一声撞上了,根本不心疼,下车看一眼,有的连看也不看,开上继续飞。司机之间撞了车,根本不会发生争执,太平常,比我们走路不小心撞了人还平常,连道歉都不用。那份潇洒,那份无所谓,让人羡慕又可笑。我有时候真心疼那漂亮的“宝马”,漂亮的“凯迪拉克”,哪里有原本的高雅、豪华,即便是车龄不到两个月的,也会前凸后凹,油漆划落。当然,行人也就可怜了,过马路稍不留心就会成为“轮下客”。所以,在这里过马路,一定要上人行横线,在人行横线上司机会主动停下来给行人让路。

昨夜,我们省团的一位哈吉因心脏病突发而归真了。

今天瞥申尼时,在禁寺,在卡尔白前为这位中国的亡人站者那则。

每天在禁寺,在每个礼拜时间,都有一些亡人被抬来。礼拜之后,所有人都会在伊玛目的带领下为亡人们站者那则。无论被抬来的亡人人数有多少,每次只统一简化站一次者那则。

有时,快到礼拜时间,正往禁寺里走,突然身后会有四到六个不等的人们抬着亡人疾步向寺内走去。担架上的绿旗十分醒目,抬担架的人神色凝重。随着“劳驾”声,行走的人们会自动让开一条通道,很快亡人被送到卡尔白的近前。

今天被抬到禁寺站者那则的中国哈吉,是一位年迈而体弱多病的人。他来朝觐的时候已经被医生下了病危。全家人都反对他朝觐,但他一意孤行,他说他就是要无常到圣地,无常到圣地是他最大的心愿。他到省城集中时,家里没有一个人来送他,家人真的生他的气了,为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没想到他的愿望实现了,真主成全了他。他在圣地无常了,还在禁寺站了者那则。留给家人的可能是后悔、怨恨或不解或无尽的泪水,但他无悔了,心满意足。

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这一步,都要归真,都要接受后世的审判。他先走了,我们随后也会走的。

求真主慈悯他饶恕他并提升他在后世的品级。

他是幸运的。今天中午为他站者那则的人超过了一百万,百万的朝觐者啊,共同为他祈求。

据同事讲,去年也有一个年迈而体弱的哈吉,也是盼望着在圣地无常的。老哈吉为了能够实现愿望,甚至刻意在正午太阳毒辣的时候独自出门,满大街行走,刻意将自己丢失,想在饥渴疲劳中倒在街头。但事与愿违,每次丢失两三天后总被负责收留失踪朝觐者的沙方工作人员送回,直到回国时,老哈吉也没能如愿。

但是,就在他回到国内,回到家乡不久便亡故了。

可以想见老哈吉的失落和遗憾,但这就是真主的口唤,是真主的大能。

“真主不允准,没有人能死——期限是有规定的。”

据亲眼目睹去年那场发生在米那的踩踏事件,并目睹为亡故的哈吉站者那则场面的同事介绍,那个殡礼是在米那、是在离射石场不远的类似乡村医院的一处空地举行的。

所有被踩而故去的亡人们都没有被清洗,没有裹卡凡布,就那样和衣而葬了,脸上、身上仍然留存着斑斑血迹和泥土。

他们以伊斯兰最高贵的葬礼形式入土了!他们如同跟随穆圣驰骋沙场的烈士那样被埋葬了!他们获得了安拉的饶恕和喜悦,滟们成为了天堂的居民。

安拉说:“为主道而阵亡的人,你绝不要以为他们是死的,其实,他们是活的,他们在安拉那里享受给养。”

安拉说:“你们所逃避的死亡,必定与你们会面,然后你们将被送到全知幽明的主那里,他将把你们的行为告诉你们。”

