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如何说短句
1~2岁的宝宝,主要是理解语言,即被动语言阶段。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发展,能听懂别人的说话,并能一步一步地把语言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同时,宝宝说话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掌握的词汇量也不断增加,而且掌握的词类也由过去的名词、动词扩展到形容词和副词等。在原来18个月前只会讲单字的基础上,开始会说词组、会讲自己的名字和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1岁半左右的宝宝肚子感到饥饿时,还只是说“饭饭”,快到2岁时,则会说“吃饭”,到了2岁时,已经会很清楚地用多词句来表达,如“宝宝要吃饭”。
宝宝不仅会说一些短句,而且概括能力也增强了,懂得不同的老头都是“爷爷”;不同的女人都是“阿姨”了。这可以说是“一名多物”。另外,宝宝也懂得了“一物多名”,比如,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小名外,也知道“宝宝”、“乖乖”、“小心肝”等都是指他。宝宝还喜欢听成人讲故事,一个简单的故事常常喜欢听许多次。
为什么宝宝开始不听话了
为什么宝宝到了2、3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顶嘴、说反话。其实,孩子到了两三岁,喜欢跟父母说“不”,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此时的父母对她们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如果孩子必须顺从你的意愿,也要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乐意听你的话,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宝宝有独立行动的倾向吗
这个时期的宝宝,由于能够独立地行走了,而且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所以自主的意识也强了。宝宝虽然对父母的依赖性依然还很强,但由于活动的空间逐渐增大,并且逐步获得运用物体的动作能力,因此独立行动的倾向也就逐渐发展起来。
这个时期的宝宝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这种独立倾向可从“我自己”这个词上表现出来。宝宝对于自己可以完成的动作,总是要自己独立来完成,而不要父母的帮忙。比如,当妈妈帮他穿衣服时,宝宝则会说“我自己穿”;当爸爸要喂他吃饭时,宝宝又会张开小嘴说“我自己吃”;当妈妈给宝宝摆好积木,宝宝又会把积木翻乱,说“我自己摆”;如果带宝宝去公园玩,宝宝会挣脱父母的手,而要自己走。
除了以上这些,让父母感到欣慰的还有,1岁半的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大多数宝宝自己能脱外衣,有的还能试着穿衣服。
因此,父母应积极地加以鼓励和引导,给宝宝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做事机会,让宝宝体会到自己动脑筋、自己动手做事的乐趣和喜悦。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宝宝自己做不好,或是怕宝宝动作慢而一切包办代替,这样会阻碍宝宝独立性的发展。
宝宝有独立性与安全感的双重需求吗
1~2岁的宝宝正处在一个对周围世界感知和尝试阶段,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强了,但对周围世界的恐惧感大了;宝宝既想尝试许多新鲜事物,又怕没有“安全感”。其矛盾心理,表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宝宝试着独立吃饭,却又不愿意妈妈在他吃饭的时候离开;宝宝想走路,不愿要妈妈的帮忙和扶持,但若妈妈真的离开他,就会感到恐慌,失去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宝宝喜欢独自摆弄玩具,津津有味地翻阅画册,但当宝宝感觉不到妈妈的存在时,就会哭闹起来。一般情况下,大胆而又独立性强的宝宝总是嚷着要自己做事,拒绝父母帮忙,但同时宝宝又希望父母在自己的身旁,能提供安全保障。这种独立的需要与对安全的要求,就成为宝宝的双重需求。由此可见,安全感在宝宝的精神和感情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宝宝的这种双重需求,父母应加以保护。保证宝宝的安全,不仅是指生活中的吃、喝,包括不要着凉、不要生病、不要发生意外事故等;还包括父母对宝宝活动的关心,对宝宝心理的安慰,对宝宝情绪上的理解,甚至对行动上的鼓励与支持。在宝宝的意识中,父母就是安全的象征。宝宝有了安全感,就会变得自信、幸福、勇敢,也才能更加敢于独立地探索新事物。
