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2800000020

第20章 兄妹之婚(5)

前文已经对这段文字做过分析,主要讨论这则神话的类型。这里再引此文,意在表明透过后代人的矫饰,依然可以看出这种第一类型的女娲、伏羲神话,是最具原初形态的。因为,所谓“昔宇宙初开之时”,这一对不知从何而来的兄妹二人第一次创造人类,这正是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探讨和回答。其中的“自羞耻”、昆仑山、以烟卜神意、“结草为扇”等情节,显然是后世人观念的反映。

表现“原始的父母配偶”观念的神话,或者用最初一对的两性结合创造人类的传说,是一个分布极广的神话。而“兄妹始祖”型神话,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人们根据现代人的理解力,对这种神话之所以能够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有人认为,这种兄妹成亲繁衍人类的神话,是对亚血亲的追忆。也有人认为这种神话就产生于亚血亲婚流行的时代。前苏联学者梅列金斯基也持此种观点,认为这类神话“萌生于对人类的起源于同一氏族的笃信”。但人们不禁要问,创造和繁衍人类的女娲、伏羲可以是夫妻,为什么非得是兄妹婚呢?这也就是有学者坚持认为其是发生在神话传播中的黏合现象的理由。

笔者以为,当远古先民没有认识到人类生命的诞生是两性关系的结果的时候,所有人类只有一个人是生命的源头,她只能是最初的一位母亲,所以母亲自然成了创造生命的大神。然而,一旦人们认识到了男性在生育过程中的作用,不但男根得到了崇拜,双性具有平等地位,而且再进一步的追问生命源头的时候,人类的共同祖先就必须是一对夫妻了。那么夫妻为什么又是兄妹呢?因为,这样的夫妻不可能来自两个源头。如果是来自两个不同氏族,血缘关系不同的夫妻,那就不是生命产生的终极原因,这样的结论自然不可能解释人类的根源问题。人们会对这夫妻双方各自的血缘的源头继续追问下去。这就是神话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特征至今保留在人们的哲学思考之中。人们固执地追问着世界的本质,人的来源,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表现。所以,人类的总根源必须是一个,那就只能来自于一个氏族甚至一个家庭。所以这来自一个根源的夫妻也就只能是兄妹关系。这就是兄妹成婚神话产生的心理原因。《易传》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将这“三”理解为生的功能的话,那么这“二”就是阴阳或者两性构成的特殊结构,这就是夫妻关系。这一对夫妻源自于“一”,这生命的“一”除了共同的血缘之外,还会有别的什么意思呢?这句中国古代哲学着名的话语,不正是兄妹婚神话的哲学表达吗?人们创造神话是为了解释世界与人类的来源,这一点与哲学恰恰是一致的。可见,女娲、伏羲关系中的夫妻与兄妹的双重性质,不是传播过程中的黏合,而就是其原初状态。因为,他们二人是最初的始祖,他们的结合只能是兄妹婚的方式。

当然,在兄妹始祖的神话中,也有不同时具有夫妻关系的神话,这是民间传说中的女娲造人情节发生的变异。女娲已不再是独立的大神,虽然她在整个造人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但是其身份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兄或弟身份的伏羲,却又不是夫妻关系,也就是没有兄妹成婚的情节。例如河南淮阳的一则神话说:

很古很古的时代,世上只有女娲和伏羲兄妹俩,女娲觉得孤单,就用泥捏了人。

虽然这则神话属于第一种类型,即第一次造人,但是女娲已经不是独立的大神,这里明确提到了女娲与其兄伏羲在一起。西华的一则神话则说:很早很早以前,天塌地陷了,世上只剩下女娲和她弟弟。女娲就出主意,二人一起捏起泥人来。

这显然是第二种类型,即再造人类,但女娲同样也不是独立大神了。不过这则神话中与女娲在一起的是弟弟,却没有说这弟弟是谁。这类神话数量并不多,从内容上看,显然是后起的。因为,女娲造人神话是母性生殖崇拜的结果,兄妹同时造人或者生人,是双性崇拜和两合婚制的反映。上述两则神话,既是抟黄土造人,其中的男性便完全成了多余的角色。所以,笔者认为,这显然是由于后世伦理观念的影响,在神话流传过程中,将兄妹婚的情节有意地剔除了。

