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5000000019

第19章 秦嘉、徐淑诗文中的生命忧虑意识

透过秦嘉的五言《赠妇诗三首》、《与妇书》和徐淑的《答夫诗》,我们容易产生这样几个疑问:

第一、五言《赠妇诗》第一首开头便慨叹:“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写夫妻间事,为何从这么宏大的主题开篇?

第二、“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基本观念,更是大多古代文人孜孜以求的人生奋斗目标。可是我们从秦嘉的五言《赠妇诗三首》和往还书中看到,当秦嘉被举上计掾入洛时,他非但不以此感到高兴,反而把这当做是“不能养志”和“趋走风尘”,并为此而“惨惨少乐”。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首先要搞清楚东汉中后期文人的基本精神状态。

从现存的诗歌如《古诗十九首》中的《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东城高且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生年不满百》、《去者日已疏》、《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冉冉孤生竹》(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宋子侯的《董娇娆》(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以及秦嘉的五言《赠妇诗》、徐淑的《答夫诗》等一些文人对人生短促的感叹和忧虑之作中可以看出,生命忧虑意识是东汉后期一股比较普遍的文人思潮。

这一时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较为广泛的社会思潮呢?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东汉中后期的政治气候。这也是很多学者在论述汉代文人作品思想性时常提到的一点。东汉中期开始,国家政权渐渐为外戚、宦官及其党羽所把持,出现了外戚、宦官互相倾轧、轮掌朝政的局面,社会日趋黑暗。《后汉书·党锢列传》云:“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尤其党锢之祸后,文人们的地位已从天上落到了地下,人们朝不保夕,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文人们的思想渐渐从外在的经典礼教的束缚转向对自我内心的审视和对人自身的思索。如朱穆在《崇厚论》中说:“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非畏义也;事违于理则负结于意,非惮礼也。故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而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这种思想反应在文学创作上,特别是文人诗歌的创作上,则表现为一种从单一的以颂美为主旨的文学倾向向趣味化、抒情化审美新潮转变的趋势,诗开始摆脱儒家诗论较为浓重的说教传统,更趋个性化、抒情化,雅俗开始相互影响渗透。

如果说第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人祸”的话,那么第二个原因则可以称之为“天灾”。关于这一问题,高一农、张新科在《东汉中后期的自然灾害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光明日报》2007年3月2日)一文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择要摘录如下:

东汉自和帝以降,皇权旁落。据《后汉书》“帝纪”所载,和帝至献帝,大多冲龄践祚,享寿不永。也正是在这个政治动荡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出现,据《后汉书》“帝纪”和《五行志》、《天文志》等资料粗略统计,从和帝永元元年(89年)到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间,发生水灾54次,旱灾40次,地震69次,蝗、螟灾29次,瘟疫18次,大风冰雹等41次,基本上每个年头都有灾害发生,甚至一年有多种灾害,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据《后汉书》记载,安帝永初元年至六年间,全国范围内地震、洪水、大风、雨雹、地震、蝗虫、山崩,灾害频仍,无年无之,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造成了严重损害。不仅如此,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情况。据《后汉书》,顺帝建康元年正月辛丑诏曰:“陇西、汉阳、张掖、北地、武威、武都,自去年九月以来,地百八十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杀害民庶。夷狄叛逆,赋役重数,内外怨旷。”献帝兴平元年,“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在天人感应思想盛行的汉代……频繁的自然灾害对文人的心理及其创作也产生重要影响。再加之政治的、战争的因素,可以说是天灾与人祸并行,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死亡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于是,文人心态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汉代盛世相比,文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个体生命……长期的自然灾害,则使文人对个人的生死问题、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多的关注。首先表现在追求生命的不朽……汉乐府诗《长歌行》、《董逃行》就是这种幻想的真实表现,《陇西行》一诗还对幻想的天界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趺。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仙界的自由、长生与现实的灾难、短命形成强烈的反差。

