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09300000030

第30章 语言的音乐性

音乐性与形象性是诗歌语言的两大基本特征。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对人的情绪律动的适应和调节,使诗的抒情言理及状物叙事成为一种有节制有韵律的言说,一种别致的言说,便于唤起读者的审美期待和共鸣。

入乐歌唱的诗,其音乐性可以依赖音乐旋律;脱离了音乐的诗(徒诗),只有从语言本身的抑扬顿挫去寻求音乐性,节奏、押韵和分行等是实现语言音乐性的要素。戴望舒说:“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然而,情绪的抑扬顿挫,是要由字句的抑扬顿挫来表现的。

节奏

语言的节奏是基于人的生理节奏,主要是呼吸的节奏,以及劳动、运动的节奏产生的。汉语节奏体现为音组、停顿、平仄以及句读的有规律的出现。日常语言和一般书面语言也有节奏,话要一句一句地说,这就是节奏。诗的节奏,只是更为讲究罢了。

传统的格律诗节奏鲜明而严整。其节奏由音组(顿)和平仄构成。音组一般由两个音节组成,或由一个音节拖长而成。五言诗句为三个音组,七言诗句为四个音组。为加强诗句的节奏感,古人还将汉语四声分为平声和仄声,规定平声音组与仄声音组在诗句中交替出现。古汉语四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声调悠长,仄声包括其中上、去、入三声,声调险狭。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入声不复存在,原有入声字归到其它各声。只有湘、粤、闽等方言里保留着入声。传统的格律诗以五言、七言居多。其中五言诗的三个音组为“二、二、一”及“二、一、二”,其平仄规范的一款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七言诗的四个音组为“二、二、二、一”及“二、二、一、二”,其平仄规范的一款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如果说格律诗有如舞蹈,节奏规范谨严,自由诗便有如散步,其节奏于自由洒脱中见出一定规律。自由诗基本上不讲究平仄,其节奏由音组、标点(或空格)停顿,以及诗句的长短变化等因素构成。

有人说,节奏是情感的表现,是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喜悦的心情,往往表现为明快的节奏;昂扬的情绪,往往表现为急促而有力的节奏;悲哀的情调,往往表现为缓慢低沉的节奏。所论大抵不错。但对格律诗而言,这种变化需要经由朗诵才能体现出来。因为格律诗的书面节奏是统一规定的,即便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样欣喜若狂的情绪,不经朗诵,仅从诗的字面上,还是难以见出其明快急促的节奏特征。

自由诗就不同了。“擂鼓的诗人”田间在民族危亡关头写下的诗,如《自由,向我们来了》,从字面上就能见出其节奏的急促有力: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需战争呵!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骸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而孙毓棠(1910~1987)的长篇史诗《宝马》,关于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西征大宛国的故事,诗人从容道来,从字面上就能见出其节奏的悠然舒缓:

西去长安一万里草莽荒沙的路,

在世界的屋脊上耸立着葱岭的

千峦万峰。峰顶冠着太古积留的

白雪,泻成了涩河,滚滚的浊涛,

盘崖绕谷,西流过一个丛山环偎的

古国。七十几座城池,户口三十万:

麦花摇时有云雀飞,无数的

牛羊牧遍了山野;中秋葡萄,

几百里香,园圃也垂起金黄的果子。

葡萄的歌声从西山飘到东山,

飘着和平,飘着梦。葡萄熟时

村姑们挎着竹篮,乡家人赶着

驴车,一筐筐高载了晶红艳紫;

……

押韵

押韵,就是把相同或相近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通常是放在相关诗句的末尾。偶尔也就变化。例如《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韵字之后尚有一个虚字。而民间谚语有时会用两个字押韵,如“说得轻巧,吃根灯草”、“千选万选,选个烂眼”。押韵的目的,在于借助韵脚的重复出现,赋予诗篇以音乐美,也使诗意不致于散漫。

我国古代用来规范诗韵的韵书,《切韵》《唐韵》《广韵》之后,以南宋王文郁重编的《平水韵略》流行最为久远,元明清一直通用。“平水韵”共分106个韵部,其中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在今人看来,是分得太细了。词韵则宽松得多,《词林正韵》和《词韵略》均已简化为19韵部。

