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59800000022

第22章 争霸中衰(5)

乾宁四年(897)正月,迫于王建进攻压力的李茂贞主动与朝廷妥协,昭宗只得赦免李茂贞,撤掉凤翔四面行营。四月,在李茂贞示意下,唐廷派使臣李洵、韦庄为两川宣谕使,表面上和解顾彦晖和王建,实欲让王建罢兵,但王建根本不予理会。六月,李茂贞上表声称:“王建攻东川,连兵累岁,不听诏命”,迫使唐廷贬王建为南州(今重庆綦江)刺史。《资治通鉴》卷二六一胡三省对此注云:“(李茂贞)力不能制(王建),欲挟天子之令以临之。”但唐廷继而又试图利用李茂贞和王建的矛盾,命李茂贞转任西川节度使,覃王李嗣周继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抗命不受。朝廷无法,只得在九月复命王建为西川节度使。

形同虚设的唐廷朝命哪能阻止王建西川大军进攻的脚步。六月癸亥,王建攻克梓州外围的岐军南寨,俘虏岐将李继宁。十月,遂州刺史侯绍率军二万,合州刺史王仁威率众千人,岐将李继溥率兵二千相继降于王建。自此,在东川的岐军是败的败,降的降,李茂贞无奈之下只得在重新夺回川北重镇——利州之后将主力尽数撤回,放弃了对东川的争夺。随着李茂贞势力的退出,顾彦晖更加孤弱,东川治所梓州很快就在西川军的围攻下于十月庚申日失陷,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与宗族、亲吏聚众自杀。王建命假子王宗涤为东川留后,又分兵攻取了昌(今重庆大足)、普(今四川安岳)等州,尽占东川一镇。至此,王建自大顺二年(891)末出兵攻打诸杨,意在兼并东川,至乾宁四年(897)末攻取梓州等州,经过整整六年的苦战,终于并有两川之地。而李茂贞自景福二年(893)初出兵东川,联合顾彦晖,历经五年竟不敌王建,彻底退出了对剑南东川的争夺。

(三)东川失利的原因

分析李茂贞与王建对东川的争夺,笔者认为李茂贞失利的原因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时局的认识和时机的把握上,王建更胜一筹。乾宁二年(895),李茂贞因为“河中争帅”事件与李克用争霸,王建趁机袭取利州、龙州等数州之地。乾宁三年(896),李茂贞与唐廷矛盾激化,兵戎相见,导致昭宗下令数镇联军征讨,王建又趁机攻城略地。以强藩自居的李茂贞忙于干政和争霸,以致战线过长,树敌太多,对多强争霸的政治格局明显认识不足,没有集中力量把战略重心放在争夺东川之上。而后来崛起的王建则专意兼并,致力于实际地域的争夺,一心攻取东川;作战中,他又能把握时机,主动作战。这是李茂贞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次在战略投入兵力方面,王建更具有优势。从乾宁四年(897)的战事来看,王建先派华洪将兵五万攻东川,王宗谨北攻山南,后又亲率五万大军攻东川,可见王建至少投入五万以上的常备兵力。《新唐书》卷一八六则记载在乾宁二年(895),王建曾率兵二十万攻打东川及岐军。对于只握有西川一镇的王建而言,能动员如此兵力的确惊人。而李茂贞派遣进入东川的兵力,史书也没有明载,但从岐军的主要领军将领李继密、李继徽、李继远等人的身份来看,他们不仅是李茂贞最为信任的假子,而且还是岐军中主要的地方大员和统军大将,可见李茂贞除了尽遣山南各镇兵力外,还动用了自己精锐的嫡系部队。而从投降王建的岐军数量来看,至少也应在三万以上,可见李茂贞投入的兵力也不在少数,总计应该五万之上。但由于李茂贞战略重点在关中,干政争霸牵扯的精力和兵力过多,致使在东川争夺战中的战略投入上不及王建。这也是导致李茂贞失败的又一原因。

再次在地理条件上,李茂贞以关中为战略经营核心,调发部队及后勤物资大多来自关中。这样以来,岐兵远来疲弊,补给线过长。而西川与东川地域相接,王建调兵遣将和后勤供给都比较方便。李茂贞在地利之上又输一着。而且从两军战事来看,岐军坚守有余,但不善野战,这可能与他们不熟悉地理环境,没有地缘之利有关。

