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2800000021

第21章 葫芦河畔(1)

如前所述,葫芦是生殖崇拜的象征,是母体的象征。由于它是母性生殖崇拜后期的产物,所以与兄妹成婚和洪水灾难等神话传说联系密切。天水境内有一条“葫芦河”,女娲洞就在葫芦河的上游,女娲洞脚下的丰沟水流入清水河,清水河向西注入葫芦河。距离天水市十几公里的三阳川,是葫芦河与渭河的交汇处,也就是葫芦河下游的三阳川西口。此处有一座卦台山,传说是伏羲画卦的地方。虽然这是根本无法稽考的神话传说,但是它一定与伏羲这个氏族有着某种联系。这两条水系在地理上的联系,与这一对两合婚制氏族联盟,以及这两大神话体系之间的时间上的传承,是一致的。

一、葫芦文化与娲羲神话

葫芦生人的传说,在中国十分丰富,前辈学者多有搜罗和探究。葫芦生人的传说,由于产生的时间不同,传播的文化区域的差异,所以有的情节简单,有的比较复杂。比较复杂的葫芦生人神话,大致有三个突出的特征:其一,是与洪水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并且有通过葫芦使人类躲避洪水的内容;其二,洪水过后,葫芦又成了躲避灾难的遗民安然复出的地方;其三,洪水灾难的遗民仅存兄妹或姊弟,只好结为夫妻,繁衍人类。总之,葫芦神话与洪水灾难和兄妹始祖神话杂糅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被学者称之为“葫芦文化”的特殊的文化现象。

(一)葫芦与远古社会

有些学者以南方有长期种植葫芦的历史为由,认为葫芦生人的神话传说主要是产生于南方,尤其是西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此相应地将所谓兄妹婚神话与洪水灾难故事的起源地,也归之于中国的西南。认为这些神话,都是由西南发源,继而传播到四方的。甚至据此推断,女娲、伏羲是南方苗蛮集体的首领。这些说法不但值得商榷,而且略嫌武断。近年来的考古材料证明,仰韶文化的遗存中,就有大量的模拟葫芦造型的陶器出土。以半坡类型为例,早期的钵、盆制为圜底,就是葫芦下半截半球体成型的模拟,晚期的陶瓶,就是整个葫芦形态的模拟。而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以马厂类型为例,有模拟葫芦半截的球体成型陶罐,有模拟葫芦的纵剖面形成型的陶瓢,还有绘着葫芦形纹样的彩陶。在河南陕县、陕西临潼、西安半坡、陕西宝鸡、甘肃秦安和青海等许多遗址都有这类的陶器出土。这些文物遗存的发现,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广泛种植葫芦的实证。即使在古代文献中,也不乏其例。比如,《诗经》中《大雅·生民》所言:麻麦蒙蒙,瓜瓞唪唪。《诗经》中《大雅·绵》的开头两句: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这些都是上古时期北方种植葫芦的可靠文字记载。即使今天,葫芦河畔的中滩乡一带的农民依然在大量地种植葫芦。笔者在葫芦河一带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发现了这里葫芦生长极为丰硕的种植园,长长的葫芦架上,悬挂着各种形状的葫芦,其中有圆形的,有长形的,还有亚腰的。这是天水一带盛产葫芦的最好证明。

由于葫芦本身具有的特殊形态,在整个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甚至父系社会早期,无论是中国的南方、西南,还是中原、西北,初民都曾以瓜瓠和葫芦作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实行生殖崇拜。这是当时远古先民特殊的原始思维和宗教意识的反映,是具有人类共同性的文化现象。这种葫芦生人的神话,兄妹始祖神话与洪水故事,也并非中国所独有。比如,巴西克拉霍人就认为,世上最初只有普德和普德美尔,普德将一个葫芦放人溪中,葫芦变为一个女人从溪中走出;第二天又如法炮制,葫芦变为一个男人从溪中走出,他们结为夫妇,繁衍人类。这些神话传说的存在,是传播学所无法解释的。所以,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氏族社会断定为这类神话的源头,是很难成立的。