古代文人的灵魂深处是积极入世的,但在东汉中后期,“党锢之祸”使得文人进退维艰,一方面是实现“致君尧舜上”的人生抱负,另一方面,残酷的现实又使其左右为难;更为严重的是,他们面对着经常性的、大面积的可以随意吞噬掉鲜活生命的各种灾害,甚至忍受着“人相食”的人间惨剧的煎熬。如果说残酷的政治现实使文人心态处于欲罢不能的矛盾状态的话,那么造化的无常则使得文人们的心理防线近于崩溃。“为什么人的生命会如此脆弱?!”这或许是那个时代的人所不得不思考的。

在这种背景和思潮下,东汉中后期文人诗文中多有哀时、惜世之叹,而且往往借男女之情的抒发来表达。当然,这种男女之情的抒发并非此时才产生,在《诗经·国风》中就有大量抒发游子思妇之情的诗章,如《周南·卷耳》、《召南·殷其雷》、《王风·君子于役》等。但是,和《诗经》中的这些作品相比,汉代文人五言诗并非是单纯对这一传统题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增加了更为深沉的内容,这就是人的生命忧虑意识。某种意义上,上面所述的文人之惑和这里的生命忧虑意识正体现了文人对个体生命的珍爱。可以说,从这时起,文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秦嘉、徐淑作为这一历史的产儿,自然不会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在遽然远离而又前途未卜的关键时期,当他们面对难获面别这一残酷现实时,诗人遂不由得发出“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的人生慨叹;而徐淑的《答夫诗》更是自始至终充满时不我待、荣华难再的情绪,充满着对“悠悠兮离别”的无可奈何的哀叹。从这组赠答诗和往还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生命意识是多么强烈,其哀世惜时的情绪又是多么浓重!与其说他们的喜怒哀乐都缘于夫妻离别,倒不如说缘于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因此而生发的生命的忧虑意识。诗人从夫妻聚少离多这一个体的感触引发出“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这样一个普遍的人生际遇的慨叹,进而引发出对生命的忧虑之情,可以看出,诗人将自己的大不幸置于人间无数个体的人生际遇之下,既伤自己,又叹如己之人。所以,这一慨叹顿然间就有了分量,内蕴也变得深沉而有力度,也使得全诗格调陡升!

在现存两汉诗文中,特别是文人五言诗中,这种表达人生短暂、处世多艰、哀时惜世的思想,抒发觉醒了的生命意识和对个体生命珍爱之情的篇章中,秦嘉的五言《赠妇诗三首》和《古诗十九首》是这一主题最完美的表现。其实,东汉中后期文人诗文中的那些哀时、惜世之叹和及时行乐思潮正是大汉帝国行将没落时的末世哀音!但正因为那个不幸时代的那些个不幸文人,才使中国文学长河在这一时段跃起激越的浪潮,而秦嘉、徐淑的诗文便是盛开在这一浪潮上的晶莹花朵。

同类推荐
  • 岁月如水——还念我的农民父亲

    岁月如水——还念我的农民父亲

    感谢我的近百本日记,于吃喝拉撒中寻到一些原始的记录,那种原生态的情感,无法伪装。我不是作家,无法描写超越生活以外的那些东西:我不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一段我所经历过的生活。那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奋斗,有艰辛,那里面的场......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迷失的雨季

    迷失的雨季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迷失的雨季》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林锋的作品集。《迷失的雨季》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绮丽唯美的场景,悬念迭出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 让我牵着你的手

    让我牵着你的手

    本散文集是作者通过写身边的人和事、展现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抒发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主要篇有《到沙湾任教》、《母亲节的礼物》、《感恩》等。
热门推荐
  • 蜗牛等等我

