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妈妈正在做饭,但是宝宝早已饥肠辘辘,这时千万不要给宝宝吃零食。为培养宝宝学会等待,可以要宝宝来当“助手”,看看桌子摆好没有,帮助清洗装菜的盘子等。宝宝一面忙碌,一面耐心地等待,这样开饭时宝宝不仅胃口好,而且通过帮忙也会知道妈妈做饭不易。有时,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手里有个好玩具,很想玩一下,但人家又不放手。这时妈妈应当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去注意其他好玩的东西。在儿童游乐园中如上滑梯,坐碰碰车,坐飞机等都要经过排队或者买票才可以玩。有时人很多,要排队才能轮到,要教导宝宝耐心等待,从小培养遵守秩序的好品质,和其他小朋友一同享受玩的快乐。
怎样让宝宝学会爱与被爱
现在的大多数宝宝是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弟弟或妹妹分享父母的爱,要想让宝宝学会爱与被爱是相当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尽管如此,父母还是要努力让宝宝逐渐学会,因为这对于宝宝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否则等宝宝长大以后,那份独占的爱突然被分割时,心理上就会受到一定的打击。宝宝到了2~3岁时,就应该知道爱是必须与他人分享的道理。
宝宝原来所独占的爱虽被分割,但在2~3岁宝宝的心灵中,有另一种爱已经开始悄悄萌芽了,宝宝开始寻找爱的对象。因为爱的本身就有两个方面,那就是“爱”与“被爱”。学会了爱与被爱之后,将会大大改善宝宝的情绪,使宝宝在接受父母的爱的同时,也要付出自己对他人的爱。
宝宝过度依恋妈妈有什么坏处
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是分阶段的。在0~1岁半这个阶段时,宝宝多半会对妈妈产生依恋感,这种依恋感有助于宝宝建立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有利于将来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这个阶段这种依恋关系没有形成,反而会给宝宝未来的生活蒙上阴影。当宝宝到了2岁时,宝宝仍可以把妈妈当做“安全的港湾”。但是,如果宝宝到了3岁以后,除了妈妈之外,就是不愿或拒绝与其他人亲近,那就属于过度依恋了。
3岁以后的宝宝应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虽然对其他家人的亲近感比不上妈妈,但还是应该能接受,至少不应拒绝。如果宝宝这时还对妈妈过多依恋,最主要的原因还应是妈妈对宝宝的过度溺爱和保护造成的。尤其是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如果妈妈对其他人照顾宝宝不放心,时时事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并与宝宝时刻形影相随,从而使宝宝很少有机会和爸爸以及其他亲人亲密接触。这样一来,宝宝肯定就只会认妈妈了。
由于宝宝对妈妈的过度依恋,3岁之后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扭转,就会因缺少和爸爸等男性在一起的接触机会,从而使宝宝过多地养成温柔、娇弱、细腻等女性的性格特征。这不仅会影响宝宝独立生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会有碍宝宝个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男宝宝来说,甚至会形成性别观念的扭曲。
怎样改变宝宝对妈妈的过度依恋
要想尽快克服宝宝对妈妈的过度依恋,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让爸爸参与育儿。宝宝对妈妈过度依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妈妈过分溺爱,剥夺了爸爸以及其他亲人照顾宝宝的权利和时间。所以要改变宝宝过度依恋妈妈的最好办法,就是相对减少妈妈照顾宝宝的时间,而让爸爸或其他亲人尽可能地照顾宝宝,特别是让爸爸积极参与育儿。平时,爸爸要尽可能地和宝宝在一起做一些比较“惊险”、“刺激”的游戏,让宝宝感受到与爸爸一起做游戏的乐趣。特别是对男宝宝来说,甚至比和妈妈一起做游戏更有劲儿。
送宝宝去幼儿园。宝宝3岁,已经可以入幼儿园了。对于那些对妈妈过度依恋的宝宝,如果一时难以扭转,最好的办法是送宝宝去幼儿园。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减少宝宝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也可以借助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冲淡宝宝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且还会在与其他小朋友共同生活中逐渐克服对妈妈的过度依恋。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尽量带宝宝接触更多的人,引导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在改变宝宝对妈妈过度依恋时,最重要的是妈妈的决心,绝不能因为宝宝的哭闹而放弃。
怎样让宝宝不再胆怯怕生
2岁以后的宝宝之所以仍然胆怯怕生,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宝宝小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爱,或者父母经常吵吵闹闹缺乏和睦,使宝宝缺乏安全感,从而怕生胆怯。二是宝宝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跟最熟悉的父母在一起,父母很少给宝宝提供与生人,特别是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三是宝宝可能长期和保姆或者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很少有时间照顾宝宝。
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父母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为宝宝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为宝宝逐渐克服胆怯怕生创造条件。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父母就要经常给宝宝提供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经常邀请同事带小朋友来家做客,在游戏中引导宝宝懂得如何去和其他小朋友友好合作。或者经常让宝宝接触陌生人,逐渐锻炼对新环境和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尽管宝宝刚开始见到陌生的小朋友时仍然会不理不睬,但时间一长,宝宝很快就会和那些小朋友玩熟了。同时,父母还要鼓励宝宝在陌生环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宝宝确实害怕时,千万不要嘲笑宝宝胆小、没用,而要及时给予微笑、抚摸或拥抱,爱护宝宝的自尊心,培养宝宝的自信和勇气。如果属于第三种情况,父母就要多和宝宝待在一起,培养亲子关系。
怎样克服宝宝的占有欲
当宝宝长到2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宝宝所接触到的喜欢的东西,便认为都是自己的了。所以,有些宝宝到邻居或亲友家做客时,看到桌上有糖果,往往理所当然地占为己有,而当别人向他要东西时,宝宝就会用小手紧紧抓住不肯轻易放手。
这种占有欲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状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一般要到3岁以后,才会逐步好转。因此,对于宝宝的占有欲问题,父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宝宝逐步克服这种习惯。如果宝宝偶尔抢夺其他小朋友的糖果或玩具时,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斥责。如果宝宝经常抢夺其他小朋友的东西,父母可以让宝宝跟较大的小朋友交往,因为较大的小朋友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会制止宝宝的抢夺行为,从而克服宝宝的占有欲。如果宝宝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父母也不要强制宝宝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可用引导的方法,让宝宝把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让宝宝体会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的欢乐。如果采取强制的办法,不仅不能使宝宝学会“礼让”,还会使宝宝感到父母要抢自己的东西,反而促使宝宝产生更强烈的占有欲。
宝宝入幼儿园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物质准备。由于这个年龄的宝宝活泼好动,衣服容易弄脏,所以要准备几套换洗的衣服,还要准备一套适合宝宝使用的洗漱用具等。
心理准备。父母由于要暂时离开日夜守护的宝宝,宝宝也要离开父母,无论是父母,还是宝宝本人,都要经历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在入园之前,父母一定提前和宝宝讲幼儿园的事,让宝宝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行为准备。首先要教会宝宝自己吃饭,哪怕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学会在口渴时向老师提出喝水的要求,或自己主动找水喝。学会想要大小便时告诉老师,以免因为不敢告诉老师而憋着或拉到裤子里。最好让宝宝学会自己脱裤子、用纸擦屁股等能力。要让宝宝学会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不舒服的具体地方,以便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