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宝宝有了理解力和爱心
宝宝第6个月的时候,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似乎也会看父母们的脸色了。宝宝对外人亲切的微笑和话语也能报以微笑,看到严肃的表情时,就会不安地扎在妈妈的怀里不敢看。听到别人在谈话中提到他的名字,就会把头转向谈话者。当妈妈两手一拍,伸向宝宝时,宝宝就知道妈妈是想抱他,也就欢快地张开自己的胳膊。当妈妈拿起奶瓶朝宝宝晃晃,宝宝就知道妈妈要喂奶,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张开小嘴。有时妈妈假装板起脸来呵斥,宝宝的神情也会大变甚至不安或哭闹。对一些经常反复使用的词语,比如“妈妈”“爸爸”“吃奶”和“上床睡觉”等,宝宝也能理解。
宝宝对亲近的人也会展示自己的爱,比如当爸爸或者妈妈抱着宝宝的时候,宝宝会用小手触摸父母的脸,揪父母的耳朵,还会张开小嘴“啃咬”父母的脸,直咬得口水长流。
宝宝认人吗
6个月宝宝对看护者的手势极感兴趣,开始触摸母亲的胳膊。能够分辨清身边的人,当熟悉的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会显得十分开心。
5~6个月身体健康成长攻略与专家解疑
怎样训练手部肌肉能力
手部肌肉能力训练主要包括够取比较小的物体、扔掉再拿和倒手等内容。训练时,所选择物体要逐渐从大到小,距离要逐渐从近到远。让宝宝努力够取小的物体,最好从满手抓逐步过渡到用拇指和食指捏取,以锻炼手指灵活性和手指肌肉的力量。同时,给宝宝一些能抓住的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小玩具之后,然后继续给宝宝手里递另外的玩具,训练宝宝放下一件,再接过另一件的能力。或者训练宝宝有意识地将玩具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怎样训练翻身与独坐
第6个月的宝宝可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由仰卧翻至侧卧,再由侧卧翻至俯卧的训练,还要训练宝宝自己独坐的能力。开始时,父母可以给予宝宝一定的支撑,或用手臂,或用被褥,然后逐渐撤去左右支撑让宝宝自己靠着坐,等宝宝自己能够坐稳后,再逐渐撤离靠背。以上训练要经常进行,只要持之以恒,大多数宝宝到了第7个月时就能灵巧地翻滚和稳稳地独坐了。这个训练有助于宝宝肌肉关节的力量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怎样做匍行训练
上个月训练宝宝匍行时,如果父母的手一旦离开宝宝的脚底,宝宝就会向后匍行。这个月继续训练时,仍可以用玩具逗引宝宝练习匍行。所不同的是,父母不要总把手放在宝宝的脚底,而改成用手或毛巾提起宝宝的腹部,使宝宝的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训练宝宝向前匍行。
怎样做跳跃训练
进行跳跃训练时,可以继续上个月由父母用双手扶着宝宝腋下,让宝宝练习跳跃动作的办法。这个月虽然还是父母扶着宝宝的两侧腋下,但所不同的是让宝宝站立在床上或桌上,等宝宝的双脚一接触到床或桌面时,就把宝宝提起来,并要给宝宝喊着口令,让宝宝随着口令跳跃。跳跃训练不仅可以使宝宝腿部的支撑力得到锻炼,同时还可培养宝宝动作和口令之间的协调能力。
怎样做咀嚼、吞咽训练
一般来讲,当宝宝4个月大时,父母就要开始给宝宝有意识地添加少量半流质食物了。会吸吮是宝宝的本能,但宝宝出牙后要学会咬一小块食物并嚼碎后吞咽下去,就需要后天的训练和培养了。由于这时的宝宝还不会咀嚼和吞咽食物,所以当父母用小勺给宝宝喂半固体食物时,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用舌头将食物顶出或吐出来,甚至在吞咽时有哽噎现象。但只要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宝宝就会逐步形成与吞咽的协同动作有关的条件反射。在进行咀嚼、吞咽训练时,由于不同的宝宝有着不同的适应性的心理素质差异,所以有的宝宝只要经过数次试喂即可适应,而有的宝宝则需要1~2个月才能学会。所以,在让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时,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5~6个月智力开发攻略与专家解疑
为什么不要冷落宝宝
6个月左右的宝宝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情绪,高兴时眉开眼笑,甚至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大发脾气,甚至大哭小闹。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认为这时的宝宝什么也不懂而冷落了宝宝。