兄妹成婚神话,往往会将孕育生人与抟土造人捏合在一起。兄妹成亲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衍人类,既然有了两性结合生人的方式,就不必再抟土做人了。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神话呢?从神话的起源和发展看,抟土造人和兄妹始祖生人,都是神话的原初形态。二者的结合只能说明,独立的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在民间流传的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大,母性生殖崇拜在民间的影响力持久不衰。甚至有些兄妹始祖神话,在女娲成亲之后,仍然以捏泥人为唯一造人方式,可见神话的原初形态的生命力之顽强。但是,无论以什么方式造人,就生殖崇拜这个角度看,这样的神话都属于原初形态。这样的形态是不会随着神话的传播而消失的。兄妹成婚的神话是以对兄妹始祖的信仰为基础的,随着神话的传播,这样的信仰不仅会扩大影响面,也会代代相传而保持至今。比如,伏羲在淮阳被尊奉为“人祖爷”、“人根之祖”、“斯文鼻祖”等,女娲则被称作“人祖姑娘”、“女娲姑娘”、“老母娘”等。这里广泛流传着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神话。不过“人祖奶奶”的称法常常会被纠正。据当地人讲,伏羲、女娲兄妹滚磨,但磨散开了,所以二人并未成亲,女娲还是女儿身。也有人讲,兄妹结亲了,但不好意思,所以还是称女娲为“人祖姑娘”。可见古代神话在后世传播过程中,即使在文化水平很低的民间,也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

有趣的是,每年的三月三,太昊陵内会举办“瞎子会”。相传人祖兄妹捏泥人后因下雨收拾不及而使一部分伤残,这是造成残疾人的原因,但是残疾人也与健康人一样,都是伏羲兄妹的子孙。所以这一天各地残疾人要云集太昊陵内,感谢人祖的关照。这种传说显然是在原初形态基础上的发展,加上了更多的后世的观点,也表明社会弱势群体更需要神灵保护的愿望。

女娲变成主持婚姻的神灵,这种民间信仰自然与兄妹始祖神话密切相关。传说女娲为人间制定最初的婚姻规矩。这类神话见于文献的不少。据《路史·后纪二》载:

(女娲)少佐太昊,祷于神只,而为女妇正姓氏,职昏因,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判,是曰神媒。……以其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楳之神。

女娲能够成为掌握男女婚嫁的神只而被称为“神媒”,这是以认识到人类繁衍是两性结合的结果为条件的。《礼记》所谓“媒氏:掌万民之判”,这“判”据郑玄解释就是“成夫妇也”。随着信仰的发展,女娲逐渐成为所谓“皋楳之神”。此“楳”就是“媒”,因女娲是“神媒”所以称“楳”。婚姻总是与人类的繁衍相关,将女娲祀为“神媒”显然已经不是抟土造人的神格信仰,而是婚姻生育人类的神话遗存。虽然女娲已经不再是创造人类的独立大神,但是其专门管理婚姻制度的神格,被后人作为皋楳之神进行祭祀。这样的信仰曲折地反映着兄妹始祖神话的影子,但是这样的神话自然不再具有原初形态了。

(三)兄妹婚的黏合变体

也许是因为女娲拥有这种独立大神地位的时间太久,影响太深远,所以有一些兄妹成婚的神话中的女娲,并不是成婚女方的“妹”或“姐”,而是地位更高的主宰神。例如山西有一则《兄妹神婚与东西磨山》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玉皇派女娲下凡七天,创造生灵,女娲在六天里创造了花草树木、鱼鳖虾蟹、飞禽走兽、男孩女孩等等。女娲创造了人及万物之后,人类又向她询问生存的方法,女娲娘娘便教他们吃野物、穿树叶、缠兽皮、住山洞。洪水发生后,女娲又补了天,并教仅存的伏羲兄妹刀耕火种、纺线织布、木石搭屋,以及兄妹成婚、再传人类。在这则神话中,女娲不仅与“兄妹”无关,而且与伏羲的关系也不是夫妇。不过,在这则神话中,女娲抟土造人是第一种类型,即第一次造人类;而伏羲兄妹成婚孕生人类’则是造人的第二种类型,即再造人类。这说明这两种造人方式都是人类起源神话的原初形式,只不过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起源认识的不同阶段。

辽宁本溪县的《姐弟成亲》神话中,女娲是大灾难后炼石补天的神人,洪水后成亲的姐弟俩除自然地繁衍人类外,还捏泥人,并靠了女娲的特殊神力(对着泥人吹气),这些泥人才活了。