古今语音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汉语诗韵,应该以今天的汉语普通话为准。今天戏曲界通用的十三辙,也为诗歌界所用。十三辙,就是将诗韵分为13类,韵名为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十三辙有时让人感到失之于宽。今天流行的韵书如《诗韵新编》分18韵部,最新的《中华今韵》等则分15韵部。将诗韵分为13类、15类或18类,是由相近的韵部规定通押的宽严不同而形成的。18韵部或以一麻、二波、三歌、四皆、五支、六儿、七齐、八微、九开、十姑、十一鱼、十二侯、十三豪、十四寒、十五痕、十六唐、十七庚、十八东为韵名。除了二波、三歌通押,五支、六儿、七齐(有时再加上十一鱼)通押,十七庚、十八东通押,有时,三歌、四皆也可以通押,十五痕、十七庚也可以通押。

十八韵表

不过,在同一首诗里,如果二波、三歌通押了,就不宜再与四皆通押。如果十五痕、十七庚通押了,就不宜再与十八东通押。这就像是表亲之间有血缘,表亲的表亲之间就没有血缘了。

尽管相近的韵部可以通押,在尚有回旋余地,不需要凑韵,不至于以韵害意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不妨让韵脚单纯些,尽量不要通押,这样会更为上口。拙作《空山鸟语》就始终用[ü]韵,不愿跟[唱i]、[er]、[i]去搅和:

清晨在空山听鸟语/仿佛听到了神谕/神说大地要有诗情/大地便有了一派新绿//黄昏在空山听鸟语/仿佛听到了神曲/神说天空要有安宁/天空便呈现一盘棋局//人间有太多的浮躁/人心有太多的空虚/误读了人生多少年/今日在空山听鸟语

诗韵有十几类,当我们动笔写一首诗,应该选用什么韵脚呢?这其实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以我自己习诗的经验,往往是“撞婚”,撞着谁算谁,最初得到的诗句是什么韵脚,就与什么韵脚从一而终。实在从不下去了,就试着改韵。改什么韵?一般是迁就关键词、关键句的用韵。

但要是写一首长诗,想一韵到底,是有困难的,尤其是用[ɑi]、[ü]、[ê]等窄韵。无法苦守一个韵部,那就转韵吧。转韵不仅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也是为适应情思的流变,避免一韵到底可能造成的单调和沉闷。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四句一层,韵随情转,情韵常新。白居易《长恨歌》120句,转韵30次,读者不经意中,已随诗人移步换景,深入诗境了。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说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有的发音响亮,如江阳、发花等韵部,适宜表现昂扬亢奋的情感;有的发音低沉,如灰堆、一七等韵部,适宜表现苦闷沉重的情感。作诗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这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却也未必尽然。苏轼的悼亡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抒发的该是凄苦之情吧,用的却是响亮的江阳韵。毛泽东1961年《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在哀鸿遍野的背景上,尽绘人间梦境,调子何其昂扬,却是混用这发音低沉的灰堆韵、一七韵。

如果说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意在否定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其论点不无偏颇的话,那么,要是有人提出“韵无哀乐论”,认为韵本身并不具备情感色彩,押什么韵与抒什么情,并没有必须遵守的对应关系,大抵是不会错的。

最后,诗也不是非押韵不可,“无韵非诗”与“有韵即诗”同样是偏颇之论。如果有人相信自己用其它手段已经足够表达诗意,这韵脚倒是不用也罢,无韵诗没准儿还会别具风采。中国古代没有无韵诗,但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原本押韵的,现在押不上了,我们却并不总感到是个缺憾,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新诗不押韵的就多了,如刁永泉(1945~)这首《断想》:

居住在天国的并不一定都是神。

居住在人间的并不一定都是人。

居住在地狱的并不一定都是鬼。

神到了人间不一定比人更尊贵。

人到了地狱可能比鬼更微贱。

鬼上了天堂一定比神更神气。

天国、人间和地狱三界居民的户籍原来是倒错的!这本身就是一出喜剧。此诗发表于1979年,那正是现代迷信破产的时候,是国人从十年浩劫的噩梦中醒来,希望人妖颠倒的世界重新颠倒过来的时候。悲愤已化作揶揄,焦虑已化作调侃,然而其批判锋芒不减,艺术魅力有加。押韵与否(今韵里,灰堆韵与一七韵已不通押了),作者和读者似乎都不在意了。

然而,押韵毕竟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在中国,嗜好无韵的“素体诗”的读者怕是不多,就像无荤的素菜席,除了青灯黄卷的出家人,不会有更多的人嗜好一样。一般说来,押韵是有助于增加诗的成色的,也是符合读者的审美期待的,不必轻言放弃。押韵的诗,毕竟是诗之正体,不押韵的,只是诗之变体。

