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59800000021

第21章 争霸中衰(4)

但是后梁开平三年(909)五月,岐梁局势陡然改变。长期的岐梁拉锯交锋使后梁太祖朱全忠对功劳卓着、手握重兵的前线主将忠武军节度使刘知俊、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产生猜疑。王重师被疑“潜与邠、岐通”而遭族诛,而刘知俊“以帝猜忍日甚,内不自安;及王重师诛,知俊益惧”,因此当朱全忠急征他入朝时,刘知俊担心会重蹈王重师覆辙遂以同州归降李茂贞。随后,刘知俊袭占华州,驱逐华州刺史蔡敬思,同时发兵把守关中锁钥——潼关,又秘密派人游说长安诸将,许以厚利,生擒佑国军留后刘扞,将其送往凤翔处死。之后,刘知俊“遣使请兵于岐,亦遣使请晋人出兵攻晋、绛,遗晋王书曰:‘不过旬日,可取两京,复唐社稷。’”刘知俊背梁附岐,使李茂贞的势力突进至同州忠武军、长安佑国军的关中东部,从而又重新获得了对后梁全线反扑的良机。李存勖河东大军则攻至晋州,策应刘知俊。与此同时,保塞军的丹州发生军乱,后梁所署刺史宋知诲被逐,岐军又重新控制了丹州。局势对秦岐政权而言一片大好。

朱全忠随即采取应对措施,派大将杨师厚、刘郡率军西进,自己随后御驾亲征,以图恢复西线局势。前锋刘郡用降兵为前导,赚开城门,攻取潼关。杨师厚率大军跟进,刘知俊所任华州守将聂赏开城降梁。潼关、华州相继失守,刘知俊自知不敌,放弃同州,举族逃往凤翔。杨师厚率军进抵长安,此时长安已为岐军所占,两军遂发生攻守鏖战。杨师厚以奇兵取道南山,绕到长安背后,岐军不防,结果被梁军攻克长安西门,长安再次为梁军所得。七月,梁兵又攻克丹州,岐将王行思被俘。至此,后梁又重新夺回了因刘知俊降岐而丢掉的关中东部。这次大好时机的丧失也说明李茂贞不仅已无力发动对后梁的全线反扑,而且在与梁军的对抗中也彻底处于劣势。

李茂贞见正面进攻不敌,就转而进攻关中北部依附后梁的灵州朔方军、夏州定难军。如此不仅能消除异己,拓展地盘,还能起到打击后梁的效果。正好此时,朔方节度使韩逊攻克盐州,刺史李继直被杀。盐州本属朔方军,但长期以来一直为岐军所控。李茂贞以此为由任命刘知俊为中书令,让其率军攻打朔方,同时约晋王李存勖攻打晋、绛,以分后梁之军力。十一月,刘知俊率兵收复盐州,进围灵州,韩逊告急。而河东将周德威兵出阴地关(今山西灵石西南)攻打晋州。后梁太祖朱全忠面对两路攻势,一面以镇国节度使康怀英、感化节度使寇彦卿率兵攻打邠宁,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救援朔方,一面派杨师厚北上迎击河东军。后梁大军先后攻克静难军的宁、衍二州,又破庆州南城,岐将李彦广降梁。后梁骑兵甚至深入至泾州之地。李茂贞只好调刘知俊南下支援。十二月,刘知俊解灵州围,退兵南下。朱全忠急命康怀英部迎击,刘知俊在三水(今陕西旬邑北)据险伏击梁军,首战告捷。刘知俊回兵至邠州长城岭(今陕西旬邑西),伏兵山口,康怀英率军继进,结果中了刘知俊的埋伏,梁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康怀英仅以身免。长城岭之战,是岐梁对抗以来岐军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歼灭梁军数万,缓解了后梁对秦岐政权的攻势。刘知俊因此功被李茂贞封为彰义军节度使,出镇泾州。

后梁开平四年(910)七月,李茂贞又联络晋王李存勖,发兵共讨依附后梁的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岐晋联军五万,进围夏州,李仁福一面婴城自守,一面向后梁告急。朱全忠亲自率军至陕州指挥,他命大将杨师厚、康怀英率军三万进驻三原,又命梁将李遇从郫州、延州方向向夏州挺进,岐晋联军见势遂解围而去。