死亡虽然是可怕的,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将会面临的,谁也无法躲避。人生苦短,譬如朝露。人一呱呱落地,就会与死亡形影相随。生是面对着死的,并时时刻刻走向死:有的人在襁褓中夭折,还未吮吸做人的滋味;有的人在青春年少时离去,还未品味人生的甘苦;有的人在成功的路上撒手,还未感受功成名就的荣耀;有的人在事业的颠峰中故去,似乎还留着许多的遗憾。

畏死死不可免,贪生生不可得;生不能依人的意欲而生,死不能照人的向往而死;生的画卷自己可以涂抹但行程自己却无法左右,死的历程自己不能把握更不能想见。这是人的能力的局限和人的渺小。人是真主创造的大地上的代治者,就像太阳有升有落,花儿有开有谢,人也要有生有死,这是真主造化而决定的,任何人无力改变。

自古人生谁无死?即便是真主的使者,我们的贵圣穆罕默德也无以幸免。“先知”的地位可曾抵挡住死亡?没有!天使可曾因其特殊身份而给予特殊照顾?死神可曾因他传警告、报喜而免他死亡?绝对没有!

安拉说:“穆罕默德只是一个使者,在他之前,有许多使者,确已逝去了;如果他病故或阵亡,难道你们就要叛教吗?叛教的人,绝不能损伤安拉丝毫。安拉将报酬感谢的人。”

常记死亡,是一个穆斯林必须拥有的生活态度。

据欧麦尔转述:安拉的使者一日抓着我的肩膀说:“在今世中,你应当将自己视为离乡人或过路者。”(布哈里辑录)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现实的匆匆过客,一切是过眼烟云,生命的历程是如此短暂,好似一阵风;后世才是永久的居所,是清醒的世界,是永恒的历程。死亡不过是现世和后世的中介。

我心归主,惟一的真主。我时刻准备着去面对死亡,面对临终时天使的降临,面对天使的考问,面对最后的审判。我诚惶诚恐,祈求真主。

我心归主,惟一的真主。我要珍惜:年迈前的青春,患病前的健康,贫穷前的富裕,忙碌前的闲暇,死亡前的生命。我分秒必争,感谢真主。

我心归主,惟一的真主。我来自于安拉,必将归于安拉,求安拉饶恕和赐福。

二十九、走失的老奶奶

1月14日上午

今天早晨的禁寺已经无法用一切形容人多、拥挤、壮观、宏阔的词汇来描述了。从寺内三层礼拜场地到地下室,到寺外广场,到广场外的马路上都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了。在这人潮中你根本无法行走,只有随着人流机械地挪动。我在人流中挪动了近半个小时,总算在广场上找到了一个立足之地,真的仅仅只能立足,这还是一位马来西亚妇女见我焦急四顾的样子,好心地与旁边的人说了说,大家挤了挤为我腾出的空隙。

礼完拜,我随着人流慢慢地往出移动着。在马路边的一问电话室前,虽然有很多人在排队,我还是走了过去,因为我太想知道夫的消息了,也不知他们启程了没有。昨天给家里打电话,得知他们可能今天能够从泰国启程,然后绕道约旦,在约旦作短暂停留后飞抵吉达。同时得知女儿已经顺利得到朝觐许可,并随同约旦朝觐团启程了。眼见正朝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还没有见到他们的影子,真为他们担心。

一切全凭真主的意欲。托靠真主。

就在我排了好半天队马上该轮到的时候,一位中国妇女,带着两位中国老太太来到我的身边。她告诉我,这两位老奶奶是零散朝觐团的,与亲人走散了,找不到回去的路,能不能先让她们绐他们的团长打个电话,她们很着急。

当然可以了。我让她们先进去。

电话室里有好几个电话问,当我在一个电话问里打完电话转身准备出来的时候,却发现她们在玻璃门外满脸焦急和期待地望着我。

不知是她们不会拨电话还是号码有问题,她们告诉我没有打通,让我帮他们再打打看。

她们手里拿着一个皱皱巴巴的小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电话号码,说是刚到达时团长发的,以防丢失时联系。

