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0100000004

第4章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其他

如果说周作人作为文学家与思想家的地位是在五四运动中才开始得到认可的话,那么他作为翻译家的声名则成于更早时期。我们知道,早在南京留学期间,他就翻译并发表了《侠女奴》、《玉虫缘》等部分作品。在这些译作中,他常借助序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所谓“沉沉奴隶海,乃有此奇物,亟从欧文移译之,以告世之奴骨天成者”,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字里行间已经可以看出周氏早期翻译思想的雏形。

东京留学期间,他更是推出了大量的译作,这其中不少为东欧及北欧国家和地区弱小民族或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移译一方面自然会产生不可小视的社会影响,而另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他的翻译思想也为自己早期文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还是随后发生的左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当周作人以旗手的身份现身说法时,我们不难发现他所译介的作品中的文学思想之于他先进的文学理念的重要影响,换言之,如果说这一时期发表的《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一系列文论成就了他的文学理论家的地位,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他从前一期拓荒似的译介实践中所摄取的营养,而正是通过对异域文学作品的移译和借鉴,再加上自己独特敏锐的观察与思考,才使他成为当时一呼百应的文坛人物。

五四以后,周作人的整个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生活态度转向闲适,他在创作上开始追求闲适的小品文风格,而与此同时,他的翻译兴趣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周作人虽然没有完全忘记以前所选择的翻译目标,但兴趣的中心却主要转向了反映浓厚人情味与人道主义思想的日本古典文学和古希腊文学,并深深地沉浸于代表东方民族人情美的描述日本先民生活的那种一如隔世的幽静画面以及反映西方民族审美特征的古希腊人的“人神合一”的神话世界里去了。可以这样说,从五四时期到解放前期,尽管周作人在创作和翻译上都处于低潮阶段,但他从来没有忘记翻译,而且对翻译的选择也一如既往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乃至思想观念与生活态度变化的轨迹。

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十年间,周作人再一次迎来了自己文学生涯的黄金时期,只是这一时期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异域文学作品的移译上,而几近放弃了让自己所以能够享誉文坛的文学创作。史料研究表明,此时的周作人显然更为重视翻译,他甚至把翻译视为自己毕生追求的“胜业”,乃至在多次修改的遗嘱中也一再提到自己的翻译。到了后期,周作人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因此我们很难解释他为何惟独钟情于翻译,也不易透析出翻译同他的生活与创作之间的种种关系,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一时期的周作人翻译了几百万字的日本和古希腊文学作品,并且撰写了十余篇讨论翻译的文章。可以这样说,假如周作人能够称得起翻译大家的话,或者说假如他值得作为一位翻译家进行研究的话,这一时期至少是不能撇开不谈的。

上述分析表明,在周作人的一生中,翻译与创作是并重并举的,他的文学生涯以翻译始,又以翻译终,翻译影响了他的思想的雏形与发展,翻译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作为文学家与思想理论家的地位。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才有充分的理由将翻译家周作人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深信,这样的研究既能从一个侧面对周氏其人进行更为详细的剖析,为有关周作人的整体性探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更加系统化,而且还能够将周作人这样一位主要享誉于创作的翻译家的另一面客观地展示给世人,这一方面能把周作人身后那些几将被淡忘的大量的译作以及他所提出的对目前翻译研究仍有借鉴作用的翻译理论挖掘出来,同时对于更为完整全面地了解周作人其人亦不乏助益。或者说,有关周作人与翻译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周氏综合性研究的整体把握,还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与翻译史流变的反映,以及对于历史人物——包括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于时下的启示或借鉴作用的认识,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研究价值。

然而,在有关周作人的整体研究中,尽管翻译研究目前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于近年来获得了颇为丰厚的研究成果,但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研究仍然局限在对于过程的概略性引介上,而并未针对某些实质性问题进行条块性的展开与分析,因此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系统化。鉴于此,作者拟以周作人与翻译为研究对象,多视角地就周氏的整个翻译活动、翻译对于他的世界观的影响与形成、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周氏翻译现象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究,以弥补周氏整体研究中所存在的环节上的缺失,同时还希望能从一个方面为中国翻译史的编写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基于上述思考,本书将运用以下3种方法对周氏的翻译活动、翻译思想、翻译理论、翻译成就及其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地位与价值进行全面的挖掘与梳理:

1.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周作人翻译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进行阐释与考问,尽量摆脱以往对于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偏见或偏执性评价,本着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从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切入探讨,在承认其不足之处的同时,注重凸显翻译在周氏整个文学生涯中的特殊意义及其所体现的时代意义,藉以肯定对作为翻译家的周作人进行独立研究的可行性与重要价值。