后梁乾化元年(911)三月,李茂贞遣义胜军节度使李彦韬率领岐军进攻长安。后梁太祖命感化节度使康怀英、忠武节度使牛存节率同华、河中之兵迎战。结果,康怀英在车度(今陕西蒲城东南)大败李彦韬,岐军败回。十一月,保塞节度使高万兴遣都指挥使高万金将兵攻盐州,岐将盐州刺史高行存降梁。至此,岐军势力彻底退出了灵盐地区。

之后,岐蜀再度交恶,李茂贞无力再对后梁侵扰;而后梁则发生内乱,朱全忠为其子朱友珪所弑,朱友贞又杀朱友琏夺得皇位。岐梁两家都逢内忧外困,遂暂时休战。

4.后梁末帝时期岐梁的最后较量

后梁乾化二年(912)六月,郢王朱友珪弑杀太祖朱全忠,夺得帝位。当时一极多元的政治格局陡然发生了变化。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因不满朱友珪疑忌而叛梁。他一面依附于晋,一面又与李茂贞联姻,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了李茂贞嫡长子李从曮,从而将北方政局中梁、晋、岐三足鼎立,晋岐联合抗梁的制衡格局打破。朱友谦的背梁,使后梁失去了遏制河东和凤翔的关键枢纽和重要力量。而以河东、河中和凤翔为三角的新的反梁同盟成立。

在这种的新的环境下,李茂贞加强了对后梁的侵扰。岐军与朱友谦联兵攻克鄜州,梁署保大节度使徐怀玉被朱友谦所俘。之后,两军又进攻同州,梁将牛存节固守不下。到后梁乾化四年(914)二月,后梁末帝苦于岐军屡屡侵扰,不得已将李茂贞的老对手、感化节度使康怀英调任为永平节度使,镇守长安,以加强对岐军的防范。

但岐蜀再度交恶和秦岐政权一系列内乱却又让良机错失。先是,邠宁镇突发变故。后梁乾化四年(914)十二月,静难节度使李继徽为其子彦鲁所毒而死,李彦鲁自为留后。次年(贞明元年,915)四月,李继徽假子李保衡又杀李彦鲁,自称静难留后,并以邠、宁二州降梁,后梁遂以河阳留后霍彦威为静难节度使,代镇邠州。五月,李茂贞派彰义节度使刘知俊率军兵围邠州,试图夺回被称为凤翔“辅车之援”的邠州重地,梁将霍彦威全力固守。岐军猛攻邠州,半年竞不克,受到李茂贞猜忌的刘知俊解围惧祸,奔降于蜀。虽然贞明二年(916)十二月,静难军的庆州又重新叛梁附岐,为岐将李继陟所据,李茂贞又控制了除邠州之外的静难军,但很快后梁就派左龙虎统军贺壤为西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将兵大破岐军,相继攻克宁、衍二州。到贞明三年(917)秋,梁军又夺回庆州。至此,秦岐政权彻底失去了静难军一镇。

贞明元年(915)十二月,义胜节度使李彦韬见秦岐政权势衰,秦、阶、成、凤等州又相继失陷于蜀,遂以耀、鼎两州之地降梁。这对势力大衰的李茂贞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至此,秦岐政权的势力范围局促在凤翔、泾原两镇七州之地。由于实力衰弱,力不从心,此后李茂贞唯有保境自守,偏安一隅而已。

总之,自天复元年(901)始至后梁贞明初年(915)的岐梁对抗历时达十五年,是晚唐五代初的重要政治现象。双方由强藩之间的争斗至两国之间的交锋,动因、称谓或有所不同,但性质却是相同,即兼并扩张,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是乱世中永恒的主题。岐梁对抗使李茂贞割据势力由鼎盛走向衰弱。如果说唐末为争夺天子掌控权而与朱全忠火拼尚可理解的话,那后梁立国后李茂贞仍然坚持与强梁对抗的动机则让我们多少有些疑惑。李茂贞本可以像西蜀王建和吴国杨氏一样,割据自保,但他没有这样做。或许是因他与唐廷难以割舍的感情或与朱全忠的恩怨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第三节)岐蜀之争