我拨了两三遍,电话终于通了。可是对方一通叽里咕噜,不讲国语。我告诉他,你团里的两位妇女丢失了,你现在在什么地方?我给你送过去。但对方仍然不讲国语,而且很快把电话挂了,再拨又没有人接了。

我只好出来,帮她们交了电话费。告诉两位奶奶,跟我到我的驻地,引沙安拉,我会帮你们找到你们的家人和驻地的。

两位奶奶很狐疑地望着我,起先怎么也不肯跟我走。说,家人交代,若丢失,就在禁寺门口等。所以她们坚持要在这里等。

我告诉他们,禁寺有很多门,具体在哪个门口都没有说清楚,再说寺内外这么多的人,家人怎么能从人海找到你们呢。你们还是相信我,我一定会帮你们找到的。

那位妇女是我们省团的,所以也一个劲儿帮我做工作。两位奶奶犹豫了很久,终于答应跟我走了。

这两位奶奶是新疆来的,他们参加散团绕道阿联酋,在那里停留半个多月后,于昨天中午到达麦加。在驻地放下行李,就匆匆去做副朝功课。他们的团长没有给他们发任何佩带的便于识别身份和寻找住址的胸牌或手环,只是每人给了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小纸条,就让大家分别去做副朝功课了。

两位奶奶是在做完功课后,在大殿里与丈夫走失的。她们从昨天的瞥申尼之后到今天的帮布达时间一直在禁寺寻找亲人,那种焦急、害怕、无助的心情可想而知。她们从昨天到今天滴水未进,在饥饿和焦渴中望眼欲穿,心急如焚。直到帮布达之前,她们的视野里终于出现了一位中国妇女,出现了一位可以交流可以诉说的中国人,于是她们如抓住救命稻草般急忙过去向这位妇女求助。这位妇女很善良很热心,带她们到饮水处喝水,带她们去洗小净,带她们一起做晨礼,带她们出来找电话亭打电话,然后发现我,把她们交给我。

我将两位奶奶带到驻地后,先安排她们在我的房间里睡下,然后马上向团长汇报此事。我们一边为奶奶熬油茶,做早点,一边用电话与对方团长联系。

两位奶奶都是七十岁左右,长得白净、慈祥,很“苏勒提”。她们是跟丈夫来朝觐的,丈夫都是阿訇,家住在乌鲁木齐二道桥附近。

就在奶奶吃完早点跟我聊天的时候,电话终于打通了,对方终于肯说国语了。起初,他并不热情,匆匆敷衍了两句就挂了电话。

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电话来了,他询问我们的地址,答应一会儿过来接。

等了两个多小时,就在奶奶又开始发愁、着急的时候,我们团不知是什么原因,搞得好像在做地下工作,神神秘秘的,有点儿奇怪又可笑。

来到大厅,空空荡荡。我一手搀着一个奶奶,茫然四顾。这时,从大厅的柱子后面闪出一个三十岁左右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奶奶马上认出了他:是我们的团长,我们的团长。奶奶的喜悦和兴奋不言而喻。

团长礼节性地向我道谢,很快带奶奶打车走了。

感谢真主,今天真有意义,让我帮助了需要我帮助的人。

三十、在禁寺礼主麻

1月14日下午

送走了奶奶,一看表,马上就到瞥申尼时间了。急忙吃了点儿东西,洗了小净,赶往禁寺。

今天是主麻日,是大朝前的最后一个主麻。各国朝觐者已经基本全部到达麦加,全都来参加今天的主麻聚礼了。

因为街面上到处是人,车辆无法正常行驶,所以开往禁寺的中巴车已经停运了,我们只好步行前往禁寺。走着走着,发现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在离禁寺还有三四站路的时候,已经无法挪步了。人挨着人,人贴着人,我像被大浪冲刷的泥沙一般无法左右自己的脚步,只能随波逐流。

