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01000000019

第19章 传世文章篇(5)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馀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的质地,白的花纹。它只要一接触到草木,草木就要枯死。假如咬了人,没有能够医治好的。可是人们捉到它、把它风干制成药物,可以治好麻疯、四肢弯曲、脖子肿和各种恶疮,还可以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类寄生虫。开始时,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有人能捉到毒蛇的,就抵他应交的赋税。永州的贫民都为这件事竞相奔走。

有一个姓蒋的,独享这种捕蛇免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就说:“我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死

在捕蛇这件差事上,如今我接着干这件差事已经十二年,几乎送命的也有过很多次了。”谈起这件事,脸色似乎很悲痛的样子。我可怜他,并且对他说:“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准备告诉给主管这件差事的官吏,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姓蒋的更加悲痛,眼泪汪汪地说:“您打算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个差使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的不幸厉害呀!假使我以前不干这个差使,我早就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他们使完了自己地里的出产,用尽了自己家里的收入,哭喊着到处流亡,饥渴劳累得倒下来,冒着风雨,犯着寒暑,呼吸着瘟疫毒气,往往因而死掉的尸体一具一具地互相压叠着。过去同我祖父住在一村的,今天十家中没有一家了;同我父亲住在一村的,今天十家中没有二三家了;同我住在一村十二年的,今天十家中没有四五家了。不是死光就是搬走了。可是我们家因为捕蛇单独保存下来。蛮横的公差到我们乡里来的时候,到处吵闹,到处骚扰,老百姓就吓得乱嚷嚷的,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呀。我担心地起来,看看那只瓦罐,我捉到的蛇还在里面,就放心地去睡觉。平时谨慎地饲养它,按时献上它。回家来就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生。大概一年中冒着死亡危险的时候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舒服地过着安乐的日子,怎么会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种死亡的威胁呢?如今我即便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比我的乡邻们的死已经算是死得晚的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我听完这一席话更加悲伤了。孔子说:“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凶啊!”我曾经对这句话怀疑过。现在拿姓蒋的事情来看,还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来等待那些视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传过来的流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制装饰品相碰时发出的清脆的响声,我心里非常高兴。就砍掉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后发现下边有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凉爽。潭底是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翻卷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和小岛、峭壁和峰峦。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地随风飘荡。潭里有鱼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直照清澈的水底,鱼影映现在石头上,好像停滞不动;突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非常轻快,似乎在跟游人逗乐。

向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一般曲折,像蛇行那样蜿蜒,溪水忽隐忽现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溪流两岸的形状犬牙交错参差不齐,不知道这条溪流的源头在哪里。坐在潭上,四周美竹嘉树环绕,寂静空旷,杳无一人,心神凄清,寒气彻骨,令人深深地感到忧愁悲伤。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适宜久留,才把这里的景物记下来后,我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柳宗玄;跟随着一起去的,还有崔家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另一个叫奉壹。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和睦相处,许多以前废置的事情统统兴办起来了。于是重修岳阳楼,扩大了它的原有规模,在楼上镌刻了唐朝和当代的名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记下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岳州的壮丽景色,集中在一个洞庭湖上。它含着远山,吞吐长江,滔滔滚滚,宽广得无边无际,清晨的阳光和傍晚的夕照,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上的大好风光啊,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儿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和湘江,受处分被降职的官员,多愁善感的诗人,大多数在这里聚会,他们看到了自然景色所产生的情绪,只怕会不同吧?

至于阴雨连绵,一连几个月不放晴;阴森森的风愤怒地号叫着,浑浊的浪头翻滚着直扑到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没了光辉,高山也潜藏起形体;船桅倒下,船桨折断,经商和旅行的人都不能坐船航行了。傍晚天色昏暗,只听见老虎在长啸,猿猴在悲啼。如果在这个时候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笑的心情,满眼凄凉,感慨到极点,就悲伤起来了。

至于春天气候温和,景物鲜明,洞庭湖上波浪平静,天空和它在水里的倒影连成一片碧绿的颜色,非常广阔;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聚拢,美丽的鱼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岸旁的芷草,和沙洲上的兰花,气味浓郁,生长茂盛。有时湖面上的雾气完全消失,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水面上闪动着金色的光辉,月影映在静静的水面上,宛如沉在水中的一块玉璧。捕鱼人的歌声此起彼伏,互相应答,这种乐趣哪里会有穷尽的呢?如果在这个时候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宠耻辱全都忘却,对着清风端起酒杯,高兴到极点而得意扬扬的了。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有的跟上面两种思想感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称心就快乐,也不因为个人失意就悲哀。处在朝廷的高位上,就担忧那些百姓;处在偏远的江湖上,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入朝做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享受欢乐呢?他们一定会说“要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以后才享乐”吧!唉!假使没有这种人,我跟谁一道呢!

欧阳修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的都是山。滁州西南方的许多林木山谷格外优美。望上去草木茂盛并且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水声潺潺,一抬头就看到有一股泉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出来,那是酿泉。山峰回环,道路盘绕,那里有座亭子像鸟儿展翅那样高踞在酿泉上面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琅琊山开化寺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滁州太守用自己的别号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太守稍微喝了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给自己起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酒上,而是在山水之间。他对游山玩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

有时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消散;有时云雾积聚在山间,岩洞就昏暗;这些阴暗明亮、变化不测的景象,就是山里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了,闻到阵阵幽香;好的树木长高了,成为一片浓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就是山里的四个季节。早晨出去,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就没有穷尽。

