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朱舜水《胜斋》
释义
从思想上非常重视,就没有不能胜任的事情;思想上不重视,就没有能胜任的事情了。
延伸阅读
朱舜水,即朱之瑜(1600~1682),字鲁屿,被日本人尊称为“舜水先生”,浙江余姚人。永历元年至十二年(1647~1658),朱舜水四次东渡日本借兵,以击退清兵,恢复明室,但均没有成功,只好流亡在日本。永历十四年(1660),受郑成功、张煌言邀请,朱舜水返国抗清,败后又流亡日本。后来,朱舜水在日本一边讲学,一边著书立说。他做学问注重实际效用和事功,反对“专在理学研究”;强调知识应从生活实践中求得;重视史学,认为“经简而史明,经深而史实,经远则史近”,与黄宗羲、顾炎武相似。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和后来明治维新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