最后是李茂贞失利的直接原因是王建在东川争夺战中指挥得当,用人得力,士兵战斗力强。在东川争夺战中,王建几次亲历战阵,指挥作战。他的假子王宗侃、王宗涤等辈皆是能征善战的名将。对于西川军的战斗力,《十国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王)建起自利阆,亲骑军四百余人皆拳勇之士,执紫旗,各有名号,凡战不利,辄麾紫旗以副之,莫不披靡。又中军有隐语:剑日夺命龙,刀日小逡巡,枪日肩二,斧日铁糕糜,甲日小斤使,弓日潘尚书,弩日百步王,箭日飞郎,鼓日圣牛儿,锣日响八。旗日愁眉锦,铁蒺藜日冷尖,西川一军,纪律精严,所向无敌。”而岐军战斗力虽也不弱,但李茂贞始终没有亲临前线,一直在关中遥控指挥,凤翔到东川前线,路途遥远,李茂贞的指挥决策与战局变化始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似乎东川的岐军并没有主将,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继密、大将李继徽等并没有担负起前线指挥的重任。结果入川各路岐军各自为战,不见协同策应,也没有与东川部队沟通联络,多为被动防御作战。如此,岐军与西川军作战,屡战屡败,被逐个击破。

此外,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的个人原因也不得不提。西川将周德权在论东川局势时说:“彦晖懦而无谋,欲为偷安之计,恃其(李茂贞)救援,故坚守不下。”李茂贞对东川的支援力量着实不小,但无奈顾彦晖懦弱无谋,个人能力有限,又苟且偷安,不无进取,故东川与岐军没有形成有效的策应和支持,这也是李茂贞失利的原因之一。

总之,李茂贞在东川争夺战中的失败,不但没有遏制王建势力的增长,反而失掉了东川。从此,川军扼守剑门,进可攻,退可守。这样一来,山南诸州就直接暴露在王建面前,这等于将战略主动权拱手相让,以致岐军在之后山南的争夺中也连吃败仗。李茂贞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认识到王建才是他威胁最大并最为直接的敌人,他也尝到了轻视对手的苦果。

二、山南之失

(一)缘起

王建对山南先是蚕食,后是鲸吞。乾宁二年(895)五月,因“河中争帅”事件,李茂贞伙同王行瑜、韩建三镇举兵逼宫谋废,导致另一强藩李克用率领沙陀精骑入关干涉。李茂贞、王行瑜疲于应付,节节败退。王建趁机重开战火,绕过东川进夺山南数州。同年九月,也就是正当李克用与李茂贞、王行瑜在关中打得不可开交之时,王建派雅州刺史王宗侃率蜀军攻克利州,岐将利州刺史李继颙被杀。继而在西川军的攻势下,十二月甲申,岐将阆州防御使李继雍、蓬州刺史费存、渠州刺史陈瑶各率所部投降王建。戊戌,岐将通州刺史李彦昭率所部兵二千降于王建。但蓬州随即又为岐军夺回。乾宁三年(896)正月,龙州失守。二月,果州(今四川南充东北)刺史张雄又降于王建。五月,在昭宗的调停下,王建奉诏回军成都,双方暂时休战。在这次争夺战中,王建趁机取得了辉煌战果,相继夺取了李茂贞控制的利、阆、渠、通、果州等山南诸州。而在这个阶段,李茂贞对王建则基本采取守势,在利、蓬等州的得失拉锯战上。他把战略重点放在巩固关中地盘和干预朝政上。史载:“(李)克用既去,(李)茂贞骄横如故,河西州县多为茂贞所据”。李茂贞虽然依靠地缘之利抢占了王行瑜原有的地盘,还控制了河西地区,但也付出了连失山南数州的代价。

王建夺得东川后,对其地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光化二年(899)五月,他在遂州置武信军,割东川遂、合、泸、渝、昌等五州之地隶之,奏以王宗估为武信节度使。同年八月,王建派决云军使田师侃率领三指挥使攻取阆州,继而又进克巴、蓬、壁(今四川通江)三州。面对王建对山南的蚕食,李茂贞对此似乎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唯有消极防御。光化三年(900)七月,唐廷诏王建以西川节度使兼东川、武信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标志着王建兼有剑南东、西两川之地的既定事实最终得到唐廷的承认。毕竟,事实占领是晚唐藩镇兼并的潜规则。