鲜嫩的葫芦是可以食用的,与葫芦外形相似的瓜类,更是如此。在原始人采集的食物中,野葫芦就是其中一种。侗族的《葫芦的传说》中,就有祖先吃葫芦叶的诗句。彝族的《查姆》也有采集野生葫芦的说法。我国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就发现过葫芦及其种子,说明当时的先民已经由采集野生葫芦发展到种植葫芦了。

葫芦更是远古先人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也是制陶器的模型。当远古先民进入农业定居生活时,许多饮料和食物需要贮存。在没有掌握制陶技术的时候,葫芦是天然的也是最好的容器之一。考古发掘证实,在我国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就已经普遍使用葫芦盛水和装食物了。《广雅·释器》:“瓠、蠡……,瓢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葫芦瓢”,是用来酉水的,现在北方农村依然有这样的习俗。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卢,饭器也。”这“卢”就是“菊芦”,是用来装饭的。据《诗经·公刘》载:“酌之用瓠”,“瓠”就是葫芦瓢。此处的酌是指祭祖时盛酒,表明葫芦瓢可以用来做祭祀祖先的礼器。正是因为远古先民长时间使用葫芦、瓢等作容器,所以我国新石器早期的陶器,有很多都是对葫芦、瓢的形制的模拟。

由于葫芦本来就是远古先民日常生活中的器皿,所以,用其作为祭祀中的礼器也是很自然的事。用作礼器的葫芦,古代分为瓠、悬瓠、壶、匏、蒲芦等种。我国中原、东北、西北、东南和南方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容器如壶、瓶、盂、缸、豆、盆、尊、罐、杯、碗、钵、瓮等,皆是模拟葫芦形而来,其中不少曾经用作礼器。并非因为这葫芦有神性才充当礼器,倒是因为总是用葫芦器皿作礼器,才使远古先民误以为葫芦的确具有神性了。

葫芦还可作乐器。周朝时期,有人将当时的乐器归为八个大类,它们是:金(金属类:钟和编钟、铙、铃、铎等)、石(磬)、土(埙、缶等陶制的乐器)、革(各种鼓)、丝(琴、瑟、筝、筑等)、木(柷、敔)、匏(用葫芦制作的吹奏器,如竽、笙等)、竹(笛、箫等)。匏虽然位置靠后,但是其产生的年代却比较早。因为,金属类乐器,是冶金技术发展的结果;土类乐器,是烧陶业发展的结果;石类乐器,则需要锐利的金属加工工具,这也与冶金技术相关;革类乐器,则与皮革制作工艺密切相关;相比之下,只有木、匏、竹之类的乐器,起源比较早了。然而,葫芦能够制作乐器,只能说明葫芦与先民的生活和艺术活动有密切联系。但是,还没有理由将葫芦制作的乐器与伏羲、女娲神话联系起来。就目前对葫芦类乐器的使用来看,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比如水族、苗族、傣族、崩龙族、彝族、阿昌族、侗族、拉祜族、仡佬族、怒族、普米族等,都使用葫芦笙为乐器。彝族的巫师甚至认为,从葫芦笙中发出的乐曲是各族共同的祖先伏羲、女娲的声音。在云南、广西西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发掘的青铜鼓上也有葫芦笙的图像。11这的确说明,在远古先民的心目中,葫芦是具有灵性、能够通神的东西。至于,笙簧与女娲的关系,前文已经做了分析和解释,在此不赘述。

然而,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均有使用笙的习俗,这的确与他们的生殖崇拜有关。因为笙与生同音,而且葫芦又与葫芦生人神话相关,所以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在春天经常举行葫芦会,会间成为择偶和交合的良时。据《贵州通志》载:

苗人……每岁孟春,合男女于野,谓之跳月。预择平壤为月场,及期,男编竹为芦笙,吹之而前;女振铃于后。并肩舞蹈,回翔婉转,终日不倦。

《通志》所描述的场景,是西南少数民族中常见的为男女交欢的场所。葫芦不但与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死依然关系密切。中国不少地方和民族,人死之后,都必须将死者的魂送回始祖诞生的地方。既然祖先生于葫芦,葫芦是始祖诞生之地,所以要把死者的魂送到祖先那里去。比如,彝族人就有请巫师做法事,将亡灵引入葫芦的风俗。纳西族摩梭人在送葬时,也是由葫芦笙歌者边走边吹,载歌载舞,作为前导。

(二)葫芦生人的神话

葫芦生人的神话与女娲造人神话一样,也有两种类型,一是葫芦是人类的起源,笔者称之为“第一种类型”。我国西南方少数民族阿昌族的创世神话说: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成婚后,生下一颗葫芦籽,种人土地之后,结了一个巨大的葫芦,在这个巨大的葫芦中,孕育出九个娃娃,这九个娃娃传衍后代,从此有了人类。拉祜族的神话传说讲述到:创世神厄莎亲手种植了葫芦,并从中繁衍出人类。

包括汉族在内,我国有彝、白、傣、傈僳等二十几个民族都有葫芦神话传说。葫芦神话的原初形态,就是葫芦生人,或者“人从葫芦出”。在各族的原始先民的观念中,葫芦具有神秘的生殖力量,它是母体崇拜或生殖崇拜的象征物。

二是洪水灾难后再造人类,笔者称之为“第二种类型”。如彝族神话史诗《阿细的先基》讲洪水后剩下兄妹二人,兄妹成婚后“生出一个大葫芦”,兄妹将葫芦丢了。后来听见人声喧闹,左找右找找不到人,却发现声音从葫芦里传出。葫芦被打开之后:

汉人扛着扁担跑下坝子里;彝族扛着锄头,跑到山坡上;苗族背箩箩,跑去结草垛……

这则神话就是在解释本民族始祖的来源,并且根据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找到各族文化的差异。然而,“汉人”是南北朝以后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人的称呼,可见此则神话不是原初形态,不过“葫芦生人”的核心神话情节还是保留着。

第二种类型的葫芦生人神话,总是与洪水灾难联系在一起。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当女子分娩的时候,胎衣破裂,羊水流出,胎盘剥离,血液混合着羊水流溢。这红色的液体,便是洪(红)水的原型。这些液体与子宫排出的污物,一旦被胎儿吸入,会造成新生儿因窒息而死亡。这就给远古先民造成了一种羊水和血液威胁胎儿生存的印象,这是红水变成洪水的直接原因。原始的联想思维,就这样将女性分娩时流溢出的羊水和血液,想象成巨大的灾难性的“洪水”。面对巨大的“洪水”,婴儿能够安然降生,必然是胎衣保护的结果。就如同云南楚雄彝族神话《梅葛》中的一个情节:“熊血化成洪水,兄妹躲进葫芦,后结婚为人类祖先”。这正是女性分娩时流溢的血水演化为洪水的变异,至于传说中“葫芦”成为人类赖以躲避“洪水”的庇护所,便是远古先民神话联想思维的创造。

除了这种人类自身生产过程中的神话思维联想之外,葫芦的确具有救生作用。在《神话新探》的作者搜集的116篇洪水神话中,避水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木盆、槽子、石狮、竹篮、木桶、大瓜瓢、牛皮袋、皮囊、皮口袋、南瓜、金鼓、瓜、鼓、臼、木柜、木船、木房、木铺、汽船等等。那么以葫芦为避水工具的有普米族(1篇)、壮族(2篇)、布依族(3篇)、哈尼族(2篇)、白族(2篇)、苗族(2篇)、沙人(1篇)、怒族(4篇)、瑶族(2篇)、黎族(5篇)、崩龙族(1篇)、仫佬族(1篇)、拉祜族(1篇)、侗族(1篇)、苦聪人(1篇),共历篇,占了24%。可见,葫芦在原始人类看来是有神性的,它保护了人类祖先,拯救了人类。