分行

传统的中国诗是不分行的,简帛自不必说,即使后来以纸张为载体,对于敬惜字纸的中国人,诗的分行书写也未免太过奢侈了。新诗分行的排列方式,是与这种诗体一起从西方引进的,已为中国读者普遍接受。分行,有助于加强诗的节奏感和气韵,久而久之,还成了区别诗与非诗的一种标志。一经分行,便是提请读者注意:这是诗,须用诗心来读。

自由诗的分行,是试图以一种形式结构,将内心的情感律动视觉化(乃至听觉化,即由视觉上的顿挫,转为听觉顿挫)。其诗行的长短、伸缩和跨行方式,应该是以诗的内在情感律动为依据的。

曾经比较新锐,至今仍然流行的分行方式,是随意断行、跨行,借以突出某些语汇和意象,也有意省略一些成分,以造成跳跃之感,希望以新奇的结构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建行的花样很多,比较夸张的有马雅可夫斯基式的“楼梯体”等。

将这种体现视觉效果的“情绪图案”再向前推进一步,就是所谓“象形图案”了,例如把一首诗排列成一棵树、一头牛、一只蜘蛛的样子。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1880~1918)的一首《心》仅一句“我的心啊宛如一朵颠倒的火焰”,就排列成一颗心的形状,据说也是一束倒置的火焰的形状。这就近于游戏,不足为训了。这种游戏在中国古已有之,如宝塔诗,却从来不登大雅之堂。

比较持重古拙的分行方式,还是一句一行。可能跟安分保守的性格有关吧,我自己习诗,多习惯这样分行,如拙作《千秋中国》:

内忧外患都曾经过,

泰山与长城依旧巍峨。

振兴中华百年一梦,

英雄的大业后有来者。

龙飞凤舞是永远的图腾,

光荣与梦想召唤着你我。

让历史预言,让未来承诺,

鲜花和掌声属于中国!

痛苦屈辱都曾经过,

黄河与长江依旧执著。

振兴中华千年一梦,

神州不改汉唐气魄。

龙飞凤舞是永远的图腾,

光荣与梦想召唤着你我。

让神灵护佑,让忠心辅佐,

千秋万岁华夏中国!

同类推荐
  • 大地苍黄

    大地苍黄

    作品以充满张力和纯美的诗性叙事,将丰繁、复杂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引入长篇叙事散文诗写作,给人以大地般的泥土感、厚实感、起伏感、宏阔感、美丽与沧桑感。
  • 落日谣

    落日谣

    古马,原名蔡强。1966年5月出生于甘肃武威。南开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现为政府部门公务员。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一等奖、《飞天》十年文学奖、2007年度人民文学奖、《诗选刊》“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奖”。主要作品有诗集:《胭脂牛角》(1994年)《西风古马》(2003年)《古马的诗》(2007年)《红灯照墨》(2009年)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枫叶红了的时候

    枫叶红了的时候

    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蹚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
  • 唐代文学研究:识小集

    唐代文学研究:识小集

    本书是阎琦的学术研究,如其《跋语》所说,“以唐代文学和唐代文献整理为主”,就中又以韩愈和李白的研究为重点。其代表性成果,当然有分量颇重的专门著作,关于韩愈的,有研究生始毕业即出版的硕士论文《韩诗论稿》,有前些年出版的上下两巨册《韩昌黎文集注释》,关于李白的,有合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安旗主编)等。然而,专著涉及面广,可能反不如单篇论文更能反映他的学术个性。阎琦为学,坚持的原则是“说自己的参事,当然算得上“长安名士”了;但他参加了参事的一段活动,又说“乏味”,没有多大意思,活动也不好好参加了。所谓“参事”,其实无多少事可参,宜其清高如故。
热门推荐
  • 捕心猎人

    捕心猎人

    捕捉人心,猎获芳心,一场场心性经历,他的心境也随之变化。乐观、腹黑、邪气、冷酷、霸气,现实逼迫他不断改变,去应对随之而来的事故、情欢与变迁。混世魔王懵懂闯都市,算计死人命不偿命,智斗职场、商场与情场,不惧团伙、专权与土豪。这就是一位都市青年爽快的心路历程……
  • 虚空幻灭