天复元年(901)十一月,李茂贞伙同大宦官韩全诲将唐昭宗及皇后、皇子一行劫持到凤翔,准备做“挟天子令诸侯”的美梦。在争夺天子主导权和支持南衙北司斗争等问题上,李茂贞与中原最强的强藩朱全忠发生了矛盾,导致朱全忠率军入关干涉,一路过关斩将,进围凤翔。李茂贞势穷,只得假天子诏令征兵王建,要求其勤王救驾。朱全忠也害怕两线作战,主动与王建通好。善于捕捉机会的王建敏锐地察觉到这又是一个趁火打劫的良机。于是,他一面与朱全忠通好,将劫持天子的罪责归罪于李茂贞,一面又答应李茂贞出兵救驾,派人劝其坚守待援。待岐、汴双方进入战略相持的阶段后,王建以武信节度使王宗信、前东川节度使王宗涤等为“扈驾”指挥使,将兵五万打着勤王的旗号北上,实际意在攻取李茂贞山南诸州。

(二)过程

天复二年(902)二月,川兵进至利州,李茂贞假子、昭武节度使李继忠势单不敌,只得弃镇逃回凤翔。王建以剑州刺史王宗伟为利州制置使。同年八月,就在李茂贞被朱全忠围困凤翔,处境最为艰难的时刻,王建命王宗佶率川兵仍然假言勤王,要求借道兴元。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继密知其来者不善,遣兵戍守三泉,列寨应敌。辛丑,川军前锋王宗播进攻三泉,被李继密击退。他回营对部下说:“吾与汝曹决战,取功名;不尔,死于此。”在这种敢死精神的激励下,川军连破兴元所辖金牛、黑水、西县、褒城四寨,之后在马盘寨又取得大胜,李继密只能狼狈退归兴元。川军乘胜追至城下,双方展开攻守大战。王宗涤身先士卒,率众先登,终于拿下号称山南第一州的兴元府。李继密势穷,只得率兵三万,骑五千投降。王建复其姓名为王万弘。王建以指挥使王宗贺权知兴元留后。

九月戊申,武定节度使李思敬以洋州降王建,果、蓬、壁等州早失,至此王建又并有武定军一镇。九月癸亥,困兽犹斗的李茂贞挟持天子,命己为凤翔、静难、武定、昭武四镇节度使,欲以此振奋士气,但又无力分兵支援和抵抗川军的进攻。十月,王建又攻拔兴州,以部将王宗浩为兴州刺史,占有昭武镇大部。王建几近并有山南三镇之地。

(三)再失山南的原因

李茂贞再失山南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他干政以至欲挟天子令诸侯,导致直接与朱全忠争霸对抗;他没有吸取丢失东川的经验教训,转而以谋取实际地域利益为核心战略,而被王建抓住了时机,被迫陷于两线作战的境地。李茂贞一不能击退朱全忠,二无力支援山南。结果李茂贞不仅丧失了天子主导权,关中地盘在朱全忠的打压下大大缩小,而且连山南i镇如此广阔的地域几乎被王建尽数攻占。由此,岐、蜀的实力对比从此彻底发生改变,李茂贞之后在与王建的对抗中一直处于下风,后来竟差点亡国于蜀兵之手,可能这也是他开始与王建对抗之时没有想到的。

而王建仍然保持了亲临指挥,与战七同甘共苦的作战风格。不仅使自己的战略意图能够及时贯彻。而且亲赴前线,鼓舞部队士气。史载:“军校秦承厚攻西县,矢贯左目,达于右目,镞不出。王建自舐其创,浓溃镞出。”王建如此厚待将卒,川军无不上下齐心,合力死战。内忧外困的李茂贞再失山南也是必然。

三、岐蜀结盟

(一)原因

在外因方面,天下形势突变,迫使岐蜀两方结盟,共抗强敌。自岐蜀构怨以来,战事不断,双方为争夺地域空间而主要以武力对抗为主。从景福二年(893)双方为争夺东川刀枪相见开始,直至天复三年(903)四月,王建仍然派兵攻打秦、陇,从其行动趋向来看似乎欲乘李茂贞之弱而一举灭之。两家交恶敌对已有十年之久。但自天复四年(904)以来,天下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史称:“(朱)全忠既破李茂贞,并屯关中,威震天下,遂有篡夺之志”,朱全忠不仅开始着手筹划将唐昭宗劫持到洛阳,酝酿篡代,而且北扼河北,力压河东,又举兵灭掉了强镇淄青,尽显欲平各路诸侯之心。此时,昔日不共戴天的冤家李茂贞和王建认识到:朱全忠握有唐昭宗,可假天子之命号令天下,而且老牌诸强河东李克用、山东朱氏双雄、山南东道赵氏兄弟、淄青王师范等在与其争霸的斗争中相继败下阵来。这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是巨大的,目前无比强大的朱全忠才是岐、蜀两家共同的敌人。于是。双方在外力的强力促使下开始主动调整关系,以承认既定事实为前提,由激烈的武力对抗转变为以联姻质子为形式的结盟关系,以求互相支持,同依共存,抵抗朱梁。

