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2800000035

第35章 伏羲神格(1)

中国古代曾经存在过太阳神崇拜,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附着在伏羲身上的各种文化英雄的神格中,主要是太阳神。伏羲是人首龙(蛇)身,说明太阳神与龙(蛇)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太阳神也就是男性祖先崇拜的最高神,所以伏义就是中国远古时期的男性祖先神。笔者在确认了伏羲的原初神格之后,对伏羲神话的源头也做了进一步的考查和论证,并且结合天水一带流传的伏羲神话传说和依然存活着的伏羲信仰,明确得出伏羲神话源于天水的结论。

一、伏羲的原初神格

在论证了中国古代曾经存在过太阳神崇拜的事实之后,我们在本章将讨论伏羲与太阳神崇拜之间的关系。前文说到,伏羲是太阳神,伏羲又是人首龙(蛇)身,那么这太阳神与龙(蛇)之间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就是说伏羲、龙与太阳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关于伏羲,还有许多创造文明成果的传说,笔者认为,这些都属于文化英雄的神话。笔者将通过对这些文化英雄神话事迹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伏羲的原初神格。

(一)伏羲与太阳

如前所述,中国古代曾经存在过太阳神崇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伏羲与太阳神崇拜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将是我们要论述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日神崇拜中,太阳神的形象是非常复杂的,在神话流传的不同区域和不同的时候,太阳神向我们呈现着不同的面貌。所以,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太阳神在中国神话和古史传说中的各种变相,看看在这些变相的太阳神中,究竟有哪些与伏羲有关系。

随着父权氏族社会的建立,原来表示男性生殖器官的“帝”,逐渐转化为太阳的别名。比如:《易经》说:“帝出乎震。”各注家都说:“震,东方也。”出乎东方的岂不就是太阳了吗?所以,张舜徽在《郑学丛书·演释名》就明确指出:“震,当训作晨”。那么,“帝出于震”,也就是日出于晨了。

《易经·益卦》的六二爻辞云:“王用享于帝。”王弼注云:“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具有此等威力的东西,除了太阳还会是什么呢?正是因为男权制度的建立,人们才在“帝”与太阳之间建立起同位关系。大约古人都明确这一点,所以“日”与“帝”就都成了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尊称。平时将统治者比作日,便有“天无二日”的话,一旦怨恨起他们的残暴统治,便有“时日曷丧”的诅咒。

据古书记载,尧、舜之母名“握登”,但对其来历都无法解释。《诗·秦风·终南》云: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袭。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有两个解,一是面容红润,二就是太阳。显然“太阳”是该词的原始含义。“渥丹”是“握登”一词的音转,指称的是一个对象,即太阳神。可见传说中尧舜的母亲是太阳神。太阳神所生之子,自然也就是太阳神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叫“矣”,又称“帝矣”。那么,这“矣”又是谁呢?据长沙出土的《楚帛书》上说:帝钇乃为日月之行。

所谓“为日月之行”,也就是安排太阳、月亮的运行的意思。那么什么样的人物能够有这般力量呢?不是上帝,那就只能是太阳神了。

在《山海经》的神话系统中,也记载着一位名“俊”的男性大神,是以女性身份出现的日神羲和与月神常仪的丈夫,并且是太阳和月亮的生身父亲。比如:

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曰。帝俊妻常生月,十有二。

“受”与“俊”是通假字,实际上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在这段文字里,羲和成了女性。可见这太阳神并非男性的专利,太阳神的性别可男可女,说明太阳神崇拜出现于女性氏族社会与男性氏族社会的交替时期。就如同“帝”即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也是太阳的别名一样。帝俊和羲和结合,并且生了十个太阳;帝俊与常仪结合,又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样一来,这帝俊就不仅是太阳神,而且又是月亮神。既然能够生太阳和月亮,那实际上就是由太阳神转化而来的上帝神了。

而“帝矣”与伏羲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帝王世纪》云:(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史。

在这段文字里,帝喾与帝矣成了一个神。而“帝喾”与“太昊”也是一个神。众所周知,伏羲,别号太昊,名二而实一,都是太阳神的不同名号。

几千年儒家的官方史学,一直将伏羲视为中国历史的“上上圣人”并将其列居古今一切人物之首,可见他在古人心目中地位之高。可是又传说他人首蛇身,圣人而异相。这说明,神话是无法彻底被史官消融在历史文献之中的。关于伏羲,其名号非常多。但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伏羲型,又写作伏牺、伏戏、赫胥、包羲、疱羲、宓羲、虑牺、羲皇等;二是太昊型,又写作大昊、泰昊、大(太)皞,大(太)皡、大皓等。如此多的称呼所指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只呢?或者说伏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据《帝王世纪》载:

大昊帝包牺氏,……继天而生,首德于未,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

文中说“大昊”和包牺是一个人(神),所谓“继天而生”,就意味着他是天生的,就是没有人间的父母。天就是太阳,所以这大昊就是太阳神。“木”是树,是植物,是生命,所以包牺又是主宰生命或者生殖的神。因此,他才能够居于百王之先。前文说过,震是东方的意思,也是晨的意思,帝就是太阳。太阳升起在东方,所以太昊帝的位置就在东方,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它是太阳神。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太阳驱走了寒冬,带来了万木复苏的春天,所以它是春天的主宰。总之,太昊、伏羲、包牺,无论称其为什么,都是太阳神。

所谓“昊”,在汉代的《纬书》中解释“昊天上帝”,也就是天帝之名。天帝是上天的主宰,在古老的太阳神崇拜信仰中,太阳是上天最高的主宰。所以“昊天上帝”就是指太阳。昊在《说文》及《尔雅》又被解释为春神或夏神之名氕春神之名为“析”,即羲。所以大昊就是大羲,即伏羲。古语大、太二字通用,所以大即太。太昊之“昊”无定字,可写作:皓、皞、嗥、颢、浩,这些字都有光明盛大的含义。所以说“大昊(伏羲)者,大明也”。至于:取牺牲以供庖厨,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伏,服也,戏,化也;下伏而化之。

这些说法都与伏羲名号的真实含义不相符合,实际上都是汉儒不了解伏羲神话的内容和伏羲的太阳神格,而对伏羲之名做出的望文生义的杜撰。

说到“大羲”即“伏羲”,就必须进一步分析“羲和”的含义。上文提到的“羲和”,是中国太阳神话中有一位着名的神。屈原在《离骚》中吟道:“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崦嵫是传说中太阳落山的地方,羲和则是太阳之车的驭者,其实也就是太阳神。上文提到羲和与帝俊结合而生十日,其实,关于羲和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古神话中一个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故事,而且他与伏羲有着不解之缘。其实,羲和就是伏羲。

汉语上古音中的fu和buo二音是相通的,只是后来分化为两个音。比如“溥”,此字即可读fu也可读buo。这也正是伏羲的名号会分化为“伏”与“包”两大系统的原因。伏羲名号中的“伏”与“包”,均有许多不同的字表达,其纯属表音不同而无实义。所以,伏与包都是“溥”字的同音通假字。《说文》释“溥”为“大”,所以“溥”就是伟大,所谓“伏羲”或“包羲”,其实就是“伟大的羲”。

那么“羲”的含义又是什么呢?“羲”的古音与今音已大不相同。凡今曰者,先秦时期的古音都读作双音节Xie,所以“羲”按先秦古音应该读作“羲俄”。这样一来,“伟大的羲”就是“伟大的羲俄”,这“羲俄”就是“羲和”,所以伏羲就是羲和。

(二)伏羲与龙蛇

龙的原形是蛇,而蛇则是男根的象征。蛇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是原始人类用以象征男根的动物。蛇后来演化为龙,龙的形象正是以蛇为基本原形发展起来的。本来蛇龙不分,“蛇身人面”、“龙身人面”、“人面蛇身”,其形象亦龙亦蛇。

当然,古代文献说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其本义并非只是指蛇,还包括蜥蜴、鳄鱼等俗称“四脚蛇”的动物。因为,在上古汉语中,“蛇”并不专指今天所言之蛇。事实上,蜥蜴、鳄鱼等爬行动物,在古代均可称蛇。先秦古谚云:“为虺弗摧,为蛇奈何?”意思是说,小小蜥蜴不及时消灭,等它长成巨大的鳄鱼的时候,就奈何它不得了!正是因为蜥蜴与鳄鱼的幼仔极为相像,所以古人才有此说。这种动物的样式我们在汉代墓葬出土的各种伏羲、女娲图上看到。而且,蜥蜴、鳄鱼与蛇、龟一样都是卵生。前文说到,卵是男性生殖崇拜最基本的对象。远古先民正是通过卵生这一共同点才将这些卵生的动物与男根联系起来的。从男性生殖崇拜的角度,这几种动物都曾经是男根的象征,而从龙的形态看,它们的形态都部分或全部地被龙所吸收或者综合了。