    蜗牛等等我

    即使我身边的人都比我富有,比我聪明,比我幸运。只要我知道,自己很好,当个蜗牛也无妨。章节片段一:她很讨厌这个邻家的小孩,不知道这是否已经称得上恨。也许这个年纪说恨,有点幼稚。但她十多年来,恨她恨得咬牙切齿。不过,在经历过中考和高考之后,她开始同情这个邻家的小孩了。章节片段二:恍然间发现,父母已经衰老得不成样子,才醒悟到亲情的可贵。她忍不住缩进被窝里,用白净的手指拉高薄被,任由眼泪泛滥成河。但她不敢发出一点儿声响,因为强烈的自尊心阻止她被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章节片段三:当朋友问她,为什么一直单身时。她词不达意地答道,一个人也不错,好歹自由。拥有再多的非单身朋友,也改变不了她一心追求真爱的执念。
  • 公共决策体制与政策分析

    公共决策体制与政策分析

    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的特征决定了公共政策分析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来自社会科学、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由于他们各自知识背景的不同,所选择的公共政策分析的途径也不同。托马斯·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并不是政治学的一个新辟的领域,因为早期的政治哲学的著作已显示出对政府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成因以及对公共政策的社会影响等问题的关注,但是政治学更多关注的是对政府组织和结构、与公共政策制定相联系的政治行为和程序进行研究,从未真正重视对公共政策本身的研究。
  • 神医之冰火灵兽

    神医之冰火灵兽

    一个默默无名的年轻小伙,一个经常被同伴欺负的小孩子,一个被同龄人看不起的年轻小伙子,自从无意中吃了冰火神兽,他的人生就从那时刻开始了。
  • 妾最大:挂名夫君

    妾最大:挂名夫君

    母亲早逝,爹不疼后妈不爱。上天怜她让她在另一个时代重生。自已作主嫁人为妾。只要做妾的目标实现就好,自愿做妾的女人本来就不是好人,那么就要混出这“妾”样来。学男人做土匪、逛妓院、打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个不小心却陷进了朝庭的斗争,原来妾的生活可以这么疯狂无限、刺激无比!
  • 真情岁月之永恒明灯

    真情岁月之永恒明灯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笑声,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 暮色微降:吸血鬼情人萌萌哒

    暮色微降:吸血鬼情人萌萌哒

    这是我做过的最真实的梦,男子的脸很模糊,可以看得清五官,但总让人觉得像一张人皮面具。他脚下躺着一个女子,表情痛苦,火红的头发散在地上,与火焰几乎融为一体。梦醒了,我大口喘息着,一种恐怖的气息向我袭来,那是人类的杀戮。我又做了很多场梦,这才发现,世界的无情,不止如此……
  • 把他看穿:如何解密身边的男人

    把他看穿:如何解密身边的男人

    女人会时常抱怨:天底下的好男人都绝迹了!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好男人,而是缺少女人一双甄别坏男人和好男人的火眼金睛。女人只有深刻地了解男人、客观地分析男人,把男人看穿,才能从容地与他们过招,才能大浪淘沙,找到属于自己的Mr.Right。
  • 重活的青春

    重活的青春

    遇见只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青春的记忆渐渐模糊,也许是因为太过思念的原故。窦白重生到高中年代,一定要活出不一样的精彩,重活的青春。新人新书求大家多多支持,已有10W字存稿,大家放心收藏
  • 探索未知丛书-物理城堡二

    探索未知丛书-物理城堡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明明白白男人心(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明明白白男人心(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在如今的情感世界里,不是智者的游戏,也不是勇者的天空,而是明白人的取舍大考验。我们谨慎选择这个人,是为了伴随一生幸福生活,纵然尝尽千辛万苦,也只为爱的名义前行。但或许你从来都不曾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你或许从来没有明白他下意识要说明的问题,你只是任凭自己一厢情愿猜来猜去,这不仅仅只是浪费时间,还让你慢慢对爱失去了动力。千万不要说不,就从这一刻起。以男人视角,每次一至两个故事话题,讲述男人隐藏心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