晚唐以来,唐朝一统天下的政治秩序失衡,各股政治力量势力迅速整合,进入秩序重建的混乱时期。此时,盘踞在关内道西部的岐王李茂贞以凤翔镇为中心开始向四周扩张,而崛起于西川的蜀主王建也很快加入了争抢地盘的蚕食者之列。两者不可避免地在以剑南东川和山南西道等缓冲地带展开了激烈血腥的势力角逐。岐蜀之争,自晚唐昭宗景福年间(892-893)一直延续到五代后梁末年,是这个时期由藩镇跋扈到扩张割据的典型代表,其争斗之胜负局势对晚唐五代多元政治格局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今以时间为纲,分析岐蜀之争的缘起、发展阶段以及最终结局。

李茂贞出身神策军将,他在光启三年(887)七月以平定凤翔李昌符反叛之功晋升同平章事、凤翔节度使。自此,位居雄藩的李茂贞势力不断坐大。至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初,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除凤翔本镇外,还控制了秦州天雄军,同时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也依附于他,俨然已是“关中王”。而早年落拓无赖的王建随忠武军在中和(881-884)年间护送僖宗入蜀,后被大宦官田令孜收为假子,升任神策军都头。光启二年(886)因朱玫之乱,王建再次护驾僖宗人蜀。之后他就与蜀地命运联系在一起,由利州刺史起家,开始与陈敬碹争夺西川。文德元年(888)十二月,进拜永平军节度使,忝列藩臣。大顺二年(891)八月,王建攻占成都,占有西川之地。同年十月,晋封剑南西川节度使。

比较李茂贞、王建的发迹之路,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曾供职于神策军,皆因护驾之功位列州镇,都属于乱世英雄。但相对于李茂贞而言,王建属于小字辈。早在光启三年(887)王建攻打成都时,李茂贞就已经以强藩的面目出现,曾奉诏从中斡旋调解陈敬瑄和王建的争斗。

晚唐藩镇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域上的扩张和权力上的纷争。李茂贞割据岐陇,王建雄起于西川,在晚唐的纷乱政局中乘乱抢占了一方地盘,是藩镇势力中迅速暴富的代表。两者发迹之路相似,割据地域相近,都深明乱世逢生之道,野心勃勃,势必在地域兼并和势力整合的过程中发生角逐和冲突。但在朱梁立国之后,王建慑于朱梁的强大,又与李茂贞联姻结盟,双方基于维持现状的考虑延续了八年的和平时间。后梁末年,颓势已现。王建及继立者王昶又开始进攻秦岐政权,战争又起。后唐立国后,李茂贞名义上称藩。岐蜀之争在形式上方告结束。而后唐伐蜀,凤翔竭城供军,应是岐蜀之争的后续。而前蜀因为失掉秦岐政权为屏障,也很快亡国。

具体说来,岐蜀之争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争夺东川

(一)缘起

在藩镇兼并扩张的大环境下,争夺更大的生存空间才是乱世逢生之道。强势崛起的王建占领西川后必然要向东川扩张,而羽翼已丰的李茂贞早就虎视山南。此时朝中唐昭宗与权宦杨复恭在权力斗争上的矛盾激化给李茂贞和王建创造了机会。大顺二年(891)冬,有司告杨复恭与其假子玉山军使杨守信谋反。昭宗随即命天威都将李顺节率领禁兵进讨,杨复恭只得逃往其兄假子杨守亮等人控制的山南地区,举兵反叛。

仗义讨逆对于急于扩张势力的李茂贞和王建来说,是绝好的机会。景福元年(892)正月,迫不及待的李茂贞率领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庄等五节度使上表请求讨伐杨复恭,之后他又无视朝命擅自联合静难王行瑜出兵。当年七月,李茂贞攻克凤州,又连下兴州、洋州。八月,李茂贞攻克兴元,以假子李继密权知兴元府事。乾宁元年(894)七月,李茂贞又遣兵攻拔阆州,杨复恭、杨守亮、杨守信等突围而走,后被俘处死,山南至此平定。在这场战争中,李茂贞夺得感义军、武定军、山南西道、龙剑等四镇之地,达到了扩张的目的。而刚得西川不久的王建,对于打着讨逆旗号争夺地盘的机会自然也不会放过。大顺二年(891)十二月,王建联兵剑南东川节度使顾彦晖进攻诸杨,在绵州(今四川绵阳东)、梓州(今四川三台)、彭州(今四川彭县)等地屡败杨军。此后,吞并山南的李茂贞把东川视为刀俎鱼肉,而王建早已把东川当成下一个兼并目标,两强围绕着东川之地势必将展开激烈争夺。如果说诸杨叛乱是导致李茂贞、王建扩张并最终兵戎相见的导火索,那么争夺东川则为岐蜀之争正式拉开序幕。