许多学者认为,龙与蛇没有任何关系。理由是,蛇是爬行类动物,而龙则能腾云驾雾,威力无比。这种观点缺少神话思维,显然将龙视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动物了,就像将伏羲看作历史人物和人类祖先一样。但是,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蛇实质就是龙,蛇是简化了的龙的形象。这种观点未免过于简单了。

让我们看一下古代文献所记载的龙的特征。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

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得生。《管子·水地篇》说:

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蝎,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荀子·劝学篇》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从这三段文字的记载可以看出,龙的一个根本属性是离不开水。龙是水物,所以没有水龙就不能生存。一旦积水成渊,就会有蛟龙生于其中。众所周知,蛇类都是两栖动物。所谓“被五色而游”,可能说的是变色龙,是几种能变色的蜥蜴类动物,尤其指常见的安乐蜥属的数种,善于变换皮肤的颜色,以适应周围的环境,保护自己。至于能大能小,上能登天,下能人泉,则是对这种动物两栖性能的神化夸张,属于神话的内容了。但是,这也有现实的依据,因为这几种动物的幼仔非常相像,那蜥蜴与鳄鱼之间自然是能小能大了。只是上天的功能,却又是将其他动物或者自然现象融合到龙的功能中来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说文》对“龙”的解释: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所谓“鳞虫”就是指蛇类,鳞虫之长,不是这类动物的首领,而是对这类动物的各种特长的综合。正是如此,所以我们面对的龙,才既能在水里游,又能在陆地上走。能穴居,能露宿,小如蜥蜴,巨如鳄鱼。“春分而登天”是象征的说法,实际上是指春天惊蛰,百虫复苏;秋分而潜渊,则是开始冬眠。这些都是蛇类的生活习性。所以说,龙虽然不是蛇,但它与蛇类关系极其密切。

既然伏羲是太阳神,又是人首龙(蛇)身,那么这太阳神与龙(蛇)之间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恰恰是通过伏羲为中介建立起来的。当然,也有直接表现龙与太阳结合的图案。比如,在湖南安乡县汤家岗出土的陶盘纹饰中就有龙与太阳的复合;商代文物中有大量龙、螭等饰物,我国的龙吞日之说亦可以充分表现龙与太阳的某些联系。而二龙戏珠,民间舞龙时龙头前的绣球,则都是龙与太阳之间联系的象征形式。

然而,龙与太阳的深层联系,还是生殖崇拜观念的表现。前文说到,帝俊与羲和结合而生十日,可见太阳神是有生育能力的。而且’在古人眼里,太阳的阳光是具有生殖能力的,所以太阳是生殖者的象征。尤其是人类进人父系社会之后,太阳完全成了具有阳刚之性的父亲的形象。它是创世之神,其作用就在于通过阳光播下孕育人类和万物的种子。

中国古代早已有天地之交、日月相合的认识。据《礼记·礼器》载:

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生于东方的“大明”自然是指太阳,太阳象征丈夫,月亮代表妻子。而将日月视为夫妻的神话,在全球神话传说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出现了伏羲、女娲的蛇身交尾图,较为常见的一幅是伏羲手举太阳、女娲手举月亮。

正是由于龙已经不再是蛇这种现实中的动物,而是具有神性的灵物,所以它才能与伏羲这样的独立大神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左传·昭公十七年》载:

太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太皡,伏牺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名官”)所谓“以龙纪”,有两个解释:一是以龙为纪年;二是以龙为传承谱系;前者是历史,后者显然具有神话的特征。这段话究竟何意《左传》没有说。但是杜预的注,却明确将神话改造为历史,认为伏羲因为相貌有龙的特征,所以以龙命官。到了汉代,出现在文献中的伏羲身上的龙瑞就越来越明显,以至成为人首蛇身的样子。汉以降的古代文献和汉墓出土的画像,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随处可见。比如,《昭明文选·鲁灵光殿赋》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系谱》说:

伏羲人头蛇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

曹植《女娲赞》说:或云二皇(指伏羲女娲),人首蛇形。

类似的记述在《列子》《帝王世纪》及《拾遗记》等古籍中都有。汉以后,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像更是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中。据统计,《山海经》所载神灵计454个,其中龙身、蛇身、龙首的“神人”多达138个。这一现象表明,龙、蛇在远古先民心目中是具有神性的灵物,所以他们会将自己心目中的神人赋予龙、蛇的形象,以表达他们所具有的神性。可以说,龙、蛇之身,就是神性之身。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已经不能将男女交媾的形象公开表现了,所以就使用两蛇交尾的方式,暗示两性生殖的母题。