人流如浪潮般涌动着,我在这如浪的人流中被挤得东倒西歪、踉踉跄跄。记得去年经历过踩踏事件的同事告诉我,在拥挤中要随着人流的晃动而左右晃动自己的身体,否则就会摔倒,就会被踩在脚下。于是,人流往左摆我就跟上往左歪,往右摆我就往右歪,还好,虽然有几次惊险的趔趄,总算没有摔倒。

越往前走越拥挤。就在我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恐惧的时候,拥挤的人群发生了险情。

前面的人由于在禁寺及其广场周围找不到礼拜的地方,无计可施,开始掉转头往后找地方;而后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情况,继续往前涌,于是相向的人流挤作一团,有人尖叫,有人摔倒,有人大声地喊:呀安拉!呀安拉!

我的拖鞋被踩掉了,好在我反应迅速,在别人踩在脚下之前又穿上了;脚也被踩破了,顾不上疼痛;纱巾挤得走了型,险些露出头发,多亏里面戴了头套。

我茫然无助,那个时刻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命想辙。在混乱的人群中,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我反倒生出些许坦然和镇定。一切托靠真主,我在心里一遍遍祈求真主,赞念真主。

人越来越拥挤,情况越来越危险。这时,一些人开始向马路边的小巷分流。见势我和同事也急忙跌跌撞撞随人流进入小巷。

小巷一样拥挤,但已无退路,我们只好随人流往前挪步。拐了两个弯,在一处楼梯口有一个阿拉伯人在招呼大家沿楼梯上行。当时来不及思考,管不了许多,急忙上楼梯。

上了十几级楼梯后,来到一家公司办公大楼的楼前平台。平台上已跪了许多人,男的在前,女的在后,我们急忙找地方铺下拜毡,跪坐下来。

感谢真主!终于经历风险见到彩虹,一切的艰难险阻在此刻烟消云散。

困难伴随着容易,困难伴随着容易。当我惊恐未定地跪坐在拜毡上的时候,只有不停地感赞真主。

虽然我们在拥挤中历经风险,但我们受真主恩赐化险为夷,感受到劫后余生的欢欣;虽然我们没有能够亲临禁寺,但我们和百万朝觐者一道面朝卡尔白,感受聚礼的神圣和震撼;虽然眼前一幢幢的高楼大厦阻挡了我们的视野,我们无法看到禁寺,无法看到更多的参加聚礼的人们,但禁寺确实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禁寺的唤礼声,可以听到禁寺伊玛目领拜的声音,可以感受到百万朝觐者聚礼的宏大场面。

我们在禁寺伊玛目的带领下,怀着虔敬而感恩的心情礼了主麻的两拜主命拜。

今天主麻的演讲,听得出来,十分慷慨激昂。阿訇一直在哽咽着,声泪俱下。其中有两次痛哭中断了他的演讲,他哭得无法继续讲下去,时而激越,时而悲愤,时而感动。人群中一片唏嘘声,在场的哈吉们也都哭了……

在做都哇宜的时候,许多的哈吉双手挥动,伸过头顶,眼泪流满面颊,泪湿衣襟,一遍遍祈求真主:“安拉!……安拉!……”

我也哭了,像个泪人。

回去后,听大家说,几乎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拥挤。在禁寺广场礼拜,只能站着礼,叩头是在前排人的脊背上。可想而知,当时百万人的宏大场面是多么壮观。

同类推荐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金瓶梅里的心经

    金瓶梅里的心经

    本书是文人讲《心经》,借文学人物,用心参悟。作者亲近三宝,生活中有感悟,诵经时能感通,读书时有感应,其用通俗语言讲经,引人颂善,以《金瓶梅》里的芸芸众生为案例,用心良苦。本书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开示。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后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千手观音传奇