    虚空幻灭

    或为力量,或为长生,神州大陆上的人纷纷走上了修炼的道路。是逆天而行。炼化山川,吞噬天地,做掠夺万物灵力的魔修,还是顺应天意,吸收天地气运,身化自然,做天人合一的道修?遭到暗算,灵脉尽废的风巡,却走上了全新的修炼之路——修炼空无之力。无相化有相,有相化万相。顺天?逆天?天与我何干?我只要顺应自己的本心!
  • 大宋军团

    大宋军团

    穿越宋朝的一帮人,具有了一些超能力,看他们如何在大宋掀起大风浪,从平头百姓怎么做成朝廷命官,军队,权力,美女,领土,男人的标志全部尽收囊中。且看他们如何窃取社稷神器,征战四方,建万世不拔之基,成千古帝王之业!
  • 天官斗神将

    天官斗神将

    天极会,一个神秘的组织,首领号称昊命天官,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秘密布局,搅乱天下。而代表主流势力的四大至尊头衔,在发现了天官的阴谋之后,集合所有力量,与之对抗。只是两边都没想到,背后竟有人利用了这场浩劫......无佛之面孔,魔又何以成魔;无魔之手段,佛又何以成佛,一念之间,悲心而已。天官斗神将,碧血染玄黄。侠骨伴柔情,看官细欣赏。
  • 佳偶玉成

    佳偶玉成

    他宠养她两年,只因拿着另一个男人的报酬。原本春心萌动的段妙龄倏然关住了心门,又一次燃起了要同父亲哥哥上战杀敌的梦。她本倾心向明月,奈何月老常惦记!那个男人总是叨扰她、叨扰他……
  • 赤血书丹心

    赤血书丹心

    一腔赤血,一颗丹心。赤血未冷,不让日寇祸家园;丹心不改,定要中华显雄风。污名加身,我心不改;刀枪在前,至死无悔;千难万险,不忘初衷。生当做华夏之人杰,死亦为民族之鬼雄。既然上天安排我回到这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代,这一腔热血还在,便当为四万万中华儿女流尽那最后一滴;这一颗丹心犹存,定要为我炎黄子孙雄立于世界东方而跳动不息。
  • 符逆苍穹

    符逆苍穹

    一代符圣重生而来,却发现幸运的重生竟是人力而为,他所走每一步,救姐姐、遇神兽、水之本源、梦魅、杀武王......都是有人为之,万年难得一遇的天兆,威绝的九道天谴,同时出现。埋在地底的荒古圣殿中,莫名死去的无数大能,一个个身高百丈远古兽人,忽然灭绝远古凶兽。林飞闯进圣殿却身目睹了活着的远古之人存在,步步惊心走来,原来六界都是卑微的蝼蚁,他妖身合体,霸的道天地吞灵法诀,远古阴阳五行符笔,失传万年的梦魅武技,那缥缈四界到底和六界有着怎么联系,重生而来的他步步惊心,揭开这诡异的一幕幕。
  • 文明的命运

    文明的命运

    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人类史。从人类开智写到人类消亡。《物种起源》告诉我们人类不是最初的物种,这里将告诉你人类也不是最后的物种。为什么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消亡在历史的尘烟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海洋殖民道路并开创工业文明?为什么西欧能脱胎于落后的中世纪走向海洋并于19世纪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为什么少数民族能两次在中国建立正统的王朝?······是什么决定着历史上人类各文明兴衰进程?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的未来在哪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明的未来在哪里?这里会告诉你。
  • 盛宠娇妃

    盛宠娇妃

    沈家的娇娇女沈晏重生了,前世恩怨烟消云散,拥有驭兽异能,奇怪异人门客的帮助,重生路上风生水起。无意间搭救了大名鼎鼎的苍梧楚家嫡长子,楚苍越他绝情凉薄,志在天下。却在她面前,竭力伪装,精心算计,只为她心。他知道她是天上太阳,可以温暖照亮所有人。但他就是要为了一己之私,将她锁在身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打开餐巾纸

    打开餐巾纸

    翻开《餐巾纸系列2:打开餐巾纸》,只需4天,每天一课,让你完成“看-观察-想象-展示”的完整视觉化思维旅程!难以置信,一张餐巾纸上曾诞生过这样的伟大创想:一个三角形,开创了美国航空业的运输方式;一条抛物线,让美国总统里根的经济政策流传至今;两个小圆圈,就能解释为什么微软当年几近疯狂地去收购雅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