2.文本分析的方法。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文本分析,主要是指根据需要对周作人的文论部分进行适当的引用和分析,而在翻译文本的取样性分析方面,作者的尝试则不甚充分。之所以如此,原因不一而足。我们知道,周作人在翻译中所用语言主要为古希腊语和日语(包括古日语),对作者而言,既有语言方面的障碍,勉强为之,恐有弄巧成拙之嫌。

3.点、线结合的方法。在本书中,每一章内容大都可以独立成篇,换句话说,各章基本上均以“点”的形式单独透视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但总体观之,每一章节内容相互之间又不乏联系,从而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兼容的整体研究框架。如此一来,可明显看到一条主线贯穿于前后内容,这一思路一方面可以避免结构上过于死板,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势。此外还有一点,“点”、“线”结合的方法不甚强调时间与空间上的衔接性,否则即有可能落入叙事性很强的传记文体的窠臼。

依据上述研究方法,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汇整、分析各个时期有关周作人翻译研究的详细资料,在参考与借鉴的同时得出理据充分的结论,继而依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周作人这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在指出不足与过失的同时肯定其于我国现代文学史及文学翻译史上的独特地位。这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翻译家研究的意义,在于讨论以翻译为依托的中国现代文学在向现代化的嬗变过程中兼创作与翻译于一身的个人的表现与作用。(范伯群、朱栋霖,1993:45)2.汇总周作人各个时期的代表译作,尽可能对某些优秀译文进行尝试性文本分析,以印证周氏翻译理论与翻译思想的有效性。3.汇整周作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及翻译理论著述,通过文本对比与分析,从中窥见周氏翻译与创作之间的种种联系。4.全面搜集与探讨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试图从周作人整个人生发展轨迹中寻找翻译在其思想、创作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5.全面搜集相关材料,回顾、审视与展望周作人翻译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以期为周作人翻译现象以及有关该现象的研究进行评价与定位。6.收集国内业已出版的与周作人翻译有关的报刊书籍,整理出较为全面完整的周作人译事年表,以期为日后周作人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丰富、可靠的文献资料。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撰写过程中,作者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关于周作人翻译活动不同时期的划分。我们知道,周氏享年80有余,文学创作与翻译生涯跨越近60载,而要对此进行精确的断代性划分,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鉴于此,本书沿袭了有关周作人研究中最常见的观点,也即把有关周氏翻译与创作的研究在时间划分上等同起来。研究表明,除个别时期外,周作人创作的黄金时期基本上也是他翻译的高潮时期,因而这样做是不乏一定理据的。

除此之外,如何对研究范围进行圈定也是作者遇到的难题之一。如上所述,周作人着手从事翻译的时间很早,翻译活动几乎贯穿了一生,从《侠女奴》的付梓到《卢奇安对话集》的问世,其间历时半个多世纪,个中虽不乏高潮与低谷,但总体上似乎从未有过间断。如此一来,本书作者在研究范围上不得不面对两种选择:一是单纯运用编年史的线性研究方法对周作人整个翻译活动进行综述;二是运用点式研究方法将探讨重点集中于几个主题,如周氏的翻译活动、翻译理论、翻译思想、历史地位、现实意义等等。经过思考,我们发现,依照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划定研究范围都有其一定的弊端,比如运用第一种方法很容易写成普通的人物传记,运用第二种方法则会导致整个研究结构上的紊乱。鉴于此,作者只有折中行事,即将两种方法整合起来,通过点与线的结合来确定研究范围,这样做同时兼顾了个别和一般,既可对相对独立的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又能使各章节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将所选定的研究内容与范围有机地整合起来。根据上述构想,本书拟将研究范围主要圈定在如下几个方面:1.翻译活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综合探讨;2.日本文学译介;3.希腊文学译介;4.弱小民族的文学译介;5.西欧文学译介;6.杂学思想体系;7.“周氏兄弟”翻译比较研究。我们有理由认为,根据这些线索进行耙梳,尽管无法排除挂一漏万的现象,大体上也应该能够对所探讨问题的方方面面加以廓清了。

同类推荐
  • 克林顿的眼光与胆识

    克林顿的眼光与胆识

    克林顿从一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并且毫无背景的少年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居然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人物——美国第42任总统。这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克林顿这个人物也由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的出身、他的家庭、他的太太、他的私生活,无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位在美国历史上成为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即使在他告别白宫四载的今天,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广泛关注……
  • 一统中原:赵普

    一统中原:赵普

    本书对赵普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北宋初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赵普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可爱的奸雄:曹操