    千手观音传奇

    对于观世音菩萨,世人皆知其号,却鲜知其身世故事。相传在远古的东方,有一个喜怒无常、暴戾凶残的婆袈国妙庄王,他听信了城隍老爷之计,在御花园向天讨子,许下大愿。谁知,愿大生灾,竟惹出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来。为救人间生灵,慈航道人投胎下凡,成为妙庄王的三公主,取名“妙善”。三妙善自幼聪明俏丽,从小念经修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妙善为国解难,智斗金仙国王子,妙庄王却淫威逼嫁。从此,三妙善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九死一生,受尽磨难。她一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终成正果。三妙善是如何使盗贼改恶从善?如何使十月百花齐放?如何使炒熟的菜籽发芽?如何把热茶同时送到五百位尼姑手上?如何身上会长出千百只手?传奇故事引。
  •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虔敬的行走:一个穆斯林妇女的朝觐手记

    这本日记以朝觐为主线,贯穿了作者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以及有关朝觐的教法规定、有关伊斯兰的历史。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热门推荐
  • 逃之妖妖:萌狐宠上天

    逃之妖妖:萌狐宠上天

    当史上最牛掰王爷,最萌小狐妖只不过是因为不小心掉进了他的碗里?当某人偶然知道她是只小狐狐时,竟然舔了舔嘴唇,还两眼冒光?“看上去到是挺肥嫩……”“你你,这只狼!”小狐狐只能气得一蹦三尺,然后撒开丫子逃逃逃!厚颜无耻的某人就会得意地仰天大笑,然后把某只迷路的“糊糊”再次诱拐回家。“啊啊啊啊!我要逃之妖妖!”且看无节操的霸道男主,如何一步步把傻白甜大路痴小狐狐骗回家。“呜呜呜——我有毒,我不好吃……”“没事,我不嫌弃。”某男哈哈大笑然后,趁她不注意,他贴着她的薄唇深情一吻“吃掉你——没道理。”
  • 金色豪门:男神老公我爱你

    金色豪门:男神老公我爱你

    夜凉如水。站在楼梯口的两个女人,一个看上去端庄大方,另一个则心怀诡计。
  • 大少爷的小娘子

    大少爷的小娘子

    原来她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大家闺秀,因父亲经商失败,她隐藏心中所爱,嫁与另一大户王家,没想到丈夫冷漠,婆婆爱子心切对她懒得理会……当她身在水深火热之时,王家三少爷求学归来,两人相见顿时惊愕万分——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一直是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演化经济学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范式,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动态制度演化框架和技术变迁范式。
  • 天宇迷航

    天宇迷航

    你们在虚无缥缈的时间里惺惺相惜,我却在火树银花的空间中颠沛流离。一路失散,一路遇见,偌大的一片天,岂能束缚住爱自由的我的内心荒野,灵魂的向往没有上限,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创造全新的位面。
  • 无上圣殿

    无上圣殿

    这里,势力如繁星一般众多,弱肉强食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紫云之国,一代女皇,倾国倾城,屹立于亿万人之巅,掌控天下生死。而在那小小的城镇里,一名为许叶的少年,遥望着广场之上美貌与威严共存的女皇雕像时,他的心中,一股凌云壮志之情顿时萌生:“尊敬的女皇陛下,终有一日,我会超越你,让你臣服。”
  • 宇宙游民

    宇宙游民

    仰望星空,回望故乡,那无穷远处的一刻湛蓝色的星球,你还记得我吗?我早已忘记流浪了多久,星河变换,沧海桑田,我早已不在是当年的人!异乡的艰难使我忘记了太多东西,我只记得为了我的故乡,我选择了自我流放!但我还记得我的故乡——地球,那个被我钟爱的地方,你还好吗?我想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静的生活,可命运选择了让我孤单!地球啊!你还记得我吗?
  • 噬灵星璇诀

    噬灵星璇诀

    两年前的绝世天才,现在人人唾弃的废物,为了复活自己心爱的人,走上一条不归路
  • 校园护花异能大师

    校园护花异能大师

    此作品为一位苦逼学生的作品,文笔可能会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谅解。本作讲述了一名杀马特青年吴爱国来到了大城市上学泡妞最后成为黑道自尊故事。内容精彩,大家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