(二)过程

剑南东川在光启三年(887)正月为顾彦朗所据。大顺二年(891)九月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卒,其弟顾彦晖继立为留后。王建因与顾彦朗有旧交,“欲图东川而未有以发”,但与顾彦晖“交情稍怠”。王建在联兵顾彦晖进攻诸杨时,就定下了袭取梓州(东川治所)、兼并东川的计划。他对部将王宗侃等说:“兵已破(杨)守厚,彦晖必出犒师,汝曹于行营报宴,挟与俱来,无烦吾再举也”,意欲一举扣押顾彦晖,吞并东川。不料这个计划为部下所泄,王建和顾彦晖从此反目,势同水火。而“(王)建计不得发,而图彦晖之心愈益迫矣。”顾彦晖转而投靠李茂贞。而李茂贞在取得了对山南西道等镇的实际控制之后,除了巩固既得利益之外,还急切希望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进东川,联合顾彦晖,打压强势崛起的西川节度使王建。他利用干政的政治优势,争取顾彦晖。《资治通鉴》载,景福二年(893)正月,“东川留后顾彦晖既与王建有隙,李茂贞欲抚之使从已,奏请更赐彦晖节,诏以彦晖为东川节度使”。《册府元龟》也记载云:“(景福二年)正月,时朝廷遂命使再降(顾彦晖)旌节,皆(李)茂贞保荐之力也。”东川由此成为凤翔的附镇。恰好,“是月,(顾)彦晖与西川王建争田疆,理相失,遂战斗不绝,既乞援,(李)茂贞乃以兵赴焉”。李茂贞顺理成章地派其假子、知兴元府事李继密率岐兵救援梓州,进驻东川,趁机命部队接管或占领了许多州郡,如遂州、合州等州,并驻营梓州外围。李茂贞实现了将势力渗透进东川的初衷。但据《资治通鉴》卷二五九记载:“未几,(王)建遣兵败东川、凤翔之兵于利州。”顾彦晖只得向王建求和,主动“与茂贞绝”,但实际上仍然依附于李茂贞。至此,李茂贞、王建在东川之争上暂时进入了战略相持期。

乾宁二年(895)五月,王建趁唐廷讨伐李茂贞,李克用人关与其火拼之时,以东川不勤王赴难为由兴兵发难。十二月,西川军大破东川军,“斩获数万”。王建又绕过东川进夺山南道南部的蓬、渠、通、利诸州,以切断李茂贞与顾彦晖的联系。乾宁三年(896)正月,王建命大将王宗夔攻取龙州(今四川平武东南),岐将龙州刺史田防战死。同年六月,李茂贞与唐昭宗矛盾激化,李茂贞率军逼近京畿,昭宗被迫出幸华州。八月,流亡的唐昭宗诏以王建为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以此诱使王建攻李茂贞,以报逼宫之恨。王建仗有天子诏令,遂再次起兵攻打东川和岐军。乾宁四年(897)二月,王建遣邛州刺史华洪(后王建改其名曰王宗涤)、彭州刺史王宗佑率兵五万攻打东川,又以戎州刺史王宗谨为凤翔西面行营先锋使,北进山南之地。西川军在梓州之西的玄武大败凤翔大将李继徽。李茂贞为扭转梓州被困的局面,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命其大将李继远率军进攻西川治所成都。这支部队一直打到成都北的广汉(今四川广汉)才遇阻而回。王建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于五月亲率大军五万接应,继续围困梓州。李继远留偏将把守剑门(即剑州),竟被西川大将王宗播袭取。剑门是入川的门户,剑门既失,岐军后路受到威胁,形势危急。