    可爱的奸雄:曹操

    曹操是一个历来褒贬不一、颇有争议的人物。面对群雄鼎立,他背负了卑鄙、奸诈、狠毒的骂名;面对天下苍生,他敞开了柔情、厚道、圣贤的情怀。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英雄、奸雄,还是奸贼?《可爱的奸雄:曹操》以详实权威的资料为基础,用另类诙谐、轻松调侃的笔法,向读者讲述了曹操从顽童时期至王爵之尊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他多姿多彩、颇为真实的一面。
  • 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

    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

    狼是自然界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动物,狼凭借着它天生的本性在残酷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狼性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现代企业所缺少的东西。华为被认为是最具有狼性的公司,它像狼一样思考、像狼一样行动,并以狼的凶犯迅速膨胀了自己的努力。为了保持狼性,任正非敢于“顶风作案”。他是中国企业家的“带头大哥”和标杆。《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马钧品任正非》以大师的视角来圈点中国标杆的管理与决策。
  •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收进散文、诗歌和评论等体裁文章约百篇,杨文琴、闵生裕等负责征集文稿、下载博文,并核对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发表时间,编辑对文稿重新分辑整理编目。文集现分三辑,其中《青山湿》收进的是2010年8月之后亲人朋友不同时期创作的怀念散文,《梨花雨》大部分是发表于报刊、网络的散文诗、小品文和诗歌,《长相忆》则收进了各个时期对世忠散文、杂文的评论文字及序言、书评、创作论等
热门推荐
  • 王者道途

    王者道途

    魔帝吞天时隔数千年重见天日,这片天地因为吞天的现世也变的不安宁起来,殊不知这一切的开始源于一名普通的青年。这天地间原本稀薄的灵气在魔帝现世的那一瞬,再次变的浓郁起来……
  • 总裁撩人:国民老公求亲亲

    总裁撩人:国民老公求亲亲

    那天,她与他注定相遇,老天眷顾他们,一定可以白头到老。工作中,她是他的私人助理,工作外,她是四小花旦,是红毯明星,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婚前他们受到长辈以及别人的阻挠,婚后,堂堂帝少,宠妻入骨,更是成为国民老公。一代神话。
  • 快穿之种子发芽

    快穿之种子发芽

    “我舍去我身上的一切优点,一切缺点,舍去光明、黑暗,打造成你想要的样子,只为了活下去,好吗?”“……好”……论一位吃货淑女如何被打磨成一只神经女汉纸。
  • 爱情毒蝎子

    爱情毒蝎子

    他为爱辗转反侧;她为情左右为难。到底是谁对谁错!繁华散尽,一场云烟!只剩下一段段故事留给我们这些多愁善感的男女——
  • 逆天旋尊

    逆天旋尊

    玄天大陆,是以武为尊的世界,荒芜的少年早已无法修炼灵气,被人所欺负鄙视,但他是万年难得的修炼奇才,资源匮乏,荆棘路上,刀山火海,让我们来看他如何逆天。
  • 凤倾天下:腹黑七小姐

    凤倾天下:腹黑七小姐

    她,21世纪顶级园艺师,一朝穿越,异界强者为尊。她并不想卷入大陆纷争,奈何遇上了他——终是,一把剪刀,剪出繁华世界;一柄薄剑,舞出凤之血采。“为了救你,我愿双手沾满鲜血,与世人为敌。”她说。“为了护你,我宁愿违背神之道,与天神抗衡。”他说。
  • 哥白尼伽利略

    哥白尼伽利略

    《哥白尼伽利略》对哥白尼、伽利略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猎兽无双

    猎兽无双

    当高科技时代与蕴藏着无限潜能的万物生灵狭路相逢,它们之间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此后,神迹终于降临。沙漠下,掩埋着历史的谜底……“生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腐朽,这个时代也是如此。但我终将改变这一切,让所谓的‘神灵’,在我跟前摇尾乞怜!”——吴语
  • 铅华落尽终成殇

    铅华落尽终成殇

    她,本是异世的一缕孤魂,因孟婆的疏漏,没有喝孟婆汤便投胎入世,成为大庆王朝女扮男装的五皇子萧染……温文尔雅的青梅竹马慕清言清冷霸道的六皇子萧落看似花心实则专情的将军之子洛子舒究竟是谁会陪她执手一生?当爱转化为恨,心又该如何取舍?一次过错,又是否会是一生的错过?
  • 花青栀

    花青栀

    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谁?为何所有人都要置我于死地?宝宝为何成魔?火凤冰凰为何出现在这里?姐妹为何落得如此境地,苏子清花青栀能否修的一世姻缘?他是唯一能令我哭,能令我笑。令我开心,令我难过,令我朝思暮想的人。再聚首,难相守;若相守,莫回首。因果轮回,因何情殇,缘起缘灭。因谁断肠,缘灭成殇,空城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