这类神话的一个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将有关女娲的原有情节与兄妹婚型神话掺杂复合在一起,并构成情节发展的条件或背景,而女娲并不直接以“妹”(或姐)的身份与兄妹婚发生联系。这一类神话与第一种相比,女娲与兄妹婚相粘连、复合的痕迹是更为明显的。

还有一则兄妹造人神话,女娲成了兄妹衍生的后代。比如,河南正阳县流传的《玉人和玉姐》中,一场大灾难之后,仅存胡玉人和胡玉姐兄妹两人,他们并未成亲,而是捏泥人,女娲成了这对兄妹捏制的泥人之一这样的神话显然是兄妹始祖神话的变体,离原初形态很远了。

也有明确叫出名字而其兄不是伏羲的兄妹婚,比如:拉祜族的叫扎笛与娜笛、阿昌族的叫遮帕麻和遮米麻,侗族的叫丈良与丈妹,苗族的叫姜央,除此之外,还有与伏羲没有关系的兄妹婚,比如李冗《独异志》的那段记载。从决意成婚到卜知神意,再到最终成婚的整个过程,作者只字不提其兄姓甚名谁。在这则兄妹成婚的神话中,根本就不知其兄为何人。这有两个可能,一是因为,作者觉得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都知道女娲是伏羲的妹妹,所以提女娲兄妹,就应该知道其兄是伏羲;二是因为,伏羲是兄妹婚神话的男主角,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位独立的大神,并且已经被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共认为三皇之首,再提他与其妹结婚,恐怕有辱先祖名声。所以,不明确提伏羲名字的兄妹婚神话故事,正是被后世修饰的结果。因为伏羲成为独立大神的神话,要晚于兄妹成婚神话,那是父系社会完全取代母系社会之后的事。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神话的一个重要变体是,女娲之兄变成盘古。例如山东梁山境内流传的《人的来历》神话,主要讲女娲抟土造人,只是女娲的身份已变成盘古的妹妹、玉帝的媳妇。有关盘古开天地的传说,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三国时徐整所着的《三五历纪》,其中关于盘古神话,它是这样描述的: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天地混沌状态,便是“一”,盘古开天辟地,便是“二”。不知是“道生一,一生二”的哲学观念影响了这则神话,还是“道生一,一生二”的哲学观念是盘古开天地神话的哲学概括。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则神话包含了阴阳相对的观念,虽然神话说盘古之后有三皇,但具有明确的阴阳观念的神话,其源头不会早于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

虽然《三五历纪》已佚,但是历代神话典籍中有很多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在民间,有关盘古的传说,也是汉民族流传最广的神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许多关于盘古创世的神话。盘古这位三国时期才始见于文献记载的天地开辟神,是古人追问人类起源之后追问天地起源的结果。这位男性大神出现后不断扩大影响,并且被置于三皇之前,置于女娲造人和补天事迹之前,女娲的第一位大神的位置受到冲击,她不仅在神代关系上屈居盘古之后,而且在一些后世的兄妹成婚神话中,成了盘古的妹妹,并与盘古成亲。虽然兄妹成婚的男主角变了名字,但实质内容并未改变,其兄妹始祖,创造人类的神话原初形态的核心并未失去。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神话还曾与基督教中的神话故事发生黏合。比如,河南正阳县流传着这样一则神话,把成婚的兄叫“亚当”,其妹叫“爱娃”,不过内容并没有基督教思想,只是在兄妹婚后附着一段长虫引诱亚当、爱娃兄妹吃无花果的情节,显然受到《圣经》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受外来文化影响之后发生变异的一个特殊表现。

神话往往具有“神圣叙述”的性质,神话中的神只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因此受到普通人的信仰,并且人们确信神话中的事件都是远古曾经发生过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神话原初形态中包含的严肃性和神圣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虽然人们依然确信神话故事曾经发生,但是“其中的世俗成分却越来越多。具体表现为,原来超自然的神只逐渐具有普通人的性格、情感和欲望,甚至最终发展成一个凡人。这种由神格向人格的转化,是神话世俗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神话世俗化的另一种表现是普通人对超自然的神只以及神话中的神迹和事件的确信程度不断减弱。到了现代化社会,对神只的祭祀,已经演变为风俗和庸常的节日。人们已经不再相信神话中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曾经发生过。

中国古代神话的世俗化过程开始得较早。主要的力量并非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而是强大的史官文化将一切神话历史化的努力:将神话传说中的神祗编进皇室家谱中,将伏羲、女娲列为三皇之首。这些努力不但中断了中国古代神话发展的历史,也使古老的神话逐渐向世俗化的方向越走越远。

