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3600000052

第52章 综合编(7)

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回族人民为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马寿千的《辛亥革命时期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民族研究》1981年第5翻),记述了回族人民在辛亥革命中的功勋。董振修等的《马·骏青年时代在天津的革命活动》(《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对五四运动中回族先进青年马骏的革命事迹作了扼要的阐述。在“全民抗战”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中,回族人民也扮演了非常积极的角色。陈宝松的《威震冀中的回民支队》(《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对马本斋的冀中回民支队的成长过程及主要经验等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刘金声等的《抗曰战争时期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宁夏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叙述了渤海回支的战斗历程。除回族抗日武装斗争外,全国各地回族人民还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民族救亡运动,马云山的《抗战时期回族人民的民族救亡运动述略》、余振贵的《抗战前期大后方回族人士的爱国外交活动》(二文分载于《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第3-4期),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1985年,王建西主编的《孟村风云录(第一卷)》(内部发行)问世,洋洋几十万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孟村地区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丰富了中国回族革命史研究的内容。另外,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回族人民还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一是宁夏南部的海固回民起义,一是甘肃南部的汉回藏各族联合起义。谢生忠等的《海固回民1938-1941年三次起义始末》(《宁夏大学学报》1981年第1、2期)、李荣珍的《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海固回民起义》(《甘肃民族研究》1982年第3期),对海固回民起义的起因、经过及意义等作了阐述;郭正清、马自祥的《甘肃民族关系史上的一幕壮剧——试论甘南起义中的民族大联合》、牙含章的《回汉民族团结的楷模——纪念甘肃南部回族农民起义领袖马福善》(二文分载于《甘肃民族研究》1982年第3期、1986年第3期),对轰轰烈烈的甘南各族农民起义作了回顾和论述。

(四)回族历史人物研究的进展。1979年以来,回族历史人物研究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族人物志(元代)》及《回族人物志(明代)》两本专着。这两本着共写了元、明两代历史人物传记30卷(其中元代为14卷),对元、明两代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宗教等各方面的回族代表人物收录比较齐备,对有争议的人物,也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回族人物志》的编纂是个创举,它的出版发行,是回族史研究领域的盛事,其对我国回族史研究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另外,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回蔟历史人物故事丛书》,其选题包括回族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一些有影响的回族人物。这套书为历史通俗读物,书中所述主要事实均有史料依据,并反映了近年来回族历史人物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

对元代回族人物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快。龙永行的《杰出的回族改革家赛典赤》(《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汤开建的《元代赛典赤家族对云南地区的开发和经营》(《甘肃民族研究》1989年第4期),高度评价了赛典赤·赡思丁及其家族的历史功绩。林松、白崇人的《萨都剌族籍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4期)多方考证,确认萨都剌的族籍为回回人。徐志清的《阿合马理财的历史功绩》(《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对《元史》列为奸臣的阿合马进行了客观中肯的评价。对明代回族人物的研究以郑和为最,林松的《剖析航海家郑和的伊斯兰教信仰》(连载于《宁夏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第2期),对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郑和的宗教信仰问题进行了考辨,认为郑和根本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奉佛崇道只是其表面现象。陈有和的《论郑和的为宦时间》(《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李士厚的《郑氏家谱首序及赛典赤家谱新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就郑和的为宦时间及其家谱的真实性作了新的考证。郑一钧着《论郑和下西洋》等书的相继出版,更推动了郑和研究向前发展。对李贽、海瑞、丁鹤年等的研究文章也屡见不鲜,兹不一一列举。清代回族人物中,除回民起义领袖外,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文学家蒲松龄,其族别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争论。白崇人的《蒲松龄为回族人后裔考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经过艰辛的考证,提出了一家之言,认为蒲松龄应是回族人的后裔。

另外,对西北诸马的研究近年来也硕果累累。陈秉渊着《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四十年》、杨效平着《马步芳家族的兴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马步芳家族的若干史迹及兴衰过程。师纶着《西北马家军阀史略》则概述了马安良、马步芳、马鸿逵三股势力的发展、消亡。《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马鸿逵史料专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以及青海、宁夏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的《青海三马》、《宁夏三马》,提供了大量研究马家军阀的珍贵资料。此外,各地一些刊物上也相继发表了不少有关西北诸马的文章,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对西北诸马的研究。

(五)开拓研究回t族经济文化史的新领域。赖存理着《回族商业史》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叙述回族商业历史的专着,填补了回族经济史方面的一项空白。全书共10章,22万余字,就回族形成过程的特点、回族商业特征、回族在各个时期的商业活动以及回族商业的历史作用等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此外,张迎胜、丁生俊主编的《回族古代文学史》的出版,也结束了我国回族没有自己的文学史的局面,是回族文化史研究领域的一桩大事。《回族古代文学史》共分3编16章,按元、明、清三代编写了我国古代回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全面反映了回回民族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卓越贡献。