据萧兵先生在《女娲考》中的概括和芮逸夫先生的有关论着所收洪水遗民故事凡49则,其中避水工具9则为瓜、(仙瓜、南瓜、黄瓜等),17则明言葫芦(或瓠、瓢瓜),共占总数53%。《虽然他们搜集材料的范围不同,数量也不一致,但是葫芦在避水工具中占据很大比重,这一点却是一致的。

这种具有救生作用的葫芦,它作为渡江海的工具,在中国古代许多文献中也有记载。比如《诗经·邶风》曰: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意思是说’涉水的时候,要佩带葫芦以防止沉溺。庄子在《逍遥游》中说: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樽是古代的一种盛酒的器皿。以能盛五石米之巨的葫芦,做一个涉水工具,便可以在江湖中自由浮渡了。在《鹖冠子·学问篇》陆佃对“壶”的注解中说:“壶、瓠也,佩之可济涉,南人谓腰舟。”云南哀牢山下利社江岸彝族捕鱼或出远门,腰上或挂一大葫芦,或挂一串细腰葫芦,作为“腰舟”。清代台湾岛上大部分髙山族用葫芦作为溪流和海边的交通工具。清代陈世俊《番俗图·渡溪图》上就有几个人,有的乘筏子,有的腋下挟葫芦过江海,并解释说:“腰掖葫芦浮水,挽竹筏中流,竞渡如驰。”海南省黎族也用葫芦过河,一般是腰上拴两或四个葫芦,也用一个大葫芦罐,过河时将衣服装入葫芦,并把葫芦口塞死,人抱着葫芦浮水。云南彝族也将几个葫芦拴在一起,人挟着过河。这些事实表明,葫芦的确是避水工具。兄妹结婚生育后代是洪水神话中的重要情节。据《神话新探》统计,在116篇各民族的洪水神话作品中,有兄妹婚情节的有50篇,占总数的43%。

兄妹结婚的基本情节:洪水滔天,只剩兄妹,找不到配偶,神让兄妹结婚’兄妹拒绝。在神指点下,经过多次占卜,兄妹才结了婚。婚后多生怪胎。比如,彝族的洪水传说:

在远古时期,当时的人类冒犯了天神,天神下决心要毁灭人类’于是从天上泻下特大洪水,一连九天九夜,所有生命都不复存在了。唯独留下了一只巨大的葫芦,原来大葫芦中藏了兄妹两人,天神让他们成婚。他们生下了七个女儿。

兄妹在葫芦的保护下,逃过了洪水灾难,然后再造人类,这是葫芦与洪水神话的主要思想。从生殖崇拜的历史发展进程看,葫芦象征母体的这种生殖崇拜是最晚出的。然而,当远古先民仅认识到女性具有生殖功能时,将葫芦比拟为子宫或母体,创造出葫芦生人的神话,这的确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溯源神话。但当先民们认识到男女两性关系才是人类繁衍的根本方式的时候,单纯的葫芦生人神话就无法解释人类的起源问题了。因此,兄妹始祖神话就与葫芦生人神话结合起来。追根溯源的结果是人类起源于一对兄妹,为了使这种有悖伦常的婚姻具有合理性,自然灾害与神的旨意便成了兄妹成婚的必要条件。