天复四年(904),双方开始默契地互相表达结盟的意愿。当年二月,不甘束手就缚于朱全忠的唐昭宗密诏各镇赴援。王建在接到密诏之后,立即命邛州(今四川邛崃)刺史王宗事占为北路行营指挥使北上,而李茂贞同时出兵,两军都以“迎驾”为辞进攻汴军。根据史书记载,岐蜀联军进抵长安之西的兴平,遭到汴兵的阻击后,无功而返。分析这次行动,王建仅以邛州刺史王宗佑为统帅,而没有任命亲信重将或方面大员领军前往,甚至连临近关中的山南各镇也没有参加或响应这次行动,估计动用的兵力肯定不多;而且,精明狡猾的王建一向着重实际利益,不可能因一个名不副实的天子与朱全忠构怨,产生正面冲突。而已经大伤元气的李茂贞也不可能出动仅存的兵力再去激怒刚刚解围而去的朱全忠。所以,岐蜀这次联兵“迎驾”应该只是虚张声势,是对天子仅存“号召力”的一种回应。但这次联兵在政治上却都表明了双方对朱全忠篡代的政治图谋持反对态度,反对朱全忠打破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已经形成的实力制衡局面,也确定了岐蜀双方合作结盟的基调。

其次在内因上,双方敌对态度发生变化,都表现出了结盟的意愿。当时的西蜀诸将都劝王建趁李茂贞之衰,攻取凤翔。而王建的重要谋士、节度判官冯涓却说:“兵者凶器,残民耗财,不可穷也。今梁、晋虎争,势不两立,若并而为一,举兵向蜀,虽诸葛亮复生,不能敌矣。凤翔,蜀之藩蔽,不若与之和亲,结为婚姻,无事则务农训兵,保固疆场,有事则觇其机事,观衅而动,可以万全”。王建也认为:“茂贞虽庸才,然有强悍之名,远近畏之。与全忠力争则不足,自守则有余,使为吾藩蔽,所利多矣。”王建欲以李茂贞势力作为保护三川、抵御中原王朝进攻的屏障,再加上三川大地久罹战火,生产急需恢复,百姓及士兵向往和平以及王建欲巩固统治,调整统治关系,这都需要一个和’平的政治环境。基于如上的考虑,王建主动与李茂贞修好。而李茂贞迫于当前时局和自身困境只得暂忘旧恨,休养生息,并联合王建与朱全忠抗衡。于是,岐蜀双方最终走向结盟。

之后,双方围绕着“复唐”、“抗梁”、“共存”的主题从唐天佑元年(904,前蜀天复四年)至后梁乾化元年(911,前蜀永平元年)维持了将近八年的的和平结盟时间。

(二)表现

1.以联姻和质子的方式结盟。

同类推荐
  • 大唐CEO

    大唐CEO

    本来想今生做只太平犬,却不想造物弄人做了一个前世的乱世人。至于死地而后生,他在乱世之间,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之间阴谋阳谋,终将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 鬼妻——消失的爱人

    鬼妻——消失的爱人

    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信仰?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一个故事就能回答这方面的疑惑。刘老大和刘狗蛋,两个孤儿从小长大的经历,村子里的人将爱无私的给了两个孩子,健康长大之后目睹了家园被毁,亲人被害之后弃田从军,在军队里逐渐走上中层,又逐渐消亡的故事,故事没有大起大落,更没有想象,讲的只是两个普通东北人的军队人生。
  • 我是朱寿

    我是朱寿

    现代人朱寿因老板出卖,带着若有下辈子一定为自己活的怨念,而重生为明孝宗末年饥寒交迫的破落王孙,也名朱寿。重生的朱寿为保命和果腹而从军,因身份和机智讨巧得保安卫指挥佥事江彬赏识,成为朱小旗。在北直隶边镇小堡子的朱小旗官巧治兵痞,智斗蒋百户,强抢鞑子,也活得有滋有味……直到巧遇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正德皇帝,并得到正德赏识。正德趁他为保江彬进京打点之际,巧妙安排,多次试探后,授予他天子杀人之权,从此小旗官风生水起。建私军,吞晋商,挟蒙古,通欧洲商路;掌江南财富,开海禁,以贸易和移民以及随后而来的强大海陆军,开疆扩土……至此,大明一明一暗两个天子的时代就这么诡异离奇的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然而正德朝只有十六年,朱寿面临着能否安然享受这十六年以及十六年后该何去何从的选择,另一场人生的抉择又摆在了朱寿面前……书友群248416793
  • 正统

    正统

    正统十三年,天下之势波诡云谲。瓦剌窥边,流民蜂起,山雨欲来,大厦将倾。少年林毓适逢其会,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书写了一段不为后世所知的历史。
  • 民国大能

    民国大能

    中共党史研究员,穿越到了民国时代,你说他会干什么?毛伟人说:“李铁是个好同志呀!”蒋总统说:“都怪我不重用李铁,要不我也不会兵败给共匪。”土肥原说:“李铁不死,帝国难安。”邦德说:“李铁是我的偶像。谁骂他我跟谁急。”胡佛说:“什么?你说我是世界特工之王?你想害死我么?这事要是让李铁知道不要紧,要是让他那些手下知道了。我还能活么?来人呀!将这人给我抓起来。电刑侍候。查查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故意派来整我来的。”17K首发。
热门推荐
  • 僵尸出山

    僵尸出山

    一只千年僵尸的奇幻之旅,会盗墓,会画符,会捉鬼,会降妖,还会上天...
  • 麟帝

    麟帝

    身处现实世界的险境,耀阳意外觉醒了魔界的冰霜血脉,没想到黑暗血脉的觉醒震荡了五界;战争的洗礼、爱恨的情仇、恶神的诛杀、时代的更替、沐浴天下荣光!一场动人心魄、扬名天下的旅程,就此开始……
  • 诗话春秋

    诗话春秋

    我像一条轻灵的小鱼,在江南的古镇间游弋。在一家小旅社里,我嚼着苏州东山的小红橘,一件一件欣赏着从周庄买来的草编挂件:热带鱼、猫头鹰、小鸟……
  • 应你一世漂泊

    应你一世漂泊

    生活永远不止眼前的狗血这句话总在桐若雨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父母出意外,高贵身世浮出水面,男人陪在自己身边……偶像剧一样的情节,让她无所适从。曾经说道,我们所有的心痛,都是自己把刀子刺向心脏的,即便你不情愿,都会不自觉的这么做。时间让该亲近的人变得越来越疏离,即便是那句苍白无力的“我等你”也换不来最开始的感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疯狂女孩

    疯狂女孩

    我和她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两条飘泊了很久很久,疲惫不堪,渴望停岸的小船。幸好相遇了,两个孤独寂寞的灵魂有了伴。我会用爱紧紧的包围着她,让她不再感到孤独,我会尽我的全力让她幸福、快乐。我还没有向像她表白,我有点害羞,对那些话,难以启齿,我想感情上的事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何况,我认定的女人,她想跑,也跑不掉,我会用爱和美食做一根绳子,紧紧的、紧紧的,把她拴住。
  • 乡情

    乡情

    隆德是块文脉旺盛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活跃着一批文化艺人,崔继鹏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的这本散文集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质朴、厚重的文字,充满灵性的歌唱,清醒的理性思维,鲜明的生活气息,构成了本书特色。
  • 就想你投怀送抱

    就想你投怀送抱

    章杏瑶合理怀疑这个名叫沈昊的男人是在扮猪吃老虎!他看起来像个笑容无害的斯文君子,但每次都吃定她。明明才小她两岁,却表现得纯情的不得了,跟她在一起时,体贴到入微,还温柔到她心里去了。等她察觉他似乎对她“存心不良”──这嘴也亲了、人也抱了、床也上了,关系就这么发生了,生米煮成熟饭,她只好心满意足地当他女朋友了……他承认自己对章杏瑶的确心怀不轨、动机不单纯。难得看到这么直率、不做作、让他很开心的女人,他想要跟这样的女人在一起,而且这辈子只要她。确定心意后,他开始设下温情陷阱,诱惑她,每次看见她受不了诱惑又拚命抵抗的样子,就更爱她,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甜美的果实很快就能尝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延平答问

    延平答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弑神噬天

    弑神噬天

    原本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叶恒,因一次意外而死亡,死后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具骷髅,一次偶遇,让他得到了黑暗与火之王的传承,重新变回“人类”。但,随即而来的也有变回人类所付出的代价:拥有自己的势力,毁灭光明神殿……
  • 智慧女人一生必做的100件事

    智慧女人一生必做的100件事

    本书涵盖了女人一生必须撑握的人生观、爱情观与价值观。它站在生命之颠,立足于女人一生的现状实情,与她们一起探讨生命奥秘。同时书中所描述女人必做的100件事,是给女性一个正确的精神指引和行动要领,可以说是女性成功的蓝本。愿此书与女性朋友共勉,为她们的生活锦上添花,为她们的成功推波助澜,愿她们今后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再是偶然。