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孙思邈《枕上记》
释义
进食以后宜缓步行走百步,并常以手掌摩抚脐腹之处,可助消化吸收。
延伸阅读
孙思邈(581~682),陕西耀县孙家原村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孙思邈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7岁读书,20岁通晓老庄及诸子百家学说。因早年多病,孙思邈便立志学医,成就巨大。其撰写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人类的至宝”。孙思邈一生崇尚救死扶伤、普济残疾,医治贫苦病人无数,为百姓治病直至仙逝。宋、金以来统治者对孙思邈屡加褒崇,赦其祠为“静应妙”(今升仙台),尊其为“妙应真人”。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其所著医书中的重要药方被刻在显化台庙前的五通碑上,从此,显化庙即改称“药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