1979年以来,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涉及回族经济文化史的文章也不少。穆宝修的《元代回回人的农业》(《宁夏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元代回回人的手工业》(《甘肃民族研究》1989年第2-3期),对元代回回农耕的土地来源和回回工匠东迁及其在中国的一些情况作了考述。孙滔、马忠的《封建社会回族经济初探》(《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对元、明、清三代回族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形成和发展特点,进行了探索。马寿千的《清代前期回族的经济发展》(《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张克非的《清代西北回族经济结构初探》(《西北史地》1987年第1期)对清代回族经济作了探讨。高占福、蒋新贵的《甘肃回族商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甘肃民族研究》1987年第1一2期)则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考察了甘肃回族商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另外,冯增烈的《略论“回回”文化》、李燕晨的《试论回族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二文分载于《宁夏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1988年第2期)对回族文化从理论上做了有益的探讨。

余振贵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述》(《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一文则反映了回族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王永亮的《近现代回族新文化运动述略》(《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阐述了从1907-1949年回回民族的文化觉醒运动。宁文的《从经堂教育到新式回民教育——回族教育史的巨大转折》(《宁夏社会科学》19S5年第1期)、孔祥录、喇秉德的《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概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王永亮的《论回族教育的发展和历史作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对回族教育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余振贵的《伊斯兰教义哲学与儒家传统思想的显着结合——试论回族汉文译着(正教真诠)的特点》(见《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及《回族思想发展史研究会议》(《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罗万寿的《试析王·舆的宗教伦理思想》(《西北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以及冯增烈的《关于0回民族“当代意识”的思考》(《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等文章,对回族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回族思想发展史作了初步探索,迈出了对这一领域进行开拓的可喜一步。

研究队伍的初步形成

十年来,随着我国回族史研究蓬勃展开,回族史研究队伍亦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已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研究人员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研究队伍。在这些研究人员的辛勤劳动下,回族史研究在短短的十年内取得了大量成果,并日益引起我国社会科学界的重视。着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对近年来回族史研究的进展一直予以关注。五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白先生虽因年事已高未能参加,但每次都通过录音带作了讲话,就回族史研究的各个方面提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的意见。另外,元史、明史、清史以及地方史、伊斯兰教史等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也对回族史研究发生很大兴趣,并从不同角度撰写了有关回族史的文章。还有,宁夏、云南、甘肃等地的一些回族老干部,对回族史,特别是近现代回族史的研究很重视,积极撰写了一批涉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回族人民革命活动的文章,并为促成几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的召开,出了不少力,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本民族历史的关注、对本民族的热爱。由于研究队伍人员组成的广泛性,更由于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因而形成了我国回族史研究领域成果多、质量高的新局面。当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回族史的研究工作,目前仍处于发展和提高阶段,今后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还需要广大研究人员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本文原载于《甘肃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道上的风景Ⅱ

    道上的风景Ⅱ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热门推荐
  • 实斋笔记

    实斋笔记

    本书包括:历史寻踪、师友杂记、海外学记、域外寻史、辛亥期刊等内容。
  • 小人国历险记

    小人国历险记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五兄弟中排行老三。在剑桥大学读了三年后,给伦敦一位著名医生当助手。我从小喜欢航海,决心做一名船医。我费尽口舌,终于说服了父亲,同意让我出海。从此,我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航海生涯……
  • 明伦汇编人事典魂魄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魂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偏执枭王:殿下,你是我的

    偏执枭王:殿下,你是我的

    男主:你注定是我的。女主:你想多了。男主:是么?女主瞥了眼周围缓缓靠近来的灵魂锁链,艰难的吞咽了口气:呵呵,呵呵,我开玩笑的......你先,放开我可好?男主:不好。女主因印道机缘显灵宙宇,觉醒之后,不自知的追随着阳谋一步步打怪,升级,直到站在世界的顶端,又如阳谋所愿的迈进了新地图。却......自以为对阳谋知之甚详而寻乐子般跟着阳谋走的女主傻眼了。“泥煤啊!这是个阴谋!!”印道机缘,让他发现了她。自此追逐,生死不弃。
  • 恶少溺宠傻白甜

    恶少溺宠傻白甜

    ”骑车都不看路么,你是猪吗?“第一次见就出车祸了第二次见面还是那么无语,是同班同学。。。被女生恶作剧欺负时,她”我不是软柿子,任你们捏“宠女友成瘾,戒不掉了啊。。。
  • 花意浓

    花意浓

    微风淡墨诗情浅,春色撩人花意浓。她想解开自己身上的谜团,结束满是血腥的生活,可每一步都是如此的艰难。软弱多病的他,爱上她却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雨夜醉酒,能否挽留住那抹火红......
  • 剑雪冰魂

    剑雪冰魂

    从今之后,谁敢再说我是废物。谁敢!我,雪中玉神,以剑请战,谁来!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飘絮年华

    飘絮年华

    “今生,我负了你。但有来世,舍万物丢繁华,弑神杀魔,必不负君”“帞离,为什么你要弃我远去。”今生来世,相濡以沫飘絮纷飞,落暮处相拥而泣。
  • 王者凡人

    王者凡人

    人生来就要承受苦难,只是方式不同。红尘俗世.平凡人走不凡的人生。苦也随缘.福也随缘。(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