同类推荐
  • 神游故国

    神游故国

    一个穿越到时间重新编织的世界的高中生。广交,文官武将、文人墨客。可惜众朝之战,民不聊生。这个多愁善感的高中生决定——终结乱世,君临天下……喜欢的可以QQ721789761也可以加群:天威阁;群号码:445638298
  • 重生南宋

    重生南宋

    袁浩成,一个平凡的现代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南宋初年,他是否能改变历史,他和岳飞又有怎么样的传奇故事呢,敬请期待...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世界历史全知道

    世界历史全知道

    本书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选取了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详细讲述政治军事之丑恶内幕、肮脏手段,生动再现各国宫廷规制、世相百态,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文明及其背后的丑恶与离奇。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智慧。一书在手,帮你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发现真实鲜活的历史真相。
  • 大明朝枭雄

    大明朝枭雄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
热门推荐
  • 瑰

    有一片土地,可以包容万物;有一个世界,可以无所不能;有一种故事,心中一念,宇宙即成。
  • 王爷的倾城弃妃

    王爷的倾城弃妃

    大婚之夜,他冷笑:“原来是……”落胎之时,他带回一个神秘女子纳为恻妃,婚礼的乐声伴随着御医的叹息,“没救了……”所以不允许她死去,当拨开云雾,她竟然是……
  • 嫡女江山

    嫡女江山

    古武世家的当家君楚,因为一次意外,精神力竟然附身到了悲催、苦命的苏家嫡女苏西辞身上,不能说话,满脸红斑,丹田尽毁,大婚当天被羞辱自尽……却原来,一切都是被卑鄙阴险的苏家二房陷害所致。苏西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是君楚的时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错币

    错币

    五一支行行长龚梅为了阮大头非法融资而来的二亿美元存款,与至大支行进行着斗智、斗色、斗狠的残酷竞争。中央银行的康处长自打弃官作了职业诗人之后,除了写诗、打工之外,捉奸便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发现五一支行的小职员谭白虎和民营老板阮大头都与漂亮老婆龚梅似乎有着某种暧昧。突然,一个持枪、戴口罩的歹徒出现了,几声枪响之后,商战的残酷、猜疑的无奈都伴随着三个生命在银行营业厅的结束而消失。
  • 最强抗战

    最强抗战

    大江南北十亿兵,国仇就在今生平。中华傲立世界日,铁甲十万灭东瀛。诸君可愿陪我鏖战!这是一本中华儿女的书!这是一个热血的故事!
  • 最美的时光最好的爱

    最美的时光最好的爱

    “自古后宫不干政,既然做炎朝的护国大将军,那么皇后肯定是不能兼任的。去礼部把凤印这些交了吧。”王公公圣旨末语未落,他已经淡然开口。一干大臣用怜悯的目光看着她,其实从兰妃被迎回宫的消息传来那时起,大家都知道他要废后了,只是……速度真的是很快啊。左苍狼半跪在地上,她的腰依然挺得很直,半低着头看不清表情,话却非常清晰:“是。”这太子妃本就是虚的,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真正要娶的,只是姜碧兰——倾国倾城的姜碧兰。所以尽管他登基,她也接到凤印,却始终没有正式的册封。
  • 绝宠娇妻豪门婚宠儿

    绝宠娇妻豪门婚宠儿

    他,在六年的时间里怀念那个温暖自己一生的女孩。她,被情所抛,却遇见他。他说:“洛依然,你是我一生的救赎。”她说:“皇甫逸爵,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是如此幸运,竟然可以拥有你。”
  • 大秦王朝3

    大秦王朝3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部落之修

    部落之修

    大家好,你问我是谁?嘿嘿!我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下独一无二,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迷倒万千少女的千山—莫问是也!我父母?我不知道我父母是谁!但我会找到他们的!等我成为天下的最强者时,我一定能找到他们!对了,还有一个家伙,哼!我的死对头,千山月疯!就会装酷,终有一天,我会让他做我的小弟的!!听说作者春飞燕也是一个帅哥,我看没我帅,看过他头像的朋友,给评价一下!怎么可能有比我还帅的呐!
  • 爱妍亦心

    爱妍亦心

    清晨,阳光撒向山间。尽管一切看起如此完美,但毕竟临近深秋,百花都在凋零,带给人们的只有阵阵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