至于背负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边的人呼唤,后边的人答应,弯腰曲背的老人和被人搀扶带领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这里游赏。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很肥;用泉水酿成酒,泉水香,酒清澈;野味和蔬菜,错杂地摆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会的快乐,不是音乐,而是投壶的人投中了,下围棋的人胜利了,酒杯酒筹就在人们手里递来递去,交互错杂,有的人坐着,有的人站起来,嘴里不停地呼喊,这是客人们欢乐的表现。苍老的脸庞,雪白的头发,倒在客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傍晚的太阳挂在山上,人们的影子散乱地留在地上,这是太守回去、客人们跟着走了。树荫覆盖着,鸟的叫声忽上忽下,这是游人离开以后鸟儿在尽情欢乐。可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欢乐,却不知道人们的欢乐;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欢乐,却不知道太守是为着人们的欢乐而欢乐啊。喝醉酒后能够和人们共同欢乐,酒醒以后能够写文章描述欢乐情景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苏轼

石钟山记

【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

《水经》说:“彭蠡湖的口上,有一座石钟山。”郦元认为山下面对深潭,轻风吹动波浪,湖水和石头互相磕碰,发出声响像撞击大钟一样,所以名叫石钟山。这个说法,人们往往怀疑它。因为如果把钟磬放在水里,就是有大风浪也不能发出声响啊,何况石头呢?到了唐朝,李渤才探访了石钟山的传说的真实情况,在深潭边上找到了两块石头,敲打石头听它们的声音,南面的一块声音低沉模糊,北面的一块声音清脆高昂,鼓槌停止敲打了,声音还在翻腾,余声过了一段时间才慢慢地停下来。于是他自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由了。然而这个说法,我尤其怀疑它,因为石头经过敲打铿铿地发出声响的,到处都这样,可是这座山独独用钟来命名,是什么道理呢?

同类推荐
  • 江湖奇侠传

    江湖奇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经尚书

    易经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荀子)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荀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鬼神传

    鬼神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综华和的一生

    综华和的一生

    主角在各个世界生存奋斗的故事,不一样的旅行。快穿无cp,无节操,个人并不喜欢那种穿越各个世界就是为了谈情说爱的情节,也不喜欢那种一遇男主就脑残或者什么每个世界同一人的梗。快穿嘛,当然是为了,嗯,为了(暂无设定,留白)
  • 火影之宇智波斑重生日向宁次

    火影之宇智波斑重生日向宁次

    第四次忍界大战,在斑死后重生成小时候的日向宁次的故事
  • 重生之桃花滚滚来

    重生之桃花滚滚来

    前世,她被闺蜜和丈夫共同背叛。今生,就让他们尝尝地狱的滋味!不光这样,姐还要玩转商场,敛尽钱财。当一个女强人!
  •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生命因你而美丽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生命因你而美丽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入选的八位中青年评论家段崇轩、傅书华、苏春生、陈坪、杨占平、侯文宜、杜学文、王春林(以年龄长幼为序),都是当下山西文坛的骨干力量,都还在职,担负着宣传、文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领导或教书育人工作,并且都已经从事文学评论二三十年,出版和发表过许多专著和评论文章。该书系集中体现了山西批评家的整体成就,是山西文学界值得关注的一件重要事情,对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文学创作健康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生命因你而美丽》为其中之一,收录了作者的文学评论文章,体现了他的学术水平和评论风格。
  • 哼情歌

    哼情歌

    别人问我忘了吗,我很诚实的说没忘还喜欢,但是我们回不到以前了.
  • 调皮王妃闹王府

    调皮王妃闹王府

    步雅佳,现代米虫,一朝穿越成丞相之女叶琴歌。什么?叶琴歌年轻貌美,居然是被未婚夫三王爷南宫射和妹妹联手坠崖的?好你个南宫射,嫌叶琴歌太过文静是吧,且看她重生之后,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滔滔之势三王爷如何抵挡!一番没有烟火的回合之后,孔雀南宫射,动心了吧,嘿嘿,小样,姐姐的选择不只有你,为毛要嫁你?等等,三王府小三各式各样,呼之即来,任其玩闹?这条件不错,考虑考虑,找小三玩可是她人生的一大乐趣。
  • 阴阳守界人

    阴阳守界人

    我是一个孤儿,十岁那年差点被老树精吃掉,所幸被师傅所救,从此便走进了灵异圈,收恶鬼,斩妖灵,屠僵尸,战古族,入地府,抢生魂。下九幽,上天山巅,守人界太平。我乃阴阳守界人。
  • 某人渣的第三新东京生活录

    某人渣的第三新东京生活录

    曾经我也是一个节操满满的好青年,直到我遇到了十万红白既然已经崩坏向了怎么能仅限于暴君和补完要崩就要崩的彻底!位面扭曲设定崩坏神马的不必在意!11男必须死!只有慎二得救我不甘心啊!以上PS:感谢支持,如有不适请使用右上角红色救生舱。PS2:投票决定剧情走向神马的我完全不知道……PS:自古更新是大敌……
  • 如何减轻压力

    如何减轻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挖掘人的潜能,一个普通人充其量也只不过使用了其潜能的十分之一。适度的压力是动力,对人大有益处。如果压力过度,就会千万生理方面的反应,心跳加快,骨肉紧张,血压升高,背痛,腹胀,失眠等等一系列症状。接着是各种各样的疾病蜂拥而至,比如心脏病,胃溃疡等。据调查75%的疾病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反应:忧虑、沮丧、恐惧、消沉、心悸、急躁......过度的压力像一个狰狞的魔鬼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心灵,生活甚至生命。所以减压刻不容缓;减压迫在眉睫;减压势在必行;减压十万火急!
  • 倚魔恩怨录

    倚魔恩怨录

    五百年前三界争夺倚魔剑世间大乱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老道将倚魔剑夺取使自己全身的魂力将倚魔剑封印在异魔山上望有缘人拔出此剑传说得倚魔剑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