第6个月的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已初步能够听懂父母的话。经常和宝宝说话,除了不会使宝宝感到寂寞,而且可以为宝宝正式开口说话打下很好的基础,促进宝宝的早期智力开发。
这个月的宝宝害怕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一旦父母等亲人突然离开时,他就会产生惧怕、悲伤等情绪。所以,在陌生人刚来时,父母不要突然离开你的宝宝,更不能怕宝宝不老实而用恐怖的表情或语言来吓唬宝宝。此外,还应注意的是,父母千万不要把工作中产生的不满或怨气发泄在宝宝身上。
怎样增强宝宝的感官刺激
第6个月宝宝的感官正处于逐步发育成熟的阶段,所以父母在训练宝宝的智力时,还要进一步通过游戏等方式增强宝宝的感官刺激。
在增强宝宝的感官刺激中,听觉的感官刺激是最基本的,并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机进行。比如,当你打开电视机、开动吸尘器、往浴缸中放水、热水壶响了、门铃或电话响了时;当飞机从窗外的天空飞过、鸽子的哨音或消防车在窗外的街上疾驶经过时,都可以用亲切而清晰的声音告诉宝宝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并同时将相应的物体指给宝宝看。这样做不仅会让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更加敏锐,而且还有助于宝宝认识和记忆更多的词汇。同时,你在重复告诉宝宝那些东西的名称时,口形的变化还会刺激宝宝的模仿力,进而激发宝宝的发音和语言能力。
在增强宝宝的感官刺激中,还应注意宝宝各种感官的综合性和协调性。比如,最常见的捉迷藏游戏就是这样。游戏时,爸爸可以戴上动物面具,一边念儿歌,一边模仿动物的动作给宝宝看。然后爸爸再躲到妈妈的身后发出某种动物叫声,比如猫的“咪咪”、狗的“汪汪”声,逗引宝宝把头和身子转过来寻找爸爸。也可以是妈妈先拿一个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先敲响玩具让宝宝注意倾听,然后妈妈再躲到房间的另一边,边弄响玩具边呼唤宝宝的名字,让宝宝寻找。如果宝宝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可以重复上述做法,直到宝宝有反应并找到妈妈和玩具为止。当然,这些游戏不一定要求每次宝宝都有兴趣,既要循序渐进,又要与其他游戏配合。以上游戏的作用既可以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和兴趣,又能让宝宝把某种叫声、动作和相应的动物名称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转颈和转身能力。
做游戏对宝宝有什么益处
在过去的育儿实践中,有好多传统游戏仍可运用,比如“逗逗飞”和拍手儿歌游戏等。
“逗逗飞”游戏就是让宝宝仰卧或靠坐在妈妈怀中,妈妈把着宝宝的小手,一边将宝宝两手的食指指尖相对靠住,然后面向宝宝一字一字地念“逗,逗,飞——”、“逗,逗,飞——”,同时把宝宝两手的食指指尖分离。由于这个游戏表情活泼、语调夸张,可以使宝宝充分获得神经末梢的感觉刺激。
拍手儿歌游戏就是妈妈用自己双手的手掌,有节奏地与宝宝的双手手掌互相轻轻拍击,同时随着拍击的动作念儿歌:“你拍一,我拍一,妈妈和宝宝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儿歌内容可以随意编排。这种传统游戏通过双手指尖的接触、分离以及与儿歌歌词的配合,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而且对宝宝的触觉神经发育和情感的发展都很有帮助。
怎样培养宝宝的爱心
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宝宝的爱心,这对宝宝长大以后形成社会亲和性具有重要意义。用游戏和玩具培养宝宝的爱心可参考以下方法。
父母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柔软的绒毛玩具,比如小熊、小狗和娃娃等,把玩具交给宝宝,父母应鼓励宝宝温柔地对待他的玩具,和他的玩具一块做游戏。也可以教宝宝怎样抱绒毛玩具,并做示范给宝宝看。这时的宝宝已经有了很强的模仿力,父母的教导一定会让宝宝学会彬彬有礼和善意待人的好品德。经过这样的游戏,宝宝很快就会“照顾”他的玩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抱着的玩具一定要符合卫生标准,并要经常洗涤,以免玩具里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宝宝。