同时世俗生活对神话的神性内容是一个强大的消解力量。也就是说,在现代民间的女娲神话中,世俗的成分是越来越多了,不少神话中的女娲与凡人一样,不仅有生老病死,还有七情六欲。比如河南安阳的《下雨时为啥起黑云》讲:

女娲住在一个山洞里,时间一长,觉得无聊,就用泥捏了人,她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干活、睡觉。后来,她看到儿孙们成双成对,也不由得起了凡心,就和后畀结了婚,还生了一个胖小子。

神也会觉得无聊,这自然是普通人的情感。看到自己的儿孙们成双成对,居然撩起这位女神的情欲。这则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显然是受了后羿与嫦娥神话的影响。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都是日月神话形成之后的事,也是伏羲成了独立大神,男权制度全面战胜母系氏族社会之后的事。

同类推荐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热门推荐
  • 剑镇诸天

    剑镇诸天

    神峰如剑拔地起,耸入云天不见巅。这一天,少年持剑从神剑峰出山入世。这一刻,狂风骤雨于青霄国起,漫卷苍穹诸天!
  • 中年心理诊所

    中年心理诊所

    本书内容有:处世心理:解脱“不惑”之惑;婚姻心理:围城中不再迷路;人际心理:善待交往中的你我;病态心理:心障怎样跨越等。
  • 成长的青春

    成长的青春

    简介:王勇,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虽然聪慧异常,却疯玩于乡野。目不识丁的父亲和母亲各有各的一套教育孩子方法,父亲严厉督教,母亲温柔呵护,让这个幸福的孩子生...
  • 了不起的青春

    了不起的青春

    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但都始于懵懂的爱情,最初的无知可能会错过,但又有谁知道错过那个是好的还是坏的呢;青春终将褪色,褪色后又有谁能重新勾画呢
  • 冥婚鬼话

    冥婚鬼话

    你,你别过来,再过来我就喊人啦。一张入学通知,她被诱入一个甜蜜的陷阱,开始了和她心目中男神的同居生活。白天,他是金光闪闪的大神,她被冤枉他出马、她被欺负他出马、她被调戏还是他;晚上,他却化身恶魔,抱她、亲她、欺负她,一次次用他的高智商,诱她。
  • 大漠星

    大漠星

    小小少年凌风,七岁便面临灭族之祸,但却也因此祸端得到了另外一份机缘,走上了常人奢望的修行路。
  • 桑榆重东隅

    桑榆重东隅

    对莫东隅来说,遇到那个坏东西时,他的一生才像是刚刚开始,他对她,半生纠缠,半生悔恨。最后,一世沧桑。直到他满脸皱纹,一身疲惫的时候,直到他能为她做的所有事都做完了。他才能在她走后那么多年,真真正正的痛哭流涕一回,不枉活一回,不枉爱一人。是谁以卑微姿态拥着墓碑,轻喃心酸:“坏东西,老公想你了知道吗?再抱一下好不好。”“没有你,我睡不着怎么办。”“有没有想我?”两行清泪,无声划过。“坏东西。”林桑榆是莫东隅一辈子的魔障,是他没有她那些时光里每夜的梦魇,更是他的坏东西。宠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谁不想念过去,重来一次当初就好了。今生,想要东隅已逝,桑榆未晚却早已来不及了。那桑榆已逝,东隅未晚可好?
  • 唐宫美人天下(上)

    唐宫美人天下(上)

    龙床献媚,眼见后位唾手可得,谁知半路杀出狐狸精,迷惑她男人,抢她儿子,还步步紧逼要她退出……于正最新作品《唐宫美人天下》,酒窝美女张庭化身一代女皇,人气天后杨幂再入深宫!新欢旧爱,在深深的宫苑里上演一出美人心计。步步惊心,各色美人妖娆绽放。尔虞我诈,究竟谁才是那个最后的胜利者?
  • 甄姬无双

    甄姬无双

    身处乱世之中。女子便如一介浮萍。随波逐流,不能自已。甄爱穿越而来,她不想再重蹈历史的覆辙。暗涌挣扎,政治倾轧,家国仇恨。饶是浮萍流转,也不做盆中娇花。----------------------大家大可从第二卷开始看==
  • 忆烊

    忆烊

    三年前,他们相遇在浪漫的巴黎,三年后,再次遇见她,她已忘记他们的一切。他不知是是回忆太痛苦,还是她已经对他太失望,她选择忘记一切。但现在她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问起以前的一切,他便不会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