如果父母认为,既然宝宝想自己干,就完全放手不管,这样也不对。父母的不理会会使宝宝感到被抛弃,不能满足宝宝潜在的对安全感的需求。相反,如果宝宝已学会了走路,宝宝在前面走,爸爸在后面跟着,尽管宝宝用不着爸爸的搀扶,但感到心里踏实,这是一种心理需求,符合宝宝的安全愿望。爸爸此时的存在,对宝宝来讲是一种鼓舞,宝宝相信爸爸在他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他,宝宝就能安心地干自己的事了。
1~2岁身体健康成长攻略与专家解疑
怎样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运动可以促进宝宝智力水平的提高吗
由于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而肌肉带动骨骼一起运动,反过来又会使神经系统的反应更灵敏。并促使脑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完善,从而更准确地支配和指挥动作和运动。运动使血液循环加速,也给大脑带来了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神经系统,以及身体其他各系统器官的健康发育,同时对促进宝宝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有关心理学家认为,在宝宝的智能发展中,动作发展占主导地位。
宝宝的手指虽然已经很灵活了,但还需继续训练,因为随着宝宝手指灵活性的进一步提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做手指操,还可以让宝宝经常拿小些的物体,其中搭积木就是这个时期最好的游戏。各种套叠玩具、敲打玩具、穿绳玩具和积木等,有助于锻炼宝宝手部小肌肉动作和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宝宝注意力和观察力。因此,宝宝的运动能力,常被作为测量智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宝宝在1岁以后,通过逐步四处走动,可以主动地接触各种事物,并从各方面认识事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宝宝的视野和认识范围,并能促进宝宝空间的知觉和思维活动发展。同时,由于宝宝手部动作的发展是在语言之前出现的,这是促进宝宝语言发展和思维的萌芽,随着宝宝逐步学会使用工具,手指的运动对脑细胞产生了良好的刺激,所以说,对宝宝来讲,运动与玩耍都是提高智力的有效途径。
怎样做上下楼梯训练
为了锻炼宝宝的眼脑和脚的协调性,日常可以扶宝宝多做爬楼梯的运动。既可增强宝宝腿部的力量,为今后的跑跳打下基础,又可训练宝宝大脑和腿、脚部运动的协调性。
训练时,父母可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到楼梯的台阶上,引起宝宝拿玩具的欲望,或者妈妈站在楼梯上,向宝宝拍手,并喊宝宝的名字,爸爸扶着宝宝慢慢爬上楼梯。如果宝宝跨脚很费力,身体难以保持平衡,父母可以用手扶着宝宝的腋下,帮助宝宝两脚交替迈上楼梯,以后再逐渐减少帮助的力量,让宝宝用自己的力量上楼梯。爬楼梯训练可以先从2~3阶楼梯开始练习,然后逐渐增加层次。宝宝每登上一层,父母就应给宝宝以鼓励,使宝宝逐渐增强力量和勇气,最终自己扶着栏杆爬上去。
训练宝宝下楼时,由于宝宝掌握不好身体的平衡,可以先拉着宝宝的手,站在上面让宝宝体会高和低的感觉。训练一段时间后,等宝宝不害怕了就可鼓励宝宝自己扶着栏杆下楼梯,父母要注意保护。如果宝宝不敢自己扶着栏杆往下走,父母可扶着宝宝练习,等宝宝能够掌握深浅之后,再放手让宝宝自己练习。下楼梯一般比较危险,训练时父母都要慎重,一定要确保宝宝的安全。
怎样训练宝宝手臂和腿部动作的协调性
玩具推拉车的种类很多,比如鸭子车或其他动物形象的推拉车,还有一些小拉车能发出响声,如小熊打鼓、鸭子背蛋或大象转伞等。这些各式各样的玩具推拉车,是宝宝学习迈步到独立行走的适宜玩具。做玩具推拉车游戏,既可以发展宝宝手臂和腿部动作的协调性,学会独立行走,还可帮助宝宝及早摆脱对父母的过多依赖,学会独立自由的活动。
