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喜欢只知道听差的人,所以我们不应该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规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培养敬业的品质
几乎所有的团队都要求成员具有敬业的品质。有了敬业精神,才能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要记着个人的命运是与所在的团队、集体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多参与集体活动,并且想方设法认真完成好个人承担的任务,养成不论学习还是干什么事都认真对待的好习惯。要知道,有才能但不敬业的人没人敢用。
培养宽容与合作的品质
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21世纪的失败将不是败于大脑智慧,而是败于人际的交往上,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实际上,集体中的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缺点,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这一点对职场人士来说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
培养全局观念
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它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所以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有很好的协作精神,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全体团队成员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使整个团队产生整合后的聚变,具有超级战斗力,实现1+1>2的效果。
现代人力资源提倡的是:系统开发,协调发展,选贤任能,适才适能,扬长避短,群体相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性别的组合可以互补增值,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就能出成绩,1+1>2,这就是优秀团队的核心思想。
9.提高协作共事的能力
当你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告别校园生活,成为上班族的一员后,就是真正的步入社会了。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尼克松经历了数度沉浮后,说了一句充满哲理又非常朴素的话:“人生有99个回合。”在人生的这么多回合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那几个就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头几年,它往往可能影响你的一生,因此,你必须认真对待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尽快地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社会其实就是一个由错综复杂、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人际关系组成的立体人脉网络结构。每个人都是这一网络结构中的一个“网结”,这些纵横交错的“连结”构成了你我他的缤纷生活和工作。正如一位英国诗人所说:“没有人是个完全自成天地的孤岛,大家都是大陆的一块,是主体的一部分。”
刚刚开始处世的年轻人,一踏入社会,就被织进了“关系网”,成了社会大网络中的一个新的“网结”,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的“线”也马上“牵”了进来。而你工作的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的缩影。到了一个单位,你要和许多人,如老板、主管、同事、工作团队、客户、顾客等一起共事,每时每刻都要和他们打交道。这样,你面临的首要课题就是要学会怎样与他们融洽相处、合作共事,而特别需要的是掌握处理单位内部合作共事的本领。
有一个实业家告诫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社会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又总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社会有它复杂的一面,它不像我们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那样简单,许多事情处理起来往往会与在学校、家庭不同。在学校里,你的成绩与你的勤奋成正比;到了社会,你处理不好有时却成反比。在家里,你出了错,父母总会原谅你;在社会里,你得罪了人,有可能一辈子都得不到原谅。在父母面前你可以童言无忌;在社会上,有时一句话会使你几年的努力前功尽弃。你所遇到的许多难题,往往是学校里和教科书中没有的。在学校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毕竟单纯得多,加上青春年少、天真烂漫、纯朴直率、富于幻想与梦想,有些年轻人容易把一切都看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在进入社会后,还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的人际环境,不能马上自觉地把握处理人际关系与合作共事的方法,感到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太大,一下子很难适应,觉得社会复杂,人际关系微妙,难以处理,有的甚至常常会莫名其妙地碰钉子。面对种种人际关系,有些年轻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深感与人共事之难。
一些年轻人步入社会后,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程度不同的困惑和烦恼,是因为自己社会阅历太浅,还带着校园中的学生气;是因为学校的书本上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理想模型;是因为自己对社会还缺乏足够理性和实际的体验和认识,对适应、处理人际关系还经验不多。自己原来具备的一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知识,多半还是些书本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也不多,而社会实际生活本身,要比书本的东西,比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复杂得多。其中的微妙、艰辛,往往是久而后信,越是有阅历、有经验的人越有体会。如果谁以为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专业知识已经足够在社会上拳打脚踢、应对一气,那可就错了。你以后还要好好学习为人处事、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本领。
一位阿拉伯哲人说得好:“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人生大海中去。”没有练达圆融、睿智明澈的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没有机敏灵活的应变处世的本领,没有能屈能伸、开合适度的豁达胸怀,那么社会的舞台就是再广阔,你也难于活动自如、纵横驰骋。
台湾作家刘墉在他49岁时出版的《我不是教你诈》中感慨问道:“为什么在学校里有那么多老师教我们做学问,却少有人指导我们处世的学问?就算有些治世格言,也常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暧暧内涵光’、‘守愚圣所臧’或‘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之类。那真是对的吗?就算对,对的道理在哪里?为什么没人教我们‘工作伦理’、‘人际关系’、‘说话技巧’、‘行为语言’?为什么让我们这些读破万卷书的,进入社会之后,处处碰钉子?而且真正做到‘被人卖了,还在帮他数钞票’?”已近知天命的刘墉说:“回想以前初入社会的处事方法,也发觉有许多不对的,那时候的我,不懂工作伦理,常常率性从事。每次想到这些,都令我惭愧。”
10.为了共赢增进协作
对每一位员工来说,个体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可以实现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
作为企业里的一名职员,我们要从团队的角度出发,树立起自己对团队工作认真负责的信念,每一个企业都类似于一个大家庭,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子,只有每一个人都具备了团体工作的精神后,才能对团队的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负责。
比如,在汽车的装配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的工作出现了问题,汽车便作废了,因为谁也不会购买一辆有缺陷的汽车。又如,在登山的过程中,登山运动员之间都以绳索相连,假如其中一个人失足了,其他运动员就上前全力抢救。否则,这个团队便无法继续前行了。而当大家都绞尽脑汁,使用完了所有的力气,也都无济于事的时候,只好割断绳索,让那个队员坠入深谷,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其他队员的生命,而此时,割断绳索的常常是那名失足的队员,这就是团队精神。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是离不开团队协作的。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与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保持密切的合作。而不要丢弃了自己团队工作的荣誉感,为求个人的表现,打乱了团队工作的秩序。这样,才能够保证团队工作的精神不被破坏,也不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致命的伤害。
巴克莱全球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里·丹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为自己盘算,应该仔细想一想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企业里最有用的人。”
11.消除协作失败的不利因素
团队成员缺乏合作精神,会造成内部分裂、相互拆台、恶意攻击、互相推诿等现象。导致团队协作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团队完成了工作,但组织却不能对其贡献给予恰当的认可,或者不能有效利用。缺乏管理支持和领导不利是团队失败最常见的原因。其他一些因素还包括:团队的结构与组织结构不相容;只关注任务而忽略了内部关系;团队成员对团队发展或协作的流程感到不适应;支持资源不足以完成工作;奖励机制不恰当等等。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团队成员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吸引力。了解阻碍团队成员协作的心理和个性方面的原因对协调团队合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心理学家在对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了阻碍团体成员人际关系吸引力的个性特征,具体内容如下:
(1)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2)对集体工作缺乏责任感,敷衍了事,或浮夸不诚实,或完全置身于集体之外;(3)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4)不尊重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强;(5)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6)有敌对、猜疑和报复性格;(7)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狂暴,神经质;(8)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有较强的嫉妒心;(9)不肯帮助他人,甚至轻视他人;(10)自我期望值高,气量狭小,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11)势利眼,想方设法巴结领导,不听取同事的意见;(12)学习或工作不努力,无组织,无纪律,不求上进;(13)兴趣贫乏,生活无约束。
人们在选择朋友时受共同心理因素的影响,一般总是从对方道德品质上加以衡量。真诚、尊重、关心他人和团体的人,人际吸引力强,人缘最好,在团队协作中的人际关系也最为融洽,能促进团队的良好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