(三)娲羲与葫芦神话

从实用功能的角度看,葫芦首先是远古先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在远古先民发明陶器之前,葫芦是最适宜的天然容器。作为容器使用的葫芦,常常一剖为二,两半片葫芦又可符契般地合在一起,有着一而二,二而一的意味。葫芦作为女娲、伏羲合体的象征符号,具有女娲、伏羲交尾图一样的意义。中国上古时期的合卺之礼,就是以两片葫芦象征阴阳两性。“卺”就是把葫芦一分为二成两个瓢,“合卺”就是把两瓢相合以象征夫妇合体,这恰恰是“道生一,一生二”的阴阳观的形象化表达。所以古人还曾用葫芦来象征天与地这一对阴阳体。据《礼记·郊特牲》载: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祭祀时使用陶制的葫芦形器皿,目的是为了象征天地之间的性质,也就是阴阳两性的关系。又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郊社考一》载:(周)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报本返始也。周人在其先祖时期,就使用陶制的葫芦形器皿进行祭祀,不但为了象征天地阴阳之本性,更为了追溯自己的源头。这些记载,是葫芦崇拜具有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意义的明证。葫芦生人神话与兄妹始祖神话之间有了这种必然联系,同时也使得葫芦自身具有阴阳两重性质。

同类推荐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 沉思录(下)

    沉思录(下)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热门推荐
  • 杀戮监狱

    杀戮监狱

    摆脱平凡的人生。在另一个监狱世界里,你身穿铠甲,是在杀戮战场中的铁血战士。风云际变,铁血峥嵘。任务的世界里,容不下懦弱,胆小,同情。更强大的装备,更厉害的技能,更灵活的头脑,只你唯一能活下去的保障。生存永远都是不变的主旋律。
  • 彼梦方醒

    彼梦方醒

    一部梦中的故事一个喜欢做梦的青年一个可能的经典之作
  • 有株华现萌草变身记

    有株华现萌草变身记

    一株身世扑朔迷离得仙草,一段跌宕起伏得各界旅程,不断浮现在脑海得画面到底来自哪里?身边徘徊的身影有着怎样得秘密?他,她,它,阴谋!陷阱!诡遇!斗争!尝尽万般滋味终识愁,恨余朱砂泪。再回首,俯瞰碧水青山,恍如隔梦。
  • 傲印天下

    傲印天下

    这是一个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陆,每一笔一划都是我脑海中的未来,这里有着我们一起的梦想,有你有我。故事也从此开始。
  • tfboys之恋心

    tfboys之恋心

    (入坑烂作,且看且过)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甚至是亲密,这一路,定少不了磕磕绊绊。他们经历了很多很多,本以为能够好好地在一起了,可谁知却……【主凯,但也有源千的】
  • 宠爱无度,帝少的12年追妻

    宠爱无度,帝少的12年追妻

    正值青春时,你们有暗恋过他{她}吗?那么时间是多久呢?一周,一个月还是一年..........?而欧阳昊对季舒龄的暗恋却长达了12年,眼见心爱女人嫁给他人,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是,命运还是眷顾他的,在季舒龄经历失败的婚姻后,他决定为爱勇敢一次,但是,无意之间偷听到的一个秘密,却让他彻底死心。。。。。
  • 刁蛮千金斗恶少

    刁蛮千金斗恶少

    倒霉!先被老爸扫地出门!后给姐妹报仇,跑去酒吧跟抛弃姐妹的花花公子提交往,当我们要接吻的时候我给了他一个耳光“老娘玩腻你了现在要甩了你”说完我就闪了。谁知那花花公子的外公是黑道的?行了,咱跑路不完了么?去贵族学校当什么学校内四大王子的女佣,面试完了我才知道,他奶奶的是四大恶魔,而且恶魔的头子还是那个花花公子!他们拿我当灰姑娘一样的欺负,可是我不是灰姑娘,我其实是……
  • 三界风云

    三界风云

    天地不仁,万物皆狗。报恩抱怨,孰是孰非。谁曾剑指苍天睥睨三界英雄?谁曾亦正亦邪斩破苍穹?欢迎加入三界风云书群,群号码:399582666
  • 最后的法则

    最后的法则

    一个地球上的小屌丝如何被冥冥中选定,在神奇的异界大陆利用来自远古传承和来自未来的人工智能一步步登天,弑神逆天。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泪与笑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泪与笑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