正是由于龙已经是古人心目中的神性灵物,为了增加其祖先谱系的神圣性,便将其祖先都与龙攀上了亲戚关系。比如北宋刘恕在其《资治通鉴外纪》中说:

太昊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端,因而名官始以龙记,号曰龙师。命朱褒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曱历。大庭为居龙氏,造屋庐。混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畴。粟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又命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刘恕将以龙记的原因解释为龙马负图,这显然是神话记载。并且将伏羲而下,炎帝神农、勾芒、共工、颛顼、祝融、轩辕黄帝等远古文化英雄都编在龙的祖谱上。龙的形象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不仅三皇五帝一脉相承地以龙为纪,中原诸华夏都以龙为祖先形象,即使长期雄踞北方的匈奴也自称龙族。另外,我国西南诸少数民族至今仍流传着伏羲女娲是其始祖的传说。

正如闻一多先生在其《伏羲考》中所说:

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的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为“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官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

然而,龙的这种地位是以父权制度的完全建立为基础的,所以龙和太阳一样是男性帝王的象征。

(三)文化英雄神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何许人也?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本小书正是要介绍他的思想、生平与著作,提供一个逻辑清晰而又不失笑点的全面视角,把漫画与哲学、幽默感与整合概括的学术精神相结合,通过其现实性来展现这位反资本主义理论巨匠的思想。马克思长久不衰的名气正是来自于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危机的阐释。为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下去,在本书中我们将读到有关资本的侦探小说——《追忆逝水价值》。我们还将重新追踪资本积累的机制,直到洞悉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本书既是一份备忘录,也是一堂导论课程,同时还是一本趣味读物,本书是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工具箱。
  •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干嘛偏偏喜欢你

    干嘛偏偏喜欢你

    搞怪美女只是帮闺蜜个忙,替她相个亲,甩掉相亲男。可是此人有毒啊!对俊美男子毫无抵抗力的她会全身而退?还是深陷其中…
  • 英雄联盟之战神崛起

    英雄联盟之战神崛起

    联盟七大段位,青铜、白银、黄金、白金、钻石、大师、王者。但有那么一类人他们永远没有段位。不是菜,而是天妒英才,就如文森特被封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勇战神!
  • 亲亲我的妈妈

    亲亲我的妈妈

    在十岁之前,男孩赵安迪从来没见过他的妈妈。在爸爸葬礼那天,他的妈妈从天而降,而赵安迪也从被爸爸、姑姑宠爱的“安宝儿”,变成了妈妈口中的“弟弟”,并跟随她离开家乡的小城,来到繁华的南京城,开始全新的生活。渐渐地,弟弟发现妈妈有很多秘密……
  • 管家他居心不良

    管家他居心不良

    俞晓鱼是豪门千金,生活堪称开挂。直到有一天,她失忆了。结果发现原本恭敬高冷的私人管家变得让人捉摸不透。煎蛋煎成心形,她的内衣也亲手折叠好。俞晓鱼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他这是居心不良……
  • 吞食乾坤

    吞食乾坤

    诸神在天,恶魔在渊,妖族环伺,蛮族崛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命运的齿轮,由一名嗜吃如命的少年拨动……“那些可是仙丹圣药啊!他竟然当做黄豆子般一吃一大把!”“啊!他将诸多圣器尽数吞进了肚子!”“天啊,那口巨锅里炖的是真龙肉!”……
  • 闲王的狠毒妃

    闲王的狠毒妃

    她怀胎三月,死在父亲、丈夫的长剑之下。魂附她身,她成上官家陋颜三小姐。斩情丝,狠心肠,步步为营,辣手摧花,只为救母,报仇!闲王是谁?乾龙国懒散痞王,手无实权,行事乖张,她不嫁,他便强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驭兽腹黑妻

    驭兽腹黑妻

    一个被自己召唤的兽群撕成碎片的驭兽师,她以为她是最悲催的一个驭兽师。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命运使然。穿越到异世,她的狂傲人生才刚刚开始……
  • 生死旅途

    生死旅途

    一位青年的生死轮回之旅途,演绎不同的生存世界!
  • 天灾序曲

    天灾序曲

    强大的斗气,华丽的魔法,这些都不属于夜凯,被世界抛弃的人,被家族抛弃的,在阴错阳差下舍弃人类的身份,成为一名不死族骷髅,抛弃了人类的感情,抛弃人类的心,看小骷髅夜凯如何在这无情的世界,霸战天下!
  • 惊梦飞燕

    惊梦飞燕

    一桩迷案引起的故事,万万没想到凶手竟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