宝宝对这些玩具推拉车比较感兴趣。开始宝宝走路不稳时,父母可以先拉着宝宝的一只手,领着宝宝拉着小车往前走,或者和宝宝一起推动小车,然后慢慢减少帮助,让宝宝自己拉车、推车。在宝宝拉车时,还可以训练宝宝拉着小车侧身走、倒退走和转弯走,使宝宝行走更加熟练、稳定。在宝宝推车时,要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父母要经常给予鼓励和照顾,防止宝宝因推力过猛或转弯过大而脱手摔倒。
球类玩具对宝宝有什么益处
对于1岁以后的宝宝来说,球类是最好的玩具。父母可以和宝宝相互扔球、捡球、接球、滚球和踢球等,促进宝宝的走、跑、滚动、扔、投掷和弯腰捡拾等基本动作的发展,使宝宝上、下肢肌肉得到很好锻炼,动作更加灵活协调,还可培养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球,通过集体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
捡球。父母先将球放在宝宝前面,由近及远加长距离,让宝宝去捡。然后父母再将球滚出去,让宝宝边追边捡。
滚球。让宝宝蹲下将球滚出去,再起身捡回,也可以和父母相互滚球。为了训练宝宝手眼协调的准确性,还可以让宝宝把球滚过积木或小凳搭成的门洞。
扔球。让宝宝自己把球扔出去再捡回来,练习跑、捡、弯腰等手脚及全身动作,训练时可逐渐加长距离。
踢球。可以把较大的充气塑料球放在宝宝脚前,让宝宝把球踢出去,逐渐做边走边踢的动作,使宝宝提高下肢动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怎样训练宝宝的平衡能力
训练宝宝身体的平衡能力,可以培养宝宝的注意力,还可培养勇敢精神。下面几种方法可供父母参考。
摇摇船游戏。做这个游戏时,父母要准备一条毛巾毯或薄被子,让宝宝仰卧在毛巾毯或薄被子中,父母各抓住一端的两角,慢慢左右摇晃,摆动的幅度与速度要逐步增加。还可用薄被横卷宝宝身体,妈妈推宝宝身体来回滚动几下,再拉住被子头让宝宝侧滚出来,反复进行,宝宝会感到很愉快。
在做这项游戏时,如果宝宝感到不舒服,就应立即停止,不要勉强。等宝宝逐渐适应了再继续进行。
平衡木或滑梯游戏。公园和游乐场所有小平衡木、小滑梯和适合宝宝玩耍的攀登架等设备,父母在带宝宝到这些场所玩耍时,可以让宝宝利用这些设施进行平衡练习,并增加乐趣。在利用这些平衡木和滑梯等进行平衡动作练习时,需要父母加以帮助和保护,并注意减缓冲击力。也要在旁边扶持的同时加以鼓励,逐渐放开手让宝宝自己玩。如果与其他同伴一起玩时,还可培养宝宝的勇敢和遵守先后次序等行为,但要注意彼此保持距离,避免碰撞。
幼儿自由体操怎么做
父母除了带宝宝到室外进行空气浴或游戏外,还可以教宝宝做幼儿自由体操。每次15分钟左右。具体做法如下:
步行运动:地板上放上12~18厘米的绳子或木棒,让宝宝从上面跳过来、跳过去。
放6块木板在地板上,摆成一排,每块间隔8~10厘米,让宝宝依次从上面踩过。
把长1.5米、宽20~25厘米的厚板子上放成一头高20~25厘米斜坡,让宝宝从上面走过去。
让宝宝在长2米、宽25厘米、高15厘米的平衡木上,两手平举走过。
爬行运动:在平衡木上,让宝宝从一端爬到另一端。
投掷运动:让宝宝向前方投球,再跑去拾起球并返回到起跑线。
让宝宝推动球,在中间略微下凹的厚板子上滚过去。
让宝宝往距离50~70厘米的筐里投球。
全身运动:把绳子拉到齐宝宝腰部的高度,在绳子前面摆上玩具,让宝宝哈腰过绳,用双手拿起玩具,再高举过头。然后再把玩具放回原处,以锻炼背、腹部的肌肉。
把椅子摆成半圆形,让宝宝坐在上面,两手拿着旗子,妈妈喊:“举旗子”,“藏在椅子下面”,“再把旗子举起来,在头上面摇动”等口令,让宝宝按照口令做相应动作,以锻炼背腹肌和屈伸臀部。
把椅子排成一排,妈妈、爸爸和宝宝坐在上面,做传球游戏。
让宝宝拿着圆环,做“下蹲”和“起立”的屈伸运动。
让宝宝用拳头打吊在网中晃动的球。
1~2岁智力开发攻略与专家解疑
玩沙土对宝宝有什么益处
目前,沙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艺术形式。所以,让宝宝从小玩玩沙子,捏胶泥,也是一种很有启发性的游戏,对宝宝的智力发展都有很多益处。沙土还含有有益人体健康的元素,父母可以教宝宝玩各种沙土游戏,如挖洞、堆成各种形状等,还可以示范性地用胶泥捏一些简单而可爱的形象,引发宝宝兴趣。当然,父母在教宝宝玩沙子或捏胶泥时,不仅要选择干净无污染的沙子和胶泥,而且玩完一定要让宝宝洗手。
布袋游戏怎么做
先准备1个小布袋和各类水果,如香蕉、橘子、苹果和葡萄等;再准备一些小玩具,如手枪、汽车、帽子和手套等。父母拿着装满各类物品的小布袋,让宝宝伸手到袋子里摸一件东西,摸完告诉父母,但不许偷看。当宝宝能够多次将物品说对后,再让宝宝把掏出来的这些物品归类,如香蕉、苹果是水果类,手帕、袜子为日用品类。做这个游戏时,所选物品的外形应有较大区别,使宝宝容易辨别。为提高宝宝的兴趣,可以不断丰富“口袋”里的“内容”,或者与宝宝互换位置,让宝宝提问父母来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