由于宝宝在第6个月以前就学会了追视,这时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镜子。当宝宝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常常把镜子里的自己当成另一个“小伙伴”。宝宝笑,小伙伴也笑,看到镜子里小伙伴愉快的笑容,宝宝就会做出亲昵友爱的反应。这样做不仅对宝宝的视觉体验很有好处,而且还会使宝宝产生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怎样教宝宝认识自己
培养和训练宝宝的认知能力,不仅要让宝宝认识身边的事物,还要让他认识自己。
用照片教宝宝认识自己。虽说宝宝刚刚6个月,但肯定照了不少相。这时,这些照片就成了教宝宝认识自己的好教材。你可以对着照片教宝宝认识他的整体形象,也可以教宝宝分别认识他的手、脚或其他部位。
用穿衣镜教宝宝认识自己。一般家庭都有穿衣镜,你可以把宝宝抱在穿衣镜前,用手指着宝宝的脸,并反复地叫宝宝的名字,或者指着宝宝的五官以及头发、手、脚等部位让宝宝认识。宝宝通过镜子看到你所指的部位,听到你的声音,慢慢就会懂得头发、手、脚、眼睛、耳朵、鼻子和嘴等词汇的含义,再过几个月,就可以进一步和宝宝玩你说什么,宝宝自己指什么的游戏了。如你说嘴字时,宝宝就会很快把手指指向自己的嘴巴。
怎样让宝宝展现自己的力量
表现自己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种健康心理的具体体现。有些游戏可以让宝宝开始懂得怎样表现自己,怎样体现自己的力量。
比如可以给宝宝找一些可以弄出响声的玩具,如一捏就响的玩偶,按动玩具上的按钮就能制造一些“噪声”或弹出一个面孔的魔术玩具等。也可以让宝宝玩不倒翁,推倒了看它怎样站起来,站起来再把不倒翁推倒。还可以让宝宝堆砌积木,然后再把堆砌好的积木推倒。这种自己动手之后能够产生声响效果或形象效果的玩具玩法,能使宝宝对自己的本领感到非常得意,既提高了宝宝的兴趣,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宝宝对自己的信心。
撕纸游戏对宝宝有什么益处
游戏时,先选择一些色彩鲜艳而且干净、质地柔软的纸,然后让宝宝撕。开始时可以任意让宝宝撕,什么形状都无所谓,目的主要是锻炼宝宝手部肌肉的力量和手部的灵活性。玩过几次以后,妈妈可以把纸撕成三角形、圆形、方形,摆放在宝宝面前给他看,并告诉宝宝每一个是什么图形。尽管宝宝此时还不能区分这些形状,但这个游戏既可以作为一种视觉的体验,又可以增强宝宝对简单图形的记忆储存。
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时应注意什么
第6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学会发出一些单音,并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为了促进宝宝智能的全面发育,父母在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时,应和提高认知能力相结合。
在宝宝学会发出单音的基础上,父母可以教宝宝发各种简单的辅音,如mɑ-mɑ、bɑ-bɑ、ɡou-ɡou、wɑ-wɑ等,在让宝宝模仿发音的同时,还应指着妈妈、爸爸和玩具狗狗或娃娃让宝宝对号入座。这种做法既可以使宝宝在这个月能够发出4~5个辅音,而且还能初步理解这些辅音的基本含义。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听音指认的游戏,让宝宝听到“妈妈”、“爸爸”这些词汇时,不但用眼睛看着父母,而且还要用手分别指认。也可以让宝宝听到“狗狗”、“娃娃”时,到玩具堆里把狗狗或娃娃挑出来。
如何提高宝宝人际交往能力
已经过了半周岁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心理学上所谓的“害羞情结”,所以大多数宝宝的性格都很外向。这个月龄的宝宝喜欢接近熟悉的人,并能分出家里人和陌生人,但对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也会以微笑或张开胳膊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友好。所以,父母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经常抱宝宝到邻居家去串门或到街上去散步,让宝宝多接触各类人物。尤其要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这样不仅可以为宝宝提供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也能够利用与他人交往的时机教宝宝一些社交礼仪,如挥手道别、道谢等。
但是,也有一些宝宝怕生,见到生人时就会把脸扑入妈妈怀中,表现出害怕的情绪甚至哭闹。这部分宝宝也害怕去陌生的地方,害怕接触陌生的事物,所以父母要利用工作的闲余时间,多带宝宝到外面去逐渐熟悉新的环境和